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介语境下高校图书馆动态服务刍议

2015-02-21李荣菊何凡邓新梅

关键词:动态化语境媒介

李荣菊,何凡,邓新梅

新媒介语境下高校图书馆动态服务刍议

李荣菊,何凡,邓新梅

在当前新媒介语境中,高校图书馆管理为了应对面临的多种挑战,很有必要实现动态化管理和服务模式。图书馆人员在服务能力、服务角色以及服务方式和途径等方面均应动态化。为实现动态化服务,高校图书馆需要调查了解读者的需求意向,提高读者媒介素养,加强馆际协作和责源共享;关注读者隐性需求,培养超前服务意识;重视微服务,关注读者的个性化需求。

新媒介;图书管理;动态服务;信息共享

当前高校师生处于新媒介生活和阅读环境中,已形成借助电脑、手机、电子图书等终端阅读设备和因特网平台,在个人自主选择的时间和空间中,随机获取多媒体形式信息资源的能力和行为。互联网、电子资源和数字新技术等对大学生的理性和形象思维、学习研究、生活行为的基本方式,以及理想价值观念、思想道德追求、社会交际与个性心理发展所产生的无处不在巨大影响日益凸现。个别大学生忽视新媒介所提供的有效学习功能和条件,也缺乏对海量信息的理性分析和判断接受能力,导致各种不良信息如同病毒一样蔓延并造成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因此,研究提高图书馆新媒介语境下管理和服务新模式,提高读者媒介素养,优化阅读习溃,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媒介语境下的信息传播及其研究

所谓“新媒介”(New Media),是指在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后发展起来的新媒体形态,它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平台。它具有受众的广泛参与性与传播方式的便捷性等运行特点,也符合大众传播所呈现出鲜明的信息化、数字化和全球化特征。近年来,有关新媒介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新媒介与传统媒介的关系、新媒介引发的社会问题以及随之而来的监管难题、新媒介技术的趋势及新媒介相关产业的发展前景等方面。当前,新媒介的迅猛发展使教育从时间、空间和实践结果上都发生了大革命。高校师生作为新媒介使用的主力军,他们与新媒介的关系也受到研究者的关注。目前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新媒介对受众的影响研究。如张晨阳《“迷文化”:新媒介环境下的价值审视》等。二是读者的新媒介素养研究。如李德刚《新媒介素养:参与式文化背景下媒介素养教育的转向》、王健等《新媒介时代大学生数字化阅读素养的内涵与培养》等。三是新媒介语境中的阅读研究。如李玲《新媒介传播中的浅阅读现象》、赵明霞《新兴媒体对当代大学生阅读行为影响研究》等。相关研究启发高校图书馆要针对新媒介语境下的读者需求变化,采取动态服务的策略,深化服务理念和提高服务质量。

二、新媒介对高校图书馆管理的挑战

当前,高校发展普遍进入一个快车道,学科建设、科研教学等方面都要求图书馆服务保持同样的步伐,提供强有力的信息资源支持。因此,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图书情报学发展实际,结合高校图书馆业务工作的开展情况,积极推动图书馆学术研究活动的开展,加强图书馆学、情报学领域的研究,提高全馆职工学术研究水平,促进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提高,已经成为高校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同时,传统的图书借阅和读者服务方式,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创新的要求。高校图书馆一方面要加强和发扬优秀的图书管理和读者服务经验,另外一方面也要针对高校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媒介的变化,进行必要的调查研究,找到应对新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所以说,当前高校图书馆研究制定动态服务的策略和方法具有很大的必要性。

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是一种基于角色机械定位的静态服务模式,图书馆员、图书和读者等因素都被固定在约定俗成的认知程式中,服务的对象、内容、方法、范围等基本上是不变的。图书馆的信息资源被视为固定存储的静态资源,文献和信息的获取也是一种程式化的管理和服务行为。这种物化的服务模式和程序化的管理理念在传统图书管理中,虽然免去了许多管理的麻烦,但却失去了机动性和灵活性,在当今社会是难以应付日渐丰富的信息服务项目和读者需求的。这就迫使我们研究和采用动态服务的理念和方式,大幅度提高服务质量。

三、高校图书馆动态服务的基本特征

何谓图书馆的动态服务?有研究者如此解释现代图书馆动态服务的意义:将立足点放在用户与某种数据集合的交互过程,“服务的范围和形式只能由用户信息活动本身的范围和形式来界定”,信息工作“成为一种在多种场所利用多种信息源和工具的以多种形式灵活进行的社会化活动”,并“把图书馆定义为一种活动和功能,通过这种活动来选择联结和组织利用一定的信息资源,以向用户提供信息服务”[]。这种对图书信息动态服务的理解,在一定意义上颠覆了传统的对图书馆的定义。那种物化的图书馆及其图书借阅服务,已经转化为信息化的资源枢纽及其中转站,因此,信息资源的动态服务已经成为必然的选择。这就必须改变传统的图书资料的存储和传递的工作模式,服务方式和途径等将随着读者的需求而变化。当前,新媒介语境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应该具有以下特征:

1.服务能力的动态性。图书馆馆员的动态服务能力应该有一个基本的业务考核标准,因为能力的动态性本身是专业技能发展和提高的必然要求。在现代图书馆基于资源管理和业务竞争的要求,馆员发展个人多元的动态服务能力,既是和外部环境保持协调的需要,也是和内部资源有机整合的有效途径。

2.服务角色的动态化。角色的动态化意味着变动和整合,这也是能力动态化的相应结果。传统的图书馆会根据馆员的专业特长进行分工,这也是岗位责任制和标准化管理理念下的产物。但随着信息化管理服务的发展,图书馆员角色的多元化、复合化和动态化将成为一个趋势。

3.服务方式和途径的动态化。由于现代图书馆信息资源载体的变化,大量的信息服务需要通过网络数字平台等以信息资源的形式来实现。传统的物化的图书借阅仅仅是图书馆服务中有限的构成部分,而且读者的需求也是多元化的,这就要求创新服务模式,优化服务途径,从而实现图书信息资源利用的高效性。

四、新媒介语境下高校图书馆提高动态服务质量的基本策略

(一)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切实了解读者的需求意向

当前,运用教育学、图书馆学的研究视角,系统调研当前高校读者阅读需求在新语境下的变化,有利于准确把握高校图书管理的特点和规律等,从而促进高等教育理论与图书馆学理论的交叉和融合,促进其创新和发展。高校图书馆鼓励馆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也需要积极开展提高动态服务质量的研究工作,提高服务水平,锻炼队伍,促进信息服务、资源建设、信息技术、参考咨询等工作更上水平,以满足高校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在科研团队、专业咨询等信息服务等方面的需要,以及新媒介下读者阅读的新需求。另外,很有必要调查分析大学生阅读内容、阅读媒介、阅读方式、信息需求、阅读心理及阅读效果等方面情况,有针对性提出促进新媒介语境下大学生阅读行为良性发展的有效策略。

(二)提高读者媒介素养,加强馆际协作和资源共享

当前,很多大学生在新媒介接触上缺乏理性,日常学习生活过分依赖网络。新媒介为学习生活提供了极大便利,使其更为轻松、高效,但也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大学生阅读行为具有途径方式、信息内容、心态需求、影响因素等多种个体差异。需要增加新媒介教育供给,建构校园新媒介实践平台,多途径提升大学生的新媒介素养以及阅读能力。高校要以校园网为依托,拓展图书馆的导读教育功能,强化网络伦理教育,培养大学生责任意识,以及健康的阅读心理和正确的阅读观,从而建构起良好的信息社会媒介素养。随着资源共享理念的流行,大学图书馆联盟的建设势在必行。目前许多地区高校图书馆已经建构起了共享服务系统,高校在互通有无、避免重复建设、统一完善服务标准以及协调服务政策方面做出了许多成就。今后,高校图书馆在健全资源共享管理机制、完善法制和标准、协调各方利益等方面依然有很多细致工作有待深入。

(三)关注读者隐性需求,培养超前服务意识

读者的需求有显性需求和隐性需求两类,要善于发现和发掘读者的隐性需求,具有一定的超前服务意识,这也是动态服务的内在要求。有研究者提出,“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应以嵌入式学科服务平台促进学科发展,以渗透式育人平台培育科研尖兵,以科技查新促知识更新和科研创新”[2],这就很有启发意义。要重视调查分析高校在学科建设、科研实验、专家团队等方面的信息服务需求,以及对读者服务规则的基本要求等,从而全面改善包括服务内容、服务质量、服务理念、服务制度等内容在内的动态服务机制,科学建构图书馆动态服务新模式。

五、重视微服务,关注读者的个性化需求

所谓微服务,是指在互联网时代随着微信、微博、微沙龙等数字平台和交流媒介的出现,所产生的个性化、细微化、周到化服务的方式和理念。图书馆微服务可定义为:“在微时代背景下,图书馆以用户为中心(包括以用户为信息接收中心和以用户为信息扩散中心),依托各种全媒体信息技术,通过便捷的移动通讯设备,为用户提供图文并茂的细致化的、个性化的、全方位的服务。”由于微时代读者信息需求具有“时间上零散化,内容上碎片化”,“信息传播要求及时性,服务过程强调互动性”,“信息接受和传播方式逐渐移动化”等特点[3],因此高校图书馆需要及时开展各种形式的微服务,提供微博、微信、飞信、微沙龙、微论坛、资源导航、在线查询和阅读等平台,真正方便读者在微小的时间和空间中,最大限度地获得需要的信息资源。这就有必要打造和升级图书馆现有的电子和互联网服务平台,开发和引进必要的软件和平台,加强专业的人才队伍建设。

总之,新媒介语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管理虽然是一种资源管理,但其并不是简单的信息储存、转移的流程。提倡图书馆动态化管理和服务,本质上是人性化管理理念的体现。信息资源具有社会性、经济性、知识性、共享性等属性和特征,这些特征的体现依赖于图书馆的人文管理。高校图书馆在信息资源的共享中,要打破读者之间不平等的等级差别,取消特权群体,实现信息资源公平合理地流动,这才是动态化管理的价值体现。知识和信息的共享是现代社会中公民权利的体现,现代高校图书馆有责任和义务实现这些基本的原则和理念。

[1]《津图学刊》编辑部.面向21世纪的大学图书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7:156.

[2]任俊霞.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1(10).

[3]刘丽萍,庞彩云.图书馆微服务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3(4).

(编辑:张齐)

G252

A

1673-1999(2015)03-0133-02

李荣菊(1967)女,重庆科技学院图书馆研究馆员;何凡(1932),男,重庆科技学院图书馆馆员;邓新梅(1969),女,重庆科技学院图书馆馆员。

2015-05-26

重庆科技学院图书馆研究项目“读者服务规则动态设计研究”(201403)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动态化语境媒介
汉字动态化设计研究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浅析标志的动态化发展
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论述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语言学习中语境化的输入与输出
关于建立经典动态化的文化传播史观:文学史课程改革的思考
跟踪导练(三)2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