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腺病毒感染的流行、诊断与防控
2015-02-22黑龙江省红星农场畜牧科164022
(黑龙江省红星农场畜牧科 164022)
(黑龙江省红星农场畜牧科 164022)
猪腺病毒的基本特征与腺病毒科的其他成员相似,本病毒分为4个血清型,其中血清4型分布最广泛,且能凝集多种动物细胞。该病毒感染可引起猪脑炎、肺炎、肾损伤或腹泻等症状,大多无症状。本病尚无特异疗法,可试用抗病毒药或对症疗法。
猪;腺病毒;诊断;防控
1 致病机理
猪腺病毒感染通过摄食或吸入发生。最初复制发生在扁桃体和小肠末端绒毛状肠细胞和淋巴组织。
仔猪口服接种4型猪腺病毒,接种后3~4天发生水泄,持续至感染后3~6天。腺病毒微粒存在于小肠内容物直到接种后第9天。最早在接种后24天而最晚于接种后15天,便可在空肠末端绒毛上皮细胞中发现抗原,接种后45天便可在猪体内扩散。缺乏初乳的猪感染猪腺病毒可以引起肺炎和肾脏、甲状腺以及淋巴结的病变。妊娠母猪接种可导致流产,病毒可在胎儿组织中复制。腺病毒还可能参与混合感染。血清4型腺病毒与猪肺炎支原体结合可导致更为严重的肺炎,而且腺病毒包涵体通常可在猪圆环病毒相关疾病的患猪肾脏中观察到。
2 临床症状
有时可引起脑炎、肺炎、肾损伤或腹泻等症状,但大多是无症状的[1]。自然条件或实验感染猪腺病毒最常见临床症状是水样至糊样腹泻为特征的胃肠道疾病。剖腹产并且初乳缺乏的仔猪口鼻接种3~4天后可见典型的腹泻,并持续3~6天。猪可能会中度脱水和体重减轻,但死亡率非常低。呼吸系统症状和流产在临床中很少见。
3 病理变化
感染猪腺病毒的猪并无特殊的病症。常见的组织学损伤包括空肠和回肠末端,肠细胞存在核内嗜碱包涵体,空肠和回肠末端的肠细胞是主要的病毒复制场所。自然感染的病例,感染的上皮细胞通常分布在派伊尔淋巴集结附近的肠绒毛的侧面或顶端或者是短而钝绒毛的末端。这些肠细胞脱落,细胞核包含大量的嗜酸性到双嗜性包涵体。实验接种病毒的肺、肾脏中常见核内包涵体,脑中偶见。间质性M曾见于自然感染腺病毒的猪。肾脏损伤包括炎症和髓质小管细胞系的核内包涵体。这些细胞通过染色、电子显微镜和从肾脏中分离到病毒来确定是否为腺病毒感染。
4 诊断
猪胃肠道和呼吸道疾病的鉴别诊断应考虑腺病毒感染的可能性。鉴定猪腺病毒的诊断技术包括排泄物或小肠内容物的负染色法电子显微镜观察,通过感染细胞的免疫荧光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病毒抗原。采用冷冻切片的免疫荧光染色很快速,而且结果在样品提交的当天就可使用。免疫组织化学同样能提供腺病毒的快速和特异性识别,但是通常需要1~2天的处理。一般核内包涵体可在尸体解剖样品中观察到,但是猪腺病毒的存在与否要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或病毒分离确定。
腺病毒通常可在来自粪便标本的细胞培养物或肺或肾脏的匀浆中分离到。猪群中腺病毒的普遍存在使结果分析很复杂。多次从猪肾脏、脾脏或睾丸的原代细胞培养产物中分离出腺病毒。可以作为外来中介“问题”,猪肾原代细胞可用作疫苗基质或用于异种器官移植程序。一旦被分离,腺病毒的血清型可用各型抗血清通过病毒中和试验确定。
临床疾病抗体滴度上升,可进行腺病毒感染的血清学诊断。通过病毒中和试验或间接地疫荧光试验进行血清型诊断,腺病毒感染细胞在这里作为基底用来观察腺病毒。
聚合酶链反应(P C R)技术和定量P C R(q P C R)技术的发展是为了检测环境中粪便性污染物中的血清3型猪腺病毒[2]。
5 预防和控制
免疫:大多数腺病毒没有临床症状或只引起中度疾病,关于猪腺病毒免疫方面的信息很少。大多是成年猪对腺病毒的免疫反应显示阳性结果。初乳缺乏和传统初生的仔猪在哺乳前是没有接触腺病毒抗体的。哺乳后,抗体滴度峰值在几天达到最高值并一直持续到断奶后的8~9周。由于腺病毒在断奶后频繁地脱落,初乳抗体滴度大大地减少,可以推断抗体是具保护性的,至少是中度感染。
[1]李贵兴.家畜疾病诊疗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18.
[2]赵德明等.猪病学(第10版)[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4:406.
猪腺病毒感染的流行、诊断与防控
苏世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