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语体研究探析

2015-02-21■龚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5年7期
关键词:语体播音员广播电视

■龚 超

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语体研究探析

■龚 超

广播电视语言研究可以分为两个层次,吴为章认为:“高层次的研究是把广播电视语言现象看作一个独立的功能语体系统,对它的研究旨在建立一个语体学的分支学科——广播电视语体学;低层次的研究是在广播稿件和电视解说词语言运用特点的探求上,以归纳若干区别于报刊文体的运用特点为目的,旨在指导广播电视稿件(包括“主持人节目”串词或主持过程中的运用)的写作和编辑。①”需指出的是,诉诸听觉的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语言未被涵盖,我们认为,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语体属于广播电视语言研究的范畴。

一、广播电视语言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类使用口语的历史远长于使用书面语。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类传播史上出现的书面语体、屏幕语体都是口语体的变体。由于文字符号具有易于保存、传播并被赋予了政治、文化的象征意义,语言学的研究重点仍集中在文本上,即更加重视对书面语体的研究。“尽管日常口语是最常见的语言实践方式,可是语言学的研究却从来都是以书面语为核心的。”②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屏幕语体(李佐丰,2009)成为与口语体、书面语体并存的第三种语体。其特点就是通过电子信息技术,根据交流需要综合利用口语体和书面语体的功能特点,运用口语体和书面语体的表达元素,使语言信息传达实现最佳效果。广播电视语体是典型的屏幕语体。

“广播电视语言是一种播出语言,对于广播电视语体的研究必定要涉及播音主持的创作理论、表达规律、播音风格等方面的内容。”③广播电视播音主持是广播电视语言和广播电视语体研究不可或缺的研究内容。

二、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语体研究内容

李晓华认为,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语体研究是一个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研究方向。它的任务是,系统研究各类广播电视节目播音主持的语体特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训练体系;分析不同言语形式与心理机制、生理机制的关系,研究创作心态差异和肌肉反应差异对言语表达模式的影响。④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语体研究侧重于研究作为话语角色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使用职业语言进行传播时所处的具体语境、话语生成的相关机制与传播主体语言能力的提升路径。

1.栏目语境

栏目是播音员、主持人进行语言传播的具体语境。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朱军在主持春节联欢晚会和《艺术人生》时表现出不同的语言状态和语言样式:作为春晚主持人,朱军是大型电视晚会司仪,他使用的是有备的、接近书面语的文艺语体;《艺术人生》中的朱军是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他所使用的是及时反馈的、模拟交流场的精粹口语。节目主持人在不同类型的栏目里选择不同的语体表达方式,正是栏目语境所限定的。

2.话语生成机制

以《新闻调查》为例,同为记者型主持人的柴静、杨春,在播音主持语体表达上各有特点:柴静机智大方、擅长于镜头前的“社会表演”,杨春冷静质朴、见长于镜头后的同步追问,这种差异性的主要成因是传播主体话语生成机制。

3.其他方面

从传播学的角度考察语言过程,即是语言发出与接受双方进行编码、解码的过程。在广播电视的基础语境下,传者与受者处于不平等的语言互动地位。广播电视语言传播是单向度的,是广播电视语言传播工作者根据语言传播目的的需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语言材料进行编码,通过广播电视播出平台及于受众。广播电视的听众和观众作为语言的受者,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虽然他们也有机会在广播电视中发出声音,然而这种被选择的参与性是在广播电视语言传播工作者的安排、调度下完成的。可以说,这仍然是广播电视语言传播工作者根据需要,为了满足受众解码时的接近性心理而选择运用了“引用”的表达方式。在这里,受众的需求会影响到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语体,主要表现在不同受众群的群体共性表征及他们编码时的倾向。

李佐丰教授结合屏幕语体,提出了“协同语境”的概念,即“在语言使用的过程中,说者通过其他的符号来协同语言完成交际的语境。”⑤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语体是典型的协同语境。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在运用有声语言进行语言编码的时候,有很多其他符号在协同其完成编码,并能让受众更好地完成解码。如表情、动作、服饰,电视屏幕上的演播室场景、灯光、片花、字幕、音乐、音响等等都构成了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语体的协同语境。

三、研究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语体的意义

广播电视语言传播兼具新闻性与艺术性,要求传播主体传播兼具新闻素质和有声语言表达能力。从有声语言角度看,这种能力不同于一般意义上口语表达或书面语表达:首先,播音员、节目主持人的话语角色决定其语言的高信度和高质量;其次,广播电视的公共语境决定了播音员、节目主持人语言的规范性与示范性;再次,广播电视丰富多样的协同语境要求播音员、节目主持人熟练使用各种广播电视语言材料和修辞方法,并根据需要进行具有广播电视语言独特规律的表达。

1.提高信息传播水平

单从听觉而言,播音员、节目主持人的有声语言表达明显区别于一般的口语使用者,正是这种差别树立起了广播电视的话语权威。然而,度的把握才能使这种权威感不往“高高在上”的方向偏移。研究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语体能够帮助播音员、节目主持人更好地把握权威感与亲切感,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信息传播水平。

2.丰富节目制作手段

时代呼唤个性化与多样性,广播电视是社会意识的前沿表征平台,在广播电视节目同质化的今天,个性化、多样性显得尤为重要。这是对受众需求的满足,也是与时代同步的需要。

3.提高广播电视语言传播主体业务能力

播音员、节目主持人是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语体的使用者,他们对于播音主持语体使用水平的高低是其业务能力的具体直观表现。播音员、节目主持人的评价标准不能局限于有声语言表达,而应该拓展为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在广播电视协同语境中,以有声语言作为主要手段,辅以其他符号元素进行传播工作的能力。这种能力在今天显得格外重要。

4.屏幕语体使用者的参考依据

随着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推广普及,越来越多的非专业人士通过互联网加入到“草根”传者的行列中。他们凭借着“偶然在现场”“总体数量大”“不需严格把关”等特点越来越受到网络受众的青睐。随之,一些网民自拍视频发布新闻信息或新闻评述,一些DV爱好者也拿起摄像机,走上街头为电视台、网站发现新闻素材。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语体为屏幕语体表达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依据,互联网更是让屏幕语体交互性的实现成为可能。进一步研究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语体,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屏幕语体使用能力,为人类新时代表达系统的升级提供理论支持。

(本文系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基于有声语言传播功力的节目主持人品牌构建研究”〔项目编号:2012WQN054〕的研究成果)

注释:

① 吴为章:《广播电视话语研究选集》,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年版,第6页。

② 陶红印:《口语研究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语言科学》,2004年第1期。

③ 李佐丰、赵均、张武江:《广播电视语体研究回顾》,《现代传播》,2007年第1期。

④ 参见张颂:《广播电视语言艺术——中国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研究》,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年版。

⑤ 李佐丰:《屏幕语体——与口语体、书面语体并立的第三种语体》,《现代传播》,2009年第3期。

(作者系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讲师,中国传媒大学文法学部文学院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赵 均】

猜你喜欢

语体播音员广播电视
新闻播音员做好各类配音工作需要掌握的技巧
浅谈播音员主持人语言的纯洁性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
语体语法:从“在”字句的语体特征说开去
语体转化的量度与语体规范
细微之处见功夫——播音员的情感掌控和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