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颈性眩晕症的手法治疗

2015-02-20周世民周劭宣穆春林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颈性针刀椎动脉

周世民,周劭宣,穆春林

(1.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130117;2.长春圣安医院,长春130021)

颈性眩晕症又称椎动脉型颈椎病(CSA),多发于中老年人,以40~60岁的人群为多见,其发病率达60%以上,在某些职业高达90%以上[1]。其发病机制系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引起椎关节的紊乱,椎间隙失稳,椎体及钩椎关节发生骨刺、增生、关节的错动,颈椎生物力学平衡失调,压迫椎动脉或刺激其壁上的交感神经纤维,使交感神经兴奋引起椎动脉血管痉挛,血管腔隙变窄,血流发生障碍,而出现椎-基底动脉系统机能不全的症状和体征[2]。对于颈性眩晕症的治疗,中医手法无论是单纯手法的临床运用还是手法联合其他方法的临床运用,均具有较好效果和广泛的应用前景,现将近几年有关本病的手法临床应用研究资料综述如下。

1 单纯手法

中医推拿手法按其作用分为理筋手法和整复手法(运动关节手法),二者在颈性眩晕症的临床治疗中均有较理想的效果。王军[3]采用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手法治疗本病,结果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颈椎动脉痉挛和寰枢关节的位移指数较单纯采用温胆汤加减有明显改善,其原理是运用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手法治疗颈性眩晕能够准确纠正单个或多个椎体移位,恢复椎体的正常位置,减少和消除对椎动脉的压迫和刺激,缓解前庭迷路缺血,解除眩晕症状。赵海明等[4]以舒筋通督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8例,结果:总有效率为92%,随访1年复发2例,用同法治疗,症状再次消除。张志国[5]采用定位托枕拔伸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结果痊愈率为46.7%,总有效率为96.7%。

2 手法结合其他疗法

2.1 手法联合牵引 祝维华[6]采取推拿手法配合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总有效率达96.0%。李贞培等[7]用牵引整脊法治疗颈性眩晕症患者25例,结果总有较率达96%,明显优于用葛根素粉针剂静滴治疗的对照组(P<0.05)。谢强等[8]采用旋转扳法结合牵引治疗中老年颈性眩晕,应用经颅超声多普勒检测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流速并观察流速改变和临床疗效。结果表明,该疗法明显优于单纯牵引组,且2组左侧椎动脉、右侧椎动脉、基底动脉流速改变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由此得出结论:中老年颈性眩晕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主要表现为低流速状态,在手法治疗中旋转扳法结合牵引对椎基底动脉的影响较穴位推拿明显,并可能具有比穴位推拿更好的临床疗效。

2.2 手法结合针灸 陈达祥等[9]以颈椎手法推拿结合针灸治疗颈性眩晕,总有效率98.18%,明显优于单纯针灸治疗的对照组(85.45%),2组比较,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陆健祖等[10]采用电针配合坐位拔伸整复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综合征,总有效率为95.0%(药物治疗组为78.3%),且患者治疗后颈椎曲度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电针配合坐位拔伸整复手法不仅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还能适当纠正患者的颈椎曲度。

2.3 手法结合针刀 张建勇等[11]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0年12月200例颈性眩晕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针刀配合推拿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结果:200例患者经过针刀配合推拿方法治疗后,痊愈119例(59.5%),显效54例(27%),好转21例(10.5%),无效6例(3%),总有效率达97%。针刀配合推拿治疗能够改善患者血供,保证患者的疗效。陈关富等[12]针刀配合手法治疗颈源性眩晕,整体疗效优于采用针刺、手法矫治对照组(P<0.05),认为针刀配合手法能从病因病理上纠正颈源性眩晕的生物力学失衡,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2.4 手法结合药物 尚仲新[13]采用桃红四物汤加减配合手法治疗颈性眩晕,总有效率达93.3%,与单纯手法治疗的对照组(78.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马峥嵘等[14]用川芎嗪结合正骨手法治疗老年颈性眩晕,痊愈率52%,总有效率94%,与药物组及手法组在痊愈率和总有效率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结语

中医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症,无论是单纯手法的临床运用,还是手法结合牵引、针刺、药物和其他疗法的临床运用,均为行之有效治疗方法之一,因其疗效显著、安全可靠且费用低廉,故而倍受广大医务工作者和患者的青睐,必将为人类的健康做出巨大的贡献。

[1]施杞.要重视对颈椎病的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1999,7(1):1-3.

[2]杨克勤.脊柱疾病的临床与研究[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3:514.

[3]王军.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观察[J].中国骨伤,2010(2):99-101.

[4]赵海明,金赞英.舒筋通督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8例[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8,20(4):406-407.

[5]张志国.定位托枕拔伸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8,5(11):113-114.

[6]祝维华.牵引配合手法治疗颈性眩晕9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13):61-62.

[7]李贞培,莫清,蒋丽,等.牵引整脊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观察[J].按摩与导引,2009,25(8):7-8.

[8]谢强,汪青春.手法结合牵引治疗中老年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8,16(11):1-3.

[9]陈达祥,梁庆华.颈椎手法推拿结合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J].世界中医药,2013,8(5):549-551.

[10]陆健祖,李亚萍.电针配合坐位拔伸整复手法治疗颈性眩晕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3,32(6):495-496.

[11]张建勇,董玉荣.针刀配合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综合征200例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9):147-148.

[12]陈关富,罗杰,幸波,等.颈源性眩晕的诊断与针刀手法治疗[J].当代医学,2009,15(36):69.

[13]尚仲新.桃红四物汤加减加手法治疗颈性眩晕临床疗效研究[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14):1900-1901,1902.

[14]马峥嵘,沈嘉平,杜慧.川芎嗪结合正骨手法治疗老年颈性眩晕疗效观察[J].老年医学与保健,2012,18(6):385-387.

猜你喜欢

颈性针刀椎动脉
重庆市中医药学会举办首届“忠州纯针刀”杯青年针刀人才论坛演讲比赛
重庆市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专委会举行成立大会并举办全国针刀治疗冻结肩专题培训班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针刀治疗不同分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超声诊断右侧椎动脉罕见变异1例
颈性眩晕的保守治疗效果
中蒙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
针刀针刺治疗合并颈部症状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23例
颈性眩晕的中医治疗近况
推拿配合热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