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2015-02-20付海东
付海东,杜 伟
(长春大学a.教务处;b.计算机学院,长春130022)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当前大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高阶思维能力存在着缺失现象,导致大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缺失的因素有很多。传统文化的惯性作用,基础教育中应试教育的实施都对大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有所制约,同时学生本身的原因,包括学生本身所具备的知识、智力以及非智力等方面也会影响到自身的思维能力和水平;新时期高校的教育工作也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例如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不符合当代社会发展的需求,课程的设置不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师资队伍的建设不够合理,教学模式陈旧,教学评价死板保守等。因此,我们要梳理影响大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培养大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策略。
1 高阶思维能力及构成
目前,高阶思维能力在国内外教育界是研究的热点话题之一。关于高阶思维能力的概念源自布卢姆的认知目标分类理论和加涅的学习理论。美国教育家布卢姆把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类为知识、领会、运用、分析、评价和创造等六个层次,根据思维方式从低阶到高阶的复杂程度形成六个思维梯度。后三类:分析、评价和创造称为高阶思维。[1]本研究对于高阶思维能力的理解是基于布卢姆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即认为高阶思维包括分析、评价和创造三个方面。高阶思维能力是以高阶思维为核心发生于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或者较高层次的认知能力。它主要包括问题求解、决策、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2]
2 高阶思维能力的影响因素
根据高阶思维能力的内涵以及构成能够得出,高阶思维能力具有多种能力综合的、任务真实的/复杂的、需要付诸心智努力的、自我反思和调控的、阐释/建构的、多元标准的和需要判断的特点[3]。这和大学生自身所具有的知识,智力以及动机、情感等非智力因素有关。另外,高阶思维能力作为能力的一种,它的形成也受环境和教育因素的影响,根据大学生目前高阶思维能力缺失的现状可以得出,除了大学生本身因素对高阶思维能力有影响外,外界的教育环境也起到了很大作用,鉴于此,我们把影响大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因素分为内部主体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两大类。内部主体因素主要包括知识因素,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外部环境因素主要是指学校环境因素包括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以及校园文化。[4]
2.1 内部主体因素
(1)知识。知识是人类思维的原材料,所以要培养大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重要的一点是要让他们学习更多的知识,从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不断的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体系,尤其注重那些服务于自己思维发展、为自己思维层次进化打基础的知识的习得,这样才更有利于大学生们的思维水平和能力从低级向高级过渡。
(2)智力因素。一般认为思维能力是人的一种精神活动能力,同时也是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个人智力水平的高低反应出他思维能力的强弱,尽管二者不是绝对的线性对应关系,但是智力高的人往往思维能力也不差。高校应该继续关注大学生智力的开发,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智力水平。
(3)非智力因素。人们平时提到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动机等方面都属于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与人的认知没有直接关系,但他们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特别是思维形成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2 外部环境因素
(1)人才培养模式。所谓“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培养主体为了实现特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导和一定的培养制度保障下设计的,由若干要素构成的具有系统性、目的性、中介性、开放性、多样性与可仿效性等特征的有关人才培养过程的理论模型与操作样式。主要包括人才培养理念、专业设置模式、课程设置方式、教学制度体系、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管理模式、隐形课程形式和教学评价方式[5]。
(2)师资队伍。高校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学生技能和综合素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最关键的还是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因为无论是课程体系的建设、教学内容的制定,还是教学手段、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评价的实施都离不开教师。因此,高校应采取一定措施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3)校园文化。具体而言,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为促进师生文化素质的提高和身心健康的发展,以广阔的校园为活动空间,以特定的校园生活方式和校园精神为特征,以广大师生为主题,所创造的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高校校园文化则是校园文化的一种具体形态,是校园文化在高等学校的具体表现。可分为分为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6]
3 大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研究表明,能力并不是专门靠谁去培养的,而是学术组织环境在某些方面对学生产生的整体影响[7]。因此,依据高阶思维能力的内涵和影响因素,提高大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所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下面几个方面。
3.1 注重大学生学习能力、智力以及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对于高校的大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智力以及较为稳定的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但这对于即将走向社会并要求具有一定高阶思维能力的大学生来说还远远不够,可采取下面几种方法来解决。
(1)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丰富学生的知识量。信息社会,每天都在有新的知识产生,单方面通过传授提高学生的知识量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还应该培养他们学习知识的能力,因此要为大学生构建专业的知识体系和广泛的知识网络,除了教授给学生专业知识外,还要重视他们自我能力的培养,形成较强的学习能力,为获取更多的知识打下基础。
(2)重视大学生智力的开发。一般认为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所以说一个人的智力越高往往他的思维能力也越强。因此高校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要采取多种方法和策略来提高诸如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等智力因素,从而促进大学生智力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开发。
(3)重视大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非智力因素在思维中主要起着动力、定向、引导、维持和调整等作用。在学生思维能力形成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开放性的选修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学习内容,可以通过举办各种讲座、报告、校外活动等多种形式的授课方式,发展大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3.2 转变观念、革新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很多高校现行的教学模式,存在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结构陈旧、实际动手能力弱,与人才市场要求严重脱节的问题。尽管目前一些高校虽然有了相当大的办学自主权,制度上也有变化,但办学思想和教育理念却依然存在受计划经济时代办学理念影响表现出的惯性和惰性,所以对应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利于学校大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形成,进而影响到了人才培养的质量。高校应该转变观念,依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理念,革新专业设置模式以及课程设置方式、制定科学的教育制度体系,开展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创新教学管理模式,重视隐性课程形式的开发,更新评价理念、促进从单一评价向多元评价发展。
3.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在大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所以要培养具有高阶思维能力的人才,必须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高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和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
(1)转变教师的传统的教学观念为能促进学习者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现代的教学观念。教学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作用,传统教学观念下的教学重结论的获得,学生的学习缺少高水平的思维活动。因此,要转变教师传统的以及落后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策略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革新以往的教学模式,形成有利于大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
(2)做好学校的教师培训工作。要培养出具有高阶思维能力的学生,施教的教师应该是具有一定的高阶思维能力,这样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才能更好的实施能促进学习者高阶思维能力形成的教学。因此,高校要做好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在构建教师专业知识的同时,促进教师自身高阶思维能力的提升。
(3)调整师资队伍的整体结构使其达到合理状态,同时要高度重视双师型教师在教师队伍中的比例。高校要紧紧围绕学科专业建设,通过内培和外引等方式,加大外聘和内部挖潜的力度,组建一支数量足、素质高、结构优、有活力的师资队伍。从而满足高校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需要,进而提升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3.4 注重校园文化建设
具体而言,校园文化重在建设,它包括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三个方面建设的全面、协调的发展,在为学校树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在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培养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高校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加强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
(1)重视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校园的物质文化是高校文化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是文化建设内容的载体,被人们称之为大学文化的硬环境。高校物质文化所蕴含的价值取向总会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着大学生们的心理倾向和状态,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呈现出教育、示范、凝聚等功能。鉴于此,高校应该要提高校园物质文化的认识水平,增大物质文化建设的经济投入,完善物质文化建设的部署与规划,发挥学校物质设施对大学精神潜移默化的传播功能,时时处处地对学生的思想、行为起着熏陶、渗透的作用,从而形成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
(2)加强与完善校园的制度文化。校园制度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包括学校的传统、仪式和规章制度,是确保学校各项工作正常有序运转的管理机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因此高校要强加与完善校园的制度文化,以质量为核心,形成和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制度,以教师发展及学生成长为目的形成教师专业发展制度和学生的教育制度,同时规范教学管理制度。
(3)着重建设潜在的、隐性的精神文化。在精神文化建设方面,高校首先要注重高校教师科学精神的培养,强化教师自身科学精神和态度,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其次要强化大学生民族文化意识和人文精神的培养,积极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提升大学生的精神追求,以便重新构建大学生的主观世界。最后要注意改善基层员工的工作作风,须多渠道多方面大力提升基层工作人员的素质,让他们和大学生在密切的接触中互相影响,互相提升。
4 结论
高校大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培养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要结合大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影响要素有针对地进行深刻、全面的改革,从整体上形成良好教育环境和氛围,从而促进大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
[1]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领域[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2] 黄山涯,程磊.浅论网络环境下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轻工业教育,2011(4):17-19.
[3] 钟志贤.教学设计的宗旨:促进学习者高阶能力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04(11):13-19.
[4] 付海东,鞠缤玢.当代大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缺失及影响因素分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3):240-241.
[5] 董泽芳.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界定与要素解析[J].大学教育科学2012(3):30-35.
[6] 王洪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唐山: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6):4
[7] 朱志勇,崔雪娟.研究生学术能力:一个基于政策文本分析的理论框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2(6):98.
责任编辑:张晓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