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群式整合
2015-02-21宁国勤左明章杨九民
黄 勃, 陈 迪, 宁国勤, 左明章, 杨九民, 林 利
(华中师范大学 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群式整合
黄 勃, 陈 迪, 宁国勤, 左明章, 杨九民, 林 利
(华中师范大学 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数字媒体技术是一个操作性、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其专业的特性决定了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文章探讨的是如何提高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校内实践教学质量。以行动研究为研究方法,调查了专业实践中存在的基本问题,并寻求具体应对策略;在解决问题的实践中,提出:以课程群团队建设为基础,通过团队间的协同实现课程群的教学内容整合和实践过程整合,能够打通课程与课程之间的教学壁垒,使学习者能够整合并深度认知关联性课程间的理论和实践体系。课程群间的整合联合实践能够成为培养人才专业动手能力的可靠手段。
实践教学; 整合; 课程群
0 引 言
应用型人才、创新型人才是目前我国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也是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高水平大学的前进方向。而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提高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平台。为此,诸多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在实践教学方面进行积极探索,追寻行之有效的模式和方法[1]。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是一个新兴专业,就其学科性质而言,实践性是该学科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特征之一。这就要求数字媒体技术人才培养中重视和强调学习者的实践能力的锻炼,使人才能够适应数字媒体产品的设计开发和应用服务过程中的技术实践和操作的需要,也能在数字文化创意产业之中发挥创新功能[2]。
本文基于此来共享一下我们在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本科校内实践教学中的经验和方法,以期能够抛砖引玉。
1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及其实践教学
1.1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学科性质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是一个新兴专业,自出现至今不过短短10余年,但其发展异常迅猛,一是社会对人才需求量不断扩大,各类培训机构急剧发展;二是学历教育也同样不断壮大,已设置相关专业的高校发展至百余所,甚至还出现了硕、博层次的人才培养。
毫无疑问,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是一个应用型学科,其专业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中的重中之重。
一方面是因为目前高校所设定的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来看,该专业的人才定位基本分为两种:①数字媒体方面的艺术设计人才,②数字媒体方面的技术实现人才;但不管是哪一种人才定位,都可以看到该专业的应用性特征[3~5]。
另一方面,从该专业毕业生的人才去向来看:①从事的媒体创意与实践相关的工作,如网络媒体、传统媒体进行信息创意的加工和编辑;②从事新媒体平台相关的技术开发工作,如网络平台或游戏互动的设计与开发。而这两方面的工作都需要从业人员有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而且在笔者的观点中,数字媒体技术不仅仅单是一个实践性学科,还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并重的学科范畴。数字媒体技术中的“技术”应是哲学上的宏观概念,包含了信息技术、艺术设计与人文技术的一个综合体,而“技术”中理论研究的最终落脚点则是数字媒体产品的设计开发及其相关应用服务过程。当然,这并不是否定数字媒体技术学科的实践性特点,而是强调数字媒体技术的实践性应该是在相关理论指导下的实践[6]。
因此,实践性是媒体技术专业不容忽视的重要特征之一。换而言之,该学科的人才培养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学习者的实践能力锻炼,使之能够适应数字媒体产品的设计开发和应用服务过程中的技术实践和操作需要。
1.2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笔者调查了湖北地区七所院校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践行情况,大致可分为3种模式:课程实验、综合实训、专业实习。前两者主要是在校内完成,而第三种则是与社会企事业相结合,使学习者介入企事业工作或生产活动,以加强或锻炼学习者的行业认知和社会责任感,在校外完成。
理论上三种的结合是可以为学习者的实践操作能力提供充分的实践锻炼,但在践行过程中,被调查的院校在校内实践上都反映出一些共性的问题。
1.2.1 课程实验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课程实验模式,是由于理论课教学的需要,与理论课一起设置的实验课时,多为验证性实验,以辅助理论知识学习和理解,实验课时多则会有少量综合性实验。目前是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教学中最基础的实践机制,也是提高学习者实践操作能力的主战场。然而笔者对专业本科生的实践教学调查中发现以下问题:
(1) 课程与课程间的实验技能融合存在壁垒。目前调查的七所院校基本都设置了专业方向,且根据学分制的要求,将某一方向中的产品设计、开发及应用服务流程分解成内容相互独立的若干门课程;此外,在课程执教过程中,教学人员彼此相互独立、无团队的情况比较严重。使得实践技能学习也相对独立,课程间的技能融合贯通缺乏有效深入指导。
(2) 方向性课程间的实验环节与内容存在重复。方向性课程授课过程中,由于其内容上的关联性和授课教师间的沟通匮乏,使得在课程间的实验环节或内容存在一定的重叠。这一“重叠”在不同课程教师的指导和要求下,学习者无所适从,甚至倍感课业的重复、无趣,学习兴趣与动机下降。
(3) 课程实验中设计型实验成果缺乏去向目标。大多数课程实验中的设计型、创新型实验成果仅为课程教学任务而设计,缺乏明确项目去向,学习者创作动力受阻;且方向性课程间的实验成果大多相似,多门课程就需多次创作,学习者疲于应付,难以深度思考,也难以完成高品质实验成果。
1.2.2 综合实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综合实训模式,多是根据需要设置项目或任务,综合性和设计性较强,一般通过项目实践课程、技能竞赛培训等形式展开,强调的是课程之间的技能的综合融通,以锻炼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增强学习探究和创新意识。但实际综合实训过程中有以下两个问题:
(1) 项目实践与课程学习间、同方向课程间的间隔时间跨度大。导致的结果是,学习者在前后课程上的融合难度加大,项目实践过程中需要更多的精力去复习和巩固前期课程知识和技能。
(2) 综合实训过程中,采用教师独立指导,亦即一名老师负责一组学习者的指导过程。存在的问题:一名教师在业务方面不可能做到面面精通,难以全面把握媒体产品制作的全部细节,给予合理指导;而且期间,教师和学生都参杂有其它的工作和学习任务,师学间难以及时沟通。
2 基于课程群的实践教学整合
2.1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中的群式实践教学整合思路
课程教学的整合是实验实践整合的基础。为此,我们先结合我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本科课程的实际,总体上考虑了课程群的建设及其教学整合思路,如图1所示。
图1 课程群整合思路
需要说明的是,课程群实验整合的前提是在课程教学计划上做一些安排和调整,在我院的数媒专业培养计划中,正是按照这一思想和出发点,将关联性的核心课程尽量安排在同一学期或学年内,以使课程群整合能够达到其教学对象的同一性和针对性特征的要求[10~15]。
(1) 以专业研究方向为课程群建设的主线。我院数字媒体技术本科专业在全部课程体系设置上,通过凝练形成三个主要研究方向:影视技术、动画技术以及交互设计技术,在这三个方面各自给出相应的课程,并由不同老师承担教学任务。在这些方向性课程中将核心课程作为主要整合的课程群对象,例如,影视技术方向中的“影视节目编导”、“电视摄像”以及“非线性编辑原理与技术”作为课程群核心,课程能够覆盖影视节目制作的摄录编全部流程。
Performance of liquid whitening agent CBW-04 and its application in laundry detergent 1 24
(2) 以内容整合和过程整合为整合目标。在具体的课程群内,通过课程群团队间的讨论、协商,完成课程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综合项目实践这三种教学两个途径的整合。即:课程理论教学和验证性实验教学的内容整合与综合试验、设计实验、创新实验和项目实践的过程整合。内容整合的目标定位是形成完整有序的知识框架和能力训练体系,避免课程之间知识讲授和实践训练的重复和繁杂。过程整合的目标定位是使综合型训练的实验过程能够高质高效、指导与管理统一协调。
(3) 以范围、层次、实验目的为内容整合依据,实验结果为过程整合依据。无论是内容整合还是过程整合,都是建立在课程群教学团队的沟通与协作之上。通过沟通确立彼此课程独立授课的理论内容范围和层次,确定彼此独立指导的验证性实验的目标和内容,从而避免基础内容和实验训练的重复性,形成领域性的完备知识和能力基础。通过协调保证多课程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结果的纯一性,提高实验结果质量,避免低效重复性劳动。
2.2 基于课程群的课程实验实践模式
2.2.1 基于课程群的课程实验整合模式
结合上述课程群整合的思路,课程实验教学践行中的具体行动方案是:各课程的验证型课程实验内容和实验目标由课程群组协商确定,实验执教由课程教师独立负责;而综合型、设计型实验则在同样协商讨论确定目标和形式的基础上,由课程群教师联合负责、共同指导。具体模式如图2所示:
图2 课程群中课程实验教学整合思路
以我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中影视技术课程群的实验教学为例:“电视节目编导”、“电视摄像”、“非线性编辑原理与技术”含有18个实验课时。在课程教学大纲制定和调整时,特意将这3门课程安排在同一学年(或同一学期)。针对这3门课程的实验项目,首先确定了这3门课程中基础验证性实验的内容和目标,通过各任课教师的独立指导和评价以达到学生基础能力的掌握和锻炼。其次在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上,对项目进行了归一处理(课程间共设同一项目),容许学习小组在3门实验课程中完成同一项目作品,教师共同协调管理和评价的手段,以达到减轻学习者课业,提升项目质量的目的。
在项目设计上,先后采取过3种不同的做法:①各小组自由设计选题(2011年);②指定选题和形式,自选人物原型(2012);③指定主题框架,不限形式(2013)。对于这3种项目设计而言,第二种较为适合初次接触课程并进行综合项目的学习者,也易于管理和指导。
在管理上,也尝试过3种不同的模式,①各课程教师分段管理(如:2011年,编导课程的教师负责指导项目剧本创作、摄像课程老师指导各小组摄像过程、编辑课教师负责指导项目后期编辑);②分组负责制,即将学习班级分成若干小组,然后三位教师每人负责其中对应小组的“编、摄、剪”(2012);③随机团队指导,即项目过程中,小组可随机找任一教师指导,教师团队间定期反馈协商,关键环节或普遍问题教师团队集中指导(2013)。这3种管理上,目前反馈来看,第三种方式最好,能给予学生及时、有效指导,且能发挥课程群教师的集体智慧。
在评价机制上,也先后尝试过3种不同的方式。①教师群组评价,即项目提交后,课程群组的全部教师一起共同对作品打分(2011);②课程群师生共同评价,由参与课程群教于学的全体教师和学生在评价量表上进行评价(2012);③开放式评价,采取的具体机制是在师生共同评价的基础上,以海报的形式招募非课程教学的教师和学生共同鉴赏,并要求其在评价量表上给予评估(2013)。这3种评价机制的效度和信度上,目前第三种最受师生赞誉,一方面能够为项目成果提供展示平台,另一方面也能引入客观公正的第三方评价。
当然,如此课程实验教学的群式整合,其更大的好处是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解决前文所述的现有课程实验教学过程中的相关弊病和问题;打通课程实验设置上壁垒,避免重复性实验,增强师生沟通的有效性,减少学生课业,有更多精力完成一个高精作品;同时也促使课程间操作技能与理论学习同步进行贯通融合,在使学习者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体系。
2.2.2 基于课程群的综合实训——阶段式项目实践
在校内综合实训方面,采取的机制是基于课程群的阶段式项目实践,即:在完成某一方向课程群的核心课程阶段学习后,随即安排一个较大的校内项目实践,以学分的形式要求学习者必须参与并完成项目;项目实践进行的学段中,会同步开设一些与项目实践相关的辅助性课程,以扩充该方向的知识面,强化理论和概念认知,拓展实践动手能力(见图3)。
在我院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基于课程群的项目实践具体设计是:在一年级学习平面视觉设计相关课程(群),如素描、三大构成、摄影,一年级暑假展开平面视觉设计项目实践(为期15天的户外写生及摄影);在二年级学习影视和动画技术相关的核心课程,如影视编导、摄像、非线性编辑,动画基础、角色设计、三维动画等,在三年级上学期展开影视和动画相关项目实践;三年级则主要针对交互设计类技术进行课程学习,并在三年级学年结束之时开展交互设计项目实践。
图3 课程群中项目实践整合思路
3 结 语
根据目前我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影视技术课程群的整合反馈来看,基于课程群的实践教学整合还是深受学习者欢迎和喜爱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实践最终成果质量有提升。参与实践教学和管理以及参与成果评价的师生对最终实践成果进行了纵向对比,共同反馈是“以课程群联合实验教学的最终考核成果较以前单门课程实验的实验成果质量有提高,主题相关性更强”。
(2) 学习者认为学习过程中任务目标明确,课业负担减少。通过学习者的学习反思和总结,可以看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目标更为明确具体,而且可以减少类似课程的重复性考核,使得学习过程相对轻松。
(3) 学习者对于数字媒体项目运作的整体认知更深,在协作中对实践操作能力提升较快,且对团队合作精神和协助方式有一定磨练。而且,学习者通过共同评价环节懂得如何去评价一个数字媒体项目。
但在此过程中,我们同样发现仍有一系列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诸如:由于选课制而造成的,课程群中课程选修人群不一定完全一致而造成的分组难,如何形成行之有效的分组策略的问题;课程群教学整合中项目选题的公平性和均衡策略的问题;课程群实验教学整合中个体评价的公平性问题;少数怠工人群的激励和考核机制,如此等等,这还需要进一步的摸索和总结。
[1] 李蔚然.通才与专才之辩——数字媒体技术本科教育的人才定位[J].计算机教育,2009(3):97-98.
[2] 易凌云.我国数字媒体专业本科核心课程体系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59-65.
[3] 赵丰年,陈朔鹰.“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探讨[J]. 计算机教育,2008(15):104-105.
[4] 向 辉.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探讨[J].计算机教育,2008(15):28-30.
[5] 廖琪男,廖 玉,龚秋华,等.面向应用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计算机教育,2009(9):103-105.
[6] 陈 迪,左明章,范 炀.关于数字媒体技术学科体系的探讨[J].现代教育技术,2011(9):75-78.
[7] 李慧仙.论高校课程群建设[J].江苏高教,2006(6):73-75.
[8] 杨朝辉,袁 铭,张 序.摄影测量学课程群实验教学整合研究[J].测绘科学,2012(5):198-200.
[9] 张丽萍,刘东升,林 民.课程群教学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实践[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3):61-64.
[10] 王志强.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影视特效制作方向本科课程设置的探讨[J].计算机教育,2009(3):3-4.
[11] 王梁燕,洪奇华,曾卫东.实验教学模式与实验能力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3(4):23-24.
[12] 顾邦军,蒋雪明,万华明.数字媒体专业开放性实验的实践与探索[J].现代教育技术,2012(10):11-13.
[13] 尹义龙.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教学实践体系探讨[J].计算机教育,2008(15):23-27.
[14] 卢 锋,王苏平.数字媒体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福建电脑,2009(4):32-33.
[15] 潘荣江.扬长补短的“2+X”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培养模式[J].计算机教育,2008(15):31-33.
Curriculum-group-based Practice Teaching Integration in Digital Media Technology
HUANGBo,CHENDi,NINGGuo-qing,ZUOMing-zhang,YANGJiu-ming,LINLi
(College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9, China)
Digital media technology is a strong operational and practical professional. Its characteristics mean that it is important to enhance the practice teaching in nurturing talents. How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chool practice teaching, is the key to promote students’ professional practical ability. 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groups, its workable to achieve teaching content integration and process integration among curriculum practices. That can break the barriers between courses and depth of cognitive of students’ study.
practice teaching; integration; curriculum-group
2014-05-26
湖北省教学研究项目(2012087,2013089);华中师范大学文科综合国家级实验示范中心实验教学改革与实验室建设项目
黄 勃(1961-),男,湖北恩施人,硕士,高级实验师,实验中心主任,从事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Tel.:027-67867156;E-mail:huangbo@mail.ccnu.edu.cn
陈 迪(1980-),男,湖北浠水人,博士,副教授,从事数字媒体技术应用理论。
Tel.:027-67867597;E-mail:chendi@mail.ccnu.edu.cn
G 40-057;TN 915
A
1006-7167(2015)03-018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