APP下载

锚索抗滑键在桐子林滑坡体加固施工中的应用

2015-02-22杨治平

四川水利 2015年5期
关键词:桐子滑坡体锚索

杨治平

(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成都水电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成都,611130)



锚索抗滑键在桐子林滑坡体加固施工中的应用

杨治平

(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成都水电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成都,611130)

针对桐子林水电站滑坡加固处治工程复杂的地质条件和地理环境、及本工程中的施工重难点,通过在施工过程中不断优化设计方案、调整施工措施,最终采用锚索抗滑键设计方案。该方案不仅使工程施工质量及安全受控,且在进度上得到了有效保证,为桐子林水电站工程蓄水提供了有力保证,为实现首台机组发电节点目标奠定了基础。

锚索抗滑键 桐子林滑坡体 开挖方式 加固方案

1 概述

1.1 工程概况

桐子林水电站位于四川省攀枝花市盐边县境内的雅砻江干流上,由河床式发电厂房、泄洪闸及挡水坝等建筑组成。坝顶总长440.43m,最大坝高71.3m,电站总装机为600MW,水库正常蓄水位为1015.00m,总库容0.912亿m3。工程属二等大(2)型工程,永久性主要建筑物按2级建筑物设计,次要建筑物按3级设计。

桐子林滑坡体位于坝址上游左岸约1.1km,垂直河流方向长约270m,沿江宽220m,厚40m~50m,面积约38000m2。抗滑键工程位于桐子林水电站桐子林滑坡体,设在成昆铁路与攀米公路之间,S214线K1+442m~K1+634m左侧7m~10m范围内,共33根,桩深40m~45m(原设计桩深),桩间距均为6.0m,桩截面尺寸为1.75m×2.5m,桩身采用C30钢筋混凝土灌注。每根桩上采用钢管预留三个锚索孔,每个锚索预留孔距桩顶的距离分别为1.0m、3.0m、5.0m。第一排预留锚索孔与水平面下倾角呈18°,第二排预留锚索孔与水平面下倾角呈20°,第三排预留锚索孔与水平面下倾角呈22°,锚孔直径φ130mm。抗滑键具体位置如图1所示

图1 抗滑键施工平面布置示意

1.2 工程地质

根据对现场地质情况勘察,其地质情况为:

(1)人工填土。杂填土为灰褐色、黄褐色,主要由粉质粘土、花岗闪长岩碎块石、煤渣、砖块等组成。碎块等含量约为30%,粒径2cm~60cm,结构松散~密实、干燥,在勘查区成昆铁路、米易公路沿线附近分布广泛,为塌滑堆积物,分布于公路、铁路表层,堆积年限1~30年,厚1m~3m;

(2)碎石土层(Q4col)。主要为晚期岸坡崩塌堆积而成,为塌滑堆积物的主要组成物质。碎石为主,含量一般50%~60%,局部达70%~80%,夹粉质砂土及少量块石、角砾,块碎石成分单一;

(3)粉质黏土(Q3al+pl)。为早期河流堆积,分布于岸坡中下部,区域资料定名为桐子林组。据勘探资料,桐子林组在塌滑堆积范围内,其分部高程自上游至下游而逐渐递减,层厚2.5m~7m。物质以粉粒、粘粒为主,成分均一,略显层理。该层结构致密,抗渗性能好,为隔水层,分布稳定,属低塑性、中液限、空隙比大、压缩模量较低、中~高压缩性土。该层偶夹透镜体块碎石(土)及炭化木,块碎石粒径大小不等,成分较杂,为英云闪长质混合岩、砂岩、灰岩等,结构较松散,抗渗性能差;

(4)砂卵砾石层(Q3al)。为早期河流堆积,分布于河谷谷底,厚5m~30m,以卵砾石为主,成分为英云闪长质混合岩、砂岩、灰岩、玄武岩等,粒径2cm~6cm,充填中细砂,局部为砂夹卵砾石,结构较致密,渗透系数K=(1.16~6.18)×10-2;

(5)英云闪长质混合岩(δ02)。出露基岩为英云闪长质混合岩、灰绿色、浅灰色,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角闪石、黑云母等。粗粒结构,块状构造,裂隙发育。受SN向糜棱岩及断层影响,表层岩体破碎,完整性差,风化、卸荷强烈。

1.3 水文情况

雅砻江流域每年11月至次年4月为流域的干季,日照多,湿度小,日温差大。每年5月至10月是流域的雨季,气候温暖湿润,降雨集中,降雨量约占全年降雨的90%~95%。

据小得石水文站和气象站历年实测气象资料统计,多年平均降水量1040.0mm,雨季(5月~10月)降水量990.7mm,占全年的95.3%;多年平均年降水日数107d,其中发生在雨季的为92d,占全年的85.3%;蒸发量大,多年平均年蒸发量2096.2mm,历年最大值可达2348.2mm;相对湿度小,多年平均值为67%,最小仅5%。该地区日照时间长,历年平均为2168.7h;最大风速18.3m/s,相应风向为SSE。

雅砻江流域径流丰沛,主要来源于降雨,径流年内变化及地区分布与降雨变化基本一致,年际变化比较稳定。

雅砻江集水面积大,域内植被良好,具有较好的调节能力。径流年内分配大致为:丰水期6月至10月,主要由降水补给,占全年的76.6%;枯水期12月~次年4月,以地下水补给为主,占全年的10.3%。

洪水主要由暴雨形成,具有洪量大,涨落缓慢,历时长的特点。一次洪峰过程单峰一般历时7d~9d,双峰历时13d~17d。主汛期为6~9月,最大流量多出现在8月(占全年的34.0%),其次出现在7月(占全年的32.0%)。

2 开挖方式选择

针对抗滑键施工区域地质较复杂、地下水丰富等实际情况,初步拟定采用以下三种机械方式进行开挖:①冲击钻开挖;②旋挖钻机开挖;③人工挖孔桩。前两种采用泥浆固壁浇筑水下混凝土,人工挖孔桩采用混凝土固壁旱地浇筑混凝土。

2.1 施工中存在的主要重难点

初步拟定的施工方案,施工中主要存在以下重难点:

(1)施工场地布置、施工安全管理、工程质量控制工作、施工前后工序组织安排等,是本工程施工管理的关键;

(2)本工程设计抗滑键的桩径较小,桩深度在40m~45m之间,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等相关规范规定,属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项工程;

(3)桩井内地质条件复杂,从山体表面植被覆盖情况和厂房基础开挖地质等情况推断,其山体内地下水较为丰富,且汛期时较大;在施工期间,由于受上游电站发电等影响,河床水位变化幅度大,抗滑键桩身下部约有17m~32m在河床水位以下。该部分桩身所处地质为粉质黏土层,结构松散,抗渗性能差,若大量河水渗入桩内,当渗流量过大时,容易出现流沙、管涌等现象,甚至发生塌桩等事故;

(4)抗滑键所处位置地形条件复杂,内侧有成昆铁路,外侧紧邻省道S214线和雅砻江,且外侧有一座120拌和站,采用机械施工方案,其工序复杂,占用场地大,封路等协调难度大;

(5)抗滑键施工区内S214公路边沟内侧下部埋有国防电缆,上部架有通讯电缆,给施工带来极大不便;

(6)经现场测量放点,1#~6#抗滑键距内侧货场挡墙基础最小距离为1.0m左右,27#~33#抗滑键位于铁路围墙基础的护坡上,且距外侧公路的最小距离为2.0m左右,冲击成桩的施工方式振动大,无法保证铁路围墙边坡稳定,影响成昆铁路与S214线的运行安全;

(7)旋挖机施工虽然振动小,但据旋挖机械自身的性能,需要套挖才能保证设计开挖截面。而且在旋挖过程中易遇到孤石或漂石,影响开挖进度和开挖精度。

2.2 人工挖孔桩的优势

经过对冲击钻开挖、旋挖钻机开挖、人工开挖施工方案的论证和比选,根据本工程的特点,结合其他类似工程经验,最终选用人工挖孔桩施工,主要有以下方面的优势:

(1)施工操作工艺简单,施工方便,不需要大型机械设备,占用场地较小;

(2)可多桩同时进行施工,施工速度相对较快,节约设备投资,降低工程造价;

(3)单桩承载力高,可直接检查桩外形尺寸和持力层情况,受力性能可靠,抗震能力强;

(4)施工时无振动、噪音,场地污染小;

(5)对于本工程而言,人工挖孔桩对周边基础扰动小,减小了对铁路基础的扰动,保证了火车通行的安全需要;

(6)采用边开挖边支护的循环作业方式,保证了桩身基础的稳定,确保了施工中的安全;

(7)通过采用人工挖孔桩施工,可随时对比桩内基础与设计基础变化情况,并根据基础变化情况制定不同的应急处理措施,随时调整施工方案。

3 加固方案调整

3.1 旋喷桩帷幕试验

本次试验选取地质结构具有代表性的11#、17#抗滑键,各抗滑键四周采用20个直径为80cm的旋喷桩帷幕隔、防水。桩间距0.6m,相互咬合0.2m,护桩沿抗滑键四周矩形布置,具体布置型式及施工分序编号见图2。

通过高压旋喷帷幕加固试验,验证旋喷桩帷幕的防渗效果及桩体搭接状况,使桩孔周边形成帷幕效果,以解决涌水涌砂问题。本次高压旋喷试验施工工艺采用“双管法”施工,通过试验验证施工参数的适宜性,确定最优资原配置方案,最优生产组织管理模式。

本次旋喷试验的主要技术措施为:

(1)抗滑键桩井塌孔部分采用粘土回填;

(2)旋喷桩自抗滑键桩顶开始施作,上加固界线为流砂层上2m,下加固界线为打穿流砂层至基岩,若抗滑键完全位于土层中则加固至桩底;

图2 抗滑键旋喷试验平面布置示意

(3)上加固界线以上部分为空桩,空桩部分采用水泥砂浆回填;

(4)要求旋喷桩每延米水泥用量不小于500kg;

(5)旋喷桩采用双管法施工,高压水泥浆的压力应大于20MPa,空桩部分的注浆压力为0.3MPa;

(6)钻孔位置与涉及的偏差不得大于50mm。

但因桐子林滑坡体地质缺陷、涌水等原因,在进行旋喷帷幕加固实验过程中,串孔、埋管现象非常严重,导致旋喷帷幕加固实验工作进展缓慢,旋喷效果极差,无法满足施工需要。

3.2 抗滑键加锚索方案

由于旋喷帷幕加固措施对处理涌水、流砂效果差,并且穿孔严重,无法满足要求,为此,参建各方根据桐子林滑坡体地质条件等,最终提出了对滑坡体加固方案进行优化调整,采取缩短桩深、增加锚索的加固方案(锚索抗滑键示意图3)。其主要调整优化内容为:

图3 锚索抗滑键示意

(1)单号桩共17根,桩深10m,桩间距6.0m,桩截面1.75m×2.5m,桩身采用C30钢筋混凝土灌注,已开挖部分采用C30混凝土回填;

(2)双号桩共16根,桩深8m,桩间距6.0m,桩截面采用3.0m×1.5m,桩身采用C30钢筋混凝土灌注;

(3)冠梁。桩顶采用钢筋混凝土冠梁连接各桩,保证抗滑键的整体性,冠梁长192m,冠梁截面采用2.5m(宽)×2.0m(高),冠梁采用C30钢筋混凝土,每10m~25m预留2cm伸缩缝;

(4)锚索。在冠梁及抗滑键各设置一排锚索,第一排锚索距离梁顶面1.0m,第二排锚索距离冠梁顶面3.0m。锚索钻孔直径130mm,锚索为单孔6束锚索,第一排锚索与水平面下倾角呈20°,第二排与水平面下倾角呈25°,自由段采用跟管钻进,锚固段采用波纹管防护。锚索采用直径15.2mm的高强度、低松弛无粘结钢绞线制作,抗拉强度不低于1860MPa。全孔范围内采用水泥净浆灌注,水泥净浆结石强度R7d≥35MPa。

4 锚索抗滑键方案应用效果

锚索抗滑键施工的具体效果如下:

(1)根据合同文件要求,应于2015年3月31日完成桐子林滑坡体处治工程,而本工程于2015年1月15日提前完成,为桐子林水电站工程蓄水提供了有力保证,为实现首台机组发电节点目标奠定了基础;

(2)由于抗滑键内侧有成昆铁路,外侧紧邻S214线和120拌和站,通过缩短桩深度增加锚索(抗滑键深度由40.0m~50.0m缩短至8.0m~10m),完全避免了涌水、流砂等事故的发生,使施工期安全风险等级有效降低;

(3)通过在33根抗滑键顶部设置冠梁以及桩身设置锚索,将抗滑键连接成为整体,保证了滑坡体的整体稳定性,达到了加固效果。

〔1〕汪正荣.建筑施工手册(第4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刘 钦.滑坡治理工程中抗滑键合理锚固段长度的探讨[A].湖北省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论文集[C],2005.

杨治平(1979.1-),男,陕西咸阳人,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工程师,主要从事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管理。

TV554.13

B

2095-1809(2015)05-0104-04

猜你喜欢

桐子滑坡体锚索
赵庄煤业13102巷围岩补强支护技术研究与应用
试论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在滑坡治理中的应用
桐子树
冻桐子花
煤矿深部高地压巷道锚索支护技术对策研究
秦巴山区牟牛沟滑坡体治理施工技术
春天二题
不同锚索参数对预应力场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强震下紫坪铺坝前大型古滑坡体变形破坏效应
小桐子种源试验与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