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背景下体育院校新闻硕士课程开设现状研究
2015-02-22郭文璟
郭文璟
(北京体育大学 研究生院,北京 100084)
融媒背景下体育院校新闻硕士课程开设现状研究
郭文璟
(北京体育大学 研究生院,北京 100084)
新技术的发展使得体育传播渠道更加多元化,这就要求体育传媒人不仅需要具备采写编评摄基本的新闻素养,还需熟练掌握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新媒体技术。我国体育院校是为体育传媒业输送人才的重要基地,而研究生教育更是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五所体育院校体育新闻硕士的课程设置情况,找出目前我国体育院校在体育新闻人才培养上的缺失,为课程设置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体育院校;新闻硕士;新媒体课程;培养体系
一、我国体育院校体育新闻硕士整体课程设置分析
研究生教育是国际上公认的正规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研究生教育的数量和质量是衡量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发达程度和文化科学发展水平及其潜力的一个基本标志。[1]课程设置是实现硕士研究生培养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课程设置是否合理有效直接决定了研究生培养计划能否顺利完成。以下选取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五所典型性体育院校体育新闻硕士的课程进行详细研究。
(一)我国体育院校体育新闻硕士课程结构分析
课程结构是课程设置的一个重要方面,合理划分与归类对保证课程编排具有重要意义。
表1 5所体育院校体育新闻硕士课程结构及数量
从表1中可以看到,五所体育院校体育新闻硕士的课程设置基本无大差别,普遍由公共必修(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选修课四个部分组成。有的院校在选修课中又细分为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对比发现: (1)上海体育学院和广州体育学院公共基础课数量相比其他三所多,说明这两所院校重视对硕士生基本素质的培养。(2)北京体育大学在专业基础课的比重较大,说明其对学生基本新闻素质与能力的重视。(3)广州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和武汉体育学院选修课数量较多,说明这三所学校的学生课程内容更加丰富、课程选择更加自由。其中武汉体育学院的选修课数量明显多于其他四所院校,除了学科课程还有运动专项课程选修,说明该校重视硕士生的体、智协同发展。(4)上海体育学院课程设置稍有不同,没有专业方向课,但有5门专业主干课,说明该院校更加深入系统地培养硕士的新闻素养。
(二)我国体育院校体育新闻硕士课程设置学分比较
我国体育院校体育新闻硕士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一般16~18学时为1分。上海体育学院要求硕士生修满33学分方可毕业,广州体育学院和武汉体育学院为34分,北京体育大学为36分,成都体育学院为40分。从学分设置上看,成都体育学院学分要求最高,说明该院校对体育新闻硕士整体培养要求更为严格。
二、我国体育院校体育新闻硕士新闻相关课程设置分析
新闻理论、新闻业务和新闻史是新闻学的三个分支学科。新闻理论以“新闻学概论”为课程名,围绕新闻展开理论探讨和阐述,涉及新闻本体、新闻传媒、传媒受众、新闻传播、新闻事业、新闻工作者等一系列命题;新闻业务则涵盖了采、写、编、评刊(播)等多门课程。[2]新闻史是对新闻事业发展历程的介绍。在课程设置中,协调好这三门大学科的权重是体育新闻硕士生培养的关键,也是顺应融媒背景下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
表2 5所体育院校体育新闻硕士新闻相关课程比较
图1 5所体育院校体育新闻硕士新闻课程与课程总数之比
图2 5所体育院校体育新闻硕士新闻课程类型比较与数量统计
图3 5所体育院校体育新闻硕士新闻课程分类统计
从表2和图2可以看出: (1)成都体育学院和武汉体育学院在新闻课程的设置上比较全面,有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和专业选修课,同时选修课的种类也较多,说明这两所院校对体育新闻硕士的教育非常重视。(2)除了北京体育大学外,其他四所体育院校都有专业基础课,保障了新闻专业基本素质教育。(3)北京体育大学只有一门专业方向课,在新闻教育上不够重视。
对比图1中各体育院校新闻课程与课程总数可以发现:上海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和武汉体育学院的新闻课程明显较多,将教学重点放在新闻上;而北京体育大学和广州体育学院则相对重视硕士生的公共文化基础教育。
从图3可以发现: (1)每个体育院校都有新闻理论课程,充分认识到新闻理论指导实践的意义。(2)除了广州体育学院,四所体育院校都有新闻业务相关课程,表明四所院校加强了新闻工作中的技能培养。(3)只有上海体育学院有新闻史课程,注重研究人类新闻活动的历史。(4)广州体育学院体育只有新闻业务课程,类型较为单一。
三、我国体育院校体育新闻硕士新媒体课程设置分析
新媒体是以数字技术、通信网技术、互联网技术和移动传播技术为基础,为用户提供咨询、内容和服务的新兴媒体。[3]新媒体的发展使得新闻信息传播不断融合化、移动化和个性化,这就促使各体育院校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加大网络媒体和新媒体技术的研究。
表3 5所体育院校体育新闻硕士新媒体课程比较
从表3中发现: (1)广州体育学院尚未开设新媒体相关课程,北京体育大学只是将网络体育新闻传播作为方向课中的一个小专题。(2)上海体育学院虽只开设一门新媒体课程,但将其设为专业主干课,表明对新媒体课程的重视。(3)成都体育学院在专业选修课中有两门新媒体传播课程,武汉体育学院不仅新媒体课程数量较多,从专业基础课和选修课两个方面强化新媒体教学,并将新媒体与体育相结合,说明两所院校很重视体育新媒体教育。
四、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通过以上研究可以发现,随着传媒环境的不断变革,体育新闻硕士教育也在不断改进。大部分体育院校已经开始跟随媒介融合的大趋势,一方面全面培养硕士生的新闻素养和能力;另一方面针对性地开设新媒体课程,提高学生迎接数字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带来的挑战。但也应该看到,仍有部分院校并没有充分意识到改革传统新闻教育的重要性,忽视了综合性教育和时代性教育的要求。相对本科生而言,硕士生是更高层次的研究型人才,应与时俱进,加强对新媒体以及融合媒体的深入研究,并用理论指导实践,才能在网络新媒体技术大力发展的体育传媒界占有一席之地。
(二)建议
(1)在保证研究生公共基础课的数量下,加大新闻、体育新闻基本技能的课程数量,丰富新闻课程的类型,既要有新闻史的传承,也要有新闻理论的教育,更要有新闻业务能力的培养。(2)适当调整新闻课程的设置结构,将培养新闻能力的课程设为必修课,保证学生基本素质,培养复合型体育新闻人才。(3)充分认识媒介传播新环境,重视网络传播技术和新媒体研究,让学生积极迎接数字化新时代。(4)在强调学科教育的前提下,适当增加选修课的类型,不仅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更能扩充学生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 卢亮球,招乐辉.体育学研究生教育研究——比教与借鉴[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 丁柏铨.论新闻理论教学与新闻业务教学的关系[J].新闻大学,2009(02).
[3] 秘玲子.新媒体时代我国新闻教育改革研究[J]. 2013(03).
G632.3
A
1674-8883(2015)23-0121-02
郭文璟(1990—),女,安徽宣城人,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新闻,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