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者研究罗莎·卢森堡思想的学术视阈和理论旨趣回顾
2015-02-21张小红
中国学者研究罗莎·卢森堡思想的学术视阈和理论旨趣回顾
张小红
1921-1922年间,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李达先后在《民国日报》副刊《妇女评论》上发表《介绍几个女社会革命家》、《女权运动史》等文章,介绍罗莎·卢森堡这位卓越的国际工人运动史上的革命家、马克思主义思想家革命的一生和忘我的牺牲精神。罗莎·卢森堡开始进入中国人的视野。中国的卢森堡研究总的来说大致经历了介绍传播(20世纪20-40年代)、著作翻译出版(20世纪50-80年代)和思想深入研究(20世纪90年代至今)三个主要阶段,其中,思想深入研究阶段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不仅成为可能,而且获得丰硕的成果,出现大量的研究论文、著作*据不完全统计,20世纪90年代至今,在中国学术期刊上发表的关于罗莎·卢森堡思想研究的论文有170多篇,著作6部。,特别是在与国际学术界日益频繁的交流中先后于1994年11月在北京、2004年11月在广州、2006年3月在武汉召开了三次罗莎·卢森堡 思想国际研讨会,有力地推进了中国学术界的卢森堡研究。本文围绕三次国际研讨会,回顾中国学者卢森堡研究旨趣的变化和视阈的扩展,展望卢森堡研究的未来发展。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这一系列事件的发生凸显了罗莎·卢森堡在世纪初对俄国革命的批评、关于社会主义民主等思想的价值。时值罗莎·卢森堡遇害75周年,1994年11月1-3日,由国际罗莎·卢森堡协会和中共中央编译局国际发展与合作研究所共同主办的罗莎·卢森堡思想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这是第一次较大规模的国际研讨会,有来自德国、俄国、美国、瑞士、奥地利、匈牙利、荷兰、波兰、韩国、日本等国30多位学者专家,和来自北京、上海、南京、济南、太原等城市的10多位中国学者参加,围绕着6个主题,即革命运动中的罗莎·卢森堡、罗莎·卢森堡与社会主义民主、罗莎·卢森堡的方法与观念、罗莎·卢森堡的遗产、罗莎·卢森堡的书信和罗莎·卢森堡与民族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王学东:《罗莎·卢森堡思想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行》,载《国外理论动态》1995年第3期。。其中,中国学者从《论俄国革命》这一重要文本出发,在肯定了卢森堡关于俄国革命的批判性分析基础上,发掘卢森堡社会主义民主思想,指出,第一,在卢森堡思想中,无产阶级专政与社会主义民主是一体两面,最广泛的人民民主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必要条件和保证。没有人民最广泛地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没有人民的监督,苏维埃的生活会日益陷于瘫痪,官僚主义将大行其道。第二,在政党及其领袖与群众的关系上,卢森堡重视群众的首创精神,始终坚持群众是历史的推动者这一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将卢森堡的观点概括为“自发论”的说法进行驳斥。第三,从哲学命题角度对卢森堡的名言“自由始终是不同思想者的自由”进行解读,认为卢森堡这一名言所体现的自由并不是指不受任何限制的自由,而是本着担心俄国革命在与国内外敌人的严酷斗争中不由自主地趋向专横独断而提出警醒,希望保卫革命果实,践行社会主义民主。第四,从方法论视角指出卢森堡在社会主义模式问题上的贡献。卢森堡认为实现社会主义的模式是多种多样的,是特定的历史条件的产物。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在社会主义革命中采用的策略和措施不应该成为其他国家党必须仿效的唯一模式,相反,各国家党应该根据各国国情探索适合本国的社会主义革命模式。而且,因为实现社会主义的模式与作为思想体系或作为社会制度的社会主义本身不是一个概念,苏联的解体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的失败,只要人类解放依然是奋斗的目标,作为思想体系或运动的社会主义就始终存在*如殷叙彝以《罗莎·卢森堡“俄国革命”的现实意义》、周懋庸以《自由始终是持不同思想者的自由》、许复宁以《把群众看成历史的主人是卢森堡的一贯思想》、胡文建以《罗莎·卢森堡和社会主义模式问题》为题目分别做了交流。参看周懋庸:《罗莎·卢森堡国际研讨会述要》,载《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1995年第1期。。除此之外,中国学者还就罗莎·卢森堡的民族观点等问题进行了交流讨论。这次研讨会主题丰富,展现了当下卢森堡国际研究的进展,而中国学者的关注点无疑与苏东剧变密切相关,以阅读《论俄国革命》为切入点挖掘她对俄国革命模式、社会主义建设具体策略等的批判性思考,反思苏联模式、反思苏联解体,客观评价卢森堡与列宁的分歧。
时隔十年,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罗莎·卢森堡国际学术研讨会再次来到中国,于2004年11月21-22日在广州召开。这次研讨会由中共中央编译局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国际罗莎·卢森堡协会、德国罗莎·卢森堡基金会共同主办,华南农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协办。与会者有来自德国、美国、俄国、法国、日本、印度、奥地利、挪威、瑞士、中国等国5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着罗莎·卢森堡的民主思想、罗莎·卢森堡民族观、罗莎·卢森堡的社会主义观、罗莎·卢森堡关于前资本主义结构的思想等主题进行了热烈且广泛的讨论。民主思想再次成为热点,中外学者分别从制度民主、基层民主、社会民主、党内民主等角度展开深入讨论。其中,中国学者充分关注了卢森堡的党内民主思想,指出,第一,卢森堡的党内民主思想是与列宁的民主集中制不同的“自我集中制”,它一方面体现为党内“大多数人的统治”,这是由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决定的;另一方面表现为一种对党员个人和下级党组织具有约束力的“强制性的综合”,这是与无政府主义、资产阶级所鼓吹的“绝对自由”相区别的。第二,卢森堡反对“极端的民主制”,深信群众的首创精神,相信只有始终使自己成为有觉悟的群众的代言人和执行人的政党及其领袖才能越有力量、越有威信。第三,要保证党内的民主,就要允许党员对重大问题展开自由讨论并提出批评建议的自由,即保证党内的思想自由和批评自由,认为这是攸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庄俊举:《罗莎·卢森堡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载《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5年第1期。。这次研讨会专题更加丰富,卢森堡关于前资本主义结构的思想成为一个新的生长点;主题更加突出,聚焦民主思想反映了中国学者立足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现实观照中运用卢森堡思想反思中国问题。
2006年3月20-21日,由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联合主办的“罗莎·卢森堡思想及其当代意义”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召开,来自12个国家的60多位中外专家学者围绕着罗莎·卢森堡与马克思、列宁的关系、罗莎·卢森堡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关系、罗莎·卢森堡《资本积累论》的当代研究、罗莎·卢森堡的政治哲学等议题展开讨论。这次研讨会与前两次研讨会相比较,中国学者既延续了对罗莎·卢森堡政治思想和社会主义理论的关注,又开辟出研究的新视阈,如在哲学上,从总体性方法、以民主为总体视野的革命辩证法等角度探讨了卢森堡与西方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系,肯定了卢森堡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先驱,开拓了一条不同于列宁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解释路径;在政治经济学方面,重视她最为重要的政治经济学著作——《资本积累论》的当代价值*本次会议提交的论文中以该著作基本思想为研究对象的论文约占了2/3,表明卢森堡的政治经济学思想在全球化的当下对认识和理解资本主义发展新阶段的理论价值。,探讨了卢森堡对马克思扩大再生产图式的理解、在资本实现问题上与马克思之间的同与异、卢森堡与《反批判》中的货币资本流通等问题,肯定了卢森堡提出的非资本主义生产形态是资本主义积累的前提,重视帝国主义的经济根源和经济职能,坚持从经济与政治相互统一的原则把握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阶段等观点*参看何萍:《罗莎·卢森堡思想及其当代意义》,人民出版社2013年。。这些新视阈呈现了中国卢森堡研究的新进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中国召开的这三次罗莎·卢森堡思想国际研讨会,主题各异,却也相互承继,始终保持着对卢森堡社会主义理论和政治思想的兴趣,始终秉持着卢森堡思想对于思考中国问题的意义。也正因此,中国学者研究的重心也紧密贴近着时代脉搏,关注点即“社会主义民主—党内民主—《资本积累论》研究”,从社会主义理论、政治思想拓展到政治经济学理论、哲学思想,从各个方面推进着卢森堡思想的研究。但是,卢森堡思想的研究依然存在很大空间,例如资本积累问题,从经济学角度来说它与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的关系、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金融危机的反思,从政治学角度来说对于理解和思考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关系,中国现代化的问题等等都有待深化。再如,卢森堡的个人生活情趣与思想之间的关系如何看待,卢森堡与女性解放……这一系列问题的进一步探讨,将随着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何萍教授领衔的《罗莎·卢森堡全集》中文版的翻译工作的推进而得到有力支撑。
●作者地址:熊敏,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 Email:18986053505@163.com。
Peter Hudis,Oakton Community College;Illinois 60016 USA。Email:peterhudis@aol.com。
Evelin Wittich,The Rosa Luxemburg Stiftung;Berlin 10243 Germany。Email:evelin@rosalux.de。
邓仁娥,人民出版社;北京 100706。Email:dengrene@aliyun.com。
Holger Politt,The Rosa Luxemburg Stiftung; Berlin 10243 Germany。Email:holger@rosalux.de。
张小红,上海商学院思想政治部;上海 201400。Email:xhzhang2011@163.com。
●译者地址:秦蔡思遐,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Email:celery 0418@163.com
刘艳芳,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Email:liuyanfang_1990@163.com。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4ZDB002);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722013JC003)
●责任编辑:涂文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