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5年总目次

2015-02-20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6期
关键词:研究



2015年总目次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

全面推进法治城市建设的若干思考

芮国强(1-1)

论公众参与环境监管的补正功效与保障机制

赵美珍,戈 琳,李 鹏(1-5)

行政立法公众参与制度体系建构

崔 浩(2-1)

习近平“八个能否”标准的理论价值及其目标导向

吴文勤(2-7)

【哲学研究】

马丁·怀特的理性主义及其哲学基础

——界定与捍卫

陶杨华(1-10)

新形势下影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主要因素

李 丽(1-17)

现代性研究论

张 斌(2-11)

当代西方社群主义的公共利益思想

马晓颖(2-17)

中国传统诚信文化的流变

沈永福,邹柔桑(3-1)

经济伦理主体性困境

——地方政府决策行为逻辑

王 姝(3-7)

孔子“仁”学体系的基础与提升

——以《论语》为中心

郭院林(4-1)

浅探王船山晚年工夫论思想

——以《庄子解》的“凝神”与《张子正蒙注》的“存神”为例

王宇丰(4-7)

论西方礼仪文明思想的发展

王福山(4-14)

从哲学到政治哲学

——奥克肖特政治哲学的思想根基

赵 淼(5-1)

论马克思“个人再生产”视角下的现代性批判

丁增锋(5-8)

谎言的伦理反思——兼论当代道德教育的内在张力

张志丹(6-1)

良知与“善恶”——以王阳明“四句教”为中心

云 龙(6-8)

【政治·法学研究】

论执行异议之诉中隐名股东资格的确认

钱玉文,周运宝(1-21)

《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的若干评析与建议

张 宁(1-27)

自媒体视域下后现代主义思潮传播与引领

章耀文,毕红梅(2-22)

县级地方政府行政效能建设的突破口

——以石狮市12345便民服务中心为例

陈力钧(2-27)

“宪法立法适用论”质疑

孔德王(2-33)

论预售商品房权属之博弈

陈 琳,高积顺(2-39)

论毛泽东对中国传统军制思想的继承和超越

王茂森(3-12)

五四时期自由主义妇女观:建构与超越

鲍倩雯 ,施 钰(3-18)

道家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助作用

——以老子“和”为中心

经 纶 (3-23)

草根媒体视阈下的价值观教育与公民意识培育

曾 晨,林于良(3-29)

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机制发展演变

——兼论欧洲大国地区安全领导实践

朱世龙(4-18)

仁道司法的内涵及其现代价值

李德嘉(4-28)

指导性案例的实践功能与角色定位

曹晟旻(4-34)

论预约合同

贾辰君(4-41)

社会阶层分化对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影响

陈 平(5-14)

论传统文化对提升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国际话语权的作用

陶小军(5-19)

知识产权禁令制度功能新探

钱玉文(5-24)

我国外商投资法律体系反思与重构

曹 珍(5-28)

公民有序参与涉政网络事件析论

叶战备,董 蕾(6-15)

理想国的典制:《礼记·王制》思想阐释

马 飞(6-20)

【经济·管理学研究】

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的问题与对策

——基于江苏省的研究

王卫星,林 凯(1-33)

城乡二元结构、户籍制度与江苏劳动收入份额

姚惠泽(1-39)

中小企业集群担保与财务危机的关系研究

——来自长三角和珠三角上市公司的实证

潘煜双,陈 芳,丁跃进(1-45)

苏鲁粤制造业竞争力比较研究

——基于偏离—份额的分析方法

佟金萍,曹 倩,方 鹏,陈国露(1-50)

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对中小企业发展影响实证研究

赵东安,诸清华(2-45)

政府规制低碳经济发展的分析与思考

姜国刚,朱俊伟,王小清,于善波(2-50)

工程机械制造产业集群竞争力驱动因素研究

——以徐州工程机械产业集群为例

曹梦楠(2-55)

基于熵值法的江苏省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研究

华彦玲,王江飞(3-33)

内外资对江苏碳排放强度影响的比较研究

张艺影,王士伟(3-40)

高校科研经费间接费用管理研究

王 爽,孙凌峰(3-43)

江苏城市投资环境比较研究

高恒干,杨 春(3-47)

股指期货和现货的线性、非线性Granger因果关系分析

——基于1分钟高频数据的实证研究

周伟杰,顾荣宝(4-45)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软件产业技术创新动力因素研究

刘建刚,钱玺娇,李 萌(4-52)

基于多种运输方式的江苏省物流需求预测

卢 锐,陈郁炜,李 群(5-33)

基于SWOT分析的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钟昌宝,汤 楠(5-37)

海归人才创业环境、创业学习与创业能力的关系研究

杨月坤,周玲玲(5-42)

基于长尾理论的餐饮业新媒体营销方式比较研究

郑国中,王 劲(5-48)

新常态下新生代农民工的人力资本开发:基于员工帮助计划视域

张宏如,谢世军,李 群(6-28)

空间溢出与我国经济增长:基于动态空间面板的方法

吉丹俊(6-33)

国内大型电商自建物流时机选择研究

郝姿容,杨 瑾(6-41)

【环太湖经济圈研究】

产业生态圈视角下大数据产业集群培育的研究

——以苏州为例

吴 薛,吴俊敏(1-56)

经济转型升级的金融支持体系研究

——以江苏常州为例

谢金楼,康力臣(1-63)

环太湖区域协同创新模式研究

——以嘉兴市为例

朱莹莹,周敏华,王晓燕(2-60)

接纳与融入:新居民教育公平现实选择

——桐乡新居民子女教育管理调研

沈林洁(2-67)

政府推动产城融合的政策措施研究

李卫平(3-51)

智慧城市框架下图书馆服务模式构建研究

虞俊杰,金 耀 ,马 坤(3-56)

论大学国际化对城市国际形象的提升作用

——以常州大学的国际交流为例

潘 娜,杨 琳,陶 珠,张文佳(3-60)

人口红利转折期及其因应之策——以江苏常州为例

康永超(4-57)

雾霾治理与低碳城市建设研究

——以江苏常州为例

万玉山,陈艳秋,黄 利,张 平(4-62)

高科技园区企业创新文化建设实现路径研究

——以常州市为例

管志杰,顾亚莉(5-54)

地方高校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发展的适配性研究

——基于常州的研究

赵红梅,王 军,李 群,王文华(5-61)

【历史学研究】

“举刺予夺”:明季野史笔记的重要特征

单 磊(1-70)

南宋临安节事经济研究

陈 亭,张 旗(1-76)

民国武进兰社考论

袁志成(1-82)

隐逸特性在恽寿平没骨花鸟画中的体现

张玉霞(2-71)

明清徽州水旱灾害与民间应对

——以歙县为个案研究

田百慧(2-75)

从清华简《系年》看常州武进淹城非奄族南迁所建

熊贤品(3-64)

洪亮吉与毓文书院

——兼论毓文书院文献收藏

叶宪允(3-69)

1946—1949国统区新闻界“整肃运动”探析

李时新,陶喜红(4-68)

试析恽代英创新人格

赵晓春,恽佩红(4-74)

近代中国慈善公益事业的运营机制及其形成原因探析

周秋光,王艳君(5-67)

近代上海包探的社会形象研究

徐笑运(5-73)

明代直隶妇女守节行为探析

郭海东(5-78)

“贸易绸缎”的来源申论

——清代江南与新疆的丝绸贸易

范金民(6-47)

陈于鼎事迹述略及其评价

吕 杨(6-54)

河洛北魏宗室群体的贵族化趋势

——以元寿安墓志为例

刘 军(6-61)

【文学·语言学研究】

论鲁迅小说创作与“五四”文学观的错位

徐 琰(1-88)

沃尔夫林风格学理论的特点及问题研究

——以《哀悼基督》主题为例

张一弛,樊 波(1-92)

汉语字母化现象的生态语言学解释

韩 燕(1-96)

《香奁集》心灵的诗意与美感

吴邦江(2-81)

论美国华裔文学中“根意识”的嬗变

汪顺来(2-86)

“真实性”的弃用

——解读后殖民文学作品《桑德拉大街》的写作策略

洪 民(2-91)

基于语用学的公示语汉英翻译现状分析

张 平,刘绍忠,韦 汉(2-96)

现代性的张力:巴赫金与洛特曼的启示感

李 薇(3-75)

为意义而战

——论凯瑟琳·贝尔西的后结构主义文学意义观

郑鸿升(3-79)

从“探求者”到《摆渡》

——对高晓声文学启蒙与反思的再评价

付用现(3-86)

王鲁彦和20世纪30年代左翼文学思潮的关系探析

周银银(3-92)

创伤·复原

——创伤理论视域下的《靠鲸生活的人》

李润润,曹淑娅(4-80)

“建筑广告”设计布局研究

钟砚涛(4-85)

在文化批判中熔铸新的文化精神

——夏坚勇散文艺术论

范培松(5-83)

语言哲学与语言教学

李晓红(5-89)

寓言类隐喻的映射问题

刘宇红,赵富春(6-68)

《一九八四》似是而非的政治态度

支运波(6-73)

沈从文《边城》的写作思维分析

李承辉(6-77)

【高等教育研究】

大学内部治理结构中完善党委领导的思考

陆先亮(1-100)

高等教育不均衡思想与经济发展的相关分析

——基于华东地区高等教育数据

李晓慧,王清平(1-105)

科研与专业课教学融合的实践与思考

裴峻峰(1-111)

院校主导性学习性投入:高校推进学风建设的探索

周本卫,王车礼(1-116)

大众化教育时代地方高校“精英人才”培养思考

朱 军(2-100)

史良法学教育思想研究

张 雷,骆福林(2-105)

教育技术学本科生职业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方 兵,杨 成(2-109)

社会支持向度下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实证研究

——以常州地区高校为例

宗彩娥,李昊远(2-113)

纽曼与加塞特大学思想之比较及其现实意义

张 蕾,田海洋(3-98)

论仪式在生命过渡阶段的心理治疗价值

朱 迪,董 进(3-103)

社会认同理论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

秦 能(3-107)

“慕课”视角下高校教师发展机遇与应对

姜 波,宋建军 ,李淑梅(3-110)

安全工程专业毕业要求达成度定量评估

——基于跟进式教育理念的视角

邵 辉 ,陈 群,徐守坤,陈海群,张凤娥,单雪影(3-114)

基于CDIO理念下的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谢爱娟,陶宇炜,罗士平,周国平,曹剑瑜(3-118)

关于工业设计专业培养方案的几点思考

浦 茜,任衣伟(3-122)

教学场域的语用学分析

衡孝庆,葛彦东,魏星梅(4-89)

论基于利益相关者的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机制

马斌(4-94)

中美大学本科新生教育比较研究

——以工程类专业为例

陆 怡,袁惠新,柳 铭(4-99)

论高校高层次领军人才队伍建设

吴其阳,管春英(4-104)

高校公共安全教育体系构建的问题与对策

陆锦冲(5-94)

地方特色文化与地方大学文化的互动发展浅析

——以常州大学为例

张捷音,李伟明,袁志华(5-98)

论链合学业规划的创业教育模式

周晓东,阴 祥,黄 凯(5-101)

诊所式法律教育的实践探索

骆福林(5-105)

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张 頔,贺 新(5-110)

综合评价卡:审核评估的新探索

袁益民(6-82)

城镇化进程中农业转移人口职业教育问题研究

夏美玲(6-87)

基于职业能力的生物制药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的构建

吴 玲,赵怡红(6-91)

【高职论坛】

高职院校试行现代学徒制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李 祥(1-121)

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研究

——以创业典型案例为视角

张金兴(1-125)

“慕课”在高职院校人文素质课程中的应用

陶 莉,袁 剑(2-117)

协同视角下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实践与研究

裴智民(2-121)

浅论职业能力导向下的高职师资队伍建设

尚亚力(3-126)

高职院校就业质量分析与提高途径探索

姜庆华,管 丹(3-130)

【书评】

阅读《浙江词史》,欣赏浙词精彩

——兼谈解读作为文学批评

刘勇刚,王 莉,陈国凤(1-129)

次区域合作与中国改革开放

——康学芹《粤港澳增长三角次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介评

郭晓合(5-114)

大辽河的迷人风景

——陈玉飞《辽河流域城市化进程中设计形态研究》介评

鲁海峰(5-116)

《高晓声的文学世界》述评

韩斌生(6-94)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总目次

(6-97)

猜你喜欢

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关于辽朝“一国两制”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基于声、光、磁、触摸多功能控制的研究
新版C-NCAP侧面碰撞假人损伤研究
关于反倾销会计研究的思考
焊接膜层脱落的攻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