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范绪箕教授非常怀念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留学与钱学森共租生活五年
2015-02-21胡沛泉
2008年范绪箕教授非常怀念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留学与钱学森共租生活五年
范绪箕教授2015年11月21日在上海市逝世,享年102岁。目前在悼念范老的日子里,一种合适的悼念方式似是重温他于2008年11月19日接受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张现民采访时回忆与钱学森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留学的五年共租生活。感谢张现民主编(2015年10月钱学森年谱上、下册第一版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总策划郑成良,主编张现民)准许我用采访记录(张现民采访,吕成冬、徐娜整理)。
摘录,除了删节,对于原采访纪录很少改动。摘录内容如下:
我父亲叫范其光,曾在京师同文馆读书,后被清政府选派到俄国留学,进入圣彼得堡铁道工程学院学习铁道工程。父亲那时才13岁。父亲在俄国留学将近18年,直到1909年才回国服务。回国后,父亲和母亲李国奎在上海结婚,先后养育了四个子女:大哥范绪筠、大姐范绪箴、我、妹妹范绪钱。
我是1914年出生在北京,后来父亲到哈尔滨中东铁路任职,家人也迁居哈尔滨。1935年快要大学毕业之际,我收到大哥范绪筠从美国寄来的信件。当时,他正在麻省理工学院留学,并且获得麻省理工学院奖学金;大哥在信中说,他愿意用这笔奖学金资助我去美国留学,还为我联系普波大学机械系。然而当我即将出国时,想改学航空工程了,因为那时中国受到日本侵略,并把这个想法告诉大哥。当我抵达旧金山时,大哥就打电话建议我可以先去洛杉矶的加州理工学院,因为航空科学权威冯·卡门刚到加州理工学院任教。结果,我到加州理工学院后,发现这里的航空系非常厉害。这促使我决定留在这里,改学航空工程。那时入学报道程序非常简单,只要大学双方承认学分和成绩即可,于是在注册处老师帮助下,很快就完成入学注册工作,开始了在加州理工学院的留学生活。
冯·卡门是匈牙利犹太人,因为德国纳粹对犹太人的迫害而来到美国,我是他指导的第一个中国留学生。
1936年下半年,钱学森来到加州理工学院,成为冯·卡门的博士生。就在此时,我结识了钱学森。现在回想起来,我们第一次见面也很平常,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他也很普通,讲话比较少,有些沉默寡言,看上去像在思考问题。当时,美国对华人还是非常岐视的,尤其是当地美国人不愿意将房子租给中国人,更不愿意和中国人一起合租,所以租房就成了一件非常头疼的事情。我好不容易租了一套公寓,正好同学王锡衡来美留学,就让他过来一起住;王锡衡父亲做过张学良秘书,经济条件比较好,我们一起分担昂贵的房租。
钱学森来加州理工学院时,最初住在教师活动中心,但房费高,就问可否和我们合租,我们欣然答应。于是,我、王锡衡、钱学森三人就住在一栋公寓里。在合租的日子里,我们经常一起做饭、吃饭。我们三个人就轮流做饭。钱学森也经常下厨,他的做法也很简单,就是白水煮菜,然后放点盐和油就可以了。1940年我回国后,结束了一起合租的生活。这样的合租生活大概持续五年左右的时间,是非常令人怀念的。
1930年代的加州理工学院规模很小,整体规模在2400多人,其中本科生、研究生和教师各占800人左右。所以学校一到放假,就显得特别安静。在加州理工学院留学的还有袁家骝、谈家桢、殷宏章、冯元桢、傅承义、袁绍文、朱正元、卢嘉锡等,袁家骝经济条件比较好,有一辆小汽车,经常开车带出去游玩。
我读博后,导师冯·卡门安排的博士论文是关于“大扰动结构理论”。钱学森那时已经留校,并且协助冯·卡门开展这方面的研究。所以,我在撰写博士论文期间,就经常向钱学森请教问题,他也非常乐意提供意见和建议。
我们当时在加州理工学院除了读书之外,课外生活也非常丰富。当时,在加州理工学院有一个电影院,但是比较小;袁家骝又特别喜欢看电影,就到处找电影院,还去过好莱坞电影厂。钱学森倒是不太喜欢看电影,我们去看电影时,他就留在家里看书、写论文;但他特别喜欢摄影,出去旅游,都是他负责拍照和冲洗;他在出国前就会摄影和冲洗照片,有时候我会当帮手;我在美国的很多照片,就是他拍的。我和钱学森都喜欢音乐,两人就经常一起去听好莱坞露天音乐会。
钱学森来美国留学前不久,母亲不幸因病过世;留学期间,他非常挂念父亲。他父亲患有慢性肠胃病,经常买一些治疗肠胃病的西药,以及西洋参、鱼肝油等营养品寄给父亲。他是一个非常孝顺的人,博士毕业后就曾想回国服务,同时他也能照顾父亲。当时,他和冯·卡门完成多篇具有影响力的学术论文,在国际学术界的反响很大。实际上,无论是钱学森,还是他的父亲钱均夫,都是希望钱学森回国的。但是冯·卡门希望钱学森留在加州理工学院,协助他工作;钱学森经过再三考虑,听从了冯·卡门的建议。
1940年,我回国后曾经在上海看望过钱均夫老先生。回国后,我就经钱学森向其老师王助的推荐,到航空委员会所属的航空研究院工作过一段时间,此后就受聘清华大学和浙江大学任教,并且在1945年筹建浙江大学航空系。
胡沛泉
2015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