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草地创新运营机制的探讨
2015-02-22艾尔肯苏里塔诺夫阿曼哈吾孜巴依
艾尔肯·苏里塔诺夫,阿曼·哈吾孜巴依,王 惠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草原总站,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9;2.新疆额敏县草原工作站,新疆 额敏 834601; 3.新疆畜牧科学院畜牧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人工草地创新运营机制的探讨
艾尔肯·苏里塔诺夫1,阿曼·哈吾孜巴依2,王 惠3*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草原总站,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9;2.新疆额敏县草原工作站,新疆 额敏 834601; 3.新疆畜牧科学院畜牧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本文概述了我国草原保护建设事业的长期性、复杂性,针对退牧还草、游牧民定居等工程逐步实施的新形势,识别主要关键问题,从集体联户经营的必要性及建设人工草地的紧迫性两个方面,提出了建立以政策引导、集体联户运营的具有良好灌溉条件而进行较高集约化运营管理之人工草地的必由之路。两者的有机结合运营决定着草原承包经营制度的完善与丰富。
人工草地;运营机制;创新
我国天然草原面积有4亿hm2,占国土面积的41.7%,是北方重要的自然资源和天然生态屏障,也是发展绿色生态畜牧业的物质基础和农牧民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国家近年来为了深化草原生态保护的总体效益,组织实施天然草原奖补机制为重点内容的一系列草原生态建设项目,截止2013年底,全国累计种草保留面积达0.28亿hm2,草原围栏面积超过0.55亿hm2,禁牧休牧轮牧草原面积0.97 hm2。
1 草原保护建设事业的长期性
虽然草原保护建设事业取得成效,但是草畜矛盾依然突出,草畜平衡、禁休牧等有关草原保护制度难以真正落到实处。通过识别关键问题,以新的理念和新的思路积极破解发展难题显得尤为迫切。草原生态保护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种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目前以草原植被恢复为主的项目主要以政府投入为主,缺乏公众尤其是当地农牧民的广泛参与,调动牧民能够千百年来与其生存的环境保持长期的协调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
2 草地生态置换,扩大草料来源
2.1 建设人工草地的紧迫性
从草原生态经济功能上划分,天然草原生态保护型功能的强化必然导致生产经营型功能的减弱,用人工草地的饲草料置换天然草原的植被恢复正是平衡过度时期草畜矛盾的唯一途径。就生态补偿的策略和方向而言,大量的草原保护建设投入,直接以现金补贴的形式到达了农牧户手中,经验表明,这种简单的给予只能助长农牧户等、靠、要的被动思想,对当地产业化经营机制的形成收效甚微。据草地生产力测定,1 ha优质人工草地等同于围封40 ha天然草地的牧草营养价值。近年来高标准人工饲草料基地的建设,大多为公司或企业所有,没有把草原家庭承包经营的主体即农牧民纳入其中,这样缺乏主体意识的经营管理,使得草原生态治理和牧区增收发展的双重目标尤显矛盾。人工草地的建设、管理和后期运行,代表着一个国家草地畜牧业发展的综合水平,在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保护建设过程中建设人工草地,实施生态置换,扩大饲料来源是非常重要的。
2.2 农牧民自主集体联户经营的必要性
草原承包经营权落实到户是必然的,只有责、权、利明确,草地资源的直接使用者农牧民群体才能激发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主动将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纳入到行动之中。在草原家庭承包到户的推动中,部分牧民在实际生产中根据统分结合原则已经走出了单户承包、联户经营的模式,其集体经营水平的提高既是草原家庭承包经营制更为成熟的体现,也是对草原利用模式的创新和完善。此举便于零星分散的草场资源的有机整合和合理配置,其次降低生产成本、有效发挥社区作用。在此过程中当地政府需要不断调整自己在草原保护管理中的角色,引导建立相应的动态机制来保证始终综合考虑并适时调节各种资源的适度开发利用和生态系统保护,最大限度地满足当地牧区经济发展的需要。草原畜牧业当前正处于变型转轨的紧要关头,拥有天然草场的农牧民自主集体联户经营的推动必须从一个实实在在的平台入手,即具有较好灌溉条件而具备集约化经营管理潜力的人工草地。
3 集体联户统一经营管理人工草地的特例分析
调查对象为额敏县某牧业队34户牧民,据当地草原部门反映该牧业队连续多年在禁休牧、草畜平衡及奖补机制的落实中名列前茅,具体指标完成率较好。其特殊运营的集体人工草地发挥了举足轻重的调节作用,是考察分析的重点。
3.1 禁牧休牧规模
全牧业队草场面积1 800 ha,其中禁牧面积315 ha,休牧面积866 ha,剩余619 ha为轮牧草场。据牧场草原监理所统计完成率96%,五年中植被盖度提高37.2%,高于塔城地区平均的24.9%。
3.2 季节轮牧方式
所调查的34户中,基本上选择暖季夏草场放牧、冷季定居点舍饲,对较远的执行休牧措施的夏牧场一般从每年5月~11月利用,方式为小区轮牧。
3.3 集体人工草地
这块集体人工草地面积44 ha,在草场家庭承包经营制度落实前为征用的抗灾保畜打草场,后归还于该牧业队,经牧民民主表决成为集体人工草场,参照过去打草场模式为牧业队集体统一经营管理。为34户提供舍饲所用饲草料,34户牧民中陆续有3户搬迁2户进城务工剩余29户。
3.3.1 集体所有制性质
本案的人工草地所有权为牧场集体性质,服务指向为以牧业队为主体的天然草原家庭承包经营户的联合经营。在饲草料的定额分配中逐渐结合已实施禁休牧、草畜平衡及草原奖补机制的执行情况,成为以饲草料进行奖罚的联户经营特例。
3.3.2 劳动力投入
常备劳动力借鉴过去打草站的生产模式由富裕劳动力承担,熟悉各种饲草的种植及青贮技术。饲草料收集期间集体共同出力,相关机械费用出售草料后补偿。
3.3.3 资金来源及技术支撑
在34户自愿、平等、互惠、互利的前提下,先后利用退牧还草饲料粮补助资金和奖补资金逐步投入建设,在区、县级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建成并维持了具有良好灌溉条件的人工草地。牧业队集体经济实体定期公示收支费用明细,随时接受监督。
3.3.4 经营管理的现状
首先由牧场草原监理所通过测定草地生产力、逐户核定载畜量、加强转场检查的跟踪督查等相应管理手段,建立全队统一的草畜平衡季(年)检卡档案制度。根据禁休牧、草畜平衡、奖补机制在天然草原承包区域内的实际封育情况评定等级,实行集体人工草地产出饲草料的对应奖补机制,对退牧效益达标的承包户多定额发放草料,反之,对滥牧、复牧、不达标的承包户少定额甚至不予发放草料,促使其增强草原保护意识。
4 集体联户统一经营管理人工草地的定向分析
4.1 人工草地建设之初的集体共用属性
草原畜牧业面临升级改造,草畜两大生产资料面临着重新配置的重大契机。本案利益相关方抓住孕育在其中的有利时机,将未能承包到户的集体打草场整合升级为集体共同利用的高产人工草地,逐步集中了退牧、生态的补偿资金体现了规模效益。其整合的生产要素主要是人工草场,打草及灵活分配的生产方式由集体统一经营管理。牲畜喂养、接羔和补饲购买则是分户各自经营,这种有分有合、责权利明确的集体联户经营更适合可持续发展。
4.2 人工草地经营管理的生态调节功能
在人工草地的饲草料置换天然草原的植被恢复的过程中,本案在政策上牢牢地掌控住最基本的生产资料—饲草的灵活调控。根据各联户经营户落实草原三项基本制度的具体情况,创造性地运用天然草原奖补办法,建立奖惩分明的饲草供给制度及干预措施,在系统调控中突出集体人工草地的生态调节作用,使草原家庭承包户的生态责任与集体人工草地的饲草料奖补机制紧密联系,灵活运用新型统一经营管理模式,逐步引导农牧民联合经营实体通过有效的经营管理逐步走向较高集约化的合作发展道路。体现了“政策全力引导,集体联户经营,建立奖惩机制,天然草原受益”的新型发展思路,使草原生态保护与牧民增收致富两者兼得。
5 讨 论
5.1 草原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完善
通过创新思路,对集体人工草地的新颖布局,保障了牧区社会的基本公平,体现草原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根本目的。既是对传统联户经营的传承,又是对草原利用模式的创新和完善,实质上就是对草原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丰富和完善。可以引发对不同的生产要素和生产环节的关注,进一步发挥和保障利益相关方的权利和义务。
5.2 精准助推农牧民专业合作社
通过人工草地的集体统一经营管理,促进了合理分工,为牧区培养专业经纪人和牧区能人拓宽了空间。呼吁在政策上逐步完善牧区集体联户经营的相关政策和扶助措施,促进其在牧区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的带头作用。在产业发展的进程中通过现有的合作经营模式不断孕育新的模式,吸引各种资源的汇聚。
[1]杨振海.努力谱写草原保护建设新篇章[J].中国草地学报,2009,31(2):1-3.
[2]韩俊等.中国草原生态问题调查[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11,29.
[3]李克昌,王顺霞,栗贵生,等.宁夏农牧民对草原封育禁牧政策的认知和响应[J].草原与草坪,2009,(2):68.
[4]万玛杰.人工草地是青海省21世纪草业建设和生态治理的重要内容[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02,32(5):44.
[5]杨振海.我国草原生态形势与治理对策措施[A].2009年中国草原发展论坛论文集,2009,22.
[6]王万林,王建华,阿不都卡哈尔.高寒地区人工草地建植技术与效益初步分析[J].草食家畜,2011,(04): 58-61.
[7]田艳丽,乔光华,乌云.完善草原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对联户经营模式的思考[J].乡镇经济,2009,(4): 60-62.
[8]程积民,本江昭夫,张续敏,等.畜牧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华池县畜牧养殖坚持走家庭牧场的道路[J]. 2006年中国草业发展论坛论文集,2006,(09):89.
[9]曹建军,任正炜,杨勇等.玛曲草地生态系统恢复成本条件价值评估[J].生态学报,2008,28(4):1878.
[10]贾纳提,依明·斯迪克,别尔肯·伊斯马伊诺夫.新疆天山北坡牧草品种引种试验初报[J].草食家畜,2012,(04):61-64.
Innovation of Operation Mechanism of Artificial Grasslands
AERKEN·Sulitanuofu1,AMAN·Hawuzibayi2,WANG Hui3*
(1.General Grassland Station of Xinjiang,Urumqi 830049,China; 2.Ermin Station of Grasslands Xinjiang,Ermin 834601,China 3.Institute of Animal Husbandry Economy and Information, Xinjiang Academy of Animal Science,Urumqi 830000,China)
The current study summarized the chronicity and complexity of protection and construction in grassland in China.It listed the key issues of“Returning Grazing-Growing”and “Nomad Settlement”,and proposed an intensive operation of artificial grasslands under leadership of government and management of joint farmer households.This innovative management determined the complementation and enrichment of grassland contracting system operators.
artificial grasslands;operation mechanism;innovation
S858.26
:A
:1003-6377(2015)05-0052-03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益性科研院所业务经费专项“基于产业集群理论的新疆牧区经济联合体发展研究”(KY2015015)
艾尔肯·苏里塔诺夫(1970-)男,柯尔克孜族,大学本科,畜牧师,主要从事牧草种子检验及草原保护与建设工作。E-mail:xjcyerkensltnf009@163.com
2015-05-11,
2015-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