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鲫鱼的养殖

2015-02-22韩明铭

现代畜牧科技 2015年5期
关键词:增氧机生石灰鱼种



鲫鱼的养殖

韩明铭

(吉林省水产科学研究院130000)

1养前准备工作

池塘条件:池塘以3~20亩(1亩=667m2)、深2~3m最佳,背风向阳、不渗漏、注排水方便和池底平坦。池塘应具有三配备:一是投饵机,二是增养机,每3~5亩水面配备3kW的增氧机1台,三是大拖网,为以后抽样及出售作好准备。池塘应彻底清淤,鱼种入池前15天左右,用生石灰清塘。

确定主养模式、优良品种。从目前状况看,最具经济效益的模式是池塘主养鲫鱼模式“80∶20”模式,即收获时,产量的80%为银鲫,20%是为其服务的肥水性鱼类。养殖户可根据当地市场接受情况,选择合适的鲫鱼品种进行养殖,但鱼种尽量要来源于持有种苗生产许可证的鲫鱼良种场。鱼种要提前购回,并集中在1~2个池中暂养15~30d,其间,可对鱼体进行检查,并适当防病治病。准备优质饲料,成鱼饲料的蛋白约在30%以上,饲料粒径2~3mm,最大不超过3.5mm,颗粒饲料和膨化饲料均可。

2苗种培育

苗种来源于自繁或持有种苗生产许可证的鲫鱼良种场或原产地天然水域捕捞的苗种。鱼苗质量:肉眼观察95%以上的鱼苗卵黄囊基本消失,鳔充气,能平游,有逆水游动能力;鱼体不呈黑色;畸形率小于3%,损伤率小于1%。鱼种质量:体形正常,鳍条、鳞被完整,体表光滑,体质健壮,游动活泼;畸形率和损伤率小于1%,规格整齐;对外购的苗种应检疫合格,不得带有传染性疾病和寄生虫。

3放养密度

从养殖经济效益看,放养数量超过2000尾/亩,虽然能获得较高产量,但养成商品鱼个体小,销售价格低,效益不理想;放养量少于1000尾/亩,尽管商品鱼个体较大,但总产量不高,销售收入少。每亩放养体重30g的鱼种1400尾或50g的鱼种1200尾,搭配适量的鲢、鳙和夏花草鱼,搭配鱼总数不超过600尾,可净产鲫鱼500kg以上,其他鱼200kg左右,效果理想。设计好鱼种放养密度,为了降低养殖成本,最好自己培育大规格鱼种。

用池塘培育鲫鱼鱼种,每亩放养鲫鱼0.80万~1.20万尾,可以达到养成规格50~60g。进行鲫鱼成鱼养殖时,鱼种平均规格为50~60g时,每亩放养鲫鱼鱼种1500~1800尾最为理想,养成商品鱼规格可达到350~400g。培育大规格鲫鱼品种不要搭配草鱼和鲤鱼,而应选择鲢鱼和鳙鱼,数量应占主养鲫鱼的20%左右,鳙鱼则占鲢鱼的10%左右。

4水质管理

鲫鱼体内的钙、磷含量为其他鱼类的2倍多,因而要求水中有丰富的钙、磷以满足鲫鱼生理需要。要求20d左右施1次生石灰溶液,每亩每次用量为60kg;每15d施1次过磷酸钙,每亩每次用量15~20kg,施生石灰3~5d后方可施过磷酸钙,防止水体碱性过大降低磷肥效果。

5鱼种驯化

鲫鱼是我国分布最广的鱼类,全国除西部高原地区外,各江河水系都有分布。鲫鱼是生活在水体中下层的鱼类,主养鲫鱼的鱼塘,鱼种经驯化后才能够降低饲料成本,增加效益。培育鱼种阶段的鲫鱼驯化相对容易。驯化时在饲料中添加适量添加剂,可以缩短驯化时间,增加鲫鱼摄食面积和数量。密度大,群体数量大,易于驯化,反之则驯化时间长且上浮抢食的百分率低。在密度不能改变时,可以降低池塘水位,相对增大密度,则既利于驯化,又能提高池塘水温,促进鱼生长。

6日常三管理

巡池、增氧机管理 。鱼种投放后,每天早晚各巡池1次,观察水质变化、鱼的活动和摄食情况,及时调整饲料投喂量;保持池内清洁卫生;发现死鱼、病鱼及时捞起掩埋,并如实填写记录。根据天气、鱼的活动情况,适时开启增氧机,如正常情况每天中午开机2h,保持池水溶解氧3mg/L以上。

控制水质 。保持池水透明度25~30cm,pH值7.5~8.3。随季节和水温不同加注新水调节水位,一般每半月1次,高温季节每周1次,每次加水15~30cm,必要时,还可全池换水。

定时疾病防治 。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和无病早防、有病早治的方针,定期做好清洁卫生、工具消毒、食场消毒、全池泼洒药物和投喂药饵等措施,避免鱼病暴发。生长期间半个月左右使用1次生石灰、漂白粉或0.1ppm的强氯精,轮换全池泼洒,以防治出血性、败血症等鱼病。

猜你喜欢

增氧机生石灰鱼种
池塘鱼种如何正确投放
池塘养鱼如何选择适合的增氧机
四种常用渔药对异育银鲫“中科5号”鱼种急性毒性研究
生石灰在水产养殖中的妙用
常用类型增氧机的工作原理与使用技巧
生石灰调理土壤需慎重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增氧机“智能开关”的制作
冬放鱼种技术
消毒巧用生石灰
巧用生石灰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