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季哺乳母猪饲养管理的要点
2015-02-22
(黑龙江省尚志市苇河镇畜牧发展中心 150623)
母猪饲养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猪场运行状态。管理得当不仅能提高母猪产仔率、仔猪成活率,更能延长使用母猪的时间,发病率降低,提高经济效益。
1 控制饲养环境温度
北方地区春季气温变化幅度大,日照时间短,尤其近几年风沙天气较多,空气中尘埃物质较多,给饲养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需要做好防风、保暖工作。应注意,仔猪和哺乳母猪所处环境要求温度不同,新生仔猪最适温度在32℃左右,母猪最适温度在17℃左右。因此,在控制产后母猪舍温度时要考虑两者的需求不同。如果单纯提高舍内温度,易影响母猪泌乳、采食,增加了舍内有害气体的含量。猪只体温高,汗腺不发达,降温大部分靠呼吸,影响采食和活动。母猪舍应尽可能选择坐北向南、采光性好、背风向阳的地方建造。在舍内较干燥的一角设置保育箱,箱内面积1.6 m2左右为宜,箱内用250~500W远红外线灯泡放置于仔猪温箱上方,其优点是方便移动、产热速度快,可以通过距地面的高度而调节。衡量仔猪温度适宜度的方法:温度过低时,仔猪重叠在远红外线灯泡下,争夺温度较高的位置。温度过高时,仔猪头伸出保育箱外或拥挤在出口处温度较低的地方;温度适宜时,仔猪吃完奶后自动回到保育箱内,不扎堆,分散睡卧。
2 合理的饲喂方式
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目标是以高泌乳量来保持仔猪的生长和成活,保持种用体况来降低断奶至配种间隔,保持和提高未来的繁殖性能。对体况较差的经产母猪,因哺乳期消耗较大,配种后需加强营养。在产后阶段除喂优质青粗饲料外,还应加喂部分精料。哺乳母猪采食量不足将导致产奶量减少、仔猪断奶重下降,母猪断奶至发情间隔时间增大,产胎率下降以及母猪使用年限缩短。但是母猪哺育仔猪消耗较大,产后器官正处于恢复时期,消化机能弱,不宜给料太多。因此,哺乳母猪产后7天,每天采食量应达到4.5~5.0kg;产后14~18天,哺乳母猪采食量达到6.0~8.0kg。
使用母猪颗粒料可以提高母猪采食量,湿料也有提高母猪采食量的效果。尽量避免中午饲喂,禁用霉变饲料、发酵饲料以及带毒和强刺激性饲料,否则容易引起中毒性疾病。不宜随意更换饲料品种。喂青粗饲料应做到少喂、勤添、定时、定量,并能保证母猪饮到清洁的饮水。
有试验表明,体况不佳的初产母猪每天饲喂3.5~4.0kg饲料,同时适量添加维生素B12、维生素A、胆碱等有助于提高受孕率和缩短断奶至发情间隔时间。对于经产母猪,高采食量对提高受孕率和缩短断奶至发情间隔时间无太大影响。在高温季节,在日粮中有助于提高母猪受孕率。
3 做好卫生管理与消毒防病工作
母猪产前1星期要将圈舍打扫干净,铺上垫草,保持干燥并对圈舍周围环境消毒,做好待产准备工作。打扫时先将病猪的剩料、粪便、垫草及猪舍墙壁、圈栏上的污物清除干净,再用20%的石灰乳、3%的热烧碱水、20%的漂白粉溶液进行消毒。消毒次序为墙壁、圈栏、门窗、食槽、地面、用具及门口地面。在母猪出现起卧不安、有阵痛表现、阴户流出粘液等分娩前兆时,要准备好接产用具。母猪分娩过程中要有专人守护。如果发生难产(40min不产仔)可注射催产素,并用手按摩或用热毛巾敷母猪乳房,有利于胎儿排除。分娩结束后应清扫圈舍,更换干净卫生的垫草,可人工辅助仔猪吃到初乳,注意胎衣排除。
4 做好产后护理
仔猪断乳过早,易造成仔猪死亡率增高及生长发育缓慢等;断乳过迟,缩短了母猪繁殖周期,所以适宜的断乳时间能有效提高生产效能。一般来说,每个养殖场断乳日龄最好根据出生时间与仔猪体质量来确定,最早不低于18日龄、最迟不高于35日龄。断乳时应保证个体质量不小于8kg。断乳要进行过渡,可提前1周给仔猪添加仔猪饲料,防止突然断乳给仔猪带来的应激反应。
产仔后为防止乳房炎而影响母猪泌乳,每天应用0.1%高锰酸钾清洗乳房和乳头2次。母猪在哺乳初期,严禁冲洗圈舍,但应确保猪舍干净卫生。产后给母猪肌肉注射10mL亚硒酸钠注射液和维生素E注射液,提高母猪抗病力。泌乳不足和无乳症的母猪,在日粮中增加优质蛋白质饲料和青绿多汁,饲料,并注射催乳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