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第三方评价机制探析

2015-02-21陶德庆

关键词:指标体系毕业生主体

陶德庆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安徽 滁州 239000)

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担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等四项职责,承担着培养大量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历史使命。加强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当前高职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引入第三方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独立、公正、客观的评价逐步成为促进高职教育适应需求、深化改革、服务社会的重要举措。如何构建科学、合理、高效的评价机制显得尤为迫切,本文试从评价主体、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评价结果等层面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第三方评价的机制做进一步探析。

一、明确第三方评价主体

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价指的是由独立于高校和教育管理机构之外的具有教育评估资质的第三方组织和机构对高校教学科研质量、专业课程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诊断性评价的活动。那么教育第三方评价的主体终究有哪些,2011年9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的《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教职成[2011]11号)文件明确提出,在中央财政支持的高职建设专业要“建立就业(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其家长、研究机构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由此可见,教育第三方评价的主体主要包括就业(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其家长、研究机构等。

1.就业(用人)单位

我国的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企业是职业院校教育服务的需求主体,培养的人才是否能满足企业的需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职业教育能否办出特色,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行业企业的参与度。因此,职业教育的第三方评价从诞生伊始就决定了离不开行业企业的参与,而且还必须以行业企业为主导。用人单位所需要的是大学生能够适应本单位企业文化,能够综合运用各种技能促进单位发展,能够参与到创新型的协作工作中去;企业所赞赏的是能够推进企业创新、参与并领导企业变革所需的批判思考能力[1]。在胜任工作的能力方面,用人单位的着眼点不仅是大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专业方法和技巧,还要求大学生能够适应变化、善于思考、独立工作、解决问题并有高效的执行力。在通用技能上,也要求大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阅读、写作、信息收集和创新能力。[2]据调查,用人单位在选拔大学毕业生时最看重的5个因素依次是:思想品德、敬业精神、专业知识、工作经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中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2.行业协会

行业协会是指介于政府、企业之间,商品生产者与经营者之间,并为其服务、咨询、沟通、监督、公正、自律、协调的社会中介组织。行业协会的主要职责体现在增强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维护企业共同的经济权益,规范市场行为,调配市场资源;利用自己的整体实力较好地处理和协调各类关系,从而减少单个企业的运作成本,提高效率;为会员单位提供各类专业服务,维护成员企业利益,实现公正公平的自律性机构;在本行业中具有一定的权威,一般都能够参与制订本行业政策、法规,具有一定的法规制定与管理权限。从行业协会的职责可以看出,它对人才的评价是通过企业间接实现的,与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是一致的,同时更具有普遍性和全局性。

3.学生及其家长

学生作为教育评价主体。理论渊源主要有二:一是我国关于学生在教育教学中主体地位的确立,以及相关理论研究的发展:二是国外有关教育评价理论的发展,特别是“第四代教育评价”理论的影响。该理论认为,“评价描述的并不是事物真正的、客观的‘状态’,它表示的仅是参与评价的每个人或团体(包括评价委托人、评价者、评价对象及其他有关的人)关于评价对象的一种主观认识。”“究其本质,它只不过是一种心理‘构建物’。”“评价过程也只是评价双方一种不可分离的‘同构’过程。”[3]在强调学生作为教育评价主体地位的理论中,比较典型的是美国的“学生本位评价”。“从根本上说,学生本位评价意味着学生在全面参与评价过程中建构着自己的主体地位,进而在‘自主和责任’下进行个性化选择,在自由状态下实现主动发展。”[4]

在新型教学评价体系中,“家长评价由于其在视角、接触面上具有的独特性,因而具有无可替代的实践作用。”[5]家长与学生关系紧密,拥有共同的活动空间,两者接触时间长,因此家长评价能帮助学校更全面了解学生,更客观、公正评价学生。家长评价学生发展就是从家长的视角,观察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全面表现,以纵向比较为主,对学生道德品质、学业学习及运动审美等方面进行的评价。

4.社会研究机构

委托社会研究机构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评价是国外教育界普遍使用的一种模式,其优点是:社会研究机构的评价意见既非行政命令,也非高校自我感觉,而是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状态和富有建设性的意义。国内现有的第三方教育评价机构如麦可思公司,是通过实施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评估项目来评价学校的教学质量、就业质量,这些机构主要是负责项目的设计、问卷调查、数据清理、数据分析和报告撰写工作。通过他们的调研和科学的数据分析,高职院校可以了解到自身的就业竞争力在省内以及国内的状况;专业培养的定位是否准确和具备特色;培养的学生是否具备工作所需的基本能力和核心知识;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否有效;学校的生源分析;已毕业学生对学校的评价等基本信息。这些信息的获得可以帮助高职院校调整专业设置、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课程改革,从而最终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二、构建第三方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是指由表征评价对象各方面特性及其相互联系的多个指标,所构成的具有内在结构的有机整体。从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出发,在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探讨构建科学、规范、实用的第三方评价指标体系,对于健全第三方评价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实效、推动人才培养过程改革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一方面是健全第三方评价机制的内在要求,另一方面也是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重要载体,同时还是推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过程各环节改革的重要依据。

第三方评价跟传统评价的重要区别之一就在于指标体系的不同,不同的评价主体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期望值不同,评价培养效果的观测点和侧重点不同。第三方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评价,就是要站在第三方的角度,打破教育主管部门或学校已经确立的固有的评价指标体系,重新构建科学合理、能正确反映人才培养质量的更加全面的指标体系。指标体系是开展评价工作的重要载体,有什么样的指标体系就会有什么样的评价结果,因此,第三方评价模式成功实施关键就在于构建正确反映人才培养质量的指标体系。

三、创新第三方评价方法

评价主体解决的是由谁来评的问题,评价指标体系解决的是评什么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将需要认真思考的是怎样评即采取什么样的方法进行评价的问题。评价方法是评价主体以事先确定的评价指标体系为依据,开展具体评价工作的策略、方式、手段等,其合理与否将对评价结果有效性产生直接影响。因此,我们在开展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第三方评价的过程中应不断创新评价方法,注重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结合。

由于第三方评价主体相对分散、独立,各具不同的特征,因此,第三方评价应采取开放性和便利性的方式进行,让大多数利益相关的主体都能充分参与。当前切实可行的的做法是,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第三方评价,即设计评价问卷,收集问卷发送媒介,开发评价软件,然后引导、组织评价者参与网络评价。网络评价相对便利,没有时间限定,利于评价主体深入了解和分析问题,提出改进问题的策略和建议;易于组织实施、运行成本低,也便于数据的统计、原因的分析及结论的归纳。

另外,座谈会、个别访谈、资料查阅、实地考察等评价方式,也是整个评价过程必不可少的。通过这些方式,更有利于高职教育准确把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四、运用第三方评价结果

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开展第三方评价,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独立、客观、公正的评价,真实反映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实践教学、师资力量、社团活动、校园文化、后勤服务、教学过程管理等方方面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高职院校不断深化改革、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因此,运用好评价结果是第三方评价机制中的关键性环节。

高职院校对第三方评价的结果要高度重视,对照第三方评价主体的指标体系和观测点,认真分析问题背后的深层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改进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实现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紧密对接。以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对滁州职业技术学院所做的“2013年应届毕业生半年后跟踪调研”为例,麦可思调研报告对毕业生的评价结果做了深入解读并提出来良好的建议,如:毕业生离职率较高,毕业生主动离职的主要原因是“个人发展空间不够”、“薪资福利偏低”和“想改变职业或行业”。建议学校加强职业前瞻教育和就业指导,修正毕业生不合理的职业期待,引导毕业生合理定位,科学规划自身职业发展;同时培养毕业生职场文化认知和认同感,提高就业稳定性。从培养过程来看,毕业生对专业核心课程的整体评价较低,建议学校有针对性地完善课程设置,加强教学培养,同时加强实习和实践环节,提升专业核心课程的有效性。从社团活动来看,毕业生在校期间社团活动的参与度较低。社团活动是提升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建议学校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提高社团活动的覆盖面。从求职服务来看,毕业生接受大学组织的招聘会和职业发展规划求职服务的比例较高,但有效性均较低。校园招聘会是毕业生求职的重要途径,职业规划辅导直接关系到毕业生对未来工作的认知、选择以及奋斗策略等,建议学校提升此类求职服务的有效性。麦可思公司对评价结果的分析和建议真正体现了“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评价工作指导方针。

[1] 马永红,等.如何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与教育质量:基于研究生暑期学校建设绩效实证研究[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1(5):5-10.

[2] 王翡翡,等.基于雇主视角的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维度探析[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1,25(86):12.

[3] 王汉澜.教育评价学[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11.

[4] 张向众.美国的学生评价改革趋向:学生本位评价[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6(6):15-19.

[5] 刘五驹.学生作为教育评价主体的意义分析[J].教育导刊,2012(3):8-11.

猜你喜欢

指标体系毕业生主体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技术创新体系的5个主体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怀旧风劲吹,80、90后成怀旧消费主体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