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消费结构分析的扩大消费支出对策
——以安徽省城镇居民为例
2015-02-21丁小虎
丁小虎
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安徽蚌埠,233030
基于消费结构分析的扩大消费支出对策
——以安徽省城镇居民为例
丁小虎
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安徽蚌埠,233030
基于ELES模型,对安徽省城镇居民2012年的消费结构进行分析,研究消费结构中各项消费支出的变动趋势以寻求扩大消费支出的对策。通过边际消费倾向和需求收入弹性分析发现,在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过程中,随着各项商品新增消费支出比例的变动,居民对不同项目的消费潜力也发生着相应变化。由此,在开发居民的消费潜力基础上,提出增加居民收入、优化供给结构和营造良好消费环境等对策,以期达到刺激消费,扩大消费支出的目的。
消费结构;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边际消费倾向;需求收入弹性;扩大消费支出
近几年,国内经济学家关于消费结构的研究成果颇丰,如陈秋玲、曹庆瑾等利用ELES模型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进行分析,论证了随着生产力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将由生存型向发展型、享受型转变的问题[1]。晋宗义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安徽省城镇居民的收入和消费结构进行了量化分析,得出收入对各项支出的影响程度,并对以后走向作了预测[2]。马智利认为,在充分重视农村居民增加收入的同时,要想将居民储蓄转化为消费,必须建立各种社会保障制度,将物价增长速度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3]。沈小玲分析了安徽省城镇居民信息消费结构呈现出的地区和时期差异,并指出信息消费增长对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4]。从具体经济数据来看,安徽省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5年的8 470.68元增加到2012年的21 024.00元,增长了2.48倍,平均增长率为13.87%;生活消费支出由2005年的6 367.67元增加到2012年的15 012.00元,增长了2.36倍,平均增长率为13.03%;2005年至2012年时间序列数据上分析显示,人均可支配收入和生活消费支出呈高度正相关关系,表明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不断增加[5]。本文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居民消费结构在优化升级过程中各项消费支出的扩大潜力,并以安徽省2012年的统计资料为据进行分析,然后提出了刺激消费、扩大消费支出的对策。
1 模型简介及参数估计
ELES模型是由经济学家C.Liuch于1973年在经济学家R.Stone提出的LES模型基础上扩展而形成的,简称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其经济含义为:在一定时期和给定收入及价格的前提下,消费者首先满足其基本的消费需求支出,扣除所有基本需求商品的支出后,剩下的收入再按一定比例在各类商品支出和在储蓄之间进行分配。由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运用价值,因此,ELES模型被很多经济学学者用来研究居民消费结构问题。
ELES模型的具体数学形式为:
(1)
其中,Vi代表消费者对第i类商品或服务的支出总额;PiXi代表对第i类商品或服务的基本需求支出额,Pi、Xi分别代表第i类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和消费者对这种商品的基本需求量;I为人均可支配收入;βi为边际消费倾向,即消费者的收入在满足各类商品或服务的基本需求支出后的剩余额中追加购买第i类商品或服务的比例,0<βi<1。
(2)
则(1)式可化为Vi=∂i+βiI
(3)
(2)式两边分别对i求和,经运算后可得到基本需求支出为:
(4)
利用截面数据对(3)式采用最小二乘法可得到∂i、βi的估计值,代入(4)式可得到各类基本需求支出额的估计值PiXi,再代入(3)式可得到各类商品的平均总支出额Vi。利用以上各式可导出下面公式:
需求的收入弹性:
Ei=(∂Qi/∂I)·(I/Qi)=βiI/Vi
(5)
需求价格弹性分为两种,一种是需求的自价格弹性:
Eij=(∂Qi/∂Pj)·(Pj/Qi)
=(1-βi)·PiXi/Vi-1(i=j)
(6)
另一种是需求的交互价格弹性,即需求的交叉弹性:
Eij=(∂Qi/∂Pj)·(Pj/Qi)
=-βi·PiXj/Vi(i≠j)
(7)
2 模型的具体应用及估计结果
2.1 数据的来源及范围
根据《安徽统计年鉴》,将居民的消费支出分为以下八项:(1)食品,包括粮油类、肉禽蛋水产品类、糖烟酒饮料类、蔬菜类等;(2)衣着,包括服装、衣着材料、鞋类等其他衣着用品;(3)居住,包括住房、居住服务费、水电燃料及其他;(4)家庭设备,包括耐用消费品、室内装饰品、床上用品、家庭日用杂品等;(5)医疗保健,包括医疗器械、保健器械、药品费、医疗费等;(6)交通通讯,包括交通、通信;(7)教育文娱,分别为教育、文化娱乐用品、文化娱乐服务三项;(8)杂项,为杂项商品和服务两项,包括个人用品、理发、旅游、服务费及其他用品[6]。
2.2 参数估计
利用表1的数据,对(3)式以最小二乘法对∂i、βi进行估计,并计算各项基本消费需求PiXi的估计值和总的消费支出Vi的值,估计结果如表2。
表1 按收入等级划分的安徽省城镇居民家庭年人均消费性支出/元
从表2的T统计量和R2可知,在α=0.05的显著性水平下,除了医疗保健R2(0.549 774)方程的拟合优度较低外,其他的回归方程均通过了单变量的显著性检验和回归模型的拟合优度检验。其中,衣着(0.990)、居住(0.972)、交通通信(0.987)、教育文娱(0.961)四项消费的T统计值比较大,且R2均大于0.96,说明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对城镇居民的衣着、居住、交通通信、教育文娱的线性影响非常显著,方程的拟合优度也较高。模型之所以不能较好地拟合食品、家庭设备和杂项的消费支出情况,可能是因为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对食品、家庭设备等必需品的增加量有限,其消费支出的边际倾向在逐渐降低,对应的线性关系越来越弱。医疗保健项目的T统计量勉强通过显著性检验,但R2较小,可能受不同的收入阶层对医疗保健的认识差异或随机波动的影响,导致其费用支出与收入的回归模型对样本数据的拟合优度较差。
表2 扩展线性支出系统估计值
2.3 边际消费倾向分析
城镇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城镇居民每增加一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的比重,其值的大小可以反映居民对各类消费需求的偏好和实际支出的比例。表2表明,2012年,安徽省城镇居民新增收入中的54.2%用于生活费用支出、45.8%用于储蓄,居民边际消费倾向排序为交通通信、食品、教育文娱、居住、衣着、家庭设备、医疗保健、杂项。
交通通信的边际消费倾向最高,新增交通通信费用支出占新增收入的12%,说明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活动区域在逐渐扩大,人们之间的交往和业务联系日益频繁,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广泛。这充分地反映了当今经济和信息全球化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显著影响[7]。新增食品支出占新增收入的11.4%,位于交通通信之后,说明现阶段食品在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以后,城镇居民对食品新增需求已不是主要方面,可能是因为近几年来安徽省城镇居民平均恩格尔系数呈不断下降趋势,从2005年的0.437下降到2009年的0.396,再到2012年的0.387,城镇居民生活从小康进入富裕的初期阶段。人们的食品消费结构趋于合理,新增支出比重较交通和通信次之,教育文娱排在第三位,占新增收入的10%。表明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城镇居民提高了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及更加注重对精神生活的追求,这反映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正在发生质的变化,人们的精神生活正在向多元化、更高层次发展[8]。新增居住、衣着、家庭设备和杂项支出占比分别为6.3%、5.9%、3.2%、2.6%,表明人们对自身外在物质环境的改善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如果能够提高这些商品和服务的边际消费倾向,对增加居民的消费支出、扩大内需、带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4 需求弹性分析
2.4.1 需求的收入弹性分析
将上面数据及估计结果代入(5)式,可得安徽省城镇居民各项消费需求的收入弹性(表3)。
表3 安徽省城镇居民消费需求收入弹性
从表3可以看出,交通通信、教育文娱、杂项的收入弹性均大于1,说明居民对这些商品和服务需求量的增长率高于收入的增长率,其中交通通信的收入弹性最大(1.320)。交通通信成为居民家庭消费的新增长点,显示出在现代化进程中,人们对时间、效率和信息观念的增强与重视。教育文娱需求的收入弹性[10](1.003)略大于1,说明人们在基本生活资料得到满足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精神消费,注重对个人发展和享受资料的增加以及对子女的智力投资。杂项的需求收入弹性(1.009)略大于1,说明随着收入的提高,人们更加注重对美容化妆用品、健身器材等个人的消费支出,人们日益重视自身形象美化[9]。衣着、居住、家庭设备支出的收入弹性比较接近于1,分别为0.821、0.936、0.865,说明收入的增加对这些商品和服务的带动需求量较大,主要是由于人们在向更高层次享受型生活资料消费的方向发展,如衣着时尚、住房美化、家具高档化、家庭设备现代化等,这些都将导致人们对新一代消费品的需求量进一步增加[10]。食品的需求收入弹性最低(0.434),主要由食品的刚性需求所决定。
2.4.2 需求的价格弹性分析
将上面数据及估计结果代入(6)式,可得安徽省城镇居民需求的自价格弹性(表4)。
表4 安徽省城镇居民消费需求自价格弹性
从表4可看出,除了食品外,各类商品和服务的自价格弹性的绝对值较大,特别是交通通信(-0.860)、教育文化娱乐服务(-0.675)、杂项商品和服务(-0.653)、居住(-0.622)等。这几类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受自身价格变化的影响较大。如通讯行业的价格竞争,交通行业(飞机、火车)的涨价或打折,电脑、钢琴等高档耐用消费品和景点门票、电影票等的低价促销以及高房价抑制需求等。食品的自价格弹性绝对值较小,说明食品作为生活必需品,受其自身的价格影响较小,食品支出需求与价格变动关系较弱,与食品的刚性需求有关。
2.5 基本消费需求分析
如表5,将城镇居民最低收入家庭的人均消费支出和估计值比较,最低收入家庭的人均居住(729.21)、交通通信(679.92)、教育文娱(1 403.19)支出都超过了基本需求支出,说明最低收入人群能够维持基本消费支出的一部分消费,而其他项如食品(3 244.5)、衣着(644.25)、家庭设备(316.04)等均未能达到基本需求支出水平。若将最低收入家庭人均消费支出水平和全省城镇居民平均消费水平对比,消费支出水平差异巨大,表明安徽省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档次已大幅拉开[11]。
表5 安徽省城镇居民基本消费支出 元
3 结论与对策
3.1 增加居民实际收入,提高居民消费支出等级
从截面数据上分析,居民的消费支出和收入呈高度正相关关系,高收入人群对应着高消费支出,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对增加消费支出具有重要影响。具体措施:(1)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加劳动者的人力资本;(2)增加对低收入者的转移支付,提高最低收入标准;(3)扩大社会保障范围,提高社会保障标准;(4)提高居民的财产性收入,确保财产性收入的升值、保值;(5)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工资增长率不得低于实际通货膨胀率,稳定提高居民的实际收入水平。
3.2 认清消费趋势,优化供给结构,引导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改善
研究发现,城镇居民对交通通信在新增收入的支出比重中最高,表明信息成为人们生活中越来越重要的部分,信息消费可能成为未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而居住、衣着、家庭设备和杂项的新增支出比重较小,表明这些商品和服务仍有很大的消费空间。生产厂家应认清消费趋势,调整和改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使之符合居民未来的消费需求。具体措施:(1)优化供给结构,研究和开发消费者偏好的新产品,及时跟上居民消费的新需求;(2)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促进现有产品的多元化,增加消费者选择,引起消费兴趣;(3)实行价格优惠策略,对需求价格弹性较高的商品降价促销,满足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增加消费者的消费支出。
3.3 营造良好的居民消费环境
营造良好的居民消费环境,需要政府建立相应的消费政策。首先,政府应清除各种限制消费的政策和制约消费增长的规章制度,如降低进口高档消费品(汽车、手表、名贵箱包、名牌服装等)的税费,简化房地产二级市场的交易手续费等。其次,政府应建立相关政策,规范消费市场,维持消费秩序,确保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的消费安全。最后,政府应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平稳运行,增加居民消费信心,使其将更多的储蓄转化为消费,以扩大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1]陈秋玲,曹庆瑾,张阿丽.基于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的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J].管理学报,2010(1):64-68
[2]晋宗义.安徽省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结构的关联分析[J].价值工程,2009(7):131-134
[3]马智利.重庆市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的协整分析[J].福建论坛,2007(4):90-92
[4]沈小玲.安徽城镇居民信息消费结构变化的实证分析:基于面板ELES模型[J].经济研究,2013(9):28-33
[5]王娜,张磊.山东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的实证研究[J].山东经济,2010(9):157-160
[6]安徽省统计局.安徽省统计年鉴:2012[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7]左娅.信息消费:扩大内需新引擎[N].人民日报,2012-11-29(10)
[8]马建忠.城镇居民消费需求实证分析[J].经济论坛,2009(19):34-36
[9]刘兵,陈锡尧,楼小飞,等.健身娱乐业服务质量管理研究[J].体育科研,2006(1):28-34
[10]朱新武.中国市场进入品牌信誉时代[EB/OL].[2014-07-28].http://www.ciiic.com.cn/detail.aspcid=3&ctitle=&nid=232
[11]李金迎.我国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理论、现状与对策[J].阅江学刊,2009(3):20-23
(责任编辑:周博)
10.3969/j.issn.1673-2006.2015.03.007
2014-12-10
丁小虎(1991-),安徽亳州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投资经济学。
F290.3
A
1673-2006(2015)03-002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