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森林 建设“两美”浙江——全省“关注森林”工作会议召开
2015-02-22撰文仄林
□撰文/仄林
拥抱森林建设“两美”浙江——全省“关注森林”工作会议召开
□撰文/仄林
全省“关注森林”工作会议1月24日在杭州召开。省政协主席、省关注森林组委会主任乔传秀出席会议并讲话。会上回顾总结了2014年全省“关注森林”活动情况,表彰了第七批“省森林城市(城镇)”,并研究部署了2015年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乔传秀指出,2015年,我省关注森林工作要坚持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把握大局、紧扣中心、突出重点、改革创新、做深做实,努力为加快实现“两富”、“两美”浙江作出新贡献。
关注森林 迈出新的步伐
绿化兴则生态兴,生态兴则社会兴。过去一年,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下,在各市、县(市、区)党委、政府、政协的辛勤努力下,全省各级关注森林活动组委会和林业部门通力协作,关注森林工作又迈出了新步伐。
森林生态建设取得新进展。以植树造林为抓手,深化平原绿化行动,全省新增绿化造林面积57.4万亩,完成森林抚育111.2万亩,生态公益林比重提升至45%。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从每亩25元提高到27元。
绿色富民产业取得新成效。以现代林业为重点,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优化产业结构,拓展产业平台,林业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初步统计,2014年全省林业总产值增长超过17%,林业收入占农民人均收入17%左右。
生态文化建设取得新突破。以美丽中国为主题,森林系列创建活动扎实开展,温州市成为我省第8个“国家森林城市”,台州、武义等10个市、县(市、区)和45个乡镇、200个村创建为省级森林城市、乡镇和村庄,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等16家单位被授予“浙江省生态文化基地”称号。
关注森林 助推“两美”浙江
森林是人类永恒的朋友,关注森林,助推“两美”浙江建设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之善举,发展之要策。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作出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的重大决策部署,赋予了我省关注森林工作新内涵、新使命。
充分发挥关注森林工作在“两美”浙江建设中的增美功能。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人民群众对改善生态环境的要求愈来愈强烈,对天蓝、地绿、水清、宜居的期待越来越迫切。森林是“天蓝”的守护者,可以固碳释氧、吸附粉尘、净化空气;是“地绿”的担当者,可以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改良土壤;是“水清”的守护者,可以涵养水源、防洪调蓄、净化水质;是“宜居”的营造者,可以美化城乡,打造绚丽多彩的家园。因此,关注森林就是关注人民对良好生态的向往,关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愿景。关注森林工作要围绕发展生态林业下功夫,做好森林增量、提质、添彩的加法,做好生态减压、去污、净化的减法,着力绿化美化浙江人民家园。
充分发挥关注森林工作在“两美”浙江建设中的增富功能。林业是巨大的绿色经济体、资源循环体和碳汇聚集体,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关注森林工作必须主动
适应新常态、认识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围绕富民林业做文章。要通过协力推动林业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新兴产业迅速发展,为稳增长作贡献;通过支持发展森林食品、木本粮油、生物质能源、生物制药等需求前景看好的绿色产业,为调结构作贡献;通过依托资源优势,引导农民就近创业就业,挖掘就业潜力,为惠民生作贡献;通过促进多元投资,激活农村市场,发展农村经济,切实把广大农村,尤其是山区的林业资源优势转化为生产力优势,努力走出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路。
充分发挥关注森林工作在“两美”浙江建设中的文化功能。林业所孕育的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美学、文学和民俗价值,对于推进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自古以来,森林就是文人墨客的创作源泉之一,历史上王羲之、苏东坡以及陆游等书法文学巨匠都在我省留下了许多以森林为题材的名篇佳作,至今还在陶冶人们的情操。可以说,我省森林文化优势明显,典型突出,影响和辐射力较强。例如“竹子之乡”安吉,“山核桃之乡”临安,“香榧之乡”诸暨等。要进一步围绕人文林业求突破,深入挖掘森林文化丰富内涵,推动创作传播森林文艺作品,开展“爱鸟周”、“世界湿地日”等生态文化宣传教育活动和“最美古树名木”、“最美森林古道”系列评选活动,引导人们构筑绿色、健康、生态的精神家园,养成低碳、环保、节约的生活习惯,形成植绿就是植文明、护绿就是护生命的新风尚,为建设“两美”浙江提供精神动力。
关注森林 坚持法治思维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对全面深化法治浙江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由此对做好全省关注森林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尤其必须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发展林业、振兴林业。推动营造社会各界人士自觉学法、守法、用法和关注、关心、关爱林业发展的浓厚氛围。推动制定或修订种质资源保护、森林公园建设、生态公益林管理、古树名木保护等方面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增强自然生态系统保护管理的科学性、有效性。推动制定生态效益补偿、商品林采伐、林地流转等地方性法规和规章,用法律和制度保障林业发展。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加强林业监管。按照“法无授权不可为”和“法定职责必须为”的法治理念,推动政府制定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完善林业监管方式方法。推动综合执法改革,完善执法程序和执法机制。推动建立严格的森林、湿地、物种资源红线制度,用法律武器保护生态资源。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维护广大林农的切身利益。推动完善林业行政决策机制,扩大公众参与,促进科学民主决策。推动构建维护群众权益的制度机制,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林农的利益。推动加强林业法律援助工作,特别要备加关爱帮扶经济困难的林农。
关注森林 深化改革创新
林业建设是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问题,要以改革精神、创新理念和务实举措,切实关注推动林业体制改革、推进林业创新发展。
完善符合现代林业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围绕增强林业发展活力,坚持问题导向,针对“树木谁来种、林子谁来管、收入谁来拿”等问题,多提科学务实建议。围绕加快主体培育,多做有益有效工作,支持专业大户、家庭林场、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倡导和鼓励工商资本参与。围绕林业经营体制改革、林权流转机制改革和国有林场改革,深入调查研究,多谋务实之策。
推进林业实现创新发展。积极助推科技服务、林业种业工程、碳汇林业机制、森林食品安全品牌、智慧林业等创新平台建设。推动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和产业优势转化,加强珍贵树种的培育和推广,促进有市场、有特色的经济林发展。推动完善创新激励机制,更好发挥科技在林业发展中的支撑作用,积极引导企业在创新中发挥主体作用。推动加强林权交易平台建设,培育林权流转市场,提供一体化、一站式、全方位服务。
深化提升森林系列创建活动。开展森林系列创建活动是关注森林工作的重要载体,作为重点的创建森林城市,是建设美丽中国和“两美”浙江的生动实践。自从2004年全国政协、国家林业局等六部门联合启动实施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以来,我省已有8个城市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超过全国总数的十分之一。我们要继续深化提升森林系列创建活动,进一步提升标杆,完善标准,拓展内涵,开展统筹城乡、覆盖全域的森林市、森林县、森林乡(镇)建设。启动彩色健康森林建设工程,开展示范县建设,着力建设一批集景观建设、林相改造、生态涵养于一体的彩色健康森林。不断丰富创建载体,搭建创建平台,加强宣传报道,引导社会各界关注森林,形成全民参与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