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早期白话诗创作的探析
2015-02-21谢天开
刘 艺,谢天开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 文学与传媒系,成都 611731)
陈毅早期白话诗创作的探析
刘 艺*,谢天开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 文学与传媒系,成都 611731)
陈毅早期白话诗创作,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精神价值和艺术价值。以陈毅早期(1918—1925年)创作的白话诗为主要研究文本,解析陈毅早期的思想变化和诗歌创作形式,兼述陈毅诗论,以此促进陈毅诗词的研究。
陈毅;白话诗;思想;诗论
陈毅的诗词不仅在创作方法和诗论系统上具有极强的时代性和创新性,而且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陈毅早期的白话诗中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是时代精神的真实反映,也是陈毅后来从事革命活动的思想萌芽和基础。
一、陈毅的留法经历和白话诗分期
(一)留法及归国
据陈毅的口述自传,“5岁时上学,6岁半读完‘四书’……读书三遍就能背诵。”[1]聪颖的天分和较早的接触诗词为陈毅后来的白话诗创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918年,家道中落之后的陈毅参加了留法预备学校招考。第二年,陈毅取得官费留法的资格,时年陈毅18岁。
留法期间的陈毅开始了对世界新的解读。在留法勤工俭学期间,陈毅认真学习了《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著作,经常与中国留法进步青年蔡和森、李富春、王若飞等一起,开会讨论中国的前途问题。1920年的五一节,陈毅在求学和就业问题变得尖锐的时候,参加了工学世界社的活动。这一年的9月,陈毅与蔡和森、赵世炎等为要求开放里昂中法大学,发动和领导勤工俭学学生代表100余人占领该校园,全体遭法方关押,1921年10月,陈毅等人被法国当局武装押送回国。
图1 1919年陈毅(左一)到法国马赛后与同学合影
陈毅评价自己干革命是被逼上梁山的,并且经历了几次思想的动摇:“下了工就补习法文,读文学作品,想搞文艺。只是后来法国发生经济危机……才被迫放弃了文艺救国的梦想,被迫参加了革命。”[1]33“后来,我果然因为写了一篇批评军阀武装的文章,惹了祸,被礼送出川,从此才下决心去找党。”[1]35由文学青年转变为革命战士的陈毅,这一时期的思想已经产生了质的飞跃。在这种思想大变革的时期,伴随他一路行来的诗歌创作,陈毅却始终未曾丢弃。陈毅总结自己40岁以前的生涯时提到自己一直都没有放弃对文学的爱好,从事翻译法国的文学作品,同时也用笔名写了许多诗歌和小说。
(二)陈毅白话诗的分期
陈毅早期的白话诗创作时间约从1920—1925年,并可以划分为3个时期:第一时期是留法期间创作的具有浓郁浪漫气息的诗歌,时间约为1920—1922年;第二时期是回国以后的初期创作,时间约为1922—1923年,此时期的白话诗开始具有革命和实践的倾向;第三时期是其早期的革命时期,时间约为1923—1925年, 这一时期的白话诗创作开始初显典型性和系统化。
革命形势已迫在眉睫,然而陈毅此时期的思想却并没有完全达到觉悟革命的高度。初到法国时,陈毅感受到的是资本主义社会较当时的中国更为先进的文明和繁荣,他对法国社会高度评价说:“社会秩序安定,城市情节繁荣,对法国文明佩服得五体投地”[1]31,然而在渐渐融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活后,他才发现这种社会制度的弊端。中国人在法国受到种族歧视,并且由于资本主义社会的腐朽黑暗,法国人贫富分明的观念里更加排斥和看不起穷人。陈毅经历了对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由崇拜到失望的过程,同时又在共产党人蔡和森等影响下接触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优越性和先进性,此时的陈毅开始意识到社会主义理论对于中国革命的重要性。
1921年对于陈毅来说,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他领导并参加了留法学生的爱国运动,发动学生代表占领校园并遭到法方关押,被遣送回国。从一定程度上说,陈毅的思想向马克思主义倾斜,向中国共产党革命的靠拢是一个随势而行的过程,也是被法国当局冠上布尔什维克分子的罪名于是就干脆当布尔什维克的无奈之举。回国之后的陈毅,在经历了两次思想的动摇之后,终于有了一个坚定的认识:不革命就没有出路。
陈毅的文学创作之路的思想本质已经开始由早期的浪漫主义白话诗转向为革命性质的白话诗,由浪漫主义到现实的浪漫主义再到革命的现实主义。其诗体也开始变化,由早期的自由体白话诗逐渐扩大为自由体白话诗、五言、七言、格律形式的白话诗,更加注重中国自古以来的诗歌形式,但其语言实质依然是通俗易懂、朴实近人的白话语言。
二 、陈毅白话诗的思想内涵与形式特色
探讨陈毅早年留法期间白话诗的思想内涵和创作的形式,必须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时代特征进行解读。
(一)第一时期(1920—1922年)
这一时期,是其留法期间创作的具有浓郁的浪漫气息的诗歌。陈毅留法期间,一方面为了生活而辛劳工作,另一方面又挤压时间来阅读法国文学作品和学习法语。在阅读了大量法国文学作品之后,陈毅的白话诗创作在形式和内容上有了明显的变化。
在思想方面,在法国留学期间的感受,陈毅是这样评价的:“资本主义的思想,社会主义的思想,无政府主义的思想,改良主义的思想等等,都在影响着我们,逼着我们去选择。”[1]30这一时期陈毅的白话诗,在内容上侧重于表现对人生、家庭及男女两性的思考。
在形式方面,他的白话诗创作在形式上偏向于自由体,脱离了中国的古诗体裁;在风格上又因为受到法国的拉马丁(Lamartine)、 缪塞(Musset)等浪漫主义诗人的影响而表现出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陈毅在法国创作的现代诗《伊》[2]10,也是他在法国唯一的一首现代诗,发表于1920年5月18日《民国日报》的副刊《觉悟》上,署名世俊。“……/父兄怎样的教伊?/社会怎样的望伊?/在伊的范围里,伊是尽了责任的。/我若再怪伊,弃伊,不设法帮伊,/难道可算是彻底的觉悟?”
有机溶剂电解液,因具有较高的离子电导率,良好的溶解性而得到广泛应用。其中,常用的有机溶剂:碳酸乙烯酯(ethylene carbonate,EC)、碳酸丙烯酯(propylene carbonate, PC)、碳酸二甲酯(dimethyl carbonate, DMC)、碳酸二乙酯(diethyl carbonate, DEC)等。常用的钠盐:六氟磷酸钠(NaPF6)、高氯酸钠(NaClO4)、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钠(NaTFSI)等。
这首现代诗在叙述风格上,有散文化的倾向,显然是受到了法国现实主义的影响。然而,在整体构思上,作者显然是虚拟出一个对话的对象“伊”,这又是受到了法国浪漫主义的启示。其创作在浪漫主义的影响下,通过白话文的方式表现出来。诗歌词语上的运用,应该是受到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兴起的白话文影响。而在内容上,则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所关心的旧女性与新女性的话题,诗人力求传达出除旧迎新、积极求进的思想,《伊》中叙述的正是一位旧式女子努力向新女性的转变过程。从另一个角度分析诗中“我”所扮演的角色内涵,应当是一个在新时期要求解放和尊重女性,“设法帮伊” “彻底的觉悟”的新青年。
(二)第二时期(1922—1923年)
该时期是陈毅回国以后的初期创作,此时期的白话诗开始具有革命和实践的倾向。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为《归国杂诗》。这种新诗以陈毅留学期间和遣送归国之后的时段为主要创作时期。1921年10月14日,因陈毅等勤工俭学学生与中国驻法公使及法国当局发生冲突,而后陈毅随中国留学生100余人被遣送回国。归国途中,陈毅于愤慨中作《归国杂诗》四首,均为自由体白话诗,是按照行程顺序进行创作的。以从法国的马赛登船,途径地中海、印度洋、太平洋到上海的沿途感受为诗意,四首诗紧密地联系为一个整体,表达了一个归国游子对祖国的深情眷恋和沉重历史的拷问。其中的《地中海上》:“我今东归/归向那可爱的故乡/……/文明的母亲呀/你试想/你这葡萄色的文明/究造出什么佳酿?/……”
图2 陈毅(左三)与法国勤工俭学被迫归国同学合影
此诗表达了陈毅当时对祖国的热切之思和对欧洲文明的失望之情。诗的前半部分表现出来的强烈的思乡之情显而易见,同时也显露出个人强烈的救国之志和学而无用的精神痛苦。“真不堪回想,这五年的流浪!践踏了父母的血肉,狼狈在地中海上!”他回想自己留法前后历经五载,从初到法国的美好愿景到勤工俭学的窘迫生活,从对西方文明的向往到认识资本主义制度的恶端,此时的陈毅既带着一腔愤慨和热血,又满怀惆怅与失落,这样矛盾的情绪更加激化了陈毅早期白话诗中既现实又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一面。
此外,陈毅对资本主义、帝国主义本质的认识集中出现在他这一时期的诗歌中,《赠勤工俭学同人》[3]2一诗中这样写道:“你们回忆往事么?/勤工,苦工,至于苦工而不得/……/记着!忍着!/保持着本来面目/他年再见呵!/……”
这首诗是陈毅被遣送归国,滞留上海时所作。因为“受旅债生活需要的压迫,陷入瞻前顾后无泪可挥的地位”[3]2,此时陈毅面临着求学无路、救国无门的困难,生存问题也不能解决,可谓是举步维艰。“我想着彼此将来危险……以明我等苦学生隐衷”[3]2,陈毅在留法期间和被遣送归国初期的白话诗创作带有一种深沉的命运思考和苦哀之情,既关乎国家命运,也关乎自己和同样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的人民。
(三)第三时期(1923—1925年)
《春光》[2]10发表于1925年5月22日的《晨报》副刊,署名曲秋。“我同她正在梦中,/突然被雀声惊醒。/我起床外望,东窗已被满红光。/朝露清清,春光晴爽。/瓶中几枝桃红,甚芬香含睡未醒……/我惘然走出门前,伫立在空地里。/春光啊!/你空自沉湎,你与严冬一样,在我心里!”
诗中作者起始运用独白式的抒情描述,继而情感转入一种有力度的表述,将外在的客体的春,转化为一种内在的主体的春,最终主客无间的融入春。“好似那梦中楼阁/使得我心遥远……”两首诗的画面远近交替感和虚实结合的臆想都极为相似,全诗情感舒缓,色调清新,读来使人身心轻盈。诗歌所蕴含的情感真挚而热烈,诗人通过一系列对春天不同的感受和微妙的心理变化的抒写,使诗朴实的语言与诗的内在节奏有机结合而产生出一种现代诗独有的节律与韵味,让人体味出一种美妙的审美愉悦感。
从另一方面来解读此诗,又可以看出诗人表现出的强烈的挣脱和奔放之情。1925年的陈毅在文学活动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此时的他已参加了茅盾等人组织的文学研究会,并已发表了不少文学作品;而在革命事业上,陈毅在中共北京地方委员会的领导下,开始从事工会工作。此时的陈毅正处于人生方向开始逐渐清晰明朗的阶段,《春光》这首诗明显地表现出诗人强烈炽热的思想感情。“我惘然走出门前,伫立在空地里”,“惘然”二字说明诗人此前的生活尚且混沌而茫然,人生尚青年就已经经历了大是大非、大起大落,随之而来的“你与严冬一样,在我心里!”表达的却是一种思想大彻大悟的新生,将“春光”与“严冬”相比,二者同在,表现出诗人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西山埋葬》[2]10,发表于1925年6月25日《晨报副刊》第一版,署名曲秋。这是一篇融合了杂文、散文、诗歌、小说的文章,其中诗歌部分为: “……/亡灵啊!你亡了!/你不能由死回生。/我只愿青年头上,/寄托着你的精魂!/你长休罢,/我们起行!/你长休罢,/我们猛进!”
这是陈毅为悼念逝世的孙中山而写的一首诗。这是一首哀辞,其内容充满了质问和呐喊,表达了强烈的悲愤和哀伤之情。诗人一方面痛心孙中山的逝世,另一方面又看到了革命的曙光、将化悲痛为力量的决心和领导革命继续前进的信心。诗歌体现出来的风格也不再仅仅是浪漫主义色彩,而是充满了现实和革命性质。诗歌的主题也开始由自我命运的思考和国家前途的忧虑过渡到坚定革命信念的高度。陈毅在《西山埋葬》中的白话自由诗句,有如鼙鼓,短句铿锵、锐进,充满了战斗的激情。这样的形式,显然是其深广的思想内涵的外化。诗歌通篇的呐喊震人心肺,激人血气,此时诗中的“我”已和同时代的热血青年共同奋起、为了整个民族的觉醒(新生)而战斗。
三、陈毅白话诗的诗论
陈毅之子陈小鲁在回忆父亲时,讲到陈毅对诗词的爱好:“……余于诗喜李、杜、苏、陆,并自太傅,陆作更喜,以其慷慨悲歌,不死不休,盖爱国诗人古今无双也。”[1]123陈毅一生写诗350余首,绝大多数都是在战争生涯、戎马岁月写下来的。无论是陈毅早期的白话诗创作还是后来参加革命之后的诗作,始终都保持了情感真挚,气势恢宏的诗风。总的来讲,陈毅的诗作活动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最早的白话诗创作是青年陈毅正在文艺道路上摸索和进步的表现;入党后跟随党革命的脚步,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作的一大批革命史诗是陈毅对国家的奉献和对历史的写实;建国后恪守己任、身居高位的陈毅仍然坚持文学创作,逐渐完善和成熟的诗歌创作是陈毅对中国现当代诗歌发展作出的艺术贡献。研究陈毅的诗歌创作,必须要归纳和总结陈毅创作诗歌的诗论观念,这也是其诗歌特色的主题:
(一)白话语言,精炼易懂
陈毅的诗词基本使用白话的创作方式,总体上呈现出一种语言质朴、通俗易懂又充满智慧的风格,无论是早期的自由诗体还是革命实践中的六言、七言、杂言、古诗、格律诗、长短句等,他的创作风格始终是真挚热情、不拘一格的。直抒胸臆、简洁明快的独特风格可以说是陈毅诗词最大的特点,尤其是他在革命年代的诗作更加彰显出这种风格。虽然未加以过多的考究,平仄不工,却情感真挚动人;不拘泥于旧体诗词的格律,精练朴素,但平实近人。无论是《梅岭三章》那样慷慨激昂的英雄斗志,或是《示儿女》那样委婉亲切的父子之情,无不表现出风格上的这种共同的特色。
陈毅十分推崇白居易的诗歌,他说:“吾读乐天诗,晓畅有深意。一生事白描,古今谁能继?”[4]259陈毅的白话诗创作从早期的自由诗体到成熟阶段的通俗诗歌和新体诗,都是通俗易懂、风格鲜明的。“一生事白描”在赞扬白居易的同时又是对自己创作的一种勉励。陈毅早期的浪漫主义诗歌通过白话的语言来表现,后期的革命五言、七言史诗更是通过白话的语言来表现,如诗《梅岭三章》:“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3]14白话创作的五言绝句,语言简单明了,可见其作诗用语之精炼。
(二)诗写实事,紧跟时事
陈毅的诗词描写内容多来源于实际生活,从早期的留法勤工俭学到后来的革命生涯,诗中所写全是他的亲身经历。陈毅诗作中,绝大多数诗歌都是由事而生。总结陈毅的诗论观点,诗歌的创作要写实,并且还要跟上时代的脚步。
诗歌创作来源于实际生活是陈毅诗论的重要特征之一。陈毅早年的作品如《归国杂诗》《赠勤工俭学同人》等反映的是他留法勤工俭学期间参加革命活动及其后在北京中法大学从事学生运动的情况,表现了一个有志于改革的热血青年爱国主义和同情、热爱劳动人民的强烈情感。陈毅在革命战争年代创作的诗词大多是歌颂人民军队,描写人民战争。解放战争时期,陈毅的艺术激情又献给了迎接新中国诞生的战斗。新中国时期,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歌颂人民当家作主是陈毅抒写的一个重要主题。每一个时期的诗歌主题都是紧跟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从不脱离实际,也未脱离时代。
陈毅在《读时下杂文,因忆鲁迅,为长歌志感》中说:“……一生无媚骨,至死不饶罪。又加文辞美,讽刺有深味。”[4]189陈毅对于鲁迅的推崇也是对自身创作的要求,写诗就要写生活实际,当前在革命的道路上需要我们去探索光明,怒斥黑暗,那么我们就要勇敢地揭露事实,与敌人做斗争,把这些表现在诗人的诗歌中就构成了陈毅整个文学创作活动的整体:跟着革命的脚步记叙动乱和战争的年代。
四、结语
陈毅深受五四文学潮流影响,1920—1925年,他的诗作基本均是采用自由白话诗体,如1921年的《伊》,1921年的《归国杂诗》和《赠勤工俭学同人》,1925年的《春光》《夜雨读拉马丁〈默想集〉》等。白话诗是陈毅诗歌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留给我们新时代的中国当代诗歌艺术创作的一笔宝贵的财富。毛泽东在《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中,曾经这样高度评价其作品:“你的大作,大气磅礴……如同你会写自由诗一样,我则对于长短句的词学稍懂一点。”
[1] 刘树发,王小平.陈毅口述自传[M].郑州:大象出版社,2010:30,31,33,35,123.
[2] 聂元素,陈昊苏,周祖义,等.陈毅早年的回忆和文稿[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10.
[3] 陈昊苏.陈毅诗选(中日对照)[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4:2,14.
[4] 陈毅.陈毅诗词选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189,259.
[5] 谢天开,王庆跃,吴得民.陈毅留法前后从文学走向革命的社会化转变[J].成都工业学院学报,2014(1):4-7.
[6] 李玉勤.让陈毅觉醒的法国之行[J].福建党史月刊,2014(1):18-20.
[7] 沈建中.陈毅与留法勤工俭学[J].上海党史与党建,2001(8):27-30.
[8] 高夙胜.陈毅诗词中的史诗[J].春秋,2006(5):39-40.
[9] 高昆山.试谈陈毅诗词的风格[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2):61-66.
[10] 王明.浩气贯长虹:读陈毅诗词有感[J].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9(1):55-56.
[11] 邓双琴.简论陈毅诗词[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86(00):13-14.
[12] 陈发兴.陈毅诗词杂谈[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3):1-67.
[13] 徐焰.元帅本色是诗人[J].老年教育(长者家园),2014(1):8-9.
[14] 杨建民.陈毅早期的白话诗作[J].党史纵览,2013(9):44-46.
[15] 李军.陈毅诗论研究[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1-7.
[16] 曹共锋.陈毅同志的早期革命活动与文学创作[J].许昌学院学报,1983(2):9-13.
[17] 崔银河.陈毅与《晨报副刊》[J].大连大学学报,2008(2):1.
Research on Early Vernacular Poetry of Chen Yi
LIUYi*,XIETiankai
The early vernacular poetry of Mr Chen Yi has the pioneer of art value and art style. And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early vernacular poetry of Mr Chen Yi which was written between 1918 and 1926,and this is the main research of the paper regarding the early poetry style, revolutionary activities and literary creations of Chen Yi,and also the ideology of Chen Yi during he studied in Fran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paper evaluates the artistic value,historical value, and creative methods with characteristics and innovation, and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reation of poetic concepts and characteristic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study of Chen Yi’s poetry.
Chen Yi; vernacular poetry; connotation; poetics system
10.13542/j.cnki.51-1747/tn.2015.03.003
2015-03-01
刘艺(1992— ),女(汉族),四川内江人,学士,研究方向:汉语语言文学,通信作者邮箱:799223153@qq.com。 谢天开(1958— ),男(汉族),四川成都人,副教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民艺学。
I226
A
2095-5383(2015)03-0009-04
(Literature and Media Department,Sichuan University Jincheng College, Chengdu 611731,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