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言符号任意性原则视角下的辞格应用——以莫言《蛙》为例

2015-02-20李夏茹

长沙大学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辞格能指所指

李夏茹

(山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0)



语言符号任意性原则视角下的辞格应用
——以莫言《蛙》为例

李夏茹

(山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0)

摘要:修辞手法的使用是一种语用行为。将索绪尔任意性原则与《蛙》中辞格建立有效的联系,依据能指—所指理论对修辞进行剖析,可以进一步丰富该理论,有助于分析作者使用的修辞手法。所作的具体阐述表明,辞格的应用是建立在绝对任意性下的相对任意性的联系。

关键词:任意性原则;能指;所指;辞格

一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索绪尔指出:“语言是一种表达概念的符号系统”[1]。他强调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联系的任意性,实质上是要研究语言使用的底层系统和惯例体系,意义在于探索形成纷繁的语言现象的原因。研究发现,并非全部语言现象都遵循任意性原则,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存在绝对任意性和相对任意性之分。索绪尔对于这一点有精彩的描述:“一切都是不能论证的语言是不存在的,一切都可以论证的语言,在定义上也是不能设想的。在最少的组织性和最少的任意性这两个极端之间,我们可以找到一切可能的差异。”[2]相对任意性的实现是句子段落和联想的联接,而绝对任意性更多的是与词汇相关联[3]。在此基础上,他认为绝对任意性和相对任意性所占比例,在不同语言或同一语言的不同层面都是不同的。

索绪尔描述的语言符号学是基于能指和所指联结后产生的整体,能指和所指之间存在任意性,如:父母,这个名词概念在英语里面的能指用(parent)的音响形象表示;花,能指可以是fleur,也可以是flower。这两个例子说明事物的能指和所指本身没有任何内在的联系,一个所指可以用其他的能指来表示,这也就能说明同一种事物用不同种语言表示的原因。或许这个论证还不能全面地传达思想,他进一步补充到,任意性并不是指完全取决于说话者的自由选择,也就是说,当一个语言符号在语言使用中习惯性地确立后,个人是不能对它有任何改变的。索绪尔在复杂的语言事实基础上总结了语言符号间的任意性,进一步将任意性的联系视作语言学的根本问题。

二语言符号任意性原则下的辞格应用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中提到了修辞学的一个重要问题,即“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修辞上所说的内容和形式,就是文章和说话的内容和形式。”[5]结合任意性原则,“内容”对应于语言符号的所指,“形式”则对应于能指。至此,我们找到了从语言角度分析修辞的切入点。

特定的情景决定着特定的形式,影响着意义的设定。能指可选择不同的所指形成不同的所指,修辞具备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原则,比喻、借代、夸张、双关等可以进入研究的范围。例如,比喻中的本体和喻体虽各自是由一个词组成,但构成的是两个概念,通过二者的转移构成。对于辞格的分析研究会涉及到语义的问题,这就需要在任意性原则下进行分析。在纷繁复杂的辞格中我们选择集中于词语修辞的辞格。在修辞形成后,会出现两种使用情况:一种是能指有其固定的所指,这时语言符号任意性中的能指和所指是固定的;另一种则是具体到某一情境中,词语的所指会依据情况发生变化,这就说明,同一个能指可以构成不同的所指,那么不同的所指也可有不同的能指。这时候该词语的能指和所指之间构建的关系是临时的,不固定的。因此,辞格中的词语具备这两个特征。

具体实证及分析如下:

(1)“群众的喧闹声犹如拍打岩石的浪潮。”[6]

分析:喻体“浪潮”作为能指,在语言体系中是指向可供观赏的景色,但在比喻中,将现场群众的喧闹声形容为拍打岩石的浪潮,可令读者真切感受到群众喧闹的混乱场景。

(2)“幸福的像在蜂蜜里一样。”

分析:该句中“蜂蜜”作为能指,指的是“可以食用的吃食”(所指1),此时能指与所指1是绝对任意的;在比喻语境中,“蜂蜜”作为能指,则寓意着甜蜜温馨的幸福滋味(所指2),所指2由能指与所指1共同组合成为语言体来表示,利用所指1简洁明确的形象来达到对所指2的说明。此时,能指指向所指2就不是绝对任意的,而是非任意的,或者说是相对任意的。

比喻修辞中,本体与喻体间的相似之处作为联系纽带将二者暂时的、有条件的联系起来,所以此时能指与所指之间是相对任意的,除了相似性,它们还保留着各自的属性。根据以上例子分析得出,能指(声音音响)与所指1之间是绝对任意的,能指与所指2(具体语境意义)之间的联系是以能指与所指1的绝对任意性联系为基础的。比喻是以能指和所指之间的绝对任意性联系为基础,依据具体语境建立的相对任意性联系。正是语言符号能指和所指之间固有的绝对任意、但又依据社会惯例建立的相对任意的对应关系丰富了辞格的内涵。

三对《蛙》中任意性原则联结辞格的具体分析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长篇小说《蛙》以中国六十年的生育史为背景,以山东高密地区一名妇产科医生传奇的一生为视角切入点,剖析中国知识分子灵魂深处的矛盾,闪烁着人道主义的光芒。这部作品中逼真形象的修辞运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下面根据小说内容,结合任意性原则具体谈谈修辞在《蛙》中的运用。

(一)比喻

比喻是基于联想,借与甲事物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之处的乙事物作比较来描写说明甲事物的一种修辞方式[7]。由两个不同又相似的人或事物作为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用喻体说明本体,从语言符号任意性原则的角度来分析,喻体是能指,本体在修辞语境中成为所指。根据本体喻体间的相似点,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相似点在于特征

(1)“他身高一米九,双肩宽阔,力大如牛,二百斤的石碌碡,双手抓起,胳膊一挺,便举过头顶”(王脚)。这句话中出现的本体(所指)“他”,喻体(能指)牛,二者存在的相似点是体态形象,都是高大、体壮。牛和人之间本无任何联系,是绝对任意性的体现;“他”高大力大,将重物轻易举过头顶,根据实际需要和语言惯例,与“牛”固有形象间存在的相似性,重新将两个词语建立新的联系,赋予了“他”新的附加意义,这样就将王脚身高力大的体态特征展现出来。

(2)“纠察队员们端着长杆,分布均匀地立在人群中,就像稻田里的稻草人。”本体为队员们,喻体为稻草人,相似点为他们的体型状态,这是二者构建一个比喻句的基础。结合当时年代背景,这些义项的含义就发生了变化,语境赋予能指“队员”新的所指的意义,展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这正展现了比喻本体、喻体之间的相对任意性,让我们对小说的分析有了进一步参考的依据。

2.相似点在于状态

(1)“姑姑起初是随意地瞄了一眼。但我看她的身体猛地一震,仿佛被电打了一样。”本体是猛的身体一震,喻体是像被电打了一样,利用二者的相似之处:身体抖动、疼痛,生动地刻画出姑姑看到单页后的吃惊意外的精神状态以及整个身体的反应。

(2)“她身体蜷缩,像一只倒干了粮食的瘪口袋,又像一只钻出了飞蛾的空茧壳。”结合上下文我们知道,本体“她”是作品中的一个人物王胆,弱小、胆怯、蜷缩,喻体为瘪的口袋、空茧壳,作者用“瘪口袋”和“空茧壳”两个事物来形容王胆临死前的状态;它们的软弱、空虚与王胆的形象状态是相似的,我们建立的新的联系将本体与喻体结合,该形象的树立,侧面反应了作者对本体王胆的同情和可怜。

比喻是以能指和所指间的绝对任意性为基础,在具体语境中建立临时的的相对任意性的联系[8]。

(二)借代

借代是一种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它由两种性质不同而又有某些相关之处的本体和借体构成[9]。一般情况下,语词符号在形成后,就拥有了一个固定的能指和所指,但在实际运用中,词语的所指会随着具体语境而变化。一个词在语言体系中会具有一个所指,会由于语境产生另一个所指。部分情况下,语言体系中的所指与语境中的所指是一致的,当然也有不一致的情况,借代便是其中一种。

如例:“工作完毕后,姑姑带着徒弟小狮子回家吃饭。”

分析:这个例子中出现的借体“小狮子”,是“姑姑”的徒弟,描述形象是“双眼间距很宽,头发蓬松……”, 借体作为能指是指向“小狮子”(所指1)的,能指与所指间的联系靠语言习惯形成,但在语境中这样的习惯联系被打破,因为狮子具有危险性,是不可能与人一起吃饭的。读者对于“小狮子”的接受,实际上是对这个人物形象的全面接受。语境中“小狮子”作为能指,是指向这位徒弟这个所指2的,这个形象描写所带来的效果就是这个人在我们心理上的形象被放大。

在对借代的运用理解中,我们不会完全忠实于其本身固定的意义,我们会在具体语境中通过能指去寻找新的所指,这样才能形成对该辞格正确的认识。在借代关系中,我们同样利用本体与借体的相似之处去构成借代的自然根基。上述句子中,能指与所指1是完全任意的,能指与所指2是相对任意的。

借代的构成是建立在相对任意上的绝对任意性联系。

(三)双关

双关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或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一种修辞手法[10]。就能指和所指的关系来说,关体成为能指,本体在该修辞语境中则成为所指,也可以说“此”是能指,“彼”是所指。

如例:“的确是绝配,小狮子道,连根孩子毛都没生出来,不是绝配是什么?”

分析:这句话描述的是旧友王肝称赞两人恩爱多年是绝配,可是小狮子却自嘲他们生不出孩子。首先,关体(能指)在语言惯例下首先表现为固定性的联系,当我们用“绝配”形容一对天造地设的夫妻,此时的能指是指向原本存在的意义(所指1)的;但是在具体语境中,能指又有目的、有意识地涉及到了另外一个对象(所指2),只从表面来理解“绝配”,确实也有膝下无子的意思。

以语言符号学任意性角度来分析,以语音语义的相关联临时将两个不同的事物以双关的形式连接起来,一个词语就有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所指,这几个所指在语义上是没有任何联系的。上述句子中,能指与所指1是绝对任意的,与所指2则是一种临时建立的联系,随语境产生,也会随着语境消失。此时,双关的修辞正是绝对任意性下的相对任意性的具体体现。

(四)夸张

夸张是指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实际上是用言过其实的方法突出事物的本质。就能指与所指二者关系来说,“实”是本体(所指),客观实际则是夸体(能指)。夸张是对数量、程度、性质等故意的、合理的夸大,它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在分析该修辞手法时,我们不能依照本来面目来分析,而应结合语境寻找其真正所指。

举两例分析:(1)“麦田堆成了小土岗。”(2)“我们说他驾机俯冲到我们村东头的西瓜地里,伸手摘了一个西瓜,一抖翅膀又钻上了端。”例一中,我们可以看出,夸体能指“堆成小土岗”是在形容丰收的成果,数量多可以堆成土岗。那么用“堆成土岗”表示丰收,使得能指的客观所指意义(能指)与实际(所指2)并不存在差异,也就是说客观所指与实际所包含的容纳量并无差异,这是如实的描述,不是夸张。例二中,“他“是姑姑前未婚夫,村里大人孩子都在讨论姑姑未婚夫及高超的飞行技术,“一抖翅膀从天入地”与“速度快”的词义连接是绝对任意的,而要让一名飞行员在地上摘西瓜然后立刻飞回天上明显是不可能的。在这里,实际所指(所指2)是夸体所指(所指1)构成的基础和参照物。在差异的基础上,夸体和本体要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所以,夸张仍然是绝对任意性之上的相对任意性的体现。

辞格中的词语能指可以遵循辞格的相对任意性联系来寻找缺席的原始本意词,在修辞语境中,词语的能指并非指向词典固定的所指,而是超越了所指,在语境的提示下指向了语境所不足的内容。辞格的应用使得词语在原有词面意义中挖掘出了新的语义,原有的能指与所指的意义产生联接,并保证它们仍不失去原有的意义。通过研究,这些辞格的应用是建立在绝对任意性下的相对任意性的联系。

参考文献:

[1]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高名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2]王铭玉.语言符号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许国璋.语言符号的任意性问题[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8,(3).

[4]赵容辉.索绪尔研究在中国[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5]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

[6]莫言.蛙[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1.

[7]胡云晚,李守亭.关于语言符号任意性的再思考[J].大连大学学报,2007,(2).

[8]方林刚.比喻认识上的一个误区[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2004,(4).

[9]黄月华,刘叶红.借代的超常搭配及美学体现[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3,(6).

[10]郭航乐.浅析中国古诗中双关语的翻译[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12,(1).

(责任编校:余中华)

On the Application of Figures of Speec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rbitrariness of Linguistic Signs

LI Xiaru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 Linfen Shanxi 041000, China)

Abstract:The flexible use of rhetoric in Frog leaves readers a deep impression, and rhetoric means even become a kind of pragmatic. This article connects arbitrariness principle with figures of speech in Frog, establishing effective relationship.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signification and signal, the use of rhetorical devices is analyzed, which can further enrich the theory and elaborate the application of figures of speech. It is indicated that the use of figures of speech is based on the relative arbitrariness under absolute arbitrariness.

Key Words:arbitrariness principle; signification; signal; figures of speech

作者简介:李夏茹(1988— ),女,山西襄汾人,山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社会语言学。

收稿日期:2015-05-26

中图分类号:H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681(2015)04-0098-03

猜你喜欢

辞格能指所指
趣填51
遗忘者
二语教学中的辞格教学
论《群音类选》的编选类分及其官腔类所指
巧缀辞格在诗词中的应用
如何使用拈连辞格
《解忧杂货店》中的后现代时间观
语言与文字:艺术视野下的文字与图像关系研究之四
火柴迷宫
中高级汉语二语习得者辞格使用情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