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在政治学习中的积极性
2015-02-20蒋忠能
蒋忠能
摘 要:政治学科是一门思维性极强的学科,但教材的叙述一般比较抽象,这给学生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教学实践中,不少学生认为政治理论有些枯燥无味,令人厌烦,普遍对学习政治积极性不高,所以,如何培养学生在政治学习中的积极性,是摆在教师面前永恒不变的主题。
关键词:政治;学生;积极性
政治课是中学生学习不感兴趣的一门,一直以来困扰着政治学科教师的教学,老师感觉有劲使不出。究其原因,传统的政治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一讲到底,教师的讲课就会变成学生“催眠曲”。这种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完全否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泯灭了学生的创造力。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如能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兴趣爱好,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授课艺术,逐步培养学生对政治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求知进取、奋发向上的动力和勇气,始终使学生以饱满热情、最佳状态地投身于政治课的学习中,正是解决以上难题的金钥匙。因此要解决政治课目前的处境,最重要的是转变学生对政治的看法和学习态度,即让学生由“要我学”转化为“我愿学”。为此,教师就要挖掘学生的潜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
一、重视情感教育
教育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一种双向情感交流的过程。情感是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的纽带,它是师生感情共融、思维共鸣的前提,是构建和谐课堂的前提,亦是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积极性的基本条件。它把双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纽带一旦断裂,教育将告失败。为此,政治课教学中,教与学的双边活动,需要一个和谐、融洽和愉快的学习环境。而教师的情感则对学生具有直接的感染作用,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育心理学家认为没有师生间融洽的情感关系,任何教育教学都是注定要失败的,而亲近的师生关系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爱与关心能使学生产生更多积极的情感,进而转化为接受教育的内部动力。让学生感到,老师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都无不充满着对他们诚挚的爱,令人可敬可亲。作为教师,在政治教学中若能亲而显爱、爱而取信、信而树威,就可以使学生从对老师的敬爱中激发起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说过:“靠一句美好的赞语我能幸福两个月。”莎士比亚也曾说:“称赞,即是我的薪俸”。这些大文豪的话语表明:赞扬是一种心理需要。每个人都有自尊心,都渴望自己得到社会、别人的承认。学生也不例外,总希望得到老师的称赞、肯定,所以课堂上我经常赞扬学生,鼓励学生,关注学生,使他们情绪饱满,奋发向上,积极性就会高涨。
俗话说,欲当良师,先当益友。政治课教师要以平等亲切的态度对待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用感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正面教育引导时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并与学生建立相互尊重、互相信赖的平等师生关系,达到以情激情,以情育情之目的。因此在政治教学中,教师不要讽刺挖苦学生,要热情关心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使他们感受到教师的诚心和爱心,沟通师生感情使之达到被学生看作是可信赖的朋友。教师只有对学生抱有诚挚的爱,平等的尊重,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对你所教的政治课就会产生兴趣,能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诲,并努力把这种教诲转化为行为,才能由怕学、厌学转化为愿学、爱学、乐学。
二、符合学生心理认知
初中学生,特别是七年级学生年龄偏小,活泼好动,喜欢表现自己,但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因而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结合学生这些特点,对教材进行处理,创设若干相互联系的活动模块,利用问题的的新奇性,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使课堂教学始终在学生的活动中进行,满足学生想动的要求和想说的愿望,让学生体验活动的快乐,学习的快乐,在快乐中学习知识,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初中学生,特别是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较低,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使课堂真正活起来,动起来,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应注意问题的设计不宜过于抽象,门槛不宜过高,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材料和活动方式的选择应注意生动性和趣味性。否则,就有可能出现曲高和寡,适得其反。
三、精选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要精选,体现教学方式的转变和课堂环境的改善人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教学有法是指教学时有法可依,有法可循。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实验法、发现法、自学辅导法、引探教学法、合作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教无定法是指在实际教学时,没有固定不变的教学模式,同样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不同的教师,同样的教学内容和教师,不同的学生,同样的教师和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的教学方法各不相同,因为每种教学方法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有各自的优点、缺陷和适用范围,超出了这个范围就不适用了。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接受能力以及自己的教学风格,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特别要注意,一节课中采用的教学方法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往往是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实际教学的进程交替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有的教学内容可以用几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这就要结合实际情况择优选择。
总之,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依据教学的内容、本人的教学风格、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而定,以达到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为准。值得一提的是,选择教法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要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绝不能凭空想象,不切实际。
四、增强学生参与意识
教学成效往往取决于能否增强学生的认知过程,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变“要我学”为“我愿学”,从而将外在的知识转化为内在素质。“授人之鱼”只能饱餐一顿,“授人之渔”终生受用。教师不试着让学生学会自己走路,学生就永远不会学习,永远依赖于老师这一拐杖。因此必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角。教师要从原来的“教”改为“诱”,从原来的“教”改为“导”。教师的任务是在教学中创造一切条件,千方百计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育家陶行知说:“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这句话说明教学应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统一。在教学中,科学又灵活地选择教学方法,并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使学生五官并用,全身心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使政治课不仅有了文字和声音,而且有了图像和动画,学生一堂课接受的信息量多了,而且对知识的理解更透了。教学应是教师诱导学生使之生疑,导向使之释疑。多设疑,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一个问题问下去后,一定要留有学生思考的时间。有些问题在回答过程中出现偏向,可以加以引导,千万不能越俎代庖。
总之,在政治课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的方法很多,只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在备课的同时注意备学生、备方法,选择灵活多样、切合实际的方法,就一定能达到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