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折句式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用
2015-02-21许莹璇
许莹璇
【摘要】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中国文化的日趋流行化,使得汉语学习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程度更加广泛,汉语言的地位跃居前茅。尤其是在新加坡这样把汉语作为小升初、初升高的必考科目的国家就更重视汉语教学,而作为这样一个特殊环境里汉语教师在汉语教学中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转折词语的使用及转折句式在阅读中的理解是学生掌握的重点和难点。基于此,本篇文章选择现代汉语中表示转折关系的词语和句式为研究对象,从词性、位置分布、转折句式的分类、语用效果以及在阅读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尝试从中找出一些规律,目的是希望在漢语教学中使转折关系的词语和句式能够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转折句式;对外汉语;教学;应用
本文主要通过比较法、语义分析法和数据统计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在转折句研究部分还使用了文献法以及认知语言学和篇章语言学的相关理论。
前人对转折关系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转折复旬部分。近代最早提到转折复句的语法著作是1989年出版的《马氏文通》,他将转折复句“A,然(而)B”称之为“反正之句”,“反正之句”顾名思义就是前后两句话的意思相反,并且句中有明显的转折标志的词语。此后,有关转折关系的研究出现不少。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1924)他将转折复句又分为(1)重转,“后句与前句表述的观念与事效完全相反”(2)轻转,“对前句有一定的限制,内容部分相反。”(3)意外,“表示出乎意料与无可奈何的心理,打消前句的意思。”胡裕树先生编的《现代汉语》(1962)则认为凡是转折关系的语句都有以下两个特点:“第一,句子表述的意思总是偏重在后一分句:第二,乙事物不受甲事物的影响,乙事物的成立不以甲事物为条件。吕叔湘的<中国文法要略》(1956)更是将转折关系归入了“离合、相背”关系,认为“对待句和正反句都含有转折……”凡是上下两事不和谐的,即句意相悖的,都属于转折句。这里指的相背是,其实是甲事物的发展在我们的心中有一个预期,然而乙事物的发展却违背了这个语气。还有许多著作都对转折关系的词语及句式做出了界定与解释,因本文字数有限就不一一详尽了。
一、转折句式及其语用效果
(一)转折句式的定义
吕叔湘(1942)老先生给转折句式的定义为:“凡是上下两事不和谐的,即所谓句意背戾的,都属于转折句。这里的不和谐或者背暴戾,多半是因为事物甲在我们心目中已经有一个预见,而事物乙却出乎这个预期。故称事物甲与事物乙不一贯,存在转折。”这样就从语句本身的意义上和人们心理上对转折都进行了详尽的说明,这个就要比《现代汉语词典》解释要更详尽清晰。
在读过一些资料后,个人对转折关系也进行了分析总结,认为转折旬式的特点是前后两句的句意不同或相反。大家通常理解的转折关系就是指前后语句的语义关系,意思存在相反或部分相反。也就是说前后两句话存在意思相反或部分相反的关系,而且整句话要表达的语义重点是在后一个句子上的,我们就称之为转折句式。有一种特殊情况需要加以说明,如果前后两个语段语义并重,仅强调相反不属于转折语段。只有作者心理强调后一语段的意思时,整个复合关系才属于转折关系语段。比如:“你走你的独木桥,我走我的阳关道”。意思相对,但不强调后一语句,这就是不是转折旬式。
(二)转折词语和转折句式
转折句的分类
1.“重转”的意思是“反对前句,表示全部相反的观念与事效”。有“然而”“可是”“但是”“倒”“偏偏”“偏”等转折词语。
2.“轻转”的意思是“限制前句,表示一部分的相反”。如“只是”“不过”“其实”“事实”等转折词语。
3.“意外转”的意思是“打消前句,表示出乎意料与无可奈何的心理”。如“不料”“不想”“哪晓得”“反而”“偏巧”等转折连词。
(三)转折句式的分类
在这篇文章中把转折句式分为形合式转折句式和意合式转折句式。
形合式转折句式就是在形式上有特征,我们能从句子中找的明显的转折标志性词语的句子。但是现在标志性词语还没有具体的明确分类,人们也是各抒己见。下面我将列举一些常见的,学生能够通过总结熟记加以使用。
但/但是;可/可是;不过;然而;不料:反倒/反/反而:别看;只是;虽/虽然/虽则/虽说;尽管。
除了大部分连词外,还有一小部分副词。主要有:
“就、也、还、才、却。”
我们可以把转折的形式从语义上划分成两类,一种是语气和话题上的转折。标志性转折词语有:但/但是、可/可是、然而/然/而、不过等。另一种是表示补充、修正和限制的。这类词语有不过、只是、就是。归纳起来,形合式转折旬式中含有“但、却、可是、不过、反而、然而、尽管、只是、别看、固然”等十个转折词语。转折句在实际应用中通常不单只有一个关联词语,常常出现关联词语合用的情况。
意合式转折句式是以话语标志或信号词为标记的句式。可是在语中大量存在无关联词语的转折复句。就是语法学家们论述的以意合法形成的复句。在我看来,形合式转折句容易从形式上判断,而意合式转折句可能没有明显意义上的关联词语作为标志,往往要从上下两个分旬的意思上判断。所以人们认为意合无章可循。许嘉璐先生则认为:“意合法这个说法不确切,这类语句意思本来有一种切合,更有一种语气和语调的暗示,是手段。”我们可以理解为意合在不用关联词语的情况下,可以用语气或语调等方式来表示转折。
其实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意合句的转折标记不同于以往的关联词语,他是话语标记或信号词。本文找出一些常见的话语和信号词进行罗列,方便教育者总结应用。
1.意外转折。这类转折句式表示事情的发转出乎意料。在句中有这样一些副词和短语:不料(没料到、没想到、谁知道、殊不知、哪想到、意外的是)令人惊讶的是等等。
例句:飞雪家里一直很拮据,这次她又考取第一名,老师决定把助学金的名额给飞雪。不料飞雪毅然拒绝了,她说还有比她更需要帮助的同学。
2.无奈式转折。表示由某种原因出现了不如意的情况,又没有办法加以改变,只好这样。主要词语有:无奈、可惜、令人遗憾的是、很遗憾、不幸的是等等。
例句:想得很好,遗憾的是当今的科学技术还没有达到那种程度。
3.表示语言与行动、表象与实质、事理与事实、理论与实践、猜想与实际、期望与现实不一致。这类词语有:说话上……行动上……表面上……事实上……理论上……实践上……实质上……按理说……其实等。
例句:按说,他应该回来了。
4.对比转折。一方面……另一方面、A是A,B是B、A归A,B归B等。
例句:愿望归愿望,高考这个独木桥还是不好过的。
5.在结构对称的两个分句中有成对出现的意义相反或相对的词语。
例句: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情有可原,罪不可恕。
从教学中学生对意合式转折句式的含义理解非常模糊。比如“交情是交情,事情是事情”,大多数同学都知道这两件事情不同,但句子的倚重究竟是在前还是在后还是不清楚。这就导致了学生在考试中丢分的现象出现,我想如果在日常教学老师除了要强调固定的旬式更要加深讲解句子的语义关系。方便学生更加准确的把握转折复句。
二、教学中遇到的困难
转折句式的考察主要出现在小升初(PSLE)考试中基础知识检测的第八题以及初升高(O-LEVEL)考试中综合填空四选一和阅读理解中。他们常常因为把握不准转折词语以及转折句子的语义表达倚重后一句而选错丢失分數。对于小学生他们常常因为不能掌握固定搭配或不能判断前后词语中语义的转折关系,故选错。而中学生记得固定搭配,却又因为掌握不了上下文表达相反的语义而选错关联词语。抑或注意不到转折关系而把握不了文章要表达的重要意思而找不出答案。这些都是汉语教师在教学中应特别强调之处。
三、解决方案
在教学中对于小学生要强调关联词语的固定搭配,并且要反复练习,有意识的训练小学生对于转折词语的敏感性,让他们不仅能够第一判断出转折旬式,而且还能根据语义找出相应的固定搭配,增加做题的正确性。
在中学,转折句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转折旬式对学生能不能正确把握篇章的结构有直接关系。了解篇章的行文结构是阅读的重点,只有了解结构才能清楚作者的陈述观点进而准确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由此看来,转折就是常常是把握文章中心的关键。那么我们在教学中还是要帮学生把基础抓牢,帮他们总计转折句式,让他们一定要对转折词语敏感,在语境中记忆。强调转折句式是前后意思相反或部分相反的句子,并且转折词语的后边才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这样一来,学生在做综合填空的时候只要能够根据转折词语判断出转折句式,就不难根据前一分句的意思选出意思相对的后一分句需要的词语了。有时候,老师们常有这样的感受,学生们可以看懂每一个词语,可多个词语却不知道文章的意思。其实影响文章理解的就是一个简单的转折句式。而在阅读理解中一定要协助学生明晰转折部分的语句意思。因为的后边的句子常常是表达作者观点、态度、文章真正的含义的关键。只要学生能够很好地明白转折句子的意思,即使对于华文水平有限的外国学生来说也可以大概明白文章的主旨大意,就可以大胆的根据文章主旨大意猜测文后的选项了。可以大大提高文章的题目的正确率。因此我建议可以把一类转折句式放在一起讲,还是提高学生的敏感性,常此针对训练必然能使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