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米盖尔·巴塞罗作品中的多样真实

2015-02-22大连外国语大学西葡语系116000

大众文艺 2015年3期
关键词:表现主义西班牙艺术家

黎 妮 (大连外国语大学西葡语系 116000)

李 冬 (大连外国语大学国际艺术学院 116000)

米盖尔·巴塞罗作品中的多样真实

黎 妮 (大连外国语大学西葡语系 116000)

李 冬 (大连外国语大学国际艺术学院 116000)

在欧洲旅游的行程单上,西班牙是必不可少的一站。一方仅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每年游客计以千万。吸引大家的不只是足球、斗牛、弗拉门戈舞, 西班牙绘画在世界画坛也同样占有一席之地。新一代艺术家层出不穷,在经历了20世纪的洗礼之后,重返绘画之林的西班牙艺术带着与前人不同的韵味出现在众人面前。米盖尔· 巴塞罗就是年轻一代的代表,他的作品透着真实。一种完全不拘泥于形式,并且跨越时空的真实。

真实;多样;西班牙现代艺术;中西对话

从维拉斯凯兹到戈雅,从毕加索到达利,西班牙艺术已经在世界艺术这块画布上添上了一笔重彩。在21世纪的今天,现代艺术或许已经不能用一两个简单的术语来解释,巴塞罗的作品也是如此。

2008年,日内瓦人权厅穹顶出现的巨作让全世界认识了巴塞罗——新表现主义艺术家中的一员。所谓的新表现主义不是简单的重复,机械的模仿20世纪初期的表现主义。虽然有意回归,但是二者在艺术思想、题材选择、表现手法上并不相同。新表现主义“在实践中学习抽象表现主义的艺术传统,讲究绘画过程的情感突发和即兴处理,追求一种粗狂的、原始主义的简单踊跃的美学风格,竭力主张还绘画以本来面目,注重绘画性、探索内容、色彩、形式的自我语言。”事实上,巴塞罗的作品“介于具象与抽象之间”,受到毕加索、米罗等著名画家的影响。如果说新表现主义的作品表现缅怀民族传统的抑郁情境和反思战败历史的悲怆心态,鞭挞社会的丑恶现象。那么在巴塞罗的作品中,你可以领域到马略卡小岛上的风情,体验到地中海沿岸的风俗,甚至亲临非洲大陆那种不同寻常的激情。不论多么丰富的时空转换,其作品所传达的真实总能感动每一个人。这种真实源于经历,源于方法,源于艺术家的内心。

一、桎梏后的自由,黑暗后的真实

工业革命创造出很多的“可能”。科学和技术的进步让许多的梦想瞬间变成眼前的现实。机器给人类节省出很多的时间,让他们去进一步构想,深一层思考。人类进入二十世纪之后,在艺术上,传统的框架被打破,观念上也日渐更新。野兽派、立体主义、未来主义、表现主义等等艺术流派层出不穷,共同构建了二十世纪艺术的支架。这一阶段,艺术作品形式与内容多样,艺术家们体验各种风格,彰显自己的个性。而两次世界大战更是给人类带来了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洗礼。

历史赋予了西班牙多样的文化。欧洲传统、地中海风情、东方风格在这片土地上都留有痕迹。但战火烧毁了平静,独裁桎梏了心灵。在很长一段时间中,内心深处的渴望无法自由地释放。真实想法或是拘泥于虚假的形式之下,或是干脆收藏在心灵的狭小角落。这种压抑与无奈一直持续到70年代末期。80年代,西班牙艺术界出现了新生一代。独裁时期结束,万物百废俱兴。新生代艺术“从紧闭的美学中解放出来,恢复一种有意识的创作,摆脱压抑性的政治斗争”,自由地表达内心深处的独白。新生代艺术家们开始“坦然地面对生活,呈现多元化的艺术形式与观念,寻求各种可能性,开拓出多样性的面貌,探讨知性或感性的美感及生活意识状态”。弗朗哥统治结束时候,西班牙艺术也开始重新引起世界的注意。维也纳双年展上的《西班牙——从1936到1976的艺术先锋与社会现实》向世人展示和分析了从西班牙内战到独裁统治结束这段时期中艺术先锋与西班牙社会的关系。从此,西班牙艺术家们又开始慢慢为世界所认识,重回世界艺术之林。20世纪七十年代后半期,绘画和雕塑重返西班牙,观念性的实践艺术也在不少新的画廊中广泛传播开来。在此大环境中,年轻的巴塞罗也有着自己的思考,发自内心的真实的思考。

巴塞罗曾就读于巴塞罗那圣乔治艺术学校(Escuela de Bellas Artes Sant Jordi de Barcelona)。 那是一段非同寻常的经历。那时的巴塞罗那正经历着一场巨变,就如同上弦之箭,一触即发。当外界的桎梏一下子消失的时候,巴塞罗通过一种新的表现主义形式来表现内心积攒许久的渴望,来表达他对生活的看法和对艺术的感悟。无需考虑外界的压力,他可以把内心的一切真正释放。一个孩子,面对堆积如山的书籍时,第一感觉是一阵眩晕。于是,破浪般涌动的巨大书架(图1)诞生在他笔下。他不拘于形式、大胆地尝试各种可能,视觉上给人震撼,思想上与人产生共鸣。

二、多变的内容,不变的真实

巴塞罗的画主题广泛,涉及风景、动物、食物、人物……在他好几百幅的作品当中,常常能见到地中海的沙滩,马略卡的蓝天,河边的水草,厨房中的菜肴,桌上的插花…… 欣赏他的作品,很容易看出画中的内容,但作品的含义却需要用心去体会。

巴塞罗70年代便开始办自己的个人展览,至今几十年的创作生涯中,他不拘于笔墨,大胆尝试各种材料。在其80年代的作品中,亦可见多种材料的综合使用:传统的颜料、化工的乳胶、美工的拼贴,甚至是用实物。在他的作品中,很有可能会发现残羹剩渍的痕迹,如果需要他可以毫不犹豫地使用意大利面条来创作。80年代,他开始学习和运用“滴洒”(dripping)技术,使得画面有了几分的灵动与又增添了一层偶然。他的作品传递的是一种“真实”,真实的画面、真实的肌理、真实的内心世界。

非洲印象是巴塞罗作品中的一个重要主题。1988年的首次非洲之行,让这片荒芜的大陆成为他的创作源泉,接下来的几年时间当中,他又曾几度踏上这片土地,并从各个角度诠释了艺术家眼中的马里。那水、那人、那里的动物和那里的生活,巴塞罗以他独特的方式展现出了一幅幅非洲印象,有景有物,有现实也有梦想。地理的迁移,文化的改变表面上给了他一个崭新的环境,而事实上,非洲的经历让他感觉远离了现实,让他再次体会到创作是真正源于内心的需要,正如他所说,在那里,想要画画的感

觉是如此真实。 正因为作品是真实的流露,所以没有也无需太多的装饰,但却耐人寻味。

除了材料的综合使用,巴塞罗在艺术表现形式上也不拘一格。虽然他认为自己仅仅是一名画家,但是却在当代艺术的多个领域都能见到他的名字:装置、雕塑甚至是行为艺术。

早在1976年,巴塞罗就在个人展览上展出过装置系列作品Cadaverina 15。整个作品由255个封闭的木盒组成,透过玻璃盖,可看见每个木盒中装的各种有机物体:食物、动物、植物…… 每15个木盒构成一个系列,直观地展示出我们生存的这个物种多样的宏观世界。 80年代展出的一系列服饰装置,更是把艺术直接穿着到了身上。

1987年,巴塞罗开始尝试釉、粘土等造型材料。他很喜欢粘土,尤其喜爱它湿润时的感觉,轻轻触碰一下,成型的作品上会呈现出一个小坑,而这种瞬间的变化,也是他作品中主题。他也经常在未干的粘土器皿上绘画,颜料和泥土的结合,会出现什么样结果?在作品完成时,没人能知道,包括他本人。他享受的是绘画过程中的惊喜和一种永不重复的新鲜感。而完成后的作品也会把某个时间、空间下发生的事件变成永恒,而这一瞬间,未经过任何修改,也没有丝毫掩饰。其雕塑作品形象逼真(图2),同时有富有想象。通过塑造复杂的肌理来表现真实性;另外,也不乏夸张元素来表达艺术家本人对事物的看法。

应该说巴塞罗的行为艺术作品为数不多,尽管如此,他也能将真实传达给在场的每一位观众。21世纪初,巴塞罗和他的匈牙利朋友一起共同演绎的行为艺术《斗牛舞》(图3)给了人们一个强烈的视觉冲击。整个表演在西班牙独有的斗牛舞曲中,艺术家们把自己和陶土“融为一体”,配合身后的泥墙,构成各种画面,随后他们钻进泥墙,舞台上只剩下空无一人的墙面和惨不忍睹的狼藉。整个创作过程给每一位在场的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记者问到作品的结尾方式时,他说这就好像是斗牛,引人入胜的不是死去的牛,而是斗牛场上发生的事。他的很多作品都是这样,画到最后,总是抹掉,就像一幅永远画不完的画。

巴塞罗喜欢用这种直接的方式来传递真实,就像闻名世界的人权理事会大厅的穹顶一样。1500平方米的椭圆形高强度铝合金穹顶,100吨的颜料,一年的时间,巴塞罗让他变成了一片汪洋,又似一个山洞。他说,海洋表示过去,但也是生命起源的地方,象征着一个新的未来。山洞象征古希腊聚会的场所,下面有一棵非洲大树,是人们坐下来聚会、讨论的地方,意味着对话和人权是通往未来的唯一道路。

三、中西艺术的对话, 略带忧伤的真实

在巴塞罗许多的作品中,还有一种真实叫做忧伤。 “人人都有忧伤,而我把它用到创作上。”在他抒情性的“水墨”系列中,这一点尤为突出。我们注意到在巴塞罗创作过一系列非常唯美的作品(图4、5)。寥寥几笔勾勒出植物的根系与外形,中间隐隐露着东方绘画的特点。写意的画面彰显出绘画强大的创造力和表现力。静态的景物并非静止不动,给人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间。巴塞罗本人也曾提到自己很喜欢小事物占据整个空间的感觉。这种联系并非偶然,在巴塞罗的访谈中,他曾多次提及中国的绘画,中国的笔墨,那种晕染和渗透,那种由滴墨而成的画面,让他感到很有意思。八大山人(朱耷),以水墨写意著称(图6、7),并善于化繁为简,独特的空间处理让人惊叹。虽然中西文化的精神不尽相同,但是只就画面的处理来看,今天的米盖尔和三百年前的朱耷之间不难找到这种相似之处。巴塞罗的作品中看到的不是中国画的意境,而是艺术家内心对外界的真实感受。画之所以感人,是因为类似的画面也曾出现在观赏者的内心深处。

两种皆然不同文化,跨越百年的时空,让人感到很有意味。也许艺术本身就没有时空的限制,也不存在文化隔阂,它使用的是一种通用的语言,而领会这种语言的唯一要求是内心所要表达的含义。巴塞罗的作品可能很难用文字来诠释,但是却可以用思想去解读。

结语

纵观巴塞罗的作品,似乎很难找到一种线性的发展。当然,绘画是贯穿始终的。也许正是因为这样,他一直把自己看成是画家。同时,他把绘画植入其他可能植入的艺术形式中,装置也好,行为艺术也好,都是他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手段。

如果需要,他可以在画面中运用透视原理,也可以把所有的元素放在同一平面上,利用周边一切可以利用的材料,来还原他脑中的那副画面。这些都由绘画本身决定。一种多变的真实,是他要传递给大家的信息。

[1]陈奇相.《欧洲后现代艺术》. 三辰影库音像出版社, 2008.

[2]张敏.《列国志:西班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3]啸声. 西班牙绘画三论. 中国美术馆,2007.

[4]徐芬兰.《西班牙美术之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5]休·昂纳,约翰·弗莱明(著),毛君炎等(译).《世界美术史》.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9.

猜你喜欢

表现主义西班牙艺术家
安德列耶夫与扎伊采夫的表现主义小说对比研究
原始表现主义的画像——沃尔特·米卡作品欣赏
关于表现主义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满眼“怒”红西班牙奔牛节开跑
西班牙国庆大阅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