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表演艺术中的无表情表演
2015-02-22李艳萍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010010
李艳萍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 010010)
谈表演艺术中的无表情表演
李艳萍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 010010)
表演艺术中的无表情表演,即角色和演员充分的融合在一起,根据剧本情节的特殊需求,所表演表现出的一种状态。无表情表演是剧情需要、是演员角色的情感表达,更是内心写照的升华。似有还无、无中生有的独特审美魅力,高度简化的表演方式,蕴含更多的复杂情感。在表演艺术中无表情表演留给观众更多的遐想空间,诠释更为深层的人物情感世界。
表演艺术;无表情;表演
前言
人类丰富面部表情动作,是最直接展现人类心理状态的外部表现形式之一。在影视表演艺术中,演员们会通过各种各样的表情展现,诠释影视人物的性格,向观众揭露和传达某种内心的情感状态。随着我国电影行业快速发展,影视明星层出不穷,面对影视作品中特写镜头,观众和研究者们对“无表情”表演产生极大兴趣。无表情表演产生的效果蕴含着库里肖夫效应的“味道”,这种表演方式要根据剧情的需要来论述,绝不是一个随意性的表演风格,产生的艺术效果不可小觑。
一、库里肖夫效应
库里肖夫效应是电影界一个著名实验论证所引发的一系列连锁效应。苏联电影导演列夫·库里肖夫是实验发起者,为深入研究蒙太奇并列作用,库里肖夫为俄罗斯著名演员莫兹尤辛拍摄一个特写的无表情镜头,而后将这个特写镜头分别剪辑到不同的其他几个镜头中,邀请观众们观看。在一碗汤与人物无表情特写镜头相并列的情况下,观众认为演员无表情的表演诠释出了饥饿的内心情感;当特写镜头和游戏的孩子放在一起,观众看到无表情的快乐情感;最后当特写镜头和尸体、棺材放到一起,观众们则看到了演员内心的悲伤。不同的搭配,让观众认为演员的特写镜头,将人物内心情感诠释的惟妙惟肖,然而实际上无表情表演特写镜头,一直是同样画面。因此,库里肖夫认为,单个镜头内容无法形成对观众情绪的刺激,只有并列将几个画面放到一起,才能够产生最佳的刺激效果,带动观众的情绪反应。
分析库里肖夫效应可以看出电影演员通过无表情表演,诠释不同的情感状态与情结需求,快乐、悲伤在无表情状态下,呈现出另一幅面貌。可以说演员在电影中的无表情表演,需要对角色全方位把握,对情感诠释细腻揣摩。在1992年由关锦鹏导演,张曼玉、梁家辉、秦汉主演的电影《阮玲玉》中,张曼玉在角色的处理上,也采用了无表情表演的方式。影片中阮玲玉为了争取《三个摩登女郎》中陈素珍的角色,并没有用过多的言语劝说导演,而是在表演中仅仅用捋头发、抹掉口红、脱掉外套等动作,加上近景特写的无表情面容(如图1所示),诠释了角色朴素、坚强、热爱生活的内在特质。简单的无表情表演配合动作,却完美的证明了她对角色的绝对适合。
合理的情节、人物需求,加上适度无表情表演,以及蒙太奇的电影艺术,类似的库里肖夫效应、无表情表演的经典瞬间,在艺术作品中还比比皆是。
二、表演艺术中无表情表演的经典瞬间
拍摄于1942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经典影片——《卡萨布兰卡》,展现了当时民众反法西斯的激情,同时也描述了一段唯美动人的爱情故事。故事的情节紧凑、紧张、曲折、流畅,对话也十分简单。当美丽多情的女主角遇到神秘潇洒的男主角,一段唯美的爱情故事即将上演。影片于1943年获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改编剧本和最佳导演三项奖,是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在特殊的历史时期,由于影片的剧本一直没有确定,所以拍摄期间剧本几度修改,没有人知道剧情的走势将会如何,女主角的爱情最终将走向何方。所以在影片拍摄过程中,女主角一直保持无表情的表演状态,让人们也对结局充满猜想,是亨弗莱·鲍嘉还是保罗·赫里德,影片里无表情的表演瞬间,是羞涩为之的爱情经典。
提起无表情表演,人们不得不想起《瑞典女王》中著名演员葛丽泰·嘉宝所扮演的女王角色。在影片最后一个镜头中,那种无表情表演的魅力,被世人誉为“精典镜头”的“冷面表演”。影片中女主角为了追求爱情和自由,甘愿抛弃高贵的王位。但是当她抛弃王位之后,却得到了恋人故去的消息。海风拂过秀发、拂过船头,她面部没有任何表情,眼神直向前方,这一刻的经典瞬间,为人们留下了无限的遐想空间,有惆怅、有怀念、有辛酸、有新的渴望,无表情表演的时刻,或许演员都无法用言语诠释当时的心情,但是却通过艺术的诠释,升华了艺术的格调与魅力。在很多分镜头讲解中,无表情表演的讨论中,这个镜头无疑是经典中的经典。
如作为张艺谋早期的经典作品的电影《红高粱》中最后一个镜头,扮演爷爷的姜文也因为在剧中的出色表现,受到大众的喜爱。最后镜头上没有丝毫表情的瞭望远处,伴随着一首儿歌的旋律,观众们可以想象的是一种失去亲人伙伴的失落、是对未来生活的绝望、是愤怒的波动,也可能是瞬间的思想放空。经典的瞬间带给人们无限的遐想,这就是无表情表演的最大魅力。
三、似有还无,无中生有
从以上经典的表演瞬间来看,这种风格、方式和表演技巧,都是一种突破和心意,是演员和角色融合在一起后,根据情节特殊需要,最大限度的表演方式。看似有内容的表演方式,却体现着无表情的画面;看似无表情的表演却深藏人物内心复杂的情感状态与情绪表达。这种表演绝不是随意而为之,而是一种人物基础的把握,要掌握分寸火候,要高度保持角色和演员表演的统一性,统一内部与外部的环境需求。
经典的无表情表演,是表演艺术中的一种,是境界也是神韵,绝不是投机取巧的方式。如果不知道如何拿捏人物,更好的诠释人物的心理状态,随意表演出一种无表情的状态,绝不会产生最佳效果。只有在扎扎实实的表演基本功基础上,充分的理解剧本和角色,认认真真的塑造角色,才能够通过无表情表演,展现出“没有痕迹的表演”魅力,让人物更加逼真、充满艺术魅力的表演,才能更好的满足观众审美需求。
无表情表演不是绝对存在,是一种相对于表情变化快速的说法,在演员强大的理性把控下,面部肌肉呈现基本固定状态,是无表情的表演方式之一。此外,还包括精神高度集中,关注内心焦点;精神极度松弛,大脑放空的神态表现等等,不同的无表情表演,表现更多的是无表情,但绝不是无内容、无实质的表演。
结语
表演艺术中无表情表演是一种特殊的艺术效果,其效果的产生源自剧情需要、源自演员精湛演绎。在库里肖夫效应的影响下,演员通过技巧和艺术修养的提升,来寻求表演素质的突破,来诠释无表情。为观众们带来经典瞬间,让观众们对影片和角色充满想象,提升了作品和人物自身的审美格调。
[1]马立新,段雪琪. 论低碳表演——一种新型影视表演艺术理念的建构[J]. 当代电影,2014(07).
[2]王德超. 论郭涛的表演艺术——以《父母爱情》为例[J]. 戏剧丛刊,2014(04).
[3]刘彦成. 浅谈面部表情在“舞蹈表演”与“影视表演”中运用的异同[J]. 大众文艺,20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