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试行现代学徒制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2015-02-22李祥
李 祥
(南京艺术学院 高等职业教育学院,江苏 南京210013)
现代学徒制是在继承以言传身教为主要技能传授方式的传统学徒制的基础上,融合了现代学校职业教育,其本质是工作和学习相结合、企业培训和学校教育相结合,为学习者提供理论知识学习、职业技能训练、工作经验积累和职业精神培养,从而适应现代企业发展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1]。现代学徒制作为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推进知行合一,全面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得到了政府和院校的高度重视,虽然在试行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面临着众多的困境需要我们亟待解决。
一、当下我国高职院校试行现代学徒制的现状与面临的困境
(一)高职院校试行现代学徒制的现状
在社会经济和现代职业教育不断发展和需求下,国内许多高职院校围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与实践。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广东省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双元制”试点,学校与企业或行业直接合作,实行双元招生、双元计划、双元教学、双元管理和双元评价。另外,黑龙江省齐齐哈尔职业技术学院早在2003年就将每年的6月至8月设置为到企业进行实习的学期,从而进行准“现代学徒制”的探索。还有,江西省新余市在实施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中,积极探索职教新模式,围绕“企业用工和现代产业发展培养技能型人才”这一标准,实现了“招生与招工融合”、“上课与上岗融合”、“毕业与就业融合”。
高职院校在试行现代学徒制的过程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第一,借助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双方为社会培养了众多的技术技能人才,就业结构性矛盾得以缓解。第二,现代学徒制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特征,一方面保证了高职学生技能实践的能力,另一方面解决了学生学徒后的留用问题,从而对企业的用工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保障作用。第三,学生经过学校的教育和企业的培训,不仅具备理论知识,而且还具有实践经验,学生“出师”后能够很快适应企业的岗位要求,经过自身努力与钻研,甚至能很快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加速了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步伐。第四,现代学徒制试点地区为企业培养了众多技术技能型人才,不仅为企业发展在人才需求方面提供了保障,而且为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高职院校试行现代学徒制面临的困境
近年来,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虽然在高职院校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开展,但总的来说,成效并不十分突出,还未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和进展,也尚未成功建立现代学徒制教育体系,其具体操作和实施效果方面仍存在很多问题。
1.思想认识不够
多高职院校并没有真正将现代学徒制当作提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路径,把校企合作仅仅当作解决教育资源短缺和就业渠道不畅的手段,缺乏深层次的合作意识,缺乏对学生长远利益的关注。部分学生甚至对进企业上岗培训产生抵触,导致具体实践计划无法推行。
2.保障措施不完善
首先,在现代学徒制推进的过程中,普遍遭遇到“学校热、企业冷”的情况[2],政府对校企合作的政策支持以及推进的力度和深度还显不足。其次,从学校角度来看,管理者以及教师对下企业、进车间指导实训有抵触情绪,没有一个良好的校企合作平台,办事效率不高。从企业角度来看,有些企业对学生到企业工作,存有顾虑,选派的指导教师不是骨干员工,即便是的话,也是一个师傅带很多学生,学生与师傅的沟通和交流不能及时得到解决,直接影响学生学徒的积极性。第三,在现代学徒制的试行过程中,政府的财政投入,目前还不能满足企业培训学徒的成本支出。第四,大部分高职院校教师理论强于技术是当下高等职业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对实际项目的开发经验显得非常缺乏。
3.“拿来主义”未必合适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史并不长,主要是借鉴国外现有的经验。但是,完全照搬照抄国外的人才培养模式,显然是不可取的,因为每个国家都有其历史和政治背景的特殊性,都体现了各自的特点。因此,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必须坚持立足本国国情,走符合自己的道路。
4.对学生的协调管理不足
学生进入企业上岗后,少数企业由于采取不恰当的管理方式,造成学徒对企业和企业师傅有抗拒情绪,由此产生隔阂,这些负面结果对现代学徒制的顺利开展影响很大。因此,在现代学徒制具体实施过程中,对于学生的生活、工作和心理方面,高职院校和企业双方必须紧密合作,协同做好引导和管理工作。
5.对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不够
人才培养不仅仅是传授理论知识和培训技术技能,更重要的是育人,育人才是教育的根本目标。目前,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对于人才在思想教育、综合素质、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方面的培养还远远不够[3]。至于职业经验的传承,学生只有长时间通过劳动去积累技能经验,要走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弯路”,才可以成为企业认同的人才。
6.学徒流动频繁,企业面临风险
企业花费财力、人力、物力培训学徒,目的是满足企业发展的人才需求,但许多学徒在“出师”后,并不安分在原企业工作,为了谋求更好的待遇总想跳槽,别的企业自然可以“不劳而获”,得到自己所需的人才。这样的损失,结果是让实施现代学徒制的企业来承担,那么,其参与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积极性自然会受到极大的影响,从而阻碍了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的发展。
二、构建中国特色的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的对策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在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方面,从理论、政策和实践角度来看,已经获得了一些基础经验[4]。因此,我们必须努力解决好当前面临的实际问题,着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一)制定政策,提供法律保障
为了确保现代学徒制在高职院校中的顺利试行,国家应制定相关政策与法规,统筹各行业的力量,建立推动现代学徒制健康发展的法律体系。第一,专门出台现代学徒制试点管理办法,如制定《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条例》、《现代学徒制工作条例》等,规范各方面的职责和权利,如教育部门、高职院校、各行业企业主管部门以及财政税收等部门,为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的有效实施提供法律保障。第二,在税收优惠、资金补贴以及贴息贷款等方面,给予积极参与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试点的企业以优惠政策,以及制定企业师傅的经费保障等措施。第三,为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服务意识,相关职能部门可以联合起来对实施现代学徒制的企业定期进行评选和奖励,同时制定参与企业的监控和评价措施。第四,在部门和干部年终考核中增加扶持政策落实情况一栏,并针对实际情况,给予一定的奖惩。
(二)选择企业,确定培养方式
第一,确定好企业。高职院校要按照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和企业用人的特点,遴选出适合本校以及对口专业合作的企业,在学生的招收、教育资源的提供以及教学和考核等方面,一起承担培养责任和履行义务。第二,确定好岗位。岗位不但要适合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而且还要具备一定的技术含量。第三,确定好师傅。做好师傅的选拔和聘任程序等事项,明确师傅在学生企业培养中的任务和责任。第四,确定好培养方式。企业与学校根据不同岗位具有不同的特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式。
(三)签订协议,明确三方职责
高职院校在实施现代学徒制的过程中,必须通过协议来明确界定学校、企业、学生(家长)三方各自的职责。
1.学校职责
首先是明确现代学徒制实施的专业范围和领域,对其进行充分的分析,制定好专业教学计划。其次是对课程体系要进行改革,使之更加适合现代学徒制的教学。第三是高职院校应当鼓励专职教师和行政人员定期或者不定期地走进企业,具体做法是:跟踪学习或者在岗工作,同时,在理论与技术方面,加强与企业师傅的沟通和交流。第四是对管理方式和手段进行改革与探索,为现代学徒制的有效实施,创造良好的氛围与环境。
2.企业职责
首先是向高职院校、学生及其家长,准确传达相关专业应具备的知识与技能。其次是对学徒在岗培训,始终保持积极的态度。第三是改革人事制度,对那些在学徒培训的过程中做出一定成绩的师傅,给予必须的鼓励和一定的物质奖励。第四是依据学业成绩聘用毕业生就业。
3.学生(家长)职责
首先是家长要支持和鼓励学生到企业参加在岗培训,与学生一起商量选择课程,并对其就业等问题进行思考,给予一定的建议。其次是学生应按照学校和企业共同制订的人才培养方案,积极参加企业实践,自觉遵守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的各项规章制度,履行与之相关的各项职责,尤其是对安全制度的遵守一定要牢记在心。
(四)全面落实,加强保障措施
1.运行保障
第一,理顺管理体制,实行高职教育事业的统一领导与统一管理。建立国家职业教育总局,对全国各级各类职业学校教育、职业培训及现代学徒制的实施工作实行统一管理[5]。第二,学校和企业之间要有长期稳定以及良好的合作关系。政府可以成立“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之类的服务部门,出面协调学校与教育行政部门、财政部门、劳动部门等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为校企之间的长期良好合作提供必要的工作指导。学校也可以成立“校企合作事务办公室”,专门负责学校方面的校企合作各项事务[6]。为了能够更充分地给予学生全方位的帮助和支持,企业也可以指定专人负责同学校和政府之间的联系和沟通。第三,积极发挥行业示范指导作用,引导行业组织服务于校企双方的沟通,成为高职教育的桥梁和纽带,为多方合作搭建平台。
2.经费保障
第一,企业经费保障。政府要提供专项资金支持,为校企合作中的人员培训以及启动某些培训项目不断地提供专项资金支持。第二,师傅的经费保障。在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过程中,师傅一方面要完成自身的工作任务,而另一方面又要培训学徒。因此,必须给予师傅一定的培训和指导经费。第三,学生在企业的实习经费也要有一定的补贴[7]。
3.师资保障
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必须遵循校企互认和共同指派教师两条原则。第一,学校应当挑选部分在实践能力方面比较强的专业教师到企业参加培训,得到企业师傅在技术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出师”以后回到学校担任现代学徒制的各项教学任务。第二,学校应当和企业紧密合作,一方面,将一些在本行业具有影响力的师傅聘任(聘用)为专业带头人,另一方面,将一些在技术技能方面突出的能人聘任(聘用)为兼职教师,让他们到学校担任现代学徒制的教学任务。
4.宣传保障
第一,加大对高职院校管理者和教师的宣传力度,更新其教育观念和思想意识。第二,加强对学生的宣传力度,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到现代学徒制中来。第三,增强对企业和社会的宣传力度,一方面是吸引企业加入到校企合作中来,另一方面是在社会上对做得较好的企业进行宣传,由此推动其它企业参与校企合作。
5.理念保障
高职院校在实践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中,必须采取多样化的形式。现代学徒制有“模式”而无“定式”,在现代学徒制建立的初始阶段需要破除“统一”的框框,根据不同专业以及相应职业的特性,探索不同的现代学徒制实践形式。
(五)资源共享,实践校企共育
第一,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的课程建设,应当以企业对人才、岗位、技能和知识要求为中心,校企双方、教师和师傅双方都积极参与设计课程体系。第二,坚持企业全程参与教学及其管理,树立企业的教育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实践过程中,实施项目化的管理模式。第三,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一种师徒式的师生关系。教师既是技术的师傅,又是生活的导师。第四,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要求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构建校内实训环境,从而实施准企业“现场教学”。第五,作为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的两个教育主体,学校和企业都要充分发挥各自的教育优势,同时还要做到有效衔接。第六,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采用小型化的组织形式,一般情况下是一个师傅带一个或者几个学徒,这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非常重要的条件。第七、在注重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同时,还要对其进行企业责任感和忠诚度教育,以及企业优秀文化理念的熏陶,尤其是要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道德责任意识和感恩回报教育[8]。
(六)制定标准,实施考核评价
积极探索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与企业师傅在技能水平评价方面,相互之间能够做到互认互通,同时以能力为标准,对评价模式进行改革。着力建立符合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要求的质量管理体系,例如,学徒自我评价、导师评价、校企评价以及行业评价等,促使高职院校在实践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中,不断将学徒学业考核评价逐步规范化、制度化[9]。
三、结语
我国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的探索与试点工作才刚刚起步,为加快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全面展开,政府部门必须制定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政策,高职院校也要努力提升服务企业的能力,企业也必须主动承担起职业教育的社会责任,真正做到政府、学校和企业三方各司其职,才能构建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
[1]胡秀锦.“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3):97-103.
[2]刘涛.“学徒制”的现代价值及其实现之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1:26-30.
[3]王婷婷.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试点的困境及对策探析[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113-116.
[4]王洪斌,鲁婉玉.“现代学徒制”——我国高职人才培养的新出路[J].现代教育管理,2010(11):83-85.
[5]赵鹏飞,陈秀虎.“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2):38-44.
[6]翟海魂.实施现代学徒制 深化工学结合[J].职教论坛,2008(1):1.
[7]张启富.我国高职教育试行现代学徒制的理论与实践——以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带徒工程”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2(11):55-58.
[8]秦建华,曹雨平.高职教育“三位一体”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62-65.
[9]魏星梅,阮霞,王峰.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107-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