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导向的课程设计
——以“工作分析”课程为例

2015-02-21

宿州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工作分析考核技能

周 冲

宿州学院管理工程学院,安徽宿州,234000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导向的课程设计
——以“工作分析”课程为例

周 冲

宿州学院管理工程学院,安徽宿州,234000

在对职业能力培养构成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职业能力培养导向的课程设计路径:根据培养目标与课程性质,确定课程的目标体系;根据课程培养目标,提炼课程的理论知识体系与技能培养体系,并作进一步细分,最后细化为章节知识体系与章节技能体系。同时,以“工作分析”课程为例,论证了基于职业能力培养导向的课程设计路径:确定“工作分析”课程的目标体系,细化“工作分析”课程章节知识目标与章节技能目标,分析了实现“工作分析”课程教学目标的基本条件。

职业能力;课程设计;“工作分析”课程

1 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及其构成

1.1 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关于大学毕业生工资水平不如技校毕业生工资水平、白领工资收入被蓝领或灰领工资收入全面超越的新闻屡见不鲜,其中不乏对高等教育的尖锐批评,暗含:高等教育严重滞后于社会需求,读书年数越多社会适应能力越低。究其根本,就是社会对高等教育期望与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从中也反映出,人们对于高等教育必须进行全面改革以及希望重新审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期盼[1]。

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这里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高级”,一个是“专门人才”。“高级”是指培养层次,“专门人才”是指职业能力。而目前高等教育之所以受到社会诟病也就是没有实现“高级”“专门人才”这一培养目标。

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会致力于制造业的发展壮大,这无疑需要大量的技能型员工。但与我国需要大量技能型员工的现状相比,我国高等教育却还继续走在研究型人才培养的道路上,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非常欠缺,因此实践技能培养亟需加强。工业发达的西方国家不是如此,以德国为例,职业教育由各个州来负责,校外职业教育尤其是企业形式的职业教育由联邦政府负责。这种安排形式,可以解决学校自行联系校外实习基地的困难。德国的职业教育是全方位的,教学分学校教学与企业教学,两种教学都有着严格的学分设置和考核方法。并明显偏向于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比例占到70%~80%。我国对于实践教学虽然日益重视,但目前也就维持在30%~40%,实践教学比重严重不足。因此,高校教育要朝着职业教育方向转变,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1.2 职业能力构成

高级专门人才是指精通某一领域或几个领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人才,强调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统一,二者缺一不可。因此,在对于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中,也要兼顾理论知识培养与技能训练的有机结合。

职业能力,顾名思义,就是胜任所从事工作的必备能力,一般来说可以将职业能力划分为一般职业能力、专业能力、职业综合能力。见下表1。

由表1可见,职业能力构成中的一般职业能力、专业能力、职业综合能力都有相应的细化指标:一般职业能力包括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专业能力包括工作胜任能力,也就是工作本身需要的知识与技能;职业综合能力包括责任心、语言技能、计算机操作技能、分析判断能力。当然,这种划分也是相对的,在具体涉及到不同的岗位时,要根据各岗位的工作环境、工作责任、工作条件等差异,对本工作岗位所需要的职业能力进行修正、完善[2]。

表1 职业能力构成一览表

2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导向的课程设计路径

目前,高校教学的基本形式还是以课程(包括理论课程与实训课程)为单元进行。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设置相应的课程,每一门课程都要完成一定的培养目标,学生学完规定的课程,也就具备了相应的知识与技能。但在教学实践中,任课教师对于课程要达到的理论知识教育目标与实践技能培养目标缺乏客观、详细的研究,往往根据自己的认知或借鉴他人的经验来对课程进行设计,培养学生的质量与期望的目标存在或多或少的差距。鉴于此,笔者提出了基于职业能力培养导向的课程设计路径,具体见图1所示。

图1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导向的课程设计路径

首先,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性质确定课程的目标体系。各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是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设计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认真研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了解人才培养的层次、就业去向、主要就业岗位等信息。不同的课程有不同的教学目标,一般来说,通识课程是教给学生通用知识,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专业基础课重在为专业主干课程学习打基础;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专业任选课是为了满足学生差异化发展需求而开设计的。厘清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性质,就可以确定课程的教学目标,重在培养学生的哪种职业能力,然后再对这种职业能力分别细化为一般职业能力、专业能力、职业综合能力[3]。

其次,根据课程教学目标,提炼出课程的知识教学目标与技能培养目标,并作进一步细分,最后再细化,提炼章节的知识教学目标与技能培养目标。这需要对课程章节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梳理,要本着由浅入深、由部分到整体的思路来对课程内容进行设计。将最终要实现的理论教学目标与实践技能培养目标分解到每一个章节中。

最后,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需要三个基本条件:有效的教学方法、合理的教学过程、科学的考核方式。教学方法上,要根据章节知识教学目标与技能培养目标来确定:理论教学采取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课堂发言、讨论为辅的教学形式;技能培养要以学生实际操作为主,教师引导、指点为辅的教学方式。当然,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不能完全分隔开来,要按照课程内容的整体性和以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实现来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课程总体布局(每一节课的布局)——理论讲授、课堂提问、案例分析、技能操作、作业布置、点评提升——要有一个合理的规划,确保整个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有序衔接。在课程考核方式上,要以课程教学目标为导向,采取相应的考核形式与考核流程。提倡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实践操作考核,鼓励以平时考核(过程考核)为主、期末考核为辅的考核形式,切实将考核作为支撑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实现的保障条件[4]。

3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导向的课程设计的实证分析

以下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工作分析”课程为例,实证分析基于职业能力培养导向的课程设计。

3.1 确定“工作分析”课程教学目标

“工作分析”课程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也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八大模块课程之一。该课程开设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工作分析的流程、工作说明书的撰写以及工作说明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由此可见,“工作分析”课程的知识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工作分析的含义、工作分析的流程、工作说明书的撰写规范;实践技能培养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工作分析流程中各个环节的具体操作、工作说明书的具体撰写、工作说明书各个模块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具体应用等。当然,工作说明书的撰写离不开对工作岗位名称、工作职责、业绩标准、工作条件、工作关系以及对工作岗位任职资格等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分析、综合的系列工作,这有利于锻炼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办公软件操作能力。可以说,本课程的开设有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与形成[5]。

3.2 细化章节知识教学目标与技能培养目标

根据“工作分析”课程教学目标的分析,按照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章节知识教学目标与章节技能培养目标可作如下细分。

第一章,分节次对学生进行工作分析概念、工作分析的产生发展、工作分析的目的与意义等理论知识的讲授。教学中,建议采用案例教学,让学生明白本课程开设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分节次介绍工作分析的流程。教学中,要进行配套的实践操作训练,以加深学生对于所学内容的掌握。例如,在讲解“工作分析的调查阶段”时,不仅要让学生懂得调查资料涉及范围、各种调查方法的内涵与操作步骤,还要让学生运用每一种调查方法,针对某一工作岗位进行实地调查。比如,让学生就某个工作岗位设计一个工作分析访谈提纲,选择访谈对象进行访谈,并收集资料。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掌握访谈提纲的设计、访谈技巧运用,还能深化理解访谈内容与工作说明书撰写之间的逻辑关系。

第三章,分节次介绍工作说明书的撰写规范。教学中,不仅要给学生讲授工作说明书的具体模块构成,还要设定一个具体职位让学生撰写工作说明书,然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点评,从而掌握工作说明书的撰写和处理难点问题的技巧。

第四章,分节次介绍工作说明书在人力资源管理各个模块中的具体应用。教学中,应针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模块进行讲授,让学生全面掌握工作说明书在人力资源管理各个模块中的应用价值。同时,设置相应的案例分析或思考题,让学生讨论怎样更好地体现工作说明书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

3.3 “工作分析”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

为了实现课程教学目标,无论在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上,还是课程考核上,都要进行相应的设计。

教学方法上,要采取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培养并重的形式。鉴于“工作分析”课程着重于培养学生撰写工作说明书与应用工作说明书的能力,所以在教学方法上要采取实践操作、案例教学、情景模拟、课堂研讨等着重强化学生实践技能操作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切实掌握工作分析的操作步骤与规范[6]。

教学过程中,要通过课堂提问与作业点评来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对于一些识记性知识,可以通过课堂提问来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对于工作分析流程中各个环节的操作以及各种工作分析方法的具体应用,则要布置相应的作业,让学生独立或组建工作分析小组进行实战训练。对于学生完成的作业,教师要在课堂上研讨、点评,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发现不足,做到自我提升。

在考核方式上,要突出能力考核与过程考核。鉴于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工作分析的流程、工作说明书的撰写规范与工作说明书的应用,所以在考核方式上也要向能力考核转移,同时兼顾过程考核。具体来说,在考核上可以采取“平时出勤与课堂讨论占一定比例分值,作业成绩占一定比例分值,期末考核占一定比例分值”的考核形式。期末考核可以采取让学生针对某一职位作一个详细的工作分析方案并执行,直至撰写出该职位的工作说明书。这种考核方式,有利于促进学生达到课程的教学目标。

当然,任何课程的设计都要考虑学生群体的实际情况与课程教学目标,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以上是笔者关于课程设计的观点,虽不成熟,但希望能抛砖引玉。

[1]余洁.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实践及思考[J].知识经济,2012(20):151-180

[2]董利.大学生如何做好个人职业生涯规划[J].职业,2012(33):59-60

[3]林嘉华.强化实践教学 增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1):240-241

[4]商光美.大学生职业指导教育模式创新研究[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2(6):115-118

[5]周冲.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的大学生科研训练模式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6):152-153

[6]周冲.地方高校管理类专业教学中存在问题及改进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104-106

(责任编辑:刘小阳)

10.3969/j.issn.1673-2006.2015.03.032

2014-09-25

宿州学院校级卓越教育人才培养计划项目“卓越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培养计划”(szxyzyjh201403);宿州学院校级教学研究项目“基于职业能力培养导向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考核模式改革研究”(szxyjyxm201432)。

周冲(1980-),山东高青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管理学、经济学。

G642.0

A

1673-2006(2015)03-0119-03

猜你喜欢

工作分析考核技能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浅谈工作分析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工作丰富化实践的效果研究
电力公司党建工作的创新探究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