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特色发展之路科技工作实现跨越发展
2015-02-20
6月27日,在回顾长江大学2014年科技工作时,科技处处长许晓宏高兴地介绍:国家科学基金项目获批总数57项,位列省属高校第一;防漏堵漏技术研究室正式授牌成为油气钻井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分室,实现学校国家级实验室“零”的突破……这一项项成就,在学校科研大发展的画卷上绘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是长江大学组建12年来科研水平大幅提升的缩影,标志着学校科研工作正在迈上一个新台阶。
2003年以来,学校立足自身学科特点,整合资源、凝练方向、创新机制,加强科研条件建设,在石油、农学、区域经济、荆楚文化等研究领域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取得累累硕果。2003~2014年,学校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97项;公开发表论文26910篇,其中权威期刊657篇、核心期刊8207篇、国际3大检索系统收录2445篇;公开出版学术著作402部;公开出版教材628部;新增省部级以上科研机构27个,其中国家级科研机构3个。
学校把服务行业、服务社会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采取多种措施将科技成果转化成生产力。目前,学校已与国内40家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学校坚持唱“地方戏”,开放办学,与20个地市、州、县建立了校地合作关系,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
2015年4月18日,长江大学楚文化研究院暨中国楚文化研究院(筹)揭牌,整合校内多个学术平台、汇聚海内外学术资源,进一步夯实研究基础,打造“更专、更大、更强”的特色学术研究机构。5月19日,紧紧围绕国家新的发展战略部署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发文成立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吹响了推进区域经济研究的号角。
新的起点、新的征程。学校将扎实贯彻和落实“强者更强、优者更优,充分放大学科集聚效应,积极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和重大影响力”的科技工作指导思想,集中优势资源,开展有组织的科研,全面推进各项科技工作。学校将以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为核心目标,全力建设湖盆沉积模拟实验室和湿地生态与农业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全面加强非常规油气和主要粮食作物产业化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大力推进楚文化研究院、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的建设工作,努力走出一条“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特、人特我异”适合长江大学的科研发展之路,实现学校科技工作的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