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卢卡奇的物化理论与克服物化的途径

2015-02-21郑晓娟

关键词:卢卡奇物化工人

郑晓娟

格奥尔格·卢卡奇(1885-1971)是匈牙利的著名哲学家、文学批评家。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卢卡奇深入地阐述了异化和物化的理论。

一、关于物化的内涵

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物化”(Verdinglichung)是贯穿全书的一个概念。在卢卡奇那里,它是指这样一种现象:人的活动、他自己的劳动,成了对他说来是客观的和对立的东西。这种对立有客观的方面,也有主观的方面。客观的方面是出现了一个事物及其关系(商品及其在市场上的运动)的世界,它们的规律能被人们所认识和利用,但是人们不能加以改变。主观的方面是人自己的活动、他的劳动成了与他对立的客体,这个客体服从于支配社会的客观自然规律,但是对人说来是异己的[1]。人类的活动及其创造物,成了制约人类自身发展的东西。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商品拜物教的论述,是卢卡奇物化思想的理论基础。马克思认为,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商品所体现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表现为物与物的关系。商品似乎具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它控制着商品生产者,支配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为商品生产者所崇拜和迷信。人类不再是商品的主人,人类劳动所创造的产品反而成了人类的主人。人与物的关系颠倒了,物在支配人、奴役人。卢卡奇吸收和借鉴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思想,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人与自身相对立的现象,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的物化理论。

二、关于物化的表现

(一)生产过程的物化

生产过程中的物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时间的空间化和人被机械化、数字化。生产过程中,工人的身体和思想受到周围的物的影响。“时间就失去了它的质的、可变的、流动的性质:它凝固成一个精确划定界限、在量上可测定的、由在量上可测定的一些‘物’(工人的物化的、机械的客体化的、同人的整个人格完全分离开的‘成果’)充满的连续统一体,即凝固成一个空间。”[2]工人的时间不能被工人自己自由支配,不能为其他事情所使用,只能在这个小小的空间内为生产所使用。生产出来的产品不能为工人自己所支配,而是工人被自己生产的产品所支配。工人的劳动价值以计时和计件的方式来衡量,工人自身的价值以工资的形式来表现,这就导致了工人对机器的依赖。这种机械化和数字化使工人的生产越来越单一,工人对生活的渴望被工作掩盖了,身心都失去了自由。“人无论在客观上还是在他对劳动过程的态度上,都不表现为是这个过程的真正主人,而是作为机械化的一部分被结合到某一机械系统里去。”“随着劳动过程越来越合理化和机械化,工人的活动越来越多地失去自己的主动性,变成一种直观的态度,从而越来越失去意志。”[2]人成为机器的附庸,丧失了人的独立性。

(二)社会生活的物化

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人们的思想观念也随着市场经济的特点而改变。市场主体追求利益最大化,导致社会生活中的物欲横流现象,人的精神被物化,人文价值缺失。物化现象从经济领域逐渐向文化、社会生活领域蔓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盛行。

各种现代技术飞速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越来越多的方便,但同时也在使人不断增强对技术的依赖程度。学习、工作以及日常生活与人际交往,人类都越来越依赖技术,依赖于物。人们的运动量在减少,身体素质在下降。换句话说,人类的创造发明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在逐步地程度越来越强地支配着人类的生活。

(三)社会关系的物化

社会关系的物化,其现代特征主要表现为人类社会中人们之间的关系物质化、淡漠化和虚拟化。

人际关系物质化。“商品经济产生后,价值规律和交换关系在市场中占据了主导地位,随之以物的依赖为基础的社会关系逐渐把人与人的关系全面物化了。”[3]在日常交往中,连接人们之间友好关系的不再是单纯的传统观念上的情谊和信任,还有更多世俗化的物质关系,例如金钱和权利。

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人们为了追求不断增长的物质财富,每天奔波忙碌。从容地与人交流,成了一件奢侈的事。

人际交往虚拟化。在信息化时代,一个电话、一个短信,或者一封电子邮件,似乎可以传达所有的关系和问候。沟通和交流依赖于电子通讯工具,使得人与人的交往流于表面,人际关系变得抽象化,面对面的沟通成为一种奢望。

(四)人与自然关系的物化

在工业革命时期,发达国家为了追求物质财富和国家实力,大肆进行片面的发展,破坏了自然环境和生态。然后,将主要的污染产业和工厂转移到发展中国家,造成世界范围内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人与自然关系的物化现象在当今世界的很多发展中国家中正在重演: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自然本身的承受能力被忽略,人们只关心自己的需要。人与自然关系的对立和冲突在不断地加剧。

三、克服物化的途径

卢卡奇的物化理论揭示了人被物所支配和奴役的事实。物化使人失去主体性,导致主客体分离。克服物化最根本的是要肯定人的主体性,强调人是一种作为主客体的统一体而存在的,不是片面、抽象、孤立、纯粹的客体的存在。

肯定人的主体性,克服物化,应当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第一,在生产过程中克服人的机械化,注重人本关怀。人是卢卡奇物化理论的根本出发点。卢卡奇在《物化和无产阶级意识》一文的开头就引用了马克思的话——“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卢卡奇对人的关注直抵人的内心深处。他论述物化现象和无产阶级意识、意识形态与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都体现着浓浓的人本关怀。物化对人性进行扭曲、践踏,人的主体地位丧失,人成为了非人。因此,在生产过程中注重人本关怀是十分重要的。

第二,反对物欲横流,提倡科学、健康的社会生活。当今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物质财富不断积累,而超前消费和过度消费现象也日益普遍,个人主义、拜金主义日益盛行。提倡科学、健康的社会生活,需要个人、市场和政府的合力。每个人都要积极抵制不良的习惯。例如克制对电脑、手机的依赖,控制使用时间,远离低级趣味,多进行有益的户外活动,多吸收精神食粮,注重提高个人的生活品质。积极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拒绝对奢侈品的大肆宣传,自觉净化消费环境。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引导群众的社会生活。

第三,抵制消极与冷漠,建立积极、和谐的社会关系。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卢卡奇认为,历史制度的真正性质就在于它是由人们之间的关系构成的,人的活动是历史的真正动力和源泉。在人与人之间需要建立积极、和谐的社会关系。要反对把人与人的关系变成交易关系。与人相处,要多一些关爱,少一些敌视;多一点问候,少一点冷漠;多一点宽容,少一些狭隘。把表面的物质看得淡一些,把内心的情感看得浓一些。

第四,摒弃片面发展观,坚持科学发展观。卢卡奇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也作了很多分析,强调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取向。我国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存在片面强调经济总量和物质财富的倾向,结果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对自然造成了严重负担,人与自然的关系越来越紧张。片面发展观一定程度上正是物化的反映。摒弃片面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把人的发展作为根本,促进人的主体性的回归。

在当今的人类社会物化现象还不可避免。研究卢卡奇的物化理论,探索消除物化现象的途径,在今天的中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我们要不断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重视人的精神的发展,逐步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

[1]杜章智.译序[G]//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2]卢卡奇.物化和无产阶级意识[G]//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3]张林芳.人际交往关系的物化: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绊脚石[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0(4).

猜你喜欢

卢卡奇物化工人
高炉混合喷吹煤粉的物化性能研究
综合物化探在招平断裂带中段金矿深部找矿的应用
物化-生化工艺处理页岩气采出水的工程实践
卢森堡思想对卢卡奇的影响研究综述
卢卡奇早期思想发展及其思想史效应:100年后的重访
布达佩斯学派与卢卡奇哲学再评价
在Oracle数据库中实现物化视图
基层关工人的梦
卢卡奇研究综述
一名关工人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