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有效实施创业教育的路径探索
2015-02-20刘尧飞
刘尧飞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江苏泰州225300)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增强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完善创业扶持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2012年以来,中宣部、教育部等先后密集下发了一系列指导高校开展创业教育、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文件。高校实施创业教育,不仅是促进学生就业的有效方式,也是高校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途径。近5年来,学术界对创业教育的研究十分集中,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校对创业教育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批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为高校创业教育的普及和完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尽管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取得了不斐的成绩,但仍有部分高校在实施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存在一些误区,为此,必须及时识别并加以修正。总的来说,这些误区主要体现在创业教育理念、教学体系、创业文化、实践平台以及创业教育管理体系等方面,因此,有必要从上述几个方面对创业教育进行厘清,进一步完善和改进高校创业教育。
一、树立正确的创业教育理念
理念决定行动。对创业教育的认识首先应具有正确的理念,遵循教育规律,符合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创业教育的目的应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创业教育的重心应突出大学生创业精神、创新意识、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具体而言,高校实施创业教育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创业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主的素质教育,通过开展创业教育,能够在实践层面提升大学生的企业家精神、系统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和执行力。创业教育是素质教育在高等学校的实践形式之一,是素质教育领域的新拓展,反映了素质教育在新时代的新要求和新方向。
创业教育应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各级各类学校遵循的共同办学宗旨,高等学校自然也不例外。创业教育本质上就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唤醒他们的创业意识,提高他们的创业能力,激发大学生们参与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在实施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必然要从道德、知识、能力等方面对大学生进行专门教育和训练,而这些方面恰恰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部分。
创业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就业难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将其视为民生之本。对于大学生而言,就业难已经存在多年,且愈演愈烈,特别是受金融危机影响,难度增加。据统计,2014年全国应届高校毕业生有727万人,毕业生人数创历史新高,有人曾将此比作为“最难就业季”。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创业教育不仅可以解决大学生自身就业问题,而且可以创造并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发挥就业乘数效应。创业不同于一般的就业形式,它是更高层次的就业,毕业生中创业的数量和质量往往也是上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考核高校就业工作的重要指标。
创业教育必须依托实践开展。实践性是创业教育的典型特征,创业教育就是要从创业实践中总结经验、汲取知识、提高能力,创业教育的过程就是实践育人的过程。为了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高校必须广泛搭建创业实践平台,丰富创业实践形式,强化创业实践措施,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外实践活动,让学生从实践中感悟知识真谛、培育创新精神、提高创业能力,同时在实践中全面认识和评价自我。
二、构建完善的创业教学体系
创业教育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一种路径探索,要想在整个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要有完整的教育教学体系,并作为人才培养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固定下来。
组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师资队伍建设是创业教育开展的前提和保障,根据创业教育的特点,创业教学师资队伍的组成必然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校内专职教师,二是校外企业导师。校内专职教师一般由具有经济学、管理学背景的教师担任,目前各大高校主要依托商学院或经济管理类学院的专业课教师[2]。校外教师一般是聘请校外企业家、成功创业者或政府工商财税部门的管理者担任,他们熟悉创业流程,管理经验丰富,有利于指导学生开展创业实践。
设置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课程是开展创业教学的另一个基础,作为一种素质教育,创业教育课程的设置应是普及性的,应该面向不同专业的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具体包括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两个方面,理论课程主要包括:经济学、企业管理学、财务会计、风险管理等经济管理类课程,实践课程主要包括:创业模拟、SYB/KAB实训、淘宝创业课等[3]。此外,各个学校还应根据自己的办学传统和学科特色,有针对性地开展某个专业领域的创业课程。这些创业教育课程要以学分的形式固化下来,以供学生选择,形成稳定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加强创业教育辅导培训。对在校大学生开展创业培训是各级政府十分重视的工作。要充分利用政府平台,加强对高校创业教育的辅导培训,避免创业教育闭门造车。目前,各地政府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是负责创业辅导培训的责任机构,这些部门一般下设就业(或创业)管理中心,专门针对所在地高校和社会人士开展创业辅导和培训。如江苏省每个地级市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几乎都与全球模拟公司联合体合作开展了创业实训工作,有的还长期开展SYB培训工作。这些辅导培训一般是由政府划拨专项资金开展,如果高校能有效利用这些平台开展创业教育,不仅能解决创业教育资金问题,还能提高创业教育的效果,增强创业教育的针对性。
三、营造浓郁的校园创业文化
校园创业文化是大学创业教育的精神体现,是创业教育有效实施的氛围保证。形成浓厚的校园文化,主要依托社团和各类校园媒介,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
组建创业社团,开展创业活动。通过成立创业类学生社团,激发大学生参与创业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依托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创业活动,如“创业金点子”“创业论坛”“与创业者面对面”“赢在未来”等,从而营造良好的校园创业文化氛围,熏陶大学生的创业梦想。对于创业活动的开展,仅仅依靠学生社团的努力是不够的,学生社团开展的创业活动往往是层次较低的一些简单活动,对一些层次较高的创业活动则需要学校的大力支持。如“企业家进校园”“名人创业大讲堂”等影响较大的活动只有从学校的层面来组织,才能有效开展。
举办创业竞赛,提升创业能力。创业竞赛是我国目前影响最为广泛的一类学生赛事,自清华大学首次从美国引进并举办国内首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以来,创业竞赛已被国内众多高校采纳。除最有影响的“挑战杯”以外,各种冠名的创业计划竞赛层出不穷,如“昆山杯”创业大赛、“金碟杯”创业竞赛、“中国创业实习网”模拟创业大赛、各省各市各校创业竞赛等等,创业竞赛如雨后春笋般在我国高校内蓬勃发展。创业竞赛是创业教育最精彩的实践形式,被大学生所喜爱,通过创业竞赛,能产生一大批优秀的创业团队,也能极大地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增强他们的创新精神。
依托校园媒介,宣传创业知识。校园媒介是学校和学生沟通交流的重要渠道,要充分借助这一渠道,有效宣传创业知识。常见的校园媒介包括校园网、校园广播电台、电视台、校报、各类校刊、校园宣传栏、橱窗、展板等,此外还有微博、微信等新型媒介也是创业宣传的有效渠道,更容易被大学生知晓和接受。学生通过这些校园媒介了解创业知识,参与创业实践。
四、建立多元化的创业实践平台
如前所述,创业教育是一种实践活动,需要足够的平台作为载体。受校内教学资源的限制,高校仅依靠校内实验实训室来充当创业教育实践平台显然不够,无法实现创业教育的目标,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这决定了创业实践平台应该是开放的、多元的,它既包含校内平台,又包括校外平台。
创业模拟平台。创业模拟平台是指依托校内实验室或实训室,在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建立网络化创业实践平台。目前,校内创业模拟平台主要有两个系统:一是中国创业实习网系统,借助该网络平台,学生注册取得相应的账号和密码,然后扮演创业者在虚拟市场中开展创业活动;二是全球模拟公司联合体创业实训系统,相对来讲这一平台应用较为广泛,世界上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都在使用,它同样要求学生在网络平台扮演创业者,组建创业团队,模拟从公司创立到经营的全过程,还要求各创业团队制作创业计划书,并现场阐述创业理念、经营过程等。相比而言,后者将模拟创业与创业竞赛结合起来,更能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创业见习平台。创业见习平台由设在校外的创业见习和实习基地组成,这些基地一般与学校有良好的合作关系,愿意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实习实践服务,帮助大学生积累工作经验,提高他们对创业项目的识别和辨别能力、创业过程的掌控能力,以及对创业风险的防控能力。创业见习平台不仅为大学生提供见习的机会,而且还要配备专门的见习导师,并有完善的见习管理和考核方案。
创业孵化平台。创业孵化平台既可以是校内的,也可以是校外的。校内的创业孵化平台多指高校自建的大学生创业园,专门用于扶持市场潜力大、创业条件完备、可行性强的创业项目。一般而言,大学生创业园主要为创业项目的初期孵化,一旦项目孵化成功且经营较好,将转入校外创业孵化平台。校外创业孵化平台一般指各类科技园,包括依托高校自身建立的大学科技园以及政府建立的科技园。这些科技园往往会出台一些优惠政策吸引优秀的创业项目入驻,在资金支持、税收减免等方面各地会有不同程度的照顾。进驻科技园内的企业一般要经过考核和评估,因此,只有在创业园内孵化成功的项目才有可能进入科技园。
五、健全创业教育管理机制
创业教育理念的落实、创业教学的实施、创业文化的形成以及创业实践平台的建设,都离不开高校对创业教育的管理,因此,形成一套健全的创业教育管理机制是保障创业教育有效开展的重要环节。一方面,要成立校级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由校(院)长或分管教学的校领导担任主任委员,由教务处、学工处、团委、后勤处、相应的二级院系以及校外基地等作为成员单位,建立一个各部门联动、理论实践一体、全员参与、全过程管理的创业教育管理机制[4]。学校各部门要建章立制,确保创业教育能顺利有效开展,保障创业教育的资源供给和要素分配。另一方面,为了提高创业教育管理效率,要引进和开发特色鲜明的创业教育信息管理系统,确保创业教育信息畅通、资源共享。例如,有些高校与企业合作开发了创业教育管理信息平台,集信息发布、创业教学、社团活动、创业竞赛、创业园和科技园咨询、成果展示等为一体,极大地提高了创业教育管理的时效性和科学性,促进了高校创业教育工作的整体提升。
[1]刘尧飞.我国高校典型创业教育模式与发展对策[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8):138-142.
[2]唐金花.校企利益共同体视域下高职创业教育的价值判断与实施路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5):130-132.
[3]孙爱武.构建“六位一体”创业教育体系 有效推动学生就业[J].中国高等教育,2012(13):58-60.
[4]刘彩生.大学生创业教育路径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