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研究医护人员组织公民行为的意义

2015-02-22武学伟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医疗卫生医护人员公民

武学伟

(承德医学院,河北承德 067000)

浅析研究医护人员组织公民行为的意义

武学伟

(承德医学院,河北承德 067000)

组织公民行为;医护人员;研究意义

在全球一体化、竞争激烈化和人才为本的时代,各类组织处于转型经济中,表现出高度的动态性和不确定性,各个组织要想保持并扩展自己的竞争优势,就需要更加重视最重要、最宝贵的资源,即人力资源。医疗机构作为一种服务性组织和社会公益性组织,如何保持高质量的人力资源水平成为重要问题。而研究组织公民行为,尤其是研究医护人员的组织公民行为,对维持医疗组织人力资源的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 组织公民行为

1.1 组织公民行为的内涵 1983年,Organ在已有的关于组织内个体的自觉合作行为研究的基础上,正式提出了组织公民行为(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OCB)这一术语。1988年,Organ正式将组织公民行为定义为“在组织正式的薪酬体系中尚未得到明确或直接的确认,但就整体而言有益于组织运作成效的行为总和”。但Organ后来认为上述定义并不确切,因为在研究中发现组织公民行为和职务要求的行为其实有一些交叉重叠的部分,因此,1997年,Organ把组织公民行为与Borman和Motowidlo在1993年提出的“周边绩效”概念相联系,重新将组织公民行为定义为一种“有助于保持和改善那些支持任务绩效完成的社会和心理的行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组织公民行为的内涵。

当前,关于组织公民行为的维度结构和表现形式还存在分歧。在过去的20年里,不同的研究者提出了大约30种不同的组织公民行为表现形式,其中大多有所重叠。不同派别的研究者都从自己的研究角度提出了不同的组织公民行为维度,其中Organ于1988年提出的五维度框架得到了广泛认可,是使用最多的一种维度划分方法,分别是利他、事先知会(courtesy)、责任意识(conscientiousness)、运动员精神(sportsmanship)和公民道德(又称公民美德,civic virtue)。1.2 我国组织公民行为研究发展情况 与西方学术界相比,我国的组织公民行为研究起步较晚,也经历了一个与西方学术界截然不同的发展过程。在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末的计划经济时期,中国人对所倡导的“雷锋精神”、“主人翁意识”、“模范带头作用”与“奉献精神”等词汇耳熟能详,这些概念与西方组织公民行为的利他主义、参与行为、责任意识及运动员精神等概念相类似。进入90年代以后,市场经济取代了计划经济并得到迅猛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受到了强烈冲击,组织管理者越来越多地采用物质激励这种更直接、更有力的激励手段,这种状态又与西方国家70年代前科学管理和X人性假设占主流的阶段极为相似[1]。但随着国内经济生活的爆炸式膨胀和组织自身的成长,大部分国内管理者和管理学者意识到,组织内仅仅只关注正式的契约关系已经不能达到有效的激励作用,如何开发员工的角色外行为(即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成为目前的主流研究和重点探讨的课题,并在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一整套系统的理论,开始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

2 研究医护人员组织公民行为的意义和方法

医疗机构是服务性组织中特殊的一员,医护人员作为与病患面对面接触的一线员工,从管理学角度讲,如果把病患视作外部顾客,医疗机构视为服务提供者,那么医护人员就是外部顾客与组织运营之间的纽带,直接决定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医疗卫生组织内成员都有一定的角色扮演,角色内行为可以保证他们的基本收入和职位延续,角色外行为有助于自身的晋升和发展。当前,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正在向纵深发展,医药卫生服务体系和服务模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关注医疗服务质量、优化服务效率、提高病患满意度,并降低医患纠纷,让医疗机构变得更有活力,这些都对医疗机构的人力资源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让医护人员在做好角色内行为的同时,增进其组织公民行为,调动医护人员的积极性,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减少医患纠纷,提高服务效率,减少不必要的管理成本的浪费,提高医护人员周边绩效,是研究医护人员组织公民行为的重要意义。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学者也越来越重视组织公民行为的研究,但更多的是绩效水平容易量化的企业,医疗卫生机构组织公民行为的概念和外延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当然,“组织公民行为”这个词汇提及得不多,很多时候并不把发生在医疗过程中的这些行为称为组织公民行为,而是从医德和医学伦理的角度来研究,但如果从管理学角度分析,道德只是个体的自我要求和底线,无法用激励的理论和方法来进行控制和引导。所以,引入组织公民行为理论和量化体系来研究如何提高医疗卫生工作中发生的角色外行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思路和量化标准。山东大学吕艾芹教授研究了中国情景下的医生组织公民行为,并首次构建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医护人员组织公民行为量表[2]。

同时,也可以引入“局部化”的思维对不同层次、不同功能的医疗卫生体系的组织公民行为进行研究,关注不同文化和社会情境下的医护人员的组织公民行为,从重视人际和谐、重视医疗质量、强调保护医疗卫生资源、重视医护人员本位性及个人首创性这5个维度,探索现实国情和医患关系对医护人员独特的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而在医疗组织的研究层面上,可从员工-领导成员交换和医护人员组织政治知觉出发,研究这两种感知对医护人员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机制[3],以期通过改善管理来影响这两种感知的水平,进而增强医护人员组织公民行为,也即提高医护人员的周边绩效,从而形成良好的医院文化和氛围;增强医护人员的创新互助行为,从而为我国社会经济转型期的医疗卫生机构的文化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3 结语

总之,对医务人员的组织公民行为进行研究,既可以推进医务人员对医学目的和医学职业精神的理解与践行,帮助其在医疗组织中形成团结、协作、互助的组织氛围,也可以为协调医医关系和医患关系提供理论指导,对于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武欣,吴志明,张德.组织公民行为研究的新视角[J].心理科学进展,2005,13(2):211-218.

[2]吕艾芹.中国文化情景下医务人员组织公民行为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3.

[3]苗仁涛,孙健敏,刘军.基于工作态度的组织支持感与组织公平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2,(9):29-40.

(其它栏目编辑:陈志宏)

C936

C

1004-6879(2015)03-0273-02

2014-05-29)

猜你喜欢

医疗卫生医护人员公民
我是小小公民科学家
论公民美育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为了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十二公民
京津冀医疗卫生合作之路
京津冀医疗卫生大联合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内蒙古:建立首个省级“医疗卫生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