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自主教学模式初探
2015-02-20邬志远
邬志远
语文教学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真正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个体发展为出发点,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会学习,其模式可表现为四个方面:教师导趣,学生自学探索;教师导疑,学生自寻目标;教师导法,学生自主解疑;教师导评,学生自行检查。
现代素质教育要求,必须把学习的主动性还给学生。“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因而,教师必须精心设计自己的课堂教学,把课堂教学的技术性和艺术性完美地结合起来,以夺取课堂教学的最大胜利。其中最关键的一环,便是课堂教学的自主模式,而语文教学的课堂,正是实践和实施这一教学模式的最佳阵地。
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发展为出发点,把学生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中学会学习,发展智力和完善人格,素质教育才能有效实施。为此,这种以学生的需要为主加以引导为辅的课堂“自主”教学模式,便成了现代语文教学探究的一个课题。其结构模式大体可表述为:
一、教师导趣,学生自学探索
教师导趣,教师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形式很多。譬如:情景激趣,语言激趣,熟语故事激趣等。但一定要把握好激趣的导向作用,尽量避免随意性。最重要的是创设与课文相关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具有探索潜能和欲望有所指向,从而引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我探究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致橡树》时,我首先为学生播放由乔榛和丁健华朗诵的诗歌录音,为学生营造了一定的学习氛围,在激发起学生“谈诗”情趣之后,我便要求学生在朗诵中体会诗歌的意境和内容。
二、教师导疑,学生自寻目标
学起于思,思生于疑。人类思维活动往往是由于要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而引发的。因此,在课堂上要让学生思,必先教有疑。而要让学生有疑,且疑在关键处,就必须给学生以思维的支点。这个支点,就是学生学习课文的最佳“切入点”。“切入点”有的蕴含在文题上,有的则散见于课文中。教学时,一般可用“揭题法”和“直奔切点法”。找到“切入点”,然后让学生据“点”质疑,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学生欲罢不能,急于找到答案的心理态势。例如在教学《荷塘月色》时,我便有的放矢,让学生带上问题,先揣摩课文开头的第一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的含义以及在文中的作用,让他们在思考中最终能得出相应的结论:此句是整篇文章的文眼,是作者的情感焦点。从而找到整篇文章的“支点”。
三、教师导法,学生自主解疑
在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自主解疑,自学探究可分三步:
1.学生个体探究。在这个步骤中,学生以个体目标出现,自己围绕目标边读边画出有关词句,然后或联系上下文,或借助于工具书,自己解决问题,并将自读所得在书上作批注,同时记下自己弄不懂的问题,以便反馈给老师解决。这是静态自学环节。
2.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将在自读自悟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在小组内提出了讨论,通过小组合作来解决疑难。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待“汇报阶段”提出来全班讨论解决。讨论由小组长主持。这是动态学习环节。
3.汇报交流。历经自选学习目标,进入文中进行一番自读自悟,合作讨论。学生会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就会急于把自己的收获与尝试同大家进行交流,以便印证自己尝试的成败,分享自己成功的快乐。汇报可能按这样的程序进行:第一步,讲清自己已选学的内容,并把学习内容读出来;第二步,讲讲自己通过探究学习的过程,都学得了些什么;第三步,讲明是如何去读,怎样读懂的;第四步,提出小组学习尚未解决的问题。对于第二、第三步的汇报内容,其他同学可以进行补充,亦可以提出不同的见解,甚至争论。以求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在学生的汇报过程中,教师相机引导点拨。
“引导点拨”依据有三:一是要把握课文的语言文字训练点,或推敲词句,或训练朗读,都要胸中有数,相机进行。二是针对学生汇报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及时给予疏导,或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或通过学生互动加以纠正。如果遇到学生创造性的劳动成果,遇到学生创新思维的闪现,则褒之扬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三是学生在自读自悟及小组合作学习中未解决的问题,组织全班学生讨论,以达到求同存异的目的,从而解决问题。
这些引导点拨,都应围绕课文展开,即要按照课程标准或教学目的展开。既要学生悟到学习方法,又能达到自能读书的目的。通过三步,体现个体学习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也就能暴露出来,通过全班交流得以解决。在学生自主解疑的环节中,教师的作用就是引导学生如何解决问题,这要求做到几点:首先,要指导学生如何分解自定的学习目标,把一个大问题分解成几个小问题。其次,要引导学生围绕目标边读边思边疑,解决如何与理解语言、品读语言结合起来。第三,要能透过语言表象,揣摩语句的深层含义。第四,由点到面,进而理解全篇文章的形式和内容。
四、教师导评,学生自行检查
教师是主导,因而,教学中真正的主角是学生。作为“导演”,教师的导评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1.引导学生评价完成学习目标的程度,使学生关心自己的学习成果,做到对自己负责,用责任来促进学生的态度。
2.引导学生反思自己达成学习目标的思路、过程及方法,使之强化、巩固并形成习惯,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得以发挥作用。这就是让学生注重学习的过程,以此拓展自己的思路。
3.引导学生回味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情感体验,特别是体验经过自己努力所获得的成就感,将使学生增加解决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从而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其学习的主动性。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实事求是地分析成功或失败的原因,促使学生不断增强学习的驱动力。
总的来说,所谓的自主教学模式,关键就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真正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根据教学的任务和目标,把“权力”下放给学生。这不仅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更是素质教育中语文教师应研究的课题。
作者简介:申时刚(1962-7),男,汉族,中共党员,现年47岁,云南省镇雄县泼机镇中心学校教师,1982年8月镇雄县师范学校毕业,分配到镇雄县芒部中学任教,1985年8月考入云南广播电视大学中文系,于1987年8月取得专科学历后,调入镇雄县泼机中学工作,2002年8月参加云南师范大学函授专升本考试,2005年4月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函授本科),1982年8月至1988年7月在镇雄县芒部中学任教,1988年9月2006年7月在镇雄县泼机中学工作,2006年9月至今在泼机镇第二中学工作,1996年10月取得中学一级教师资格,履现职已近13年了,从参加工作至今坚持站在教学第一线,一直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履职期间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目前已合格12个学科,履现职期间工作考核二次优秀, 十次称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