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科毕业论文团队—科研团队”教学模式

2015-02-21魏贤勇宗志敏赵云鹏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5年1期
关键词:毕业论文论文质量

赵 炜, 魏贤勇, 宗志敏, 樊 星, 赵云鹏

(中国矿业大学 化工学院, 江苏 徐州 221116)



“本科毕业论文团队—科研团队”教学模式

赵 炜, 魏贤勇, 宗志敏, 樊 星, 赵云鹏

(中国矿业大学 化工学院, 江苏 徐州 221116)

为了提高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构建了“毕业论文团队—科研团队”模式指导本科毕业论文, 从论文选题、开题、实验过程、写作、答辩和团队合作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指导,特别注重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培养。经过5年的探索和实践,该模式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学生毕业论文成绩、团队协作精神和综合素质能力均有了明显的提高。该成果具有普遍的推广价值,可供研究型大学培养体系作参考。

毕业论文团队; 科研团队; 教学模式

0 引 言

本科毕业论文是高等学校本科教育中最重要的集中实践教学环节,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生产相结合的过程,是培养大学生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环节。毕业论文的质量高低,直接反映了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掌握的程度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写作能力,也是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尺[1-3]。但是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得不到保障,学生的科研素养得不到有效提高[4-7]。因此,如何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当前高等学校面临的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结合我校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围绕毕业论文环节,构建了毕业论文团队与科研团队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并进行了相关的实践,提高了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1 “毕业论文团队—科研团队”的构建

当前本科毕业论文普遍采用的是“一人一题、一对多”教学模式,这是一种在我国已经实行了几十年的做法,也是前苏联的教学模式。也就是说,每位学生的毕业论文题目各不相同,一名教师同时指导多名学生完成多个不尽相同的毕业论文课题。一人一题的毕业论文教学模式方式,只能锻炼和考察一个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并不能考察他(她)的管理能力和协作精神;而且,一名学生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很难独立且高质量地完成。“一对多”指导方式要求一名教师同时熟悉多个内容互不相同的毕业论文课题,毕业论文指导工作量较大[8-10]。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逐渐扩大,师生比大大下降,导致指导毕业论文的专业教师严重不足。部分青年教师上岗时间短,缺乏实践经验,在指导毕业论文过程中很难对学生进行深入的训练和熏陶,显得力不从心。多数教师承担大量的教学科研任务,导致用于指导毕业论文的时间偏少、精力投入不足,直接影响毕业论文的完成质量[11-14]。

采用团队模式,上述问题便可迎刃而解,这也是美国等发达国家目前普遍采用的模式[15]。

目前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环节相对薄弱,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同时,研究型大学中科研团队实力雄厚、条件优越,科研工作成果丰富,并且科研工作的过程就是最好的综合运用各种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性的实践活动。在进行团队模式教学的同时,将毕业论文与科研课题紧密结合,即在做本科毕业论文过程中,将一些才能互补、团结和谐且具有一定合作基础的科研团队中的教师形成指导教师团队,以科研团队承担的实际科研课题作为学生的毕业论文题目,即形成一种“毕业论文团队-科研团队”模式来完成学生的毕业论文教学环节。这种模式能够把学生引入到学术氛围中,让学生也能享受到优质的学术资源和硬件条件,使学生在本科阶段得到科学研究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也形成团队,分工合作共同来完成一项较大课题,培养了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2 “毕业论文团队—科研团队”的实践

2.1 真题实做,科学选题

我们的科研团队为“中国矿业大学重质碳资源高效利用团队”,已建队十余年,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承担过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和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等省部级以上纵向项目几十项以及十余项横向课题,拥有研究所需的实验系统和气相色谱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超高效液相色谱-多极离子阱质谱、飞行时间质谱、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红外显微镜(IRM)等分析仪器,能够为高质量完成本科毕业论文提供良好的实验条件和经费保障。

科研课题内容经过精心论证,反映了学科发展的方向,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较强的实际应用意义,以此为毕业论文的内容无疑对提高论文质量是一强有力的保障。但一个科研项目内容太多、难度较大,我们的教师团队从教学要求出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科研课题,经过缜密的思考、研究和讨论,仔细拟定了团队的论文题目、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对每一子课题的任务目标也提出了相关要求,把握好题目的分层次关联性、数量与质量、难度与广度的关系。学生团队接受任务后组织集体讨论、调研分析、再讨论,进行若干轮,最后将任务分解成一系列子课题,并明确每一子课题的任务目标。根据分解好的子课题,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协商选定每个人的具体论文题目,进而分别协商确定相关部分衔接要求,最终每个子课题相对独立、完整,各个子课题形成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创新性的团队论文。

2.2 授人以渔,严谨开题

由于是真题实做, 每个课题都有一定的难度和需要解决的新问题, 因此, 我们特别重视和加强了教师的指导工作。对教师团队要求在各个环节指导到位, 分工协作,将集体指导与个体指导有机结合。对于共性问题,如:文献查阅、英文翻译、仪器使用、谱图解析、论文写作和答辩等,安排教师统一指导;个性问题,每位学生都有教师具体指导。在指导过程中,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指导学生掌握科研的方法和规律, 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确定选题后, 首先指导学生查阅文献方法,通过查阅文献,了解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掌握国内外研究进展和发展动向。在此基础上,明确研究内容,制定研究方案,并对研究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论证。进行可行性论证非常重要,可以减少盲目性,提高成功率,本科生做起来有难度,教师加强指导。通常,团队教师和学生1周开一次学术研讨会,会上学生首先以PPT的形式汇报,提出存在的难点和希望解决的问题,然后其他同学和教师质疑、解惑,逐步形成一个完整、科学和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并完成开题报告。

2.3 全程指导,确保质量

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过程也就是从事科学研究的过程, 指导这些初步涉足科学研究工作的学生, 是我们指导毕业论文的难点和重点问题。加强毕业论文的全过程指导, 主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

(1) 加强实验过程的指导工作。我们团队主要是化学化工专业的学生,实验过程是毕业论文的重点、也是难点,实验有许多不确定性。教师在指导时,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应当怎样做,而是在实验进行过程中与学生一起讨论,让他们发表意见,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多讨论、切磋。特别是在实验过程中,遇到不符合以前规律的实验现象和结果, 在严谨科学态度的前提下,鼓励学生敢于否定经典和权威,发扬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引导他们积极思考问题,发表意见,鼓励逆向思维,多向思维,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2) 加强对学生论文撰写工作的指导。学生完成撰写论文是完成毕业论文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因此, 我们首先以授课的方式统一给团队所有学生讲授论文的写作要求和方法,要求论文写作条理清晰、思路严密、语言精炼、文笔流畅、分析严谨、结论准确等, 努力使论文的结构层次、图表格式、文献目录等方面符合学术论文的规范。在这个环节,我们仍然坚持周会制,主要就论文的结构层次、图表的规范性和准确性以及实验结果分析的准确性进行细致入微的指导,帮助学生完成初稿。其次是做好定稿的修订与完善指导工作。主要针对论文中存在的诸如编排的规范、中英文摘要、参考文献和文字的表述等细节问题作进一步的修订和完善。做好这一环节的质量控制工作非常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研究水平和工作能力, 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研工作态度。在这个环节中, 还要对学生作出答辩说明和提出具体要求, 为后续的答辩工作做好准备。所以, 这是一个精雕细刻的环节。只有这样, 毕业论文的整体质量才能得到大幅度提高。最后,单篇论文定稿后召开团队会议,进一步完善各个课题的接口,再行修改单篇论文,形成浑然一体的团队论文。

2.4 精心准备,完美收官

答辩是整个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学生增长知识、交流信息的过程,是再次提升毕业论文质量的一次良机。我们要求学生制作PPT汇报,制作PPT不是简单地将论文拷贝、拼接,而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要有系统性,要简单明了地展现出论文的精华。在正式答辩前,我们先在团队内部进行预答辩,全面了解学生毕业论文完成情况、汇报内容主次是否分明、设计方案是否正确、思路是否清晰、论点是否正确、论据是否充分等, 以即问即答的形式考察学生对所提问题的理解能力、应变能力、知识面与实践能力。对预答辩出现的问题要求学生整改,问题比较多的学生进行二次预答辩。经过如此精心的准备,我们团队的答辩效果非常好,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

3 “毕业论文团队—科研团队”的应用效果

通过 5 年的“毕业论文团队-科研团队”的教学实践, 学生能够按照所设计的步骤逐渐融入科研工作氛围、科学地思考和处理问题、开展团队协作和自我管理工作。毕业生综合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在语言表达、写作及科学思考、动手实践等多方面表现出可喜的进步,创新思维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和发挥。毕业论文质量显著提高,单篇论文成绩80%以上为优秀,明显高于平均水平,10余篇论文获校优秀本科毕业论文,更为可喜的是团队于2008、2012和2014年三次荣获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优秀毕业论文团队奖。毕业论文研究成果发表10余篇SCI论文,一半以上学生被保送为研究生。所建立的一套“毕业论文团队—科研团队”模式,使得团队中青年教师的工作经验得到了丰富,工作热情和指导水平也有较大提高,为该教学模式的后续发展和推广奠定了基础。

4 结 语

通过一系列的实践和探索,我们建立了“毕业论文团队—科研团队”的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模式,提高了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该模式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可供研究型大学培养管理体系作参考。

[1] 周 济.大力加强教学工作切实提高教学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2005(1):3-7.

[2] 乔 军,孟庆玲.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几点思考[J]. 教育探索,2011(9):46-47.

[3] 戴卫东. 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建议[J]. 高等教育研究,2013(3):72-75.

[4] 周荫庄.浅谈毕业论文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J].化学教育,1998(5):17-18.

[5] 王伟芬.本科毕业论文选题问题及对策研究[J]. 黑龙江教育,2012(7):72-73.

[6] 肖开提·阿布力孜,尤努斯江·吐拉洪,彭 秧.关于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实践教学方法的比较与探讨[J]. 大学教育,2013(5):111-113.

[7] 吕秋丰,李湘祁. 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改革与实践[J]. 广州化工,2013(10):241-242.

[8] 陈艳娇.高校本科生毕业论文改革设计方案新构想[J].江苏高教,2011( 5) : 93-94.

[9] 刘波粒,刘泽军.浅析本科生毕业设计( 论文) 质量滑坡的原因及其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7(7): 89-90.

[10] 饶家辉,王宏娟,周 虚. 推进本科毕业论文模式改革探析[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60-162.

[11] 肖 翔,马 忠,屈 波. 研究型大学管理类毕业论文设计模式的研究[J]. 高等教育研究,2006,22(3):27-29.

[12] 唐 琳,罗玉双,王文彬,等. 生物科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教学实践与思考[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4(10):109-110.

[13] 司景萍,高志鹰. 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措施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2010(3):43-46.

[14] 黄英金,许祥云,徐正进. 进一步提高本科毕业论文整体质量的思考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5(9):57-59.

[15] 张晓鹏.美国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中国大学教学, 2006(3): 7-11.

A Teaching Model on the Team of Undergraduate Thesis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ZHAOWei,WEIXian-yong,ZONGZhi-min,FANXing,ZHAOYun-peng

(Schoo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Xuzhou 221116, China)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undergraduate thesis, we constructed the teaching model by combining undergraduate thesis team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team to direct the undergraduate degree thesis. We gave the full range of training from the thesis topic selection, experimental process, writing, and defense as well as team cooperation, especially in the training of creative ability and cooperation spirit. After five years'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a remarkable outcome is obtained. As achievement of graduation thesis, team spirit and global capability have been improved obviously. We won the excellent graduation thesis team award of Jiangsu universities three times. More than ten SCI papers were published. And this model is valuable to be popularized widely and suitable for cultivate system of research university.

bachelor’s degree thesis team; scientific research team; teaching model

2014-02-19

江苏省重点专业建设项目

赵 炜(1965-),女,江苏徐州人,博士,教授,从事重质碳资源化学与化工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Tel:0516-83995916;E-mail:zhaow1965@163.com

TP 33;G 642.0

A

1006-7167(2015)01-0196-03

猜你喜欢

毕业论文论文质量
“质量”知识巩固
质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本科毕业论文要不要取消”为何长期无解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高等院校音乐本科毕业论文教学和写作的问题透视与思考
质量投诉超六成
我的月子毕业论文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