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在高职实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食品理化分析”实训课程为例

2015-02-20胡海星张春霞张春艳

长沙大学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微课教学模式

胡海星,张春霞,张春艳

(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环境科学系, 湖南 长沙 410004)

微课在高职实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食品理化分析”实训课程为例

胡海星,张春霞,张春艳

(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环境科学系, 湖南 长沙 410004)

摘要:微课给当代高职实训教学带来了巨大机遇和挑战.从微课的定义和特点出发,分析了高职实训教学引入微课的必要性,并以具体实训课程建设为例,构建了基于微课的高职实训教学“课前-课中-课后”运用模式.结果表明该模式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有利于推进高职实训教学改革进程.

关键词:微课;高职实训教学;教学模式

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中,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的日新月异,微信、微博、微电影、微视频等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可通过网络随时随地畅享全球教育资源,人们的阅读和学习习惯均在发生变化,微课也在这种微时代中应运而生.

1微课的定义和特点

“微课”最先由美国人戴维·彭罗斯正式提出,他称微课程为“知识脉冲”. 国内广电教育局的胡铁生率先提出微课程概念,他认为,“微课程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1]在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通知中,我国教育部将微课程定义为: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

因此,微课应有如下主要特征:第一,流媒体播放性,可通过视频、动画等形式以网络流媒体为载体播放;第二,教学时间较短,依据人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通常不超过10分钟;第三,教学内容较少,主题突出,是教师围绕教学过程中某个知识点开展的教学活动;第四,教学设计精致,具有趣味性,能吸引学习者自主观看学习;第五,教学资源配套,配合平台作业、检测和讨论等资源,具有互动和反馈性.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张一春更是给微课指出了10点特征:微课具有主持人讲授性、流媒体播放性、教学时间短暂性、教学内容少量性、资源容量较小、精致教学设计、经典示范案例、自主学习为主、制作简便实用、配套相关材料等[2].

2高职“食品理化分析”实训教学引入微课的必要性

2.1 顺应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趋势

我国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明确指出,要“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支撑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行动”.2012年教育部举办的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全国有1600多所高校参加比赛,比赛选手逾12000多名,引领了全国高校的微课建设热潮.为强化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提高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教育部于2014年3月下达了关于举办第二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的通知,以进一步推进数字化学习资源共建共享.在微课的这种迅猛发展势头下,高职实训教学应顺应时代发展,同时“食品理化分析”作为高职院校食品分析专业的核心课程,更应借助微课这一新型载体,着力构建实训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提高实训教学效率与实训资源利用率,节约社会成本,为学习者提供丰富学习资源.

2.2 实训教学特点的需要

实训教学是指通过模拟实际工作环境和岗位职责,借助教师演示,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参与式学习,能最快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实践经验、工作方法、团队合作等方面能力的教学方式.实训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最大区别在于其模拟性和实践参与性,尤其是“食品理化分析”实训课程中,所有的实训项目均包括演示、模拟、验证、探究等步骤,因此开发该实训课程相关微课,借助网络与视频技术,通过视频、图片、PPT等形式,可形象直观地将实训项目操作技能视觉化,供学生反复学习观看,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学习与掌握专业技能.

2.3 打破传统的实训教学模式

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最早是孔子为代表“学—思—习—行”模式,随着教育的发展出现了“讲授—接受”、“指导—发现”、“引导—发现”、“目标—导控”、“自学—指导”等一系列具典型意义和启示意义的教学模式.从上述教学模式的演变不难看出教师和学生在这些教学模式中地位的逐渐改变,学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食品理化分析”实训课程充分强调学生的动手参与性,因此,更应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目前的高职实训教学中,仍存在教师教学观念、教学模式陈旧的现象,最典型的还是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的填鸭式教学[3].微课的引入无疑会带来实训教学模式的变革,首先学生可通过课前学习实训项目相关微课,解决相应问题以达到预习效果;其次课堂内微课能直观形象完整地反映实训关键环节的要点,使学生能更快掌握相关专业技能、完成实训项目.这种学习模式重新分配了实训课程时间,大大减少了教师上课的讲授时间,充分释放了课堂学习时间,将更多的实训课程时间交由学生动手实践,增加了老师学生沟通交流的时间;同时老师也有更多的支配时间,能更从容地帮助学生之间进行更好的协作,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实训教学成效.

2.4 迎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

目前中国高职教育处于一个相对尴尬的境地,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高职教育培养大量高素质技能型服务型人才,而高职院校却普遍生源较差,大部分学生都是高考落榜者或是问题学生,无论是基础知识、学习态度,还是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意识等方面都比较薄弱.这无疑给高职实训教学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在“食品理化分析”实训课程中具体表现在:老师讲授时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学生对实训内容接受度和理解度较差,实训过程积极性低、参与度低,部分学生不能坚持完成实训项目等不良现象.“食品理化分析”实训时间较长,一般为2-4个学时,因此如何在较长的学习时间里使学生保持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成为这门课程改革的努力方向.微课短小精简,目标单一,易传播,运用方便,能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能使学生产生“聚焦式的学习体验”.当学生在浏览视频时会集中精力,认真学习.而针对章节重点和难点设计的结构完整、短小精悍的微问题测试,则能够促进学生思考,使其形成深度学习思维的习惯[4].

3基于微课的“食品理化分析”实训教学模式设计

在高职实训教学中引入微课势在必行,那么如何利用微课构建合理可行的实训教学模式也是高职院校教师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3.1 构建基于微课的教学环境

胡铁生认为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微课的核心内容是与教学相关的视频,但又不仅仅只是视频,它还包括与实训项目目标和任务相关的一系列其他教学行为:教学过程设计、练习测试、学生反馈等.因此在实训教学中微课的教学环境应具体包括以下几点关键要素:第一,“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是指与实训项目相关的视频或有机视频群,而非单个的或毫无联系的单个视频;第二,“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表示微课是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不是简单的视频集合,它是借助于微视频将传统实训教学中的教学设计、课件、训练资料、学生测试等资源有机糅合在一起的完整教学行为;第三,还应有共享微课的网络平台,如世界大学城这类公共教育平台或者学院课程网络等,这些平台首先能提供学生的学习资源包括视频、习题等,更重要的是教师能在线与学生交流解决相关疑惑,同时学习者还能通过平台评价微课的成效,达到促进微课发展的目的.

3.2 “食品理化分析”实训教学微课模式的设计

在以微视频为主要载体的微课教学环境中,如何将各种教学资源和师生网络互动较好地融合在一起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是微课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要素,这就要求教师以微视频为中心,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构建新的微课实训教学模式.在“食品理化分析”实训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实训项目教学前阶段,实训教师首先要根据教学目的,重新构建实训项目教学内容,把适合借助微视频表达的内容如教师演示过程、仪器设备使用方法等分离出来,收集相关学习资源设计出有一定趣味性和吸引力的微课,并将与实训项目相关的微视频内容上传至网络共享平台,同时提前将网络平台地址告知学生.这一阶段的学习场所主要是网络平台.以“食品理化分析”实训课程“分光光度计法检测食品中亚硝酸盐含量”这一项目为例,教师应准备的微视频资料应至少包括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和食品中亚硝酸盐的检测操作步骤主体学习微视频,同时要设置微课过关任务如引导文的完成等,构建在线互动等信息化学习环境.这一阶段的主要意义在于,学生可通过网络平台预先学习实训项目的基础知识,节省课堂理论学习时间,增加针对实训项目的动手操作时间;教师可通过微课的制备和设计提升自身教学能力,并通过平台与学生的在线交流,学生过关任务的通过率,发现学生在该实训项目中的相关问题,有针对性的在课堂进行解答和强化,达到有的放矢的目的.

实训项目进行阶段,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对学生前一阶段及课前网络平台学习的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尤其是针对性解决学生在过关任务和在线答疑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其次可根据这些问题组织和设计引导式或探究式教学方法,启发学生自主学习,推进实训项目的进行.此阶段可通过课堂和网络平台共同完成.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颠覆性变化,教师由传统的项目讲解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激励者、组织者和启发者,课堂上教师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交流沟通,从而发现学生的不同特质和潜能,更有利于因材施教.而学生可利用通过课前学习释放的大量课堂时间,一方面与老师探讨交流课前预习所存在的疑惑,另一方面有充裕的时间加强专业技能的练习,完成具体实训项目,实现相关技能的构建和内化.

实训项目完成后阶段,教师应第一时间将课堂中学生的学习状况反馈到学习平台,包括实训项目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或偶然状况的处理,优秀实训作品的展示,同一实训目的不同完成方法的对比等.在这一阶段学生可通过网络资源复习巩固实训项目,完成课堂的后续学习,并能通过该互动平台对教师的课堂内容和框架构建进行评价,促进教师的教学改革和微课的可持续发展.此阶段的完成主要依托网络共享互动平台完成.

在高职实训教学中引入微课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教师个人教学能力的提升,推进实训教学的改革进程.但也存在一系列现实问题,因高职学生生源的特殊性,如何通过微课吸引学生课外学习是目前微课在实际教学运用中所面临的最常见也是最关键问题.因此,微课对高职教师是一把双刃剑,在实训教学中教师可以以微课为载体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而如何制作兼具趣味性和知识型的微课素材也是高职教师做面临的巨大现实问题.微课模式下,实训教师上一节课要花更多时间和精力:学习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新技术,整合混编新资源,重新设计实训课程框架等.这便要求教师打破常规,与时俱进,自主学习,提升个人教学能力;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以推进高职实训教学改革进程.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2]王少锋.探讨微课在《微机系统与维护》实训教学中的应用[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2):12-15.

[3] 张一春. 微课是什么?我给出的定义[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8dfa9ca20101ouw0.html,2013-04-23.

[4]刘慧霞, 马建伟, 闰秀英, 等.微课在高职高专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高校医学教学研究,2012,(12):14-16.

(责任编校:晴川)

Research on Micro-lecture of Training Teaching Syste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U Haixing, ZHANG Chunxia, ZHANG Chunyan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Changsh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Vocational College,

Changsha Hunan 410004, China)

Abstract:Micro-lecture bring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o the training teaching syste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The paper analyzes the necessity of introducing Micro-lecture,and constructs the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class teaching model in training teaching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on the specific course. This teaching model in the paper can stimulate the enthusiasm of the students, improve teachers’teaching ability and promote the reform process in training teaching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Key Words:micro-lecture;training teaching syste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teaching model

作者简介:胡海星(1983— ),女,湖南长沙人,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环境科学系实验师,硕士.研究方向:实验技术.

基金项目: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度院级教育教学课题 “基于‘微课’的实训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构建”(批准号:13JY018).

收稿日期:2015-02-13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681(2015)02-0125-03

猜你喜欢

微课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以读带写,以写促读”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EduSoho的微课平台搭建与应用
高中政治微课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