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肾虚”证候检验医学指标研究进展*

2015-02-21辛文瀚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肾阳虚肾虚检验

冷 平,辛文瀚,罗 萍

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 610075)

传统中医对疾病的认识和治疗始于对疾病“证”的认知。“证”是疾病的本质和核心,对疾病的辨证论治则是中医的精髓所在。中医古籍中有不少关于肾脏的描述,其中《素问》谈到,“肾为先天之本。肾藏精,主生殖,主水纳气,主骨生髓充脑;在体为骨,开窍于耳及二阴,其华在发。”由此可知,肾脏影响着人体的生长发育,左右着人体的骨质和生殖功能,并与机体免疫力密切相关。运用现代医学知识重新认识中医证候,发现肾虚与人体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以及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变化有着紧密联系。近年来,检验医学的迅速发展使人体许多生理指标的精确定量检测变成现实。运用检验技术揭示中医肾虚证候相关生理指标变化规律,将有助于中医医师对肾虚的客观认识和病情判断,减少因临床医师个人经验判断失误和认识差异引起的误诊与漏诊。本文对近年来肾虚实验室指标变化的系列研究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1 肾虚与生化检验指标

1.1 性激素的改变

肾虚患者生化指标的改变主要表现为性激素、肾上腺相关激素以及甲状腺相关激素的分泌紊乱。性激素的改变主要体现在卵泡刺激素(FSH)、睾酮(TESTO)、黄体生成素(LH)和雌二醇(E2)等方面。杨敏等[1]和李琦等[2]通过实验发现,肾虚患者体内FSH和LH显著高于正常人群(P<0.01),肾虚患者TESTO和E2水平显著低于正常人群(P<0.01),而两组泌乳素和孕酮的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史志萍等[3]在探究补肾和生殖类相关激素水平的研究中发现,给予患者补肾治疗能明显提高其体内E2水平含量、降低FSH和LH的含量(P<0.01)。李庚锋等[4]在对50例由肾虚引起的月经不调患者的治疗研究中指出,肾虚主要引起FSH、LH及E2激素水平的改变,从而扰乱正常性激素的分泌,96.0%的患者治疗后3种主要性激素均发生改变,且病情好转。另有研究[5-6]证实,肾虚患者中部分人群不孕不育,这可能与肾虚引起的雄性激素mRNA表达增强相关。目前,对于肾虚证垂体性腺激素的研究主要结合临床更年期综合征、月经不调以及不孕症展开,而肾虚所致相关性激素的改变可能是引发这些疾病的根本原因。尽管目前对垂体-性腺激素研究颇多,但尚无研究者就具体检验指标提出数据量化标准,相关科研工作还需扩大检测人群,筛选出一个较为敏感的检验组合以供临床诊断时参考。

1.2 肾上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的改变

除了性激素的改变外,近年来研究还逐步揭示了肾虚证和肾上腺以及甲状腺等腺体检验指标的一些变化规律。沈自尹等[7]早在2004年就指出肾虚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胸腺(HPAT)轴关系密切。董杨等[8]研究发现,肾虚患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皮质醇较正常人群显著降低(P<0.01,P<0.05),表明肾上腺功能减退是肾虚衰老的重要组成部分。蓝健姿等[9]对168例肾虚型肾病患者检测发现,肾阴虚组T3、T4含量明显高于肾阳虚组,表明肾阳虚组甲状腺功能相对于肾阴虚组有着不同程度的减退。结合《中医诊断学》[10]的辨证论治可以看出,肾阳虚患者大多有畏寒反应,这与T3、T4功能性的减低相吻合。吴欣莉等[11]对不同分型的肾虚患者进行检测发现,肾阴虚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不同程度高于肾阳虚组和肾阴阳两虚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该研究还显示,3组统计数据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为肾虚分型的进一步明确诊断提供了可能。

通过对常规肾功能和自由基相关的检测,科研人员[12-13]还发现,肾虚患者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增高,肌酐和尿素水平也不同程度增高。上述研究表明,一些检验指标甚至具有对肾虚分型鉴定的潜力,然而目前对比研究不同类型肾虚的报道较少,要实现生化检验对肾虚的精准分型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2 肾虚与免疫检验指标

中医认为,肾虚是一种精气虚损、脏腑功能低下的状态。肾虚症状的出现涉及到人体免疫功能调节的紊乱,这在近年来的研究[14-16]中得到证实。王晗[16]对40例肾虚患者研究发现,肾虚患者体内补体C3、CH50含量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李琦[17]对此做了重复性试验,结果和上述研究一致。王济等[18]研究发现,肾虚患者免疫球蛋白IgG和IgM水平与正常人不同,肾阳虚患者IgG有所减少,而肾阴虚患者IgM有所升高。吴斌等[19]研究表明,肾虚患者的CD4细胞有下降趋势,而CD8细胞有上升趋势,这导致CD4/CD8比例下降甚至倒置。孙理军等[20]基于中医“恐伤肾”理论对30只大鼠建立肾虚模型,检测发现,肾虚模型组大鼠CD4+T细胞与CD8+T细胞以及CD3+/CD4+比值低于正常空白组,CD3+含量及CD3+/CD8+比值高于空白组。运用补肾制剂后上述指标有所恢复。钟伟兰等[21]对妇科恶性肿瘤肾虚患者进行补肾,治疗后发现,患者CD3+T、CD4+T细胞以及CD8+T细胞变化显著,NK细胞与治疗前相比显著增高(P<0.01)。相关研究[22-23]还发现,肾虚患者白介素-2、白介素-10含量均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介素-2降低和白介素-6升高是肾虚病理基础之一。

上述研究表明,中医肾虚证与临床免疫检验指标关系密切,肾虚病症影响着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调节。目前临床对于免疫相关功能的血清学检验技术比较成熟,但很少应用于中医肾虚诊断,而针对肾虚相关免疫指标的检验灵敏度和特异度的报道较少,对肾虚免疫检验指标的效能评价还需大量实验予以验证。

3 肾虚与分子基因及其他检验指标

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对肾虚本质探究的深入,近年来研究者还挖掘了更多的信息。早期研究[24]表明,肾阴虚时主要表现为血浆环磷酸腺苷(cAMP)含量上升,且cAMP/环磷酸鸟苷(cGMP)比值升高;而肾阳虚时则主要表现为cGMP含量上升,cAMP/cGMP比值降低。李生强等[25]应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LFP)分析发现,肾阳虚患者和正常人群的雌激素受体基因HindⅢ基因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连方等[5]通过对33例肾虚患者进行卵巢颗粒细胞基因的测定发现,对比正常人的基因表达,肾阳虚患者差异表达了319条,肾阴虚患者差异表达了313条,这可能与患者妊娠、胚胎着床等相关,因而卵巢颗粒细胞基因有望成为诊断肾虚和不孕的新目标基因。秦乐等[26]对2型糖尿病肾虚证基因表达谱通过荧光定量测定发现,基因CTNNB1、SMURF1、RUNX1T1在肾虚证糖尿病组中的表达水平较非肾虚证糖尿病组有表达上调趋势。陈同钧等[27]研究表明,CRF中肾阳虚患者的Cu、Cu/Zn值明显高于正常人群,而Zn和Fe则明显低于正常人群(P<0.001),肾阳虚和肾阴虚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这种差异却并未体现在肾阴虚组和健康对照组中。叶洁等[28]在392例骨密度t值和肾虚的相关性研究中运用 Mann-Whitney u检验,发现肾虚患者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的比例远大于无肾虚表现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从而进一步验证了肾虚和骨病间的联系。此外,相关研究[29-31]还证实肾虚证候和ACE基因多态性影响着老年肾虚证者的寿命,部分研究者还发现肾虚在老年人群中可能与老年痴呆病症有关。

4 小结

目前对肾虚检验项目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生化激素类水平的变化和免疫相关指标的变化。对于肾虚分子水平上的研究更多还是探究肾虚合并其他病症的机理等基础性工作,研究点较为分散。考虑到技术要求和成本以及临床普及度,目前应用于临床检验条件还不够成熟。而基于生化免疫类的研究表明,常见的临床检验项目中很多检验指标都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肾虚患者和正常人群的差异。但此类研究样本量还较少,对于具体指标检验效能的评价报道较少,尚无研究者提出一套比较全面的数据量化标准。由此看来,通过优化组合多项检验指标来联合检测肾虚疾病,并且量化具体检验学标准可能成为研究热点,也能为肾虚检验尽快应用于临床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但不可否认,利用现代医学的先进技术阐述中医的传统经典理论已经成为当下的研究热点,相信结合现代临床检验技术定能够为祖国传统中医药学的发展提供更多的科学证据。

[1]杨敏,李灿东,梁文娜,等.围绝经期综合征肝郁、肾虚病理与舌苔脱落细胞及性激素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2011,26(9):1984-1986.

[2]李琦,周佩云,李浩,等.更年期综合征中医肾虚证患者实验室指标判别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33(8):1064-1068.

[3]史志萍,刘霄霞,陆君,等.补肾健脾中药对围绝经期及绝经期肥胖妇女体重指数与生殖激素水平影响的研究[J].四川中医,2015,33(1):88-90.

[4]李庚锋,邱永强,康群招,等.加味逍遥丸合六味地黄丸化裁方治疗肾虚型月经失调临床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15,33(1):108-109.

[5]连方,姜晓媛,孙振高,等.肾阳虚证及肾阴虚证不孕症患者暖巢颗粒细胞基因表达谱研究[J].中医杂志,2015,56(2):143-146.

[6]王莉,陆利民,俞瑾,等.补肾中药天癸方对雄激素致不孕大鼠 胰腺及卵巢雄激素受体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2011,26(4):679-682.

[7]沈自尹,陈瑜,黄建华,等.EF延缓HPAT轴衰老的基因表达谱研究[J].中国免疫学杂志,2004,20(1):59-62.

[8]董杨,柳普照,宋海燕,等.基于血清激素水平和基因差异性表达探讨老年性聋与中医肾虚的相关性及其物质基础[J].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2012,27(10):2544-2547.

[9]蓝健姿,袁严晓,华袁邱,等.168例肾虚型慢性肾脏病与甲状腺激素含量关系的探讨[J].福建中医药,2009,40(5):33.

[10]邓铁涛.中医诊断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33-434.

[11]吴欣莉,高菁,李彤,等.肾虚证物质基础研究的初步探讨[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3,14(2):131-133.

[12]杨磊,任耀龙,樊省安,等.基于心肾相关探讨肾虚在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J].四川中医,2015,33(1):36-37.

[13]陈素红,吕圭源,范景,等.何首乌不同提取物对雌二醇致肾阳虚小鼠的影响[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8,19(6):426-429.

[14]孙理军,李翠娟,王震,等.关于肾虚质实验动物模型相关问题的研究与思考[J].时珍国医国药,2012,23(12):3094.

[15]孙理军,郝蕊,薛昶,等.肾虚质大鼠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水平的研究[J].陕西中医,2008,29(12):1671.

[16]王晗.检验医学在中医肾虚证研究中的应用[J].辽宁中医杂志,2014,41(12):2611-2612.

[17]李琦.更年期综合征中药肾虚证与临床检验指标相关性分析[D].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2011:4-5.

[18]王济,王琦,张惠敏,等.中医体质学基础实验方法和研究现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1):7-10.

[19]吴斌,丁维俊,王米渠,等.肾虚与免疫的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杂志,2003,1(11):669-671.

[20]孙理军,党照丽,王震,等.过度惊恐致肾虚质大鼠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实验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12):12-14.

[21]钟伟兰,杨林华.健脾补肾法治疗妇科恶性肿瘤肾阳虚患者26例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0,42(5):38.

[22]李炜弘,雍小嘉,范怀昌,等.老龄肾阳虚证的差异表达基因谱分析[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5):1210.

[23]陈小峰,许少峰.肾虚患者的细胞因子研究[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0,10(2):12.

[24]王培源,刘蓬,黄燕晓.肾阴虚豚鼠模型的建立及对内耳形态学影响的实验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8(4):135-137.

[25]李生强,谢冰颖,谢丽华,等.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肾虚证与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J].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2(60):1-3.

[26]秦乐,秦玉花,孙玉文,等.2型糖尿病肾虚证基因表达谱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4,25(3):738-740.

[27]陈同钧,陈湘君.慢性肾衰肾虚证患者血清微量元素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探讨[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0,7(1):26-29.

[28]叶洁,王国栋,莫文,等.392例骨密度T值与“肾虚,气虚,鳕鱼证”的相关性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3,15(5):1081-1088.

[29]张文富,凌江红,王爱坚,等.广西巴马长寿老人肾虚证候与ACE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30(3):259-263.

[30]李长禄.肾虚型老年痴呆大鼠模型的建立及药物验证[D].北京: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6.

[31]周岚,胡永年.老年痴呆的中医辨证分型特点及其与APOE基因多态相关性的初探[D].武汉:湖北中医学院,2004:10-14.

猜你喜欢

肾阳虚肾虚检验
四肢冰凉就是肾虚吗?
慢性前列腺炎和肾虚有什么关系?
透视“肾虚综合征”
对起重机“制动下滑量”相关检验要求的探讨
巴戟天及其炮制品对肾阳虚大鼠HPA轴功能的改善作用
电梯检验中限速器检验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探究
探讨温肾化瘀利水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肾阳虚、瘀水互结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关于锅炉检验的探讨
临床检验检验前质量指标的一致化
温阳解郁汤治疗脾肾阳虚型抑郁症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