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新闻传播教育的发展路径
——基于十所顶尖新闻传播院系的调查研究
2015-02-20张佳慧夏鸿斌
文/吴 锋 张佳慧 夏鸿斌
英国新闻传播教育的发展路径
——基于十所顶尖新闻传播院系的调查研究
文/吴 锋 张佳慧 夏鸿斌
英国是近代新闻传播业的发源地,也是老牌的高等教育强国,拥有丰富的新闻传播教育改革实践。笔者选取英国新闻传播教育领域的10所顶尖大学:伦敦国王学院、华威大学、谢菲尔德大学、东安格利亚大学、玛丽皇后学院、莱斯特大学、南安普顿大学、诺丁汉特伦特大学、卡迪夫大学与拉夫堡大学,以其新闻传播学相关院系官方网站公布的最新数据为依据,就其发展现状、学位、专业与课程设置、师资结构和学术研究特色等进行调查与统计,以期为我国新闻传播教育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英国新闻传播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英国在全球新闻传播领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高度发达的新闻传播业为英国新闻传播教育创造了良好条件。英国的新闻教育最早可追溯到《每日电讯报》记者大卫•安德森(David Anderson)于1887年在伦敦开办的伦敦新闻学校(London School of Journalism),是英国第一所新闻职业培训学校,尽管该校因经费问题于1897年停办,但其倡导的新闻职业主义理念给英国新闻教育打上了深深的烙印。1919年,伦敦大学开设新闻文凭课程,虽然并不授予正式学位,但它开创了英国现代高等新闻教育的先河。1939年二战全面爆发后,英国的新闻教育被迫中断,并一直延续到20世纪60年代。20世纪70年代初,卡迪夫大学率先开启新闻学研究生教育,1976年伦敦城市大学也开办了研究生教育。20世纪90年代中期,英国的新闻传播本科教育获得快速发展,最终形成了包含本科——硕士——博士在内的完整的新闻传播教育体系。目前英国开展新闻传播专业教育的高校约90家,规模居欧洲各国之首。
英国高校新闻传播院系设置秉持“统合主义”理念,即主张新闻传播教育与人文、艺术、社会学等传统强势学科院系统合而设,以促进学科交叉,便于吸收传统优势学科深厚的知识底蕴。在英国,独立的新闻传播院系设置并非主流。在统计的十所大学中,有5所新闻传播专业教育从属于人文艺术学院,2所从属于社会科学学院,只有3所大学设有专门的新闻传播院系——谢菲尔德大学新闻研究学院、卡迪夫大学新闻传媒与文化研究学院和莱斯特大学媒体与传播系。此外,英国的新闻传播教育大多设在综合类大学,这也有利于学科的大跨度交叉(见表1)。
学位、专业与课程设置
表1 英国新闻传播专业排名前10的大学概况
学位设置:结构多样且层次分明。与我国新闻传播学中清一色的文学学位设置不同,英国新闻传播教育的学位更强调多样性。统计表明,10所大学中多数都设置了本、硕、博三个层次的学位。新闻传播本科教育大多颁发文学学士,但有多样化的细分设置,如莱斯特大学媒体与传播系分别设有媒体与传播文学学士、媒体与社会文学学士、电影与媒体文学学士3种类型。硕士教育的学位呈多元化
之势,通常有新闻学硕士、理学硕士、文学硕士、工商管理硕士4种。如卡迪夫大学新闻传媒与文化研究学院在硕士阶段设置了9种硕士学位类型。博士学位是最高层次的学位教育,各校根据自身特色设置特定的博士项目,如玛丽皇后学院以电影与德语语言研究见长,在博士生培养层次上设有媒体与艺术技术的博士学位,这个独特的四年制博士项目,是一个艺术、科学和技术交叉的复合型创新培养计划,在英国享有盛誉(见表2)。
表2 卡迪夫大学新闻传媒与文化研究学院研究生学位设置
专业设置:共性与个性并存。笔者选取5所院校,就其本科和研究生的专业设置情况进行了统计。研究发现:各院系的新闻传播专业设置既有共性,又有各自的特色。就共性来说,多数院系在本科阶段开设的专业较少,在研究生阶段设置的专业相对较多;不论是本科教育还是研究生教育,专业设置均强调跨学科交叉,注重扩宽学生的知识面,凸显了英国高校“博雅教育”之传统。
就个性来说,各个院校的新闻传播专业设置保持了各自的特色,主要有两种取向。一是偏向于基础理论教学,侧重于通识教育。拉夫堡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的通信和媒体专业,本科阶段的学习期限为三年,第一年的必修专业课为通信和媒体研究概论、媒体和广播研究、媒体和通讯、媒体景观等,第二年的必修专业课为通信、媒体和文化理论、研究媒体和通信,第三年的专业课为通信和媒体研究。该专业设置偏重于理论知识传授和学术研究能力的培养,属于传统的精英主义培养路线。二是偏向于实践教学,侧重于应用技能培养。谢菲尔德大学的新闻研究学院,本科阶段,分设三个等级,从基础知识到实践能力逐步递进,最先学习资料收集和写作技巧,然后开始从事广播新闻的技术实践,最后培养学生在电视拍摄以及后期处理编辑等方面的技能。这类专业设置彰显了应用实践的重要性,注重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强调教育与传媒产业的互动衔接,属于大众教育的培养路线。
课程设置:凸显传统文化与社会需求。第一,影视课占据核心,传承历史文化。英国是老牌的电影强国,有一大批天才演员和导演、强大的技术人员和制作队伍及先进的音响设备,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受到了美国好莱坞电影的挑战。调查发现,尽管英国新闻传播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非常宽泛,但影视特别是电影课程占据较大比重,在传统新闻学、编剧、出版、影视音乐制作、创意文化产业、融合媒介等专业中占据核心位置。华威大学本科专业就开设有电影研究、电影与文学、法国的电影研究、德国的电影研究等专业课程,这已经成为华威大学的一大特色。东安格利亚大学设置了电影、电视和媒体研究专业,课程涉及英国电影和电视、影视与性别、各国电影、恐怖电影、喜剧、好莱坞、科幻、电影受众等,课程细分更深入。新闻传播教育对电影课程的重视,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英国的传统历史文化,维护了英国电影产业的利益。
第二,支撑产业发展,凸显创意引领。英国是全球最早提出“创意产业”,并从国家战略层面推动创意产业发展的国家,发达的创意产业背景催生了英国的“创意教育体系”。英国新闻传播教育课程的设置特别强调创意的引领地位,注重对学生创意能力的培养。伦敦国王学院的研究生品牌专业为文化和创意,定位于世界领先的研究文化、媒体、历史和分析特定创意的跨学科专业,主干课程包括:文化工作、创意城市、视觉文化、流行文化、文化和创意产业政策、文化管理、企业家精神和文化生产、文化再生、文化历史等。在创意理念的统摄下,英国新闻传播专业的课程设置视野十分开阔,注重大学科的交叉融合,纳入了法学、政治学、医学、犯罪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等课程,人文、艺术和社会学领域的课程所占比重较大,而纯粹的新闻传播课程所占比例较低,形成一个典型的跨学科课程体系(见表3)。
表3 10所大学新闻传播专业跨学科课程涉及领域
第三,适应产业潮流,提升数字媒体课程的地位。近年来,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数字媒体产业发展迅速,在传统教育中加大数字媒体内容,显得尤为迫切。调查显示,数字媒体课程
在英国新闻传播教育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在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阶段,各院系均将其列为核心课程。卡迪夫大学新闻传媒与文化研究学院最近推出数字媒体和社会专业课程,伦敦国王学院在本科阶段设有数字文化专业课程,华威大学研究生阶段设有数字创新技术专业课程,拉夫堡大学在本科和研究生阶段均设有数字媒体和社会专业课程,玛丽皇后学院在博士阶段设有交互设计和数字媒体处理、生产和录音技术等专业课程。新闻传播教育中注重培养数字媒体领域的新兴人才,为英国传统媒体转型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适应了媒体融合发展的潮流。
师资队伍与团队管理
师资队伍呈“金字塔”结构,“双轨制”引进教师。英国新闻传播师资结构呈“金字塔”形,极少数教授和副教授位于金字塔顶端,大量的高级讲师、讲师及其他成员位于金字塔中下部。这种结构源于英国特殊的职称制度,传统大学通常对教授岗位有严苛的数量限制,原则上每个学科或方向仅设1名教授,以保障其学术权威地位。在统计的7所院系中,师资队伍以讲师和高级讲师为主,高级职称教师占比较低。除卡迪夫大学的新闻传播专业高级职称教师超过10人外,其他院系相关专业高级职称教师均较少(见表4)。
表4 7所大学新闻传播相关专业师资情况
英国新闻传播教师队伍建设采用“双轨制”,既招聘以理论研究见长的学术型教师,又招聘具有多年从业经验、以新闻传播业务见长的实务型教师,并对两类教师采取不同的评估标准。一方面,经常有一些媒介机构、传媒名企的老总来高校为学生授课,涉及的内容经常是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实例及最新时事热点等,学校也会经常邀请一些实践者和在各大媒体机构工作的校友回母校与学生交流,如谢菲尔德大学,会有常任的8位来访教授和导师,培养学生的新闻专业技巧,使得学生更加了解媒体工作的方式,并形成在未来职业生涯中的具体规划。另一方面,高校有一批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以理论学养深厚、科研成果丰硕、学术声誉卓著见长,这类老师虽然亦需承担部分教学任务,但侧重于科研任务,且高级职称教师享受终身教职待遇。这种复合型的双轨制师资队伍组建模式能有效化解新闻教育界和传媒界的融合难问题,不仅有利于优化师资队伍结构,符合新闻传播专业教育实际,而且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英国高校的师资队伍实行分组团队管理的方式,在某个学科专业下设若干个研究小组(团队),学校聘任团队责任人(责任教授)后,由其对该组的研究事务和参与课题研究的研究生进行日常管理。以卡迪夫大学新闻传媒与文化研究学院为例,学院共设有5个研究团队,即数字媒体和社会学团队,新闻学研究团队,媒介冲突团队,种族、代表和文化政策团队,冲突、科学、健康和媒介团队。
英国新闻传播院校师资队伍有三个基本特征。其一,学术型教师普遍具有博士学位,且部分高级职称教师具有国外学习经历。教师的学历种类丰富,除哲学博士学历外,还吸纳理学硕士(MSc)、哲学硕士(MPhil)等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以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其二,实务型教师一般是业内的资深人士,有的曾在知名媒体担任过高级记者、编辑或主管。其三,采用团队小组的师资运营模式,为实施“师徒制”教学管理创造了条件。英国高校中盛行的师徒制,是一种强调导师引领、亲身传承、师徒互动的小规模精英教学模式,它不仅有利于资深老教师和新教师之间的合作,形成搭配合理的教师梯队,而且各层次学生也有机会参与老师的学术活动,保障师生的高效互动,促成了卓越人才的培养模式。
现今英国的新闻传播教育仍然极具活力,在发达国家中独树一帜,有许多经验值得我国借鉴。英国新闻传播教育虽然规模不大,但培养质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新闻传播教育保持精英主义传统,高质量、大交叉、小规模的卓越教学体系得到传承,能够较好适应媒体融合的时代要求。在新闻传播院系建制方面,秉持“统合主义”传统,把新闻传播相关专业与人文、艺术、社会和文化等传统强势学科院系融合设置,实现了大跨度交叉,传承了“博雅教育”理念;在学位设置方面,学位类型多样化且层次分明;在专业设置方面,强调基础与实践并重;在课程设置方面,重视电影等传统优势课程,强调创意的主体地位,彰显数字媒体课程的重要地位;在师资方面,实行教师引进“双轨制”,使得学术型和实务型教师有效衔接;在师资管理方面,采
用团队分组管理模式,便于师生的高效互动;在评估体系方面,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评价体系,激发了多方面的教学积极性。最后,英国的高等教育是高成本教育,全日制本科生年学费为9000英镑,是我国本科学费的18倍;全日制研究生年学费约5350英镑,是我国研究生学费的7倍(均以2014年8月汇率计算)。高学费投入为大学的师资和硬件建设提供了可靠的资金保障,也是英国新闻传播教育出色的重要原因。
本文系江南大学校教改重点项目“人机交互创新实践驱动的艺工融合数字媒体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项目编号:JGA2013008)的部分成果。
作者单位 江南大学数字媒体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