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挑剔』的香榧树随遇而安——记香榧产业艰苦创业典型人物杨易

2015-02-22撰文徐翠霞

浙江林业 2015年2期
关键词:高枝香榧挂果

□撰文/徐翠霞

让『挑剔』的香榧树随遇而安——记香榧产业艰苦创业典型人物杨易

□撰文/徐翠霞

“和郑板桥笔下的竹一样,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杨易说,自己就是凭着一股不服输、不放弃的韧劲儿,打破了在低海拔贫瘠地不能种植香榧的“魔咒”,他的香榧创业路才能一直走到今天。

其实,在香榧种植方面,杨易曾是个“门外汉”。1994年大学毕业后,杨易创办了一个纺织厂,年产值达6000万元。可就在纺织厂如日中天的时候,杨易与香榧“结缘”,从最开始的680亩香榧基地起步,到现在香榧种植基地总面积达5600亩,主攻香榧良种繁育、技术推广和产业开发。

这些年,杨易和他的团队在香榧设施育苗、速生实生大苗培育、大苗高枝嫁接、良种选育和规模化造林等技术上下了不少功夫,摸索出来的香榧高枝嫁接技术使香榧移栽后挂果期至少提前4年。

信念——誓将荒山变宝山

杨易对香榧的了解和兴趣源于他的连襟骆成方。早在90年代初,毕业于浙江林学院、在绍兴县林业局工作的骆成方就开始在老家钟家岭的山上潜心研究如何种植香榧。长期的耳濡目染,杨易也渐渐迷上了香榧。当时,浙江省林业厅、科研院所等都在呼吁发展木本粮油产业,有着敏锐经商头脑的杨易觉得香榧产业大有可为。

2003年,意气风发的杨易承包下了枫桥镇全堂村600多亩山地。他兴高采烈地邀请了当地林业部门的领导和专家到现场察看,却被泼了一盆冷水。民间流传着“榧不离阳”、“榧离老窝勿做娘”的顺口溜,意思是东阳是香榧的传统生长区,香榧在别处是无法栽种并产果的。“当时他们看了连连摇头,

说香榧是一种比较“挑剔”的树种,适宜种植在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地,想在这一片海拔不到100米的小土丘上种出香榧来,杨易啊,你真是犯傻了!”全堂村这一块山地属典型的山前冲积带,都是砂石,土壤十分贫瘠。过去,村民们在山上种什么都长不起来,后来,村民们纷纷将墓地建在了这里,这一片山地就日渐荒芜了。这片被村民遗弃的荒山被杨易当作宝山租下了,一租就是50年。这还不算,前20年,杨易每年要支付农民50—300元/亩不等的土地租金,后20年,根据香榧投产收成情况,还得和出租山地的农户四六分成。

怎么办?这片被专家“判了死刑”的山,到底能不能用起来?生性倔强的杨易咬牙作了一个决定:人人都说这山上种不好香榧,我偏不信这个邪,现在科技这么发达,我不惜血本,一定要让这片山上结出香榧来!从这样一个信念开始,杨易走上了和传统观念较真的艰辛之路。

坚持——几经风雨终见彩虹

对香榧产业,杨易满腔热情,但对如何种植香榧,杨易知之甚少。“多亏有骆成方,遇到问题,我们一起商量。”杨易说,骆成方是科班出身,懂得香榧种植的理论知识,而且,他家从父辈开始就种香榧,有经验。此外,骆成方还是基地联络浙江农林大学专家的“桥梁”和“纽带”。为了种好香榧,杨易信奉“请师傅进门”。林业部门的专家、农林大学的教授,甚至是本地种植香榧的老农,都是基地的“座上宾”。

浙江农林大学的黎章炬教授多次察看了基地的情况后,提出了在香榧基地套种果树的策略,一方面可以起到遮阴作用,另一方面,通过给果树施肥,也可以改良土壤的结构条件。在他的建议下,公司当年就栽种了5000多株桃树、李树、梨树,投放硅藻土、猪栏肥等500多吨。贫瘠的土地变肥沃了,萧条的荒山变绿了,第三年春天,这一片曾经荒芜的山地桃李芬芳,春色满园,一片盎然生机。秋天,丰产的水果挂满枝头,荒山成了“花果山”。

国内外关于香榧育苗、栽培技术的研究文献较少,杨易和骆成方边摸索边试验,边学边做。2003年,他们先用传统苗木的育苗方法在室内育苗,由于人工调节温度、湿度技术不成熟,两个星期后,许多香榧种子开始腐烂,几乎每天都有成筐的香榧种子被倒掉,他心里焦急万分。

后来,他们尝试将育苗基地由室内搬到室外,并经过反复试验,终于掌握了香榧种子的安全含水率以及沙藏过程中合理的水分含量。他们在400多亩山地上播下了70万颗香榧种子,第二年,50万株香榧苗破土而出,虽然出芽率不算高,但是每一根嫩绿的小苗都承载着一份希望。

香榧喜阴好湿,砂石山地水分容易流失,杨易投资了30万元安装了喷灌设备。在骆成方和杨易的精心管护下,两年后,茁壮的香榧苗终于可以嫁接移栽了,他们离成功又近了一步。为了给越来越多的香榧苗“安家”,杨易又先后承包了几千亩地。

创新——创业路上永不止步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老天要考验我种香榧的决心,困难接二连三地来。”杨易回忆说,当时50万株香榧苗移栽后,由于香榧移植技术不成熟、移栽地的土壤条件差等原因,第二年就死了20万株,剩下的30万株大小不一,参差不齐,其中还有近1万株得了“根腐病”。

这种病产生的原因是排水不畅导致根部腐烂发霉。骆成方和杨易一棵一棵地扒开树根查看,把几十万株苗木几乎摸了个遍。他们发现,部分积水严重的低洼林地,不得不放弃,并总结出了经验:香榧的树根在培土时就要高出地面十几厘米,确保树根不会形成积水。

传统的香榧嫁接方法是低枝嫁接,移栽后8年的实生香榧苗经过嫁接后,头几年恢复期长势缓慢,需再经八至九年才能开花挂果。杨易的团队商量,低枝嫁接不够理想,能不能实行高枝嫁接?他请教种了几十年香榧的老农,老农们都没尝试过。杨易说:“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咱们就赌一把!”他选出1000株实生榧树大苗,请了几位有几十年香榧栽培经验的老农做高枝嫁接实验。虽然由于嫁接技术不成熟等原因,近千株嫁接苗移栽后折了大半,但少数存活的嫁接苗生长速度很快,这让他们喜出望外。

三年后,高枝嫁接成功的香榧苗竟然陆续开始开花挂果,足足比低枝嫁接的香榧苗提早了5年投产。经过几年的积累,他们已经掌握了成熟的香榧高枝嫁接技术,这对于香榧产业来说,是一个历史性的跨越,投产期的提前,大大提高了香榧产业的经济效益,让他们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杨易说,十年种香榧的经历,就像是摸着石头过河。

100多斤、500多年、2000多斤、5000多斤,从2010年到2013年,杨易收获的香榧果呈几何倍增长。“第一次看到种植的香榧挂果,我比老婆生了儿子还要激动,那是胜利的果实啊!这也证明了,海拔低、土壤条件差都不是问题,只要有专家指导,有科技作支撑,就没有克服不了的难题!”

杨易香榧创业成功了也不忘惠及桑梓。枫桥镇副镇长陈利勇说,“杨易的基地解决了农村部分剩余劳动力,农民出租土地还可得租金,日后还有分成,对农户增收致富贡献很大。”2014年,杨易将基地最大的一棵15年树龄、价值5万元的香榧树捐赠给了诸暨行知小学,为学校的科普知识教育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国家把香榧作为木本油料战略进行产业化推广,这必然会带动新一轮的香榧规模化种植造林热潮,香榧产业前景十分广阔,我要把种植香榧的事业进行到底!让‘枫桥香榧’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杨易表示,下一步,他们将大力推进规模化容器育苗和香榧的自动化精选技术。

木韵芳华

猜你喜欢

高枝香榧挂果
三亩阳光玫瑰 挂果两年咋能卖到29万?
老 爸 和香榧
老爸和香榧
赏秋(通韵)
蝉儿的话
每一朵云都下落不明
我还没想好要写什么
咏蝉
日暮
“统计与概率”易错警示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