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文版《罗莎·卢森堡全集》编辑和出版的意义与构想

2015-02-20

新闻与传播评论 2015年6期
关键词:罗莎卢森堡

何 萍



中文版《罗莎·卢森堡全集》编辑和出版的意义与构想

何萍

摘要:从目前的情况看,世界上最有影响的《罗莎·卢森堡全集》有两个:一个是已经出版的德文版《罗莎·卢森堡全集》,另一个是正在出版的英文版《罗莎·卢森堡全集》,这两个版本在编辑结构上有很大的差别,但在主导思想上则是一致的,即都把罗莎·卢森堡当作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家和政治策略家,而不是当作一个哲学家。在这一思想主导下,罗莎·卢森堡的政治经济学著作和政治哲学被人为地分隔为两个部分编辑,这就很难全面地反映罗莎·卢森堡的思想创造活动。与之不同,中文版《罗莎·卢森堡全集》将把罗莎·卢森堡 定位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家,以此为主导,运用历史主义的方法编辑《罗莎·卢森堡全集》。在编辑过程中,中文版《罗莎·卢森堡全集》既要充分吸收德文版和英文版的成果,又要扬弃德文版和英文版的不足,使其优于德文版和英文版。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文版《罗莎·卢森堡全集》需要解决两大难点问题:一是罗莎·卢森堡著作、札记和书信等文献的搜集和整理,包括对罗莎·卢森堡用波兰文撰写的文章、著作和书信等文献的搜集和整理;二是依据新发现的罗莎·卢森堡著作、札记和书信等文献,重新评价罗莎·卢森堡的思想。

关键词:《罗莎·卢森堡全集》; 罗莎·卢森堡; 第二国际

2014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将“罗莎·卢森堡著作的整理、翻译和研究”列为重大招标项目并于当年立项。这是中国罗莎·卢森堡思想研究中的一件大事,也证明了中国对于翻译和出版罗莎·卢森堡著作的重视。作为该项目的主持人,我想在这里谈三个问题:第一,为什么要编辑和出版中文版《罗莎·卢森堡全集》,或者说,编辑和出版中文版《罗莎·卢森堡全集》 的意义何在?第二,编辑中文版《罗莎·卢森堡全集》的总体构想;第三,编辑中文版《罗莎·卢森堡全集》的难点。

一、 编辑和出版中文版《罗莎·卢森堡全集》的意义

概括地说,编辑和出版中文版《罗莎·卢森堡全集》是为了满足当下中国研究罗莎·卢森堡思想乃至20世纪马克思主义思想史的需要。

罗莎·卢森堡思想的研究在中国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我们可以把这个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1919年至20世纪50年代。这是罗莎·卢森堡思想在中国传播的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介绍罗莎·卢森堡其人及其思想。

1919年,在罗莎·卢森堡惨遭杀害之时,中国的报刊就报道过罗莎·卢森堡牺牲的消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筹备者、中国共产党最早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后来任武汉大学校长的李达,在1921-1922年两年间写了3篇文章介绍罗莎·卢森堡。第一篇是《介绍几个女社会革命家》,第二篇是《李卜克内西传》,第三篇是《女权运动史》。在《介绍几个女社会革命家》中,李达主要介绍了罗莎·卢森堡和克拉拉·蔡特金。在介绍罗莎·卢森堡时,李达把她的性格、才华、诗性的气质和理论家的智慧融为一体,展现了德国一代革命家的风采,同时,还介绍了罗莎·卢森堡的4部著作:《资本之集中》(资本积累论)、《波兰产业的进化》(波兰工业的发展)、《改良呢?革命呢?》(社会改良,还是革命?)、《德国社会民主党底危机》。从1922年开始,中国纪念罗莎·卢森堡的活动从来就没有中断过:1922年在上海、北京、广州、武汉和长沙等大城市举行过大规模的纪念会;1939年全国青年联合会出版的《中国青年》发表了纪念罗莎·卢森堡和李卜克内西的文章;1943年,值罗莎·卢森堡和李卜克内西牺牲24周年之际,《群众》杂志刊出了题为《他们的名字是德国革命——纪念卢森堡、李卜克内西逝世二十四周年》的文章。这些纪念活动,使罗莎·卢森堡作为革命家的形象铭刻在中国人的心里。相比之下,对罗莎·卢森堡著作的翻译则少之又少。前不久,人民出版社的邓仁娥编审发现了陈寿僧译、胡汉民校订的罗莎·卢森堡的《新经济学》,该书于1927年3月由“中国新文社”在中国当时最大的商业中心城市上海出版。这是当时翻译出版的唯一一部完整的罗莎·卢森堡的著作,而且对于中国人的影响是很小的。这表明,当时罗莎·卢森堡的思想在中国产生影响,不是通过她的学术著作,而是通过中国人对她的革命事迹和著作的介绍;她的思想能够对中国革命产生积极的影响,是因为当时的马克思主义者对她的革命实践和理论思想作了很高的评价。相比之下,第二阶段对罗莎·卢森堡生平和思想的评价却低得多。

第二个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罗莎·卢森堡最重要的著作被翻译成中文出版,却没有对她的思想展开实质性的学术研究,即便有少量的评介性论著,也都是以批评为主。

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系统地整理和翻译出版马克思主义思想家的著作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这一方面,中共中央编译局不仅系统地整理、翻译和出版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和《列宁全集》,还整理、翻译了第二国际和西方马克思主义重要代表人物的著作。但是,由于当时受到苏联马克思主义批评以及否定第二国际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强烈影响,中国对第二国际和西方马克思主义重要代表人物的思想普遍持批评或否定态度。这一态度反映在著作的出版上,不是采取内部发行的形式,就是在公开出版的著作扉页上明确地标出“供批判使用”的字样或在前言部分加上一些批评性的评价意见。罗莎·卢森堡著作的命运也不例外。在这一时期,罗莎·卢森堡的政治经济学著作《资本积累论》(1959)和《国民经济学入门》(1962),作为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遗产得到了翻译和出版,但是,这两部重要的著作并没有引起学术界的兴趣,而是当作一部错误的、没有价值的著作被悬置起来。这一态度在《资本积累论》的《译后记》中清晰可见。这部著作的译者在《译后记》中对罗莎·卢森堡的 革命实践和理论都作了否定性的评价:在评价她的革命实践时,指责罗莎·卢森堡犯了“半孟什维克错误”*彭尘舜、吴纪先:《译后记》,载卢森堡:《资本积累论》,三联书店1959年,第378页。;在评价她的政治经济学理论时,批评她的资本积累理论的逻辑结论是“资本主义的自动崩溃论”,她对剩余价值实现问题的分析、对马克思的资本主义再生产理论的理解、“在自己的推理上”、在对帝国主义的理解上,都是不正确的*见彭尘舜、吴纪先:《译后记》,载卢森堡:《资本积累论》,第381~382页。。这些指责和批判绝不是译者独创的,而是当时中国人评价罗莎·卢森堡基调的一种表述。正是这样一种态度,妨碍了罗莎·卢森堡著作的翻译和出版,使这一工作一度中断。直到20世纪80年代,罗莎·卢森堡著作的翻译和出版工作才得以重新开展。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罗莎·卢森堡著作的翻译和出版不再限于她的政治经济学著作,而是扩大到对她的政治学论著,其中最突出的是中共中央编译局整理、翻译,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卢森堡文选》上卷和下卷,其中上卷出版于1984年,下卷出版于1990年。这两卷均摘自1972年出版的德文版《罗莎·卢森堡全集》,在时间上涵盖了罗莎·卢森堡1883至1919年的重要著作,包括她批判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名著《社会改良还是革命?》以及批评德国社会民主党和俄国社会民主党的组织问题的名著《社会民主党的危机》、《俄国社会民主党的组织问题》、《论俄国革命》等。除此之外,罗莎·卢森堡的尚未翻译的政治经济学著作、文学论著和书信也开始得到陆续整理、翻译和出版,其中最重要的有:《德国社会民主党关于伯恩施坦问题的争论》(内含罗莎·卢森堡1898-1903年在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四次代表大会上就伯恩施坦问题所发表的讲话)(1981)、《帝国主义与资本积累》(1982)、《狱中书简》(1981)、《论文学》(1983)等。这些著作的出版使中国学术界能够更多地了解罗莎·卢森堡的思想。但是,由于受到当时评价基调的限制,这一时期的罗莎·卢森堡思想研究的水平在总体上并未超过第一阶段的水平。从另一方面看,这一时期研究水平的局限性在很大程度上也要归咎于被翻译成中文的罗莎·卢森堡文献还十分有限。据初步统计,目前已经译成中文的罗莎·卢森堡文献在数量上仅占德文版《罗莎·卢森堡全集》和《罗莎·卢森堡书信全集》的20%左右。这还不包括新发现的罗莎·卢森堡文献。在这种情况下,要想通过学术自身的研究改变罗莎·卢森堡思想研究的基调,无疑是十分困难的。

第三个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到现在。这是中国人严肃地开展罗莎·卢森堡学术思想研究的阶段。

尽管中国的罗莎·卢森堡思想研究受到中文文献数量的限制和评价基调的影响,但中国学术界还是冲破了重重阻碍,开始了新一轮的罗莎·卢森堡思想研究。这一阶段的形成是由三个因素决定的:第一个因素是中国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思想解放运动以及由此而推动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史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的思想解放运动破除了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尤其是破除了斯大林思想的影响,中国学术界逐渐改变了对第二国际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批评态度,开始认真地研究第二国际和西方马克思主义。在这一研究中,罗莎·卢森堡的思想及其地位凸显出来,成为马克思主义思想史研究中的一个亮点。第二个因素是受国际罗莎·卢森堡思想研究的影响。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有两件事刺激了国际学术界对罗莎·卢森堡思想的重新研究:一件是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这促使人们重新思考罗莎·卢森堡 的社会主义民主观以及她对俄国革命的批评;另一件是美国借助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重建世界资本主义体系,这促使人们重新思考罗莎·卢森堡的《资本积累论》。这两件事都与中国的发展密切相关,所以,中国学者受到国际罗莎·卢森堡研究的影响,也开始从肯定的角度来重新研究罗莎·卢森堡 的理论。第三个因素是中国青年一代学者对罗莎·卢森堡思想的兴趣。我这里所说的青年一代学者是指20世纪90年代成长起来的一代学者。这些青年学者面对的是中国与世界的关系问题、中国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等问题,正是在思考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他们对罗莎·卢森堡的思想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这一研究最主要的成果和研究水平比较集中地反映在《罗莎·卢森堡 思想及其当代意义》这本文集中。这本文集是在2006年3月20-22日在武汉大学召开的“罗莎·卢森堡及其当代意义国际学术研讨会”的会议文集的基础上编辑而成的。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共中央编译局曾经两次与国际罗莎·卢森堡学会合作,在中国举办国际罗莎·卢森堡思想学术研讨会。一次是1994年11月在北京召开,一次是2004年11月在广州召开,这两次会议虽然时间不同,但在主题上都是讨论罗莎·卢森堡的社会主义民主思想,参加的学者也都是研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的专家。与这两次会议不同,2006年在武汉大学召开的“罗莎·卢森堡思想及其当代意义国际学术研讨会”突破了先前单一社会主义民主思想研究的主题,在一个更加广阔的领域探讨罗莎·卢森堡在哲学、政治经济学、政治学、科学社会主义及东方社会研究领域的成就,其中讨论罗莎·卢森堡 《资本积累论》的论文占了约2/3的篇幅;参加的学者也不限于研究共产主义运动史的专家,而是扩大到中国各大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的专家,他们当中,有研究哲学的、政治学的、经济学的、科学社会主义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和后现代思潮的,等等,他们从各自的领域对罗莎·卢森堡的思想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充分地展示了中国学者20世纪90年代以来研究罗莎·卢森堡思想的新成就。这一成就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结合当今国际垄断的形成、金融资本全球化的现实,重新评价罗莎·卢森堡 与伯恩施坦的论战,论证了研究罗莎·卢森堡思想的当代意义;(2)从马克思主义思想史的角度重新评价罗莎·卢森堡的著作和与列宁进行的思想论战,其中对她的《资本积累论》、她的民族自治思想、她与列宁之间的论战等都作了肯定的评价;(3)探讨了罗莎·卢森堡思想与西方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系,肯定罗莎·卢森堡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先驱。这一点,对于西方学者来说从来就没有疑义,但是,对于中国学者来说却是一个很大的突破。它意味着,罗莎·卢森堡的思想研究已经开始进入了中国学术的主流地带;(4)把罗莎·卢森堡作为一位哲学家来加以研究。这是中国学者对于世界罗莎·卢森堡 思想研究的独特贡献。

随着中国对罗莎·卢森堡思想研究的不断拓展和深化,翻译和出版《罗莎·卢森堡全集》的要求也就提了出来。比如,自2007年秋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学术界开始了新一轮的罗莎·卢森堡思想研究。在这一轮研究中,罗莎·卢森堡的经济思想与当代金融危机的关系、她的生态学思想、社会主义革命的思想,尤其是她晚年的革命思想等,成为了罗莎·卢森堡思想研究的新课题。相比之下,中国学者至今都无法开展这些课题的研究。这一不足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罗莎·卢森堡中文文献的限制。确切地说,中国翻译和出版的罗莎·卢森堡文献尚不足以支撑上述课题的研究。因此,中国要想跟上国际罗莎·卢森堡思想研究的步伐,就需要有大量的罗莎·卢森堡的中文文献,尤其是新发现的罗莎·卢森堡文献。这就在客观上提出了整理和出版中文版《罗莎·卢森堡全集》的要求,而且新一代的年青学者也希望能够读到中文版的《罗莎·卢森堡全集》。这一点,在我们2014年与罗莎·卢森堡基金会共同主办的“罗莎·卢森堡思想系列讲座”中已得到了体现。当时,参加这次系列讲座的青年学者都是来自中国30多所大学及有关科研机构,他们对国外学者讲授的《罗莎·卢森堡 全集》的德文版和英文版的出版情况抱有浓厚的兴趣,希望中国能够尽快地出版罗莎·卢森堡著作和书信全集。

以上三个阶段的发展表明,中国的罗莎·卢森堡思想研究已经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这一时期形成了新的研究课题,而且还有了翻译和出版罗莎·卢森堡全集的要求。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将罗莎·卢森堡著作的整理、翻译和研究列入重大招标课题,正是适应了中国罗莎·卢森堡思想研究的需要。

二、 编辑和出版《罗莎·卢森堡全集》的总体构想

根据中国学者的需要和中国罗莎·卢森堡研究的现状,我们的编辑和出版工作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充分利用新发现的罗莎·卢森堡文献,系统地研究罗莎·卢森堡的思想,整理罗莎·卢森堡的文献,编写《罗莎·卢森堡年谱》;另一个部分是编辑、翻译和出版12卷本的中文版《罗莎·卢森堡全集》,展示出一个真实完整的罗莎·卢森堡。

在这个总体构想下,我们拟开展三个方面的工作:

1.开展罗莎·卢森堡革命活动史、思想史及罗莎·卢森堡著作的考据性研究。这是整理和出版罗莎·卢森堡著作的前提性工作,也是出版罗莎·卢森堡著作的一个构成部分。通常,出版全集,都要对全卷和各卷的思想作一说明,而我国已出版的罗莎·卢森堡著作的说明,无论是在生平和著作的介绍上,还是在思想的评价上,都与罗莎·卢森堡新发现的文献有着很大的差距,因此,必须重新撰写。而要写好这一说明,就必须对当代国内外罗莎·卢森堡思想的研究有充分的了解,对她的思想有充分的研究,包括对她的著作和出版的考据性研究。

2.整理罗莎·卢森堡的手稿、笔记和书信。从目前国内已经出版的罗莎·卢森堡文献看,现有的中文文献有两点不足:其一,罗莎·卢森堡的主要著作,除了《卢森堡文选》(上下卷)外,大多是以单行本的形式出版,这就很难呈现罗莎·卢森堡思想的全貌;其二,罗莎·卢森堡的大量手稿、笔记和书信都没有译成中文,至于新发现的文献,只发表了罗莎·卢森堡在1911年9月或10月初写的《〈信条〉:关于俄国社会民主党的状况》一文*该文收入2012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卢森堡文选》中。,其余的都没有翻译成中文发表,也缺乏系统的介绍,而这些文献都有着极高的研究价值,因此,本课题必须重点整理这一部分的文献,并在此基础上撰写《罗莎·卢森堡年谱》。这一工作是编辑罗莎·卢森堡全集的前提性工作,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

3.对已经出版的德文版和英文版《罗莎·卢森堡全集》进行研究,充分吸收其中的优点,编写独具特色的中文版《罗莎·卢森堡全集》。

在这里,我想重点谈谈我对现有的德文版和英文版《罗莎·卢森堡全集》的看法。

现有的德文版和英文版《罗莎·卢森堡全集》,可以说是国际上罗莎·卢森堡著作研究和出版方面最有代表性的成果。这两个版本由于编辑和出版的时间不同,所以在编辑的结构和主导思想上有着很大的差别。

首先分析两者在编辑结构上的差别。

先看德文版《罗莎·卢森堡全集》。该全集由两个部分构成:一个部分是《罗莎·卢森堡著作全集》;另一个部分是《罗莎·卢森堡书信全集》。《罗莎·卢森堡著作全集》共6卷,是在20世纪70年代出版的5卷本《罗莎·卢森堡著作全集》的基础上编写的,其中第1卷由1/1、1/2两册构成,汇集了罗莎·卢森堡1889年至1905年的论著、讲话、札记、笔记、手稿、评论文等;第2至4卷,汇集了罗莎·卢森堡1906年至1919年的论著、讲话、札记、笔记、手稿等;第5卷为政治经济学卷,汇集了罗莎·卢森堡 的三部最重要的政治经济学著作:《资本积累论》、《资本积累——一个反批判》和《国民经济学入门》;第6卷汇集了新发现的罗莎·卢森堡文献*据罗莎·卢森堡基金会负责此项工作的Dr.Evelin Wittich介绍,罗莎·卢森堡基金会正在编辑第7卷,该卷汇集了第6卷未收入的新发现的罗莎·卢森堡文献,预计2016出版,余下的还将出版第8卷,集中出版罗莎·卢森堡用波兰文撰写的文献,预计2017年出版。到那时,罗莎·卢森堡的德文版将出齐所有的文献。。与此类似,《罗莎·卢森堡书信全集》共6卷,其中前5卷是按照年代编辑的,第6卷是补卷,汇集了后来发现的罗莎·卢森堡的书信。从德文版的这两部分内容看,德文版全集基本上搜集齐了罗莎·卢森堡的文献,但并没有把新发现的文献融于整体的文献中,而是采取了补卷的方式附在后面。此外,在内容的编辑上进行了简单的分类,即把罗莎·卢森堡的政治经济学的主要著作单独成卷,既突出她的政治经济学著作的地位,又将她的政治经济学著作与政治学的著作相对地区分开来。

再看英文版《罗莎·卢森堡全集》。英文版的《罗莎·卢森堡全集》由14卷构成:第1至2卷为政治经济学卷,汇集了罗莎·卢森堡早期的《波兰工业发展》、在社会民主党学校授课时的笔记、手稿等以及她的主要政治经济学著作;第3至9卷为政治学著作卷,其中,前3卷按照年代顺序编辑了罗莎·卢森堡1897年至1919年的政治学著作,余下的分别为罗莎·卢森堡论述民族问题和帝国主义问题的著作、笔记、讲话、札记等,被冠之以文化类;第10至14卷为书信卷。这一结构鲜明地体现了英文版的三个特点:第一,以新出版的德文版为文献基础,将新发现的文献与先前发表过的文献统一编辑,不再以补卷的形式将其分开,在文献编辑的整体性上优于德文版。第二,在编辑结构上,强化了德文版隐含的分类法,明确地把罗莎·卢森堡的著作分为三类:一类是政治经济学的著作;一类是政治学的著作;一类是文化方面的著作。而在德文版中,罗莎·卢森堡早期的政治经济学的著作和笔记与她的政治学著作并没有分开编辑,只是提取了她后来的政治经济学著作独立成册,而英文版则明确而完全地将她的政治经济学著作与政治学的著作分开,然后将她的政治学著作进一步细化,把其中论述革命的部分冠之以政治学的著作,而把其他的部分统归于文化著作,并依据这一分类在第1、2两卷集中发表罗莎·卢森堡的全部政治经济学文献,在第3至5卷集中发表论述革命问题的著作,在第6至9卷中发表论述帝国主义、殖民地、民族自治以及论文学等方面的著作。这一编排无疑强化了德文版隐含的分类法。第三,将罗莎·卢森堡的著作类和书信类合并编辑,增强了罗莎·卢森堡全集的整体感。

对比英文版和德文版的编辑结构,英文版将新旧文献融为一体、著作和书信统一编辑,在文献的统一性上的确优于德文版,但是,英文版由于过于追求分类的明晰化,因而在历史的整体感上又不如德文版。因为德文版从第1卷到第4卷,按时间序列编辑罗莎·卢森堡的文献,比较完整地展现了她的思想进程,而英文版将罗莎·卢森堡的政治经济学文献和政治学文献完全分割开来,使她的思想碎片化了,在编辑体例上,似乎是在编专题论著集,不符合编辑全集的体例。为了弥补这一不足,英文版增加了许多有关背景方面的注释,这显得视野更为开阔,值得特别重视。

其次,我们可以进一步分析和评价德文版和英文版编辑的主导思想。

德文版和英文版《罗莎·卢森堡全集》的编者把罗莎·卢森堡的政治经济学著作和她的政治学著作分开编辑的思想基础是:罗莎·卢森堡是一个政治经济学家和政治策略家,而不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家。在我看来,这一观点很难全面地反映罗莎·卢森堡的思想创造活动。

事实上,罗莎·卢森堡和马克思、列宁一样,不是一个书斋的学者,而是注重现实、实践问题的革命家和理论家,因此,她所有的著作、讲话、笔记都是围绕着现阶段实践中提出的重大问题展开的。她在苏黎世大学期间曾经主修过哲学,研究过古希腊哲学、康德和黑格尔哲学,也系统地研究过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这些都培养了她的理论思维能力,使她善于从哲学世界观的高度,从政治、经济、文化的总体上来分析所面临的、必须解答的问题。当罗莎·卢森堡把这一思维方式贯穿于自己的写作中时,她的每一部著作、每一本笔记,只要是对某一理论问题的分析,都不能不同时包含着哲学的、政治经济学的和政治学的内容,在她那里,不论是分析帝国主义经济现象的著作,如《资本积累论》,还是批判伯恩施坦的杰作,如《社会改良还是革命?》,都同时既是政治经济学的著作,又是政治学的著作,更是哲学的著作。对于这样一个思想家,如果忽视她的哲学思想,把她降低为一个单纯的政治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并将她的著作进行简单的分类处理,是根本不能展现她思想中那些富有活力的东西的,也难以呈现她的思想在当代的价值。这与当代罗莎·卢森堡思想研究的水平是不协调的。在对罗莎·卢森堡著作的编辑上,也必然会碰到难以克服的困难。我们可以英文版的编辑为例。英文版将罗莎·卢森堡的政治著作进一步分为两类,将其中有关民族问题和帝国主义问题的著作作为文化类单独编辑,以求与她的革命民主主义思想分开。但是,民族问题和帝国主义问题的著作究竟属哪一类呢?它们难道真的就属于文化类吗,抑或还可以划归于政治经济学类呢?可见,要把罗莎·卢森堡的政治经济学思想和政治学的、文化的思想清晰地、彻底地区分开来,是十分困难的。这就像要把马克思的《资本论》单一地划归为政治经济学著作一样,是极不合理的。这种刻意的分类只会使《罗莎·卢森堡全集》的编辑碎片化,要克服这种碎片化倾向,就必须采用历史主义的方法,而不是形而上学式的分类法。这就需要把罗莎·卢森堡当作一个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来对待。

综合以上分析,德文版和英文版为中文版的编辑提供了充足的文献资料,但因其编辑结构的不合理性,而给予了中文版的编辑出版进一步发展和突破的空间。

这种可能的突破主要体现在三点上:

1.在编辑思路上的突破。由于中文版在时间上晚于德文版和英文版,所以,在编辑的思路上可以充分吸取当代罗莎·卢森堡思想研究的成果。从总体上看,中文版的编辑思路定位于两点:其一,把罗莎·卢森堡 定位为一个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从这样的思想高度去理解她的全部著作和思想,把她的政治经济学、政治学、文学等方面的思想作为其哲学思想的内容,从历史哲学的高度去展现这些思想的深层内涵及其当代意义;其二,联系2008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及其所带来的帝国主义、全球公平正义、生态等问题,研究罗莎·卢森堡的著作和思想,要注意清理和研究她有关资本主义危机和前资本主义社会的笔记,研究这些笔记与她的帝国主义理论之间的关联,以及在帝国主义问题上,罗莎·卢森堡与她同时代的思想家之间的争论,她之后的思想家对她的批评和赞扬,从中阐明罗莎·卢森堡思想的当代意义。

2.在文献的编辑上,把新发现的文献有机地融于已出版的文献之中,形成文献的整体性;在编辑结构上,运用历史主义的方法,以文献发表的时间顺序为主,兼顾分类方法,这主要表现在对一些文献细节的合理处理上,比如,把罗莎·卢森堡在社会民主党内有关伯恩施坦问题讨论中的讲话与《社会改良还是革命?》编为一组,把罗莎·卢森堡在社会民主党党校担任教员期间的讲稿、笔记、手稿与《国民经济学入门》编为一组,等等;在编辑过程中,加强注释,特别是对罗莎·卢森堡版本方面的注释,使中文版《罗莎·卢森堡全集》能够满足中国学者研究的需要,并具有自身的特色;最后,在编辑的体例上,共编辑12卷,其中前6卷为著作卷,后6卷为书信卷。

3.在编辑的内容上,要突出罗莎·卢森堡与波兰革命传统和德国马克思主义传统之间的联系。具体地说,在实践方面,要联系波兰的、德国的工人运动和第二国际社会民主党内的斗争来研究罗莎·卢森堡的生平活动和著作中的思想;在文献整理方面,要特别注意罗莎·卢森堡的讲话、论战与她所处的政治背景之间的关系;在理论方面,要特别注意她与德国的马克思主义批判哲学传统的联系,确定罗莎·卢森堡 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上的地位,特别要注意她在论述康德哲学、黑格尔哲学、马克思和恩格斯哲学等方面的文献,以此为理论背景,考察罗莎·卢森堡与伯恩施坦的理论论战,发掘她的政治经济学和政治学著作、笔记、手稿背后的辩证法传统,揭示这些文献之间的关联和内在的逻辑理路。

三、 编辑中文版《罗莎·卢森堡全集》的难点

有了德文版和英文版的文献,有了国内外罗莎·卢森堡思想研究的最新成就,这是我们编辑中文版《罗莎·卢森堡全集》的良好基础。但是,这并不等于说,编辑中文版《罗莎·卢森堡全集》的所有问题都解决了,余下的只有翻译工作了。从上述德文版和英文版在编辑结构和主导思想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看,编辑中文版《罗莎·卢森堡全集》依然还有许多的工作要做。从总体上看,这些工作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罗莎·卢森堡著作、札记和书信等文献的搜集和整理;一类是依据新发现的罗莎·卢森堡著作、札记和书信等文献,重新评价罗莎·卢森堡的思想。在这两类工作中,我们面临着许多的难题。

在罗莎·卢森堡著作、札记和书信等文献的搜集和整理方面,我们至少有两个难点问题需要解决:

一是研究罗莎·卢森堡生平和革命活动的波兰背景和波兰文献。我国已经出版的罗莎·卢森堡文献,无论是著作、札记,还是讲话稿、书信,都是她在德国背景下用德文撰写的,而没有她在波兰背景下用波兰文撰写的。这在文献上是一个很大的缺失。根据在德国罗莎·卢森堡基金会工作的罗莎·卢森堡文献研究专家霍尔格·波利特(Holger Politt)的统计,罗莎·卢森堡用德文撰写的著作篇幅大约长达6000页,用波兰文撰写的著作篇幅大约3000页。这个统计数字告诉我们,罗莎·卢森堡用波兰文撰写的著作、札记、讲话稿、书信等,占据了罗莎·卢森堡全部文献1/3的篇幅。这1/3的篇幅记载了罗莎·卢森堡早年从事的革命活动和思想,比如她与波兰革命者,也是她的亲密伴侣利奥·约吉希斯共同创办的沙俄境内第一份社会民主刊物——《工人事业》,罗莎·卢森堡作为该报的编辑,每一期都刊有她撰写的文章,这些文章记载了她从1893年至1896年的革命实践和思想发展过程。此外,还有她在波兰社会民主党刊物《红色旗帜》、《社会民主党评论》上发表的文章,其中包括她在1908-1909年间用波兰文撰写的重要著作《民族问题与自治》等等*详见本期笔谈中Holger Politt的《关于罗莎·卢森堡波兰文著作的一些内容》。。这些文献的主题都是有关波兰问题、沙俄帝国主义与民族问题以及波兰、俄国工人运动及工人的社会民主运动发展的问题,反映了罗莎·卢森堡在民族问题、帝国主义问题和波兰工人运动问题上的立场和观点,是我们研究罗莎·卢森堡思想的宝贵文献。

二是考据和处理新发现的罗莎·卢森堡的德文文献。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因斯大林禁锢研究罗莎·卢森堡的思想,罗莎·卢森堡的大部分文献被封存起来,这其中有政治经济学方面的论著,但大部分是有关政治方面的论著。直到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这些文献才得以解密。对于这些文献,德文版的处理方式是,以补卷的形式置于《罗莎·卢森堡全集》之后。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德文版《罗莎·卢森堡 全集》第6卷和即将出版的第7卷。对于德文版来说,这两卷也不是经过系统地考据后,按照罗莎·卢森堡文献的时间顺序统一编辑的,而是将先发现的罗莎·卢森堡文献编辑成第6卷,将编辑之后新发现的文献汇集成第7卷。这样一来,中文版要利用这些文献,就需要对这些文献进行考据性研究,在此基础上重新编辑,将其融于已有的文献之中,展现一个完整的罗莎·卢森堡。

在依据新发现的罗莎·卢森堡著作、札记和书信等文献,重新评价罗莎·卢森堡的思想方面,我们面对的最大难题,就是如何澄清以往对罗莎·卢森堡思想的种种误读。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上,罗莎·卢森堡无疑是最有争议的人物。历史地看,人们关于她的种种争议无非出自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学术方面的原因,这就是,罗莎·卢森堡提出的许多新的理论观点不能被当时的人们所理解,比如,她对马克思的资本积累图式的批评、对布尔什维克的极端集中主义的组织形式的批评等等,不仅不为她同时代的大多数马克思主义思想家所理解,甚至在她身后的很长时间内,都不为大多数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所理解。正是这些不理解,招致了无数的批评,也引起了长时间的争议;另一个是政治方面的原因,这主要来自于斯大林对罗莎·卢森堡思想研究的打压。长期以来,人们把罗莎·卢森堡思想不能得到客观评价的政治原因归咎于列宁对罗莎·卢森堡的批评,这实在是一种误解。不可否认,列宁对罗莎·卢森堡的批评为斯大林打压罗莎·卢森堡思想的研究提供了一个理由,但是,就列宁本意而言,他对罗莎·卢森堡的批评旨在阐明他们之间在认识上和理论上的分歧,至于在政治上,列宁从来没有压制过罗莎·卢森堡,更不否定她为工人阶级、为社会主义革命的实现所做的一切努力。正是这样,他才会以俄国作家伊·安·克雷洛夫 的《鹰和鸡》的寓言来比喻罗莎·卢森堡,称她“始终是一只鹰”,并指责“德国共产党人延缓她的全集的出版太久了”*列宁:《政论家札记》,载《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43~644页。。与列宁不同,斯大林重在政治上打压罗莎·卢森堡,所以,他禁锢罗莎·卢森堡思想研究,封存了罗莎·卢森堡著作、札记、书信等许多文献,致使罗莎·卢森堡的全集无法出版。这种状况直到苏共20大以后才逐渐得到缓解。然而,就罗莎·卢森堡思想研究的禁锢而言,政治原因的消除与学术原因的消除并不同步,政治原因的消除只是学术原因消除的前提,但学术原因的真正消除,只有在经过了对罗莎·卢森堡的著作和思想的客观而深入的研究之后,才是可能的。罗莎·卢森堡著作、札记和书信等文献的解密无疑为学术原因的消除提供了文献上的根据。这也就是随着罗莎·卢森堡 著作、札记和书信等文献的解密,对这些文献的考据性研究,成为21世纪罗莎·卢森堡思想研究的热点的重要原因。就目前的情况看,这一研究已经取得了两个方面的成就:一个成就是启动编辑和出版多种语言的《罗莎·卢森堡全集》,另一个成就是依据新发现的罗莎·卢森堡著作、札记和书信等文献,订正以往对她的政治经济学、政治哲学等观点的误读,重新评价罗莎·卢森堡与列宁的争论,给罗莎·卢森堡思想一个准确的历史定位*详见保尔·泽瑞姆卡的《晚年马克思与卢森堡:政治经济学的新发展》,凯文·B·安德森的《马克思和卢森堡论非西方和前资本主义社会》,奥图卡·鲁本的《罗莎·卢森堡对列宁极端集中主义政党观点和布尔什维克革命的批评》,伊藤成彦的《罗莎·卢森堡思想中的民族与国家》。上述文章皆载何萍:《罗莎·卢森堡思想及其当代意义》,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这些成就,从不同的方面凸显了罗莎·卢森堡思想的当代价值,进而一点一点地改变着以往看待罗莎·卢森堡思想的观念。我们整理和编辑出版中文版《罗莎·卢森堡 全集》也是这个工作的一部分。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中文版《罗莎·卢森堡全集》的编辑和出版既是中国罗莎·卢森堡思想研究的一部分,也是世界罗莎·卢森堡思想研究的一部分。既然如此,那么,对罗莎·卢森堡著作、札记和书信进行考据性研究,并依据这一研究成果重新评价罗莎·卢森堡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有关社会主义民主的思想,从学术上消除以往人们对她思想的种种误读,就应该成为本课题研究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这一工作在中国还未真正展开,因此,进行这一工作,必然会碰到来自观念上的、资料上的和理论上的许许多多的困难。这就要求我们把文献的整理、编辑与理论的研究紧密地结合起来,以新的理论研究推动文献的整理和编辑,在此基础上,编辑出高水平的中文版《罗莎·卢森堡全集》。

●作者地址:何萍,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Email:heping@whu.edu.cn。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4ZDB002);武汉大学自主科研项目(人文社会科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专项资金

●责任编辑:涂文迁

DOI:10.14086/j.cnki.wujhs.2015.06.001

猜你喜欢

罗莎卢森堡
探讨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在拒绝让出座位前,罗莎·帕克斯就已是一名长期争取选举权的活动人士 精读
Luxembourg卢森堡
中国船级社与卢森堡海事主管机关签署法定授权协议
缺警察,卢森堡打算招外国人
神秘邮件
卢森堡的骄傲 查理·高卢Charly Gaul
两只羊的故事(上)
温柔策略
两英亩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