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自治区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试点矿山情况调研报告

2015-02-21刘奇江

新疆有色金属 2015年3期
关键词:矿井调研矿山

刘奇江

新疆自治区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试点矿山情况调研报告

刘奇江

自治区安全生产监管局于2011年3月21日下发了《关于试点推进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的通知》(新安监非煤字〔2011〕41号),确定了疆内7座矿山企业作为试点开展“六大系统”建设工作,2013年底该工作结束。本文以调研总结7家试点矿山三年来“六大系统”建设及运行中反映出的问题,通过分析和总结,形成了本调研报告,为疆内矿山六大系统的建设和日常管理提供有益的帮助。

六大系统 建设 问题

本次调研的对象包括阿勒泰正元国际矿业有限公司哈巴河县托库孜巴依金矿、哈巴河华泰黄金有限责任公司多拉纳萨依金矿、托里县招金北疆公司包古图金矿、新疆大明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天湖铁矿、吐鲁番市小热泉铜矿、伽师县铜辉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新疆伽师县西克尔铜矿、新疆亚克斯资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黄山东铜镍矿等7个矿山企业的62对矿井。另外,调研组还分别对其它62对矿山进行了调研,其中,2家的2对矿井完成了包括避险硐室紧急避险系统在内的“六大系统”建设,11对矿井的“六大系统”建设完成了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监测监控系统、井下通信联络系统、风压自救系统和供水施救等五个系统的建设,34对矿井完成1~4个系统的建设,15对矿井没有开展“六大系统”建设工作。其余矿井的“六大系统”建设仅有施工方案,没有设计单位进行的系统设计。

在运行中企业也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本次调研收集和整理了相关材料。

以下选择2家矿山企业,分别介绍一下“六大系统”建设概况和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并提出措施与建议,以期“六大系统”建设能为新疆地下开采矿山提供安全保障。

1 建设情况

1.1 阿勒泰正元国际矿业有限公司哈巴河县托库孜巴依金矿

2011年7月、2012年12月由重庆梅安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对企业的两个矿区进行安装建设,投入费用约220万元。装设监测监控基本分站9台,备用分站4台,安装有风速传感器、氧气传感器和一氧化碳传感器共计约30个传感器;配置了型号为KJ237型矿用人员定位安全监控系统,能对入井作业人员的情况实行24 h不间断的监控;在通信联络系统建设中,无线通讯系统由WIFI无线通讯交换主机、调度主机、地面大功率机站、矿用隔爆兼本安机站(A型B型)、WIFI手机组成。现已安装40部可与矿外直通电话;矿山的压风机房设在地面,两个矿井各配备两台型号SCZ185-8的空气压缩机,一台运转,一台备用,每隔50 m设三通阀门,并对井下压风管路采取保护措施,防止灾变时破坏,确保系统的可靠性;供水施救系统中,在所有采掘工作面和人员集中点设置了供水阀门,保证各采掘作业地点在灾变期间能够提供应急用水。地面设1个静压水池,容量为700 m3,主斜井敷设2条管径为Ф80、Ф108的管路,采掘工作面、运输和回风大巷均采用管径为Ф80的钢管,采掘工作面上下出口每隔50 m设三通阀门;矿山的紧急避险系统经过设计,合理设置和建设了避灾线路、应急预案、配备了自救器(型号HYG2)6台、ZYX45氧气自救器26个。为井下人员配备的读卡器具有遇险报警功能,下井时随身携带,井下一旦出现紧急情况,能够满足紧急避险要求。

1.2 伽师县铜辉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新疆伽师县西克尔铜矿

“六大系统”建设于2011年5月开始,至2011年10月结束并投入试运行。该项目共计安装压风自救系统18组,供水自救系统18组,配套管路4 000 m,配备管理型光纤交换机25台,定位基站53台,信息传输光缆15 km,IP电话和井下矿用手机105部,摄像监控80余台,一氧化碳和风速传感器21组,总投资600余万元。同时还成立了安全生产调度指挥中心,利用千兆工业以太环网高速信息传输通道,通过大屏幕控制系统进行集中管理,形成了联网监控、智能分析和预警处置的信息化管理网络。

2 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研,企业普遍认为“六大系统”对保障井下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维护企业安全生产秩序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以下方面:

2.1 认识方面存在的问题

由于对“六大系统”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不足,部分企业建了“六大系统”也没能充分发挥其作用,成了一个应付检查的摆设。其次,调研中发现不少矿山企业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对“六大系统”建设《规范》的学习、理解、认识不到位。再者,“六大系统”建设还存在几个误区,主要有:

误区一:认为“六大系统”建设需要投资很大,动辄上百万,其实一些中、小型矿山,不会超过几十万元。吐鲁番红云滩铁矿生产规模为年产20万吨矿石,三个中段扣除大屏显示,只投资40万元就建成了较为完善实用的监测监控、人员定位、通讯联络(视频监控)、紧急避险(不含紧急避险硐室)、压风自救、供水施救六大系统。

误区二:认为“六大系统”建设没有标准,结果造成全区各地矿山企业设备终端选型繁杂。有些设备不适宜在金属非金属矿山使用,且设备安装的地点、密度随意性较大,不能很好发挥系统的作用,而且还有可能产生新的事故隐患。

误区三:认为“六大系统”是高科技、太复杂、故障多,使用管理麻烦,其实目前国内成熟产品很多。

误区四:认为只有紧急避险设施(即硐室)才叫有紧急避险系统,片面强调建设的困难。其实《规范》对许多小型矿山没有要求必须建设紧急避险设施(硐室),只要配备自救器,绘避灾线路图,并设标志,编制事故应急预案就是紧急避险系统。

误区五:片面认为只要井下人员不足30人的矿井就可以不建设人员定位系统,但《规范》要求必须建立人员出入井信息管理即考勤登记制度,同样也是人员定位系统(只是通过人工完成定位系统)。

误区六:将有电话或无线通信就称为通信联络系统,《规范》要求的通信联络系统,是矿山调度程控交换机、专用电话,才能实现通信联络功能。调研中,不少企业都是普通的程控交换机,这不是《规范》要求的通信联络系统。

2.2 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2.1 “六大系统”建设水平差异较大

相当数量的矿山都将“六大系统”建设全权委托给设备供应商或中介机构,从事“六大系统”设备生产安装和设计单位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有的设计单位对地下矿山开采的特点和基本情况缺乏起码的了解,设计选用的系统方案、线路、设备不适合井下作业环境,有些系统方案不符合《规范》的要求,有些系统方案与矿山实际情况严重脱节。有的设计本身不完善,参数选择不当,甚至直接将煤矿标准的设备套用到金属非金属矿山上,加大了企业“六大系统”的建设成本。设备供应商鱼龙混杂,设备的兼容性较差,系统升级困难,增加了“六大系统”设备运行维护困难,给企业后续建设和正常运转造成很多隐患,也给系统扩容改造增加了难度。设备安装技术人员缺乏必要的基本专业知识,按照矿山企业的具体情况(如开拓方式、采矿方法、巷道布置等)进行安装方案设计的能力还有待加强。另外,设备供应安装机构对矿山企业操作人员培训不到位,操作人员对设备的日常操控、维护、故障检查及排除都严重依赖设备供应单位,大大影响“六大系统”功能的发挥。

2.2.2 设备选用及安装不合理

⑴设备终端(传感器、读卡器、电话、摄像机)该安装的地方不安装。调研发现,不少矿井设备终端大多安装在运输巷,回风侧却没有或很少(检查人员通常也只检查进风巷)。靠近采场、掘进工作面传感器也少。“六大系统”的监测监控重点是回风侧、采场、掘进面,监控回风侧的风速、一氧化碳,才能正确反映矿井的通风、有害气体状况。

⑵设备终端在不该安装的地方却安装了。不少企业在运输大巷中安装压风自救装置。按《规范》要求安装压风自救装置的是掘进工作面100 m距离内。调研中很少在掘进面看到压风自救装置,相反,却在马头门、井底车场、运输大巷等其他地方有安装。在调研中看到有些企业在运输大巷中装有氧气传感器。有一企业在进风巷道中安装多台风速传感器,有些在运输巷道中安装了温度传感器,有一企业在斜井井筒(500 m)中安装7个摄像机;有一企业准备在6 km的平硐中安装一批矿压传感器(测距仪)。以上种种,《规范》中都没有要求必须安装。

⑶设备选型不合理。有些矿山的设备由供应商按煤矿设备标准选用,不需防爆的选用防爆产品,不仅增加成本,还造成安装不便。

2.2.3 缺少系统布置图

调研中,不少企业没有系统布置图,没有图就无法判断设备终端安装是否合理,是否符合《规范》要求。下井只能检查局部,没有图纸,无法判断宏观、整体是否安装合理。如果系统整体(全局)不合理、不规范,那么井下局部安装正确也没用。调研或检查人员在井下看到的都是局部,整体情况只能通过察看图纸才能实现全面了解。

有的企业有图纸,但是大部分是供应商安装时使用的图纸。而井下生产是动态的,工作面、作业场所是变化的。因此,图纸、传感器、显示终端也应随之变化。有些企业人员定位、监测监控、通信联络系统显示器采用的都是平面图,多中段矿井重叠在一起,无法看清楚显示位置,不利于实用和管理。

3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1 设计方面存在问题的分析

(1)“六大系统”建设缺乏正规设计。

(2)设计完成后未组织专家进行审查。有些设计选用的设备型号不统一,品种多,生产厂家多,设备互相不兼容,故障多,给“系统”更新、维修造成困难,遇到井巷环境恶劣、潮湿淋水及运输、爆破、频繁拆卸、搬迁等情况,使设备、传感器、元件很容易损坏,维修量大。另外,设计中配备的设备、传感器安装位置、线缆敷设路线、高度、固定方式等没有提出具体要求,多数不符合《规范》和《规程》GB16423第6.5.2条规定。

(3)有些设备厂家设计时,随意增大设备、传感器安装数量,加大了设计资金预算,给矿山加大负担。

(4)“系统”设计采用的图纸,大部分为示意图,非建设需要的施工图。

(5)“六大系统”建设与原有生产管理严重脱节。有些设计单位不熟悉矿山生产管理系统,其设计中没有兼顾原有生产管理系统,不仅造成成本增大,还对系统的运行及维护造成诸多困难。

3.2 安装方面存在问题分析

(1)设计经审查合格后,未选择有井下安装经验的单位进行安装。

(2)“六大系统”建设施工完工后,未经现场检查验收就投入使用。

(3)监测监控系统中CO传感器、风速传感器、地压传感器安装地点、位置不当,《规范》要求应当安装的区域、地点未安装,不该安装的地点却安装了很多,应安装在巷道顶板部位却安装在巷道墙壁的中部,传感器悬挂不垂直、不牢固,影响监测效果。

(4)一氧化碳传感器、风速传感器应定期标校,但目前全区内标校问题没有定论,已安装使用的矿井已有近两年的时间,肯定会出现显示数据不准或不报警、误报警等问题,这一问题应尽快解决。

(5)风压自救、供水施救两个系统的管路、三通阀的设置多数矿井不符合《规范》要求,管路敷设不平、不稳固,三通阀间距过大,颜色标志不符合要求,检修维护不到位,遇到灾变不能保证正常供气、供水。

3.3 管理方面问题分析

通过调研,绝大部分矿井“六大系统”投入运行后,维护管理不到位,人员素质差、规章制度不健全、执行不严格、基础台帐、记录不完善、图纸不规范、更新不及时,不符合《规范》要求。

4 建议

根据调研中发现的问题,结合新疆地域性(地质、气候、环境)特点,提出以下建议:

(1)编制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规范性文件;

(2)结合“六大系统”建设完善矿井通风系统;

(3)将“六大系统”建设纳入地下矿山建设“三同时”管理。

收稿:2015-04-27

10.16206/j.cnki.65-1136/tg.2015.03.040

猜你喜欢

矿井调研矿山
四大“矿山修复”方法
在矿山里耕耘(国画)
智能化矿山建设在中小型矿山的应用探讨
我国矿企海外十大矿山简介
以机器人研发应用引领矿井“四化”建设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建立三大长效机制 保障矿井长治久安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高瓦斯矿井防治瓦斯异常涌出措施的应用
脚踏实地扶贫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