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操作策略之初探

2015-02-21武云梅

雪莲 2015年36期
关键词:操作策略小组合作学习历史

武云梅

【摘要】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由于它在改善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合作探究,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的发展等方面有显著效果,引起世界各国教育界的关注,并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本文就是从新课程背景下《历史》课堂教学入手探讨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策略。

【关键词】《历史》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操作策略

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我国也出现了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专门提及合作学习,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由此可见国家决策部门对合作学习的重视。值得注意的是,合作学习在国外已有着几十年开发与研究的历史,但在我国仍属新生事物。能否有效地在我国实施合作学习,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科学地理解合作学习的基本内涵,把握它的精神实质。尽管新课程已经实施几年,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已广泛被广大教师所采用,但实效并不明显。事实上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往往是注重形式,不注重实效。

我曾听过一节小学语文的公开课。一位青年教师上的是二年级的口语交际课《买文具》。课堂上,教师在组织学生观看录像、復述录像内容后让学生分四人小组表演去超市“买文具”。教师的本意是创设一个模拟情境,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然而,从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看:A组的几名学生忙于争论谁扮演什么角色,闹得面红耳赤,直至教师喊停也未开始练习:B组的几名“顾客”抢着“购物”,“营业员”正大声喝斥:C组两名学生正站着练习,而另两名学生却正嬉笑着,在谈着其他的话题……而那位年轻教师站在讲台那儿,显得并不着急。整个课堂热闹而噪杂,各种响声此起彼伏。结果,当教师组织学生全班性小组交流时,被教师叫上台的几名学生却只是愣在那儿。小组合作表演成了没有实效的形式!

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是:①教师没有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有效的指导,缺乏有效的操作策略,没有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②学生不会交流,没有“规则”意识。学生既不懂如何表达自己思想,也不会倾听别人的诉说并积极响应。由此,我想到,要让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形式发挥实效,教师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策略。以下本人就初二历史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需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一个没有合作价值的问题,合作是一种重复劳动,会使学生厌倦。因此,精选合作内容是开展小组学习的实施前提。我认为,对于历史课而言,需要小组合作学习的应该是具有探究价值的内容,比如每个单元的综合探究课就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因为这些课基本上是一些具有一定探究价值的内容应该说是有一定难度,答案多样,学生感兴趣、比较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我在上八年级(上)最后一个单元探究课《过年,感悟身边的传统》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取得非常不错的效果,每个小组踊跃讨论,用各种形式展示他们的合作探究的结果。其中有个小组当场创作了自己小组的作品(一副春联)。

二、要选择适当的合作学习时机

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和适当的次数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一般来说,较简单的学习内容,只需要个人独立学习或开展全班教学,而较复杂、综合的学习内容,则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带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对象或任务,把学生领进“最近发展区”。合作学习的“问题”,可以是教师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设计的探究性、发散性、矛盾性的问题,也可以是学生在质疑问难中主动提出的问题,但一节课中不宜安排过多的小组合作学习次数和时间,防止随意性与形式化。

三、要构建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

教师在构建合作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一是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6人为宜。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助;二是分组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三是小组成员应是动态的。可以是组间男女生的互换或流动,也可以是组间某些角色的互换或轮换,还可以按活动主题的需要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这不仅使学生有新鲜感,提高合作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可以改变学生在小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即有的学生始终处于控制地位,有的学生始终处于从属地位,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

总之,小组合作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互相帮助、互相学习起着积极的作用。教师应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努力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猜你喜欢

操作策略小组合作学习历史
小学中年级语文群文阅读的操作策略
中职语文模块化学习评价体系的操作策略和效果观察
“合”乐而“不为”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新历史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基于科学前概念的教学设计与操作策略研究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