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法隐喻视角下新闻标题中名词化应用简析
——以波斯语政、经、科、体类网络新闻标题为例

2015-02-22蒋人文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22期
关键词:新闻标题隐喻语法

蒋人文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河南 洛阳 471003)

语法隐喻视角下新闻标题中名词化应用简析
——以波斯语政、经、科、体类网络新闻标题为例

蒋人文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河南 洛阳 471003)

名词化是指将其他词类转化为名词的过程或者将一个句子转化为名词短语的变化过程。西方学者从各种角度对名词化这种普遍的语言现象进行了研究,其中Halliday从语法隐喻角度对名词化的研究最有影响。文章利用韩礼德的理论,借鉴英语网络新闻标题的研究角度和方法,分析波斯语网络新闻标题的特点,以给从事波斯语教学和新闻编辑的人员提供参考。

名词化;语法隐喻;网络新闻标题

在传统的报纸中,标题通常与正文出现在同一页面,然而网络新闻标题则完全独立于正文,并且只有当读者点击新闻标题之后才可以阅读到正文。为了吸引读者从而获得更多的点击量,新闻编辑试图编辑更新颖、更具有吸引力的标题。由于新闻标题的重要性,它已经吸引了新闻编辑及语言学家的注意。[1]名词化是人类语言的一种普遍现象,是指将其他词类转化为名词的过程,或者将一个句子转化为名词短语的变化过程。Halliday(韩礼德,下同)提出“语法隐喻”概念,并且把名词化和概念语法隐喻结合起来研究。根据韩礼德的观点,语法隐喻分为两类:一类为概念隐喻,另一类为人际隐喻。Halliday后来将语篇功能考虑在内,对语法隐喻进行了重新分类,列出的13种实现语法隐喻的方法中有5种与名词化有关,因此Halliday认为名词化是实现隐喻的重要手段。本文将把名词化与网络新闻标题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借鉴英语网络新闻标题的研究方法,探讨波斯语网络新闻标题的名词化现象,以期为波斯语的教学和从事新闻编辑的人员提供参考。

由于本文篇幅有限,因此只选择四种类型的新闻标题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为:政治类、经济类、科技类及体育类。作者共收集了480条网络新闻标题。所收集的网络新闻标题全部是随机选取的,因此保证了研究的可信度。

一、语法隐喻与名词化

(一)Halliday的语法隐喻

Halliday将隐喻划分为概念隐喻和人际隐喻,由于本文不涉及人际隐喻,所以在此不做讨论。在功能语言学中,概念元功能主要通过及物性和语态体现。由此Halliday提出概念语法隐喻理论,其认为及物性过程中的各过程都可以隐喻化,即一个过程可以隐喻为另一个过程。随着过程变化,该过程的参与者、环境等功能角色发生相应变化,随着功能角色变化,他们在词汇语法层的体现方式也相应发生变化。例如,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China in the last twenty years.(物质过程)→The past twenty years has witnessed great changes in China.(心理过程)(过去二十年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由一种过程向另一种过程转化的过程中,语义成分也随着功能和词类的变化而变化了。对于上面例句,首先进行语义分析,然后确定各个相应的参加者所应使用的语法。根据语义语法的对应关系,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原句在语义和语法对应上保持一致,贴近日常表达习惯,称之为“一致式”;而转换句中应该做环境成分的介词短语隐喻后还含有其他语法成分,称之为“隐喻式”。由此可见,语法隐喻不是用一个词去代替另一个词,而是用某一语法类别或语法结构去代替另一语法类别或语法结构。这两个类别分别代表了一个给定意义的两种表达变异。需要指出,一致式和隐喻式只是语法隐喻连续体中位于两极的最典型体现形式。[2]连续体中的其他词汇语法形式由于隐喻程度不同,或偏向一致式,或偏向隐喻式。例如,在英语中表达“酒精使得大脑迟钝”这一语义概念时,一致度最强的句子为:If one takes alcohols,one’s brain becomes dull.中间强度为:The effect of alcohol is to make the brain dull.隐喻度最强为:Alcohol’s dulling effect on the brain.(酒精对大脑有麻痹作用。)

(二)名词化与语法隐喻的实现

(1)名词化。名词化最早由丹麦语法学家叶斯帕森提出。自提出之后,由于其独特的功能性引起了世界各地语言学家的关注,但尚没有一个被广泛接受的明确定义。本文将列举多种定义,以提供给读者对名词化较全面的认识。Quirk(夸克)给出的名词化概念为:如果一个名词短语和句子结构有系统内的相对应联系,那么这种联系就称为名词化。a.If you expose the item for long,it will rapidly deteriorate. b.Prolonged exposure will result in rapid deterioration of item.(长期暴露物体会使其快速毁损。)b中的prolonged exposure、rapid deterioration of item和a中的expose the item for long,rapidly deterioration有相对应的系统结构,原句中的动词短语转化为名词短语在新句子中作名词成分,这种现象就称之为名词化。Quirk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仅与词汇相关的非常简单的定义。根据《当代语言学词典》的定义,名词化为:将其他词类转化为名词的过程或者将一个句子转化为名词短语的变化过程。英语单词nominalization就是典型的名词化,它由动词nominalize演变而来。语言学家从不同角度定义名词化,至今尚未达成统一结论。因此,当我们研究名词化的时候,必须结合大部分的定义以得到对名词化的综览。

(2)语法隐喻的实现。1985年,Halliday将语篇功能进一步考虑在内,对语法隐喻进行了新的分类,共提出13种实现语法隐喻的办法。完善后的分类才是清晰且具有可操作性的。在此基础之上,Halliday指出名词化是实现语法隐喻的重要手段。Halliday认为其几乎可以把所有的其他语义功能化为实体,即把语法隐喻的过程看成是各类词类转变为名词的过程。他把各种语义转化为实体的路径做如下图示:relator→circumstance→process→quality→entity。[3]即某一语义可以从处在它左边的其他语义转化而来,整个转化过程就是向名词化转变的过程。关系项、环境、过程、形状等都可以隐喻化为实体,被重新措辞为名词,成为名词词组中的事物。[4]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只列举介绍五种可以一次直接转化为实体的语义转换。

二、波斯语网络新闻标题中的名词化应用

(一)问题的提出

在新闻传播的过程中,新闻标题扮演了关键的角色。当人们在阅读新闻的时候,他们通常首先浏览标题,然后决定是否继续阅读细节。正如俗语所说,新闻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对网络新闻来说,它的标题更具有重要性,由于网络新闻的特点,新闻标题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此新闻的点击率。如何写出具有创造性和吸引性的标题成为新闻编辑的一大挑战。为了获得更多的点击,他们使用了各种办法,一些人尝试使用标新立异、独一无二的词语,这些词语在一定程度上远远夸大了事实。而另一部分人试图通过更具创造性地使用词语和运用语法来写出更合适的标题。笔者早就注意到在波斯语和英语网络新闻标题中的名词化现象,在收集网络新闻标题的过程中,更加深了这种认识。笔者试图回答相关问题,为从事波斯语新闻编辑、写作和阅读有关的学习工作者提供参考。问题如下:

第一,哪一种网络新闻标题中名词化应用最多?

做分析。经济、科技和体育类也各取5例作分析。

过程(process)→实体(entity)动词(v)→名词(n)一致式为:

(我国外长同奥地利外长举行会晤。)

过程(process)→实体(entity)动词(v)→名词(n)

(鲁哈尼在视察各省时表示欢迎外来资金投资。)

第二,名词化的应用对网络新闻标题产生了何种影响?

第三,在网络新闻标题中名词化的应用是否存在其缺陷?如果存在,如何解决?

(二)数据收集与分析

由于本文篇幅限制,只选取了四种新闻标题作为定性研究,分别为政治类、经济类、科技类和体育类。这些新闻标题均取自伊通社(www.IRNA.com)官方网站。本文在伊通社官网就每种题材,按时间顺序就各类题材各选取120篇新闻标题,共480条标题以确保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对搜集的480条新闻标题统计如下:

过程(process)→实体(entity)动词(v)→名词(n)

(最高领袖同沙希德·萨博德·设拉奇相见。)

过程(process)→实体(entity)动词(v)→名词(n)

(在我国应加大基础作物生产。)

过程(process)→实体(entity)动词(v)→名词(n)

新闻网站名称使用名词化的政治类新闻标题数目使用名词化的经济类新闻标题数目使用名词化的科技类新闻标题数目使用名词化的体育类新闻标题数目IRNA 31 30 49 37所占比例25.8% 25% 40.8% 30.8%

(1)政治类新闻标题。从IRNA收集的120条政治类新闻标题中,使用名词化的新闻标题共31条,现选取5条试(伊朗共和国法律保护逊尼派人士利益。)

(2)经济类新闻标题。

特性(quality)→实体(entity)形容词(adj)→名词(n)

(为振兴经济有必要执行有效的救助法案。)

零生(zero)→实体(entity)

(伊朗和中国在科技领域有扩大合作的空间。)

过程(process)→实体(entity)动词(v)→名词(n)

(伊朗福利部分负责人放弃福利领取。)

过程(process)→实体(entity)动词(v)→名词(n)

(有效补助政策第二阶段的特征是建立社会公平。)

过程(process)→实体(entity)动词(v)→名词(n)

(伊朗同邻国交换18.62亿瓦电力。)

(3)科技类新闻标题。

过程(process)→实体(entity)动词(v)→名词(n)/零生(zero)→实体(entity)

(35年之后可能出现机器人同人类对抗。)

过程(process)→实体(entity)动词(v)→名词(n)

(变水为燃料。)

过程(process)→实体(entity)动词(v)→名词(n)

(政府决心为实施宽带战略铺平道路。)

过程(process)→实体(entity)动词(v)→名词(n)

(老年人对移动科技和网络设备使用率日趋增长。)

过程(process)→实体(entity)动词(v)→名词(n)

(利用降胆固醇药物以控制M.S疾病。)

(4)体育类新闻标题。

特性(quality)→实体(entity)形容词(adj)→名词(n)

(法尔斯队主教练表示,“尽管我们获得胜利,但却止步于更高级别联赛。”)

过程(process)→实体(entity)动词(v)→名词(n)

(图里表示:哈马丹观众有权在小组赛比赛结束后留在现场。)

特性(quality)→实体(entity)形容词(adj)→名词(n)

(在小组赛晋级后,“雅兹德钢材和陆地力量”队的支持者和运动员们十分兴奋。)

过程(process)→实体(entity)动词(v)→名词(n)

(足协委员会同意亚冠赛决赛在拉德萨尼安米德主场举行。)

过程(process)→实体(entity)动词(v)→名词(n)

(伊朗首次参与中东拉力赛并获成员资格。)

(三)名词化应用简析

(1)不同类别新闻标题中名词化应用频率差异及其原因。由于本文研究所限,只选取了四类新闻标题作为研究,分别为政治类、经济类、科技类和体育类。其新闻标题中名词化应用比例分别为25.8%、25%、40.8%、30.8%,所以可见在科技类新闻中名词化应用最为频繁。分析其原因是科技类大多阐述自然或科技上的最新成果和新兴领域,也就是客观性的现象和过程,而科技新闻的作者也努力用一种更为客观的方式来表达这个客观世界,因此主语“人类”通常被非生命性质的主语或者可以指示“物”为主语的名词所取代,这种转换通常要靠名词化实现。除此之外,汤普森指出,名词化过程是非限定的,它们不束缚于和说话时间相关的任何具体的时间。[5]换言之,它们不表现具体的时间、人物、数量特征。名词化之后,传统动词性句子中主语和特征都“得到了消失”。名词化使表达可以超脱传统的“地点—时间”惯式,并且作为抽象实体存在的名词化成分更能加深读者的印象,使读者无法忽视。例如:

(利用降胆固醇药物以控制M.S疾病。)

(变水为燃料。)

这两则新闻标题为科技类新闻标题的典型,一则报道了应用降胆固醇药物以控制疾病,即只需说明“利用降胆固醇药物以控制M.S疾病”,无须说明“XX科学家成功研制利用降胆固醇药物以控制M.S(多发性硬化)疾病”或者“XX人在利用降低胆固醇药物以控制M.S疾病方面取得成功”。另一则成功将水变为燃料,只需说明“水变成燃料”,无须说明“XX人成功研制出将水转变为燃料”。如上文所言,作为抽象实体存在的名词化成分起到了加深读者印象的作用。

(2)新闻标题中的名词化应用的作用与影响。一是名词化使新闻标题更加简洁和准确。新闻语体的目的在于以最准确的方式将信息传递给读者,其表达手法应该最小化,特别是网络新闻标题由于互联网空间的限制而倾向于越短越好,而名词化是其最好的实现方式之一。“一包信息”可以通过名词化在更为简洁的句子中表达出来,这也使新闻标题更具有可读性。例如:

(雅各布回应因同哈塔米亲吻脸颊而引发的指责。)

韩礼德将名词化描述成为一个“包装”的过程,更准确地说,描述过程的动词和描述特性的形容词分别被他们相关的名词形式所替代。换句话说,原来的句子被打包成了短语。上句中,名词化的应用不仅使句子结构变短,而且也避免了次要词汇صورت گرفتن 的出现,仅保留核心词汇使表达上更为直接准确。再如:

(伊朗首次参与中东拉力赛并获成员资格。)

上句中动词需要搭配不同形式的助动词,而名词化避免了这种麻烦。在波斯语写作中,许多学生喜欢使用复句,其结果是句子甚至整篇文章变得更为冗长和复杂,而这种情况可以通过使用名词化有效避免。如果学生掌握了如何使用名词化,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写出更为简洁的句子,也可以让他们在阅读中遇到名词化现象的时候更好地理解文章和抓住主旨。例如:

(为振兴经济有必要执行有效的救助法案。)

上句中复合句整合为单句,避免了冗长和复杂。

二是名词化使新闻标题更加客观。韩礼德提出了一致式和隐喻式的概念。在一致式中,动词仅仅表达动作的过程,这也就决定在大多数情况下句子还需要施动者和受动者。而在隐喻式中,动词被与其相关的具有施动者和受动者特性的名词所替代,其结果是施动者和受动者可以在名词化的句子中省略,这就使得句子或新闻标题更为客观。新闻标题编辑的目的是精心准确地表达某个思想或传达某个事实,对逻辑性和严谨的结构有很高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名词化因其客观性是不二选择。例如:

(变水为燃料。)

其一致式为:

(科学家变水为燃料。)

在一致式中“科学家”作为“转变”的主语,主观性过强,而在名词化中得到省略,凸显了客观性。

三是名词化使新闻标题更加生动。好的新闻标题在一些情况下需要丰富的词汇来表达其意义,而名词化在这方面也存在优点。由于动词和形容词转化成为与其相关的名词,也就兼具了可以被修饰和调整改良的名词特性,从而使不整齐的句子更为整齐、生动。例如:

(关闭霍尔木兹海峡如同喝水一般容易。)

“关闭霍尔木兹海峡就像喝水一样”,名词化后的动词可以做主语被修饰。

四是名词化使新闻标题更为正式。Halliday指出,“带有语法隐喻的表达是成人语言的特征,唯一不存在语法隐喻的就是从儿童口中说出的话”。[6]名词化作为语法隐喻的重要实现手段,具有让新闻语体正式化的风格性功能,也成为衡量书面语言正式与否的指向标。在新闻语篇中,通过对复杂的片段进行“打包”,名词化扮演着一步一步展现语义的作用。例如:

(因杀害穆斯林和烧毁穆斯林房屋,超过20人在印度被逮捕。)

还原句为含有三个小句的原因状语从句,语义表达上较为分散,而名词化后的单句结构更为紧凑。充满名词化的语篇,自然形成一种正式化。再如:

(为振兴经济有必要执行有效的救助法案。)

原句中的描述特性的形容词转变为抽象实体,这种“使读者感到陌生化的处理”增加了正式感。

(3)名词化在网络新闻标题中的应用缺陷以及解决办法。名词化在网络新闻标题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它帮助编辑获得了更多的点击率,但它也并不是没有缺点,在这里需要指出名词化的几点负效应,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新闻标题。一是名词化加大了理解新闻标题的难度。名词化在使新闻标题更为简洁的同时,也由于其较原句更为抽象而增加了读者理解的难度。但这一点可以通过传授名词化的相关知识而得到克服,这也是提高波斯语学习者理解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就是很好的例子,不仅有具体的名词化知识,也通过举例使读者习得如何使用名词化。二是过度使用名词化使新闻标题格式死板僵硬。适度使用名词化可以使新闻标题更为生动形象,然而过度使用则会带来相反的效果。因此,在标题编辑和作文过程中有必要对此给予关注。虽然由动词、形容词转变为与其相关的名词的做法有可取之处,然而有时为了表达出动态、变化的含义,动词和形容词的使用是不可避免的。在这种情况下,最好使用动词和形容词,本文只提倡适度使用名词化。

三、结论

比起传统的报纸新闻,网络新闻的方便性和免费性使其在信息传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传统的报纸新闻不同,网络新闻的标题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因为只有网络新闻标题能吸引读者,读者才会选择点击标题来阅读新闻主题。新闻编辑为使标题更加具有吸引力,尝试了很多方法,名词化便是其中一种。通过研究,作者发现科技类新闻标题的名词化应用最为广泛,比例为40.8%,其次为体育类。分析其原因是科技类大多阐述自然或科技上的最新成果和新兴领域,也就是客观性的现象和过程,而科技新闻的作者也努力用一种更为客观的方式来表达这个客观世界。因此,主语“人类”通常被非生命性质的主语或者可以指示“物”为主语的名词所取代,这种转换通常要靠名词化实现。同时,名词化使表达可以超脱传统的“地点—时间”惯式。并且作为抽象实体存在的名词化成分更能加深读者的印象,使读者无法忽视。

为适应新闻标题的需要,好的新闻标题应该用更加简洁的表达来传达更多的信息。而名词化不仅使网络新闻标题更加简洁和准确,也使其更加生动形象。对于读者,特别是波斯语学习者和将来从事波斯语新闻编辑的工作者,掌握波斯语名词化的应用会有很大帮助:一方面有助其快速抓住文章的主旨大意;另一方面,也可以将其应用在波斯语写作中。名词化将使行文更加清楚、简洁。

然而,名词化的使用并非没有缺点,它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理解标题的难度,当然这也是我们需要掌握新闻标题名词化的动因。波斯语网络新闻标题中名词化应用比例远远高于英语,结合之前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波斯语中名词化的实现很大比例是依赖于其特殊的动名词现象。相较于英语中动名词需由“动词+ing”变形而来,[7]波斯语中不论复合动词还是简单动词,都可以直接充当动名词使用,且大多已作为名词收录进词典。这种便捷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广义上波斯语名词化的应用比例,关于波斯语中动名词与名词化应用的联系,我们将另择文细研。

[1] 温莎莎.名词化在网络新闻标题中的应用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硕士论文,2012.

[2] 韩礼德,马西森.通过意义识解经验[M].纽约:卡塞尔出版社,1999.

[3] Halliday,M.A.K . Things and relations Regrammaticizing experienceas technical knowledge [A] . In Jonathan J.Webster(ed).The languageof science[C] . Beijing:Peking University Press,2007.

[4] 方义桂.语法隐喻的形容词化类型研究[J].西安: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9,17(2):35.

[5] 汤普森,杰夫.语法功能简介[M].伦敦:爱德华阿诺德出版社,2000.

[6] 韩礼德.功能语法导论[M].伦敦:爱德华阿诺德出版社,1985.

[7] 李绍山,陈存军.全新英语语法[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86.

[8] 高艳丽.及物系统视角下英汉科技新闻语篇名词化对比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08.

[9] 韩礼德.功能语法导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10] 胡壮麟.韩礼德语言学的六个核心思想[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0(1):2-8.

[11] 胡壮麟.语法隐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4).

[12] 李绍山,陈存军.全新英语语法[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13] 朱永生,严世清.语法隐喻理论的理据及其贡献[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4).

[14] 韩礼德,马西森.功能语法导论(第三版)[M].伦敦:爱德华阿诺德出版社,2004.

[15] 韩礼德.语言和意义的社会认知[M].伦敦:爱德华阿诺德出版社,1978.

[16] 莱考夫,约翰逊.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芝加哥:芝加哥大学出版社,1980.

G212.2

A

1674-8883(2015)22-0156-04

蒋人文,亚非语言文学研究生,研究方向:波斯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新闻标题隐喻语法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活的隐喻》
谈新闻标题的现实性
网络新闻标题与报纸新闻标题的对比
跟踪导练(二)4
Book 5 Unit 1~Unit 3语法巩固练习
无意间击中幽默的新闻标题
浅谈新闻标题的装扮技巧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德里达论隐喻与摹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