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以眼科学为例*
2015-02-22杜兆东胡丽婷赵桂秋李元伟
杜兆东,胡丽婷,赵桂秋,李元伟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山东青岛 266003)
·医学教育·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以眼科学为例*
杜兆东,胡丽婷,赵桂秋△,李元伟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山东青岛 266003)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是以培养临床医学高层次人才,提高临床医疗队伍的素质和临床医疗工作水平,促进卫生事业发展为目的[1]。198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卫生部联合下达《培养医学博士(临床医学)研究生的试行办法》,开始了临床型研究生培养的试点工作[2]。但是从近年来的试点历程看,作为高等教育最高层次的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存在导师、学生、医院培养满意度不高的局面[3]。多数获得临床博士学位的毕业生仍不具备独立进行临床和科研工作的能力。因此,探索一套适合目前我国国情、有利于提高尖端临床医学专业人才水平的培养体制,是医学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改变或改进目前的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建立、健全培养细则和评估标准,将专科医师培养与临床博士生教育相衔接,提高临床工作能力,兼顾以培养临床科研能力为特点的科研训练,是新时期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发展方向。本校作为国家首批眼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和山东省最早的眼科学博士点,目前承担眼科学国家重点学科的教学任务,在医学研究生培养上积累了经验。作者结合本专业特点和近3年来对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进行了初步总结。
1 统一导师对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认识
通过观摩学习、座谈交流等方式使研究生导师逐步理清临床医学专业学位与科学学位的关系,明确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的重点在于临床能力为主的综合素质培养。转变导师过去对研究生的培养重论文轻临床实践的观念,强调对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要求就是具有从事临床科学研究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加强人文教育和自我修养,使研究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为社会提供身心健康的医学尖端人才。
2 基础课程学习有的放矢
博士研究生在本科和硕士阶段已经进行了医学基础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博士阶段的课程安排主要体现两个特点:第一是“精”,把眼科重要基础知识和相关临床操作理论依据作为教学培养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常见病、多发病的基础知识的传授,力求在疾病和诊疗理论上筑构坚实的理论基础。第二是“新”,增加以新理论、新知识为重点,贴近科学前沿,介绍技术创新的选修课程,以了解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科研动态及临床医疗方面的进展。学习北京大学医学部等院校的先进经验[4],在专业基础课上给予较大的自由度,采取不脱产上课方式,以保证临床训练时间。
3 加强临床技能训练,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培养临床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是使之成为高水平的临床医学专家[5]。但许多获得临床博士学位的毕业生仍不具备独立进行临床工作的能力,毕业后尽管按其资历或学术成就很快晋升为高级职称但仍需在主治医师的指导下工作,从住院医师重新做起,其原因主要是缺少严格规范的技能培训体系。
将研究生纳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制定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学分制考核方案,按主治医师标准考核。
根据眼科学专业培训细则要求,明确提出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眼科学作为二级学科,又分为角膜病、白内障、青光眼、眼底病、眼眶病、眼屈光及眼肌、眼科病理等三级学科。根据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的专业方向,制定重点突出、全面培养的科室轮转计划,明确在轮转科室、专科训练期间,在理论和技能上应达到的要求,制定出临床能力训练的量化指标,如训练时间、掌握病种、操作技能、主管病例数及手术例数等,要求研究生在临床实践中认真完成,既有利于保证临床能力训练的时间、内容和质量,又为临床能力考核与评估提供可靠的依据[6]。通过担任或协助总住院医师,对临床常见病种的诊断治疗充分掌握,保证临床能力训练的系统性。
利用临床技能训练仿真模拟教具及实验外科动物训练,加强临床操作技能培训。导师对眼科治疗和手术方式设计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案,实施研究生临床准入制度,使研究生利用教具和实验动物充分掌握操作技能后逐步参与临床实践。导师及指导小组负责为学生创造临床实践机会,落实各项技能的训练及辅导,定期组织考核。
定期进行教学查房、专题讲座、病例讨论、疑难病例讨论、会诊、竞赛等临床学术活动,训练研究生的临床思维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改变以往研究生参加讨论时的被动状态,为研究生提供表达观点的机会,培养其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和敢于承担的工作作风。
4 开展以培养临床科研能力为特点的科研训练
随着我国人才评价标准的变迁,对科研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科学研究是目前体制下衡量医学人才水平的重要指标[7]。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在实验室进行基础研究的时间和机会有限,为适应临床工作的需求,加强研究生临床科研能力的培训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必由之路。具体方式包括:强化研究生公共卫生学基础,训练科学的临床研究基本方法和技能,将研究生作为导师临床课题的主要参与者负责课题的设计和实施。科室定期举办科研方法、课题申请、成果申报等系列讲座及高水平学术讲座,培养临床科学思维能力。开展国际间学术交流,加快研究生教学国际化进程。通过临床科研能力培养,研究生选择临床医疗实践中出现的理论或技术问题为研究课题,利用已有的研究手段,进行临床应用或临床应用基础的研究,从中学会临床科学研究方法,从而掌握了从事眼科临床科学研究的能力,同时可以促进临床经验的积累和提高。
5 加强人文教育和自我修养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除掌握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具有宽阔的知识视野、灵活的思维、深厚的文化底蕴、高尚的人格情操、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不仅能应用自然科学方法来解决医学问题,也能应用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方法来研究医学问题,为患者的健康服务[8]。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导师在指导研究生做课题和科研的同时,要关心研究生的人文精神培养,将人文精神合理的渗透到专业课的学习中,引导其树立医学科学与人文科学并重的学习思想[9]。组织研究生开展“近视普查与防治教育”、“社区老年人白内障筛查”等社会实践活动,使其在实践中学会承担责任与义务,掌握与人沟通的方法和技巧,更能激发其学习人文精神的积极性,引导其对人生价值、目的和意义的正确思考,使得个人素质得到提高。
21世纪是科技高度发展的时期,国民经济的增长、综合国力的增强更加依赖于科技的进步,而科技进步的关键在于人才培养,因此,博士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肩负着培养能够参与国际竞争、解决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所遇到的重大问题的顶端人才之重任[10]。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教育是为受教育者提供的以医学职业生涯为目标的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的教育经历,只有顺应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需求,建立具体、规范而严格的教育体系,培养基础知识扎实、临床技能过硬、视野宽阔且身心健康的医学人才,才是保证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1]张丽云,李培杰,卢芳,等.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探索[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12,25(4):267-268.
[2]邹彤,王樵砚,宣登峰,等.对医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2010,9(6):740-742.
[3]贾晓军,周华东.培养优秀临床医学博士研究生新思路的探索[J].重庆医学,2008,37(7):738-739.
[4]段丽萍,侯卉,王晓军,等.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及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5):17-19.
[5]程虹,谌贻璞.对培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模式的思考[J/CD].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6(14):4141-4142.
[6]傅涛,彭晓燕,潘志强.眼科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的培养[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0,30(6):928-929.
[7]张海斌,付雍,杨宁.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与改进策略[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2,11(5):478-481.
[8]王寒梅,田家玮.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人文素质教育探讨[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2,11(9):900-902.
[9]崔凯,李胜.医学研究生人文精神培养初探[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5):920-921.
[10]唐勇,梁霞,邓砚,等.发达国家博士研究生教育的现状与特点[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2,32(4):638-640.
10.3969/j.issn.1671-8348.2015.04.049
山东省高等医学教育研究中心项目(YJKT201157)。 作者简介:杜兆东(1982-),主治医师,博士,主要从事眼科学临床与教学工作。△
,E-mail:guiqiuzhao@126.com。
G643
B
1671-8348(2015)04-0566-02
2014-10-07
2014-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