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草莓灰霉病综合防治技术

2015-02-22郭淑丽,张彦淑,刘文胜

乡村科技 2015年1期
关键词:病部灰霉病保护地

草莓灰霉病综合防治技术

一、症状

草莓灰霉病多危害叶片、花器和果实。染病初期,病部出现水渍状小斑点,而后向外扩展成灰褐色大病斑,最终病部湿腐(干燥时病果干腐)、着生灰褐色霉状物。

二、发生规律

该病病原菌主要以菌丝在病残体内越冬或越夏,通过风雨、农事操作等传播,适温、高湿是发病的必要条件。气温在18~25℃,空气相对湿度在80%以上时,该病易发生;遇连阴雨天气,保护地内如不及时放风,则会严重发生。此外,植株密度过大、枝叶茂密和管理不善均能促进该病的发生发展。河南省濮阳县的保护地草莓多在11月中下旬发生此病,至次年3月上旬达到发病高峰,且一般保护地比露地发病早。

三、综合防治技术

1.农业防治。①选用抗病品种。建议选用优质、高产、抗病品种。②平衡施肥。根据草莓生长发育所需的氮、磷、钾数量按比例施肥,避免施用氮肥过多。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于植株迅速生长期每667平方米追施磷酸二铵20千克,于开花结果期追施三元复合肥30千克,一般不单施氮肥。③高垄栽培。定植前把地整成高10厘米、宽35厘米的垄或沟宽30厘米的行带,每垄两侧各种1行。改大水漫灌为顺沟小水轻浇,减小浇水量,降低土壤湿度,提高地温,减少水分蒸发,降低棚内湿度。有条件的最好采用膜下滴灌,既可节水又可降低棚内湿度。④定向栽培。草莓的结果部位有一定规律,即朝向弓背的一面。栽植时,将秧苗弓背朝向宽行一侧,不仅能使果穗处于垄沟通风透光条件下,增强抗病能力,而且有利于田间管理。⑤地膜覆盖。地膜覆盖不仅可以防止果实与土壤接触,避免感染病害,而且能提高地温,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降低果实周围的空气湿度,使果实卖相好。⑥严格控制棚内温度、湿度。在草莓开花期至果实膨大期,棚内白天温度宜控制在20~25℃、夜间8~12℃,尽量延长放风时间,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60%~70%。当外界白天气温在20℃左右、夜间不低于8℃时,应昼夜放风。⑦轮作倒茬。建议与禾本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尽量不与黄瓜、番茄等连作。⑧摘除病残果、叶。经常摘除烂果、病残老叶,并将其深埋或烧毁,减少病原菌的再侵染。⑨其他措施。适当降低密度,选择透气、排灌方便的沙壤土地块栽培,选用长寿无滴膜。

2.化学防治。①土壤处理。定植前每667平方米撒施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6千克,而后耙入土中。②浇水前后、降雨后喷药。棚内空气湿度大时要及时用药防病。草莓进入开花期后要定点观察,当病果率达1%时开始用药防治,每7天喷1次药,连喷3~4次。每667平方米可用10%速克灵烟剂250克或45%百菌清烟剂200克,于傍晚分点放于棚室内,点燃后立即密闭烟熏1夜,次日开门通风。也可选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2.5%适乐时悬浮剂1 5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于发病初期进行喷雾。阴雨天气最好采用烟熏法施药。连作草莓要以防病为主,宜在开花前施药保护。注意轮换用药。●

郭淑丽张彦淑刘文胜河南省濮阳县农业局457100

猜你喜欢

病部灰霉病保护地
番茄灰霉病巧防治
苹果树干腐病
散叶莴苣灰霉病药剂筛选试验
全国自然保护地大检查6月启动
保护地蔬菜白粉虱的发生与防治
瓜类灰霉病发病症状及其防治技术
苹果轮纹病与炭疽病的区别
保护地专用茄子新品种哈茄1号的选育
烟草灰霉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保护地土壤N2O排放通量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