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化群藏传因明翻译与研究评述
2015-02-20贡保扎西刘海叶
贡保扎西刘海叶
(①西南民族大学藏学学院四川成都 610041②《四川民族学院学报》编辑部 四川康定626001)
杨化群藏传因明翻译与研究评述
贡保扎西①刘海叶②
(①西南民族大学藏学学院四川成都 610041②《四川民族学院学报》编辑部 四川康定626001)
藏传因明典籍丰富,理论完备,历史悠久,传习自成体系。藏汉因明交流对中国因明的传承和发展十分必要,其中,因明典籍的整理和翻译是藏汉因明交流的重要途径。杨化群先生就是从事藏汉因明翻译和研究工作的一位著名的学者,他一生献身于藏汉因明翻译和研究,以“生有涯,而知无涯,以有涯的生命,治无涯的因明学”鼓励和鞭策自己,为藏汉因明交流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文章从先生坎坷的生平介绍入手,在介绍其因明翻译和研究成就的同时,着重评述先生对藏汉因明交流和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杨化群;藏传因明;翻译;研究;评述
在世界逻辑史上,因明学与古代名辩学和古希腊形式逻辑呈三足鼎立之势。因明作为世界逻辑学科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最早萌芽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其历史悠久,理论丰富,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和精神的财富。自唐玄奘之后,陈那创立的新因明逐渐传入我国,在内地得到迅速而广泛的传播与发展,为中国逻辑思想史注入了新的活力。公元7世纪,因明的另一传承或分支,也随着佛教的传入进入了藏区。因明在藏区的传播发展过程中,经过藏族历代因明学家的译介、注疏和传说,形成了别具一格的传承体系,即藏传因明学。在近代,汉传因明有消失之势,藏传因明传习也在文革中受到极大冲击,藏汉因明交流几近中断,当前抢救因明的呼声高涨。藏传因明典籍丰富,理论完备,历史悠久,传习自成体系。藏汉因明交流对中国因明的传承和发展十分必要,其中,因明典籍的整理和翻译是藏汉因明交流的重要途径,可使两者取长补短,共同繁荣。本文所要介绍的杨化群先生就是从事藏汉因明翻译和研究工作的一位著名的学者,他一生献身于藏汉因明翻译和研究,以“生有涯,而知无涯,以有涯的生命,治无涯的因明学”鼓励和鞭策自己,为藏汉因明交流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一、杨化群生平简介
杨化群(1922-1994),原名杨万才,法名永灯,藏名永灯嘉措,四川峨眉人,现代著名的因明学家,西藏大学教授。他一生兢兢业业,以其毕生精力从事藏传因明翻译与研究工作,对汉藏文化的相互交流以及藏传因明在内地的传播与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特别是在藏传因明的翻译上,成果显著,为整个中国因明研究补充了独特的营养成分。
杨化群出生在峨眉山下的一户农民家庭,由于家境贫寒,加上当时社会动荡,军阀混战,民不聊生,10岁的杨化群被送到峨眉山洗象池的脚庙兴圣寺,成为小沙弥。11岁正式剃度,法名“永灯”,在峨眉山两级佛学院学习。12岁回万年寺受戒,学习“比丘”的清规戒律,规矩礼节。之后,进入乐山的乌尤寺,有幸跟随遍能法师学习。不久便随遍能法师一起进入重庆华岩佛学院学习。17岁时,在遍能法师的支持下,考取了世界佛学苑汉藏教理院,见到了太虚大师、法尊法师等海内外著名的大师,听他们讲授因明等课程。此时,杨化群接触到了藏传因明,并对因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了解到了藏传因明在西藏的发展状况。至此,杨化群对藏文和藏传因明充满了欣羡与向往,进藏深造的愿望深深地埋在他的心中。
1943年冬天,在合江法王学院任教期间,杨化群有幸得到了蒙藏委员会招考游学西藏公费僧的机会。之后,历经无数艰难险阻,终于来到了他梦寐以求之地——西藏拉萨,进入色拉寺,开始了他的藏传因明研习之路。在色拉寺的甲绒康村,他进行了系统的藏语文和藏传因明的学习。在色拉寺的专心学习,使得他先后通过了堪布的当众辩论考试、扎仓的辩论考试等。由于杨化群勤奋好学,刻苦聪明,在因明学习上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他有幸得到了扎仓堪布的批准,获得了参加饶夺寺举行的一年一度的“冬季因明大辩论会”的机会,与参加法会的大师们一起进行因明辩论。
杨化群的因明启蒙恩师,是我国近现代著名高僧、精通汉藏语言的佛学家、卓越的翻译学家以及教育家法尊法师。法尊法师在武昌佛学院系统学习了因明学、俱舍论,以及大小显密教义之后,于1922年夏,进入西藏系统地学习了藏文与藏传因明。在藏9年间,法尊法师随学随译,打下了牢固的藏语文与因明的基础,翻译了诸多因明论著,声名远扬。法尊法师在汉藏教理院讲授藏传因明时,一再叮咛杨化群等学徒:西藏是我国的西南边疆,现在还保存着不少从印度输入的有学术价值的典籍,也有不少品学皆优的喇嘛老师,你们要注意刻苦学习我们汉地还没有翻译过来的“因明”,这对我们汉传因明,将有较大的补缺作用[1]。“要学玄奘大师做个翻译佛经的人”[2],是法尊法师临别时对杨化群等的谆谆教诲,这一直激励和鼓舞着他,为他日后研习因明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动力。杨化群在西藏学习时,每当遇到难以克服的困难时,想起法尊法师的教诲,便充满了力量和勇气,终以自己超人的毅力在因明翻译和研究中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杨化群毅然接受了西藏军区编审委员会的邀请,从事汉藏翻译和文化交流工作。1956年,编审委员会合并到西藏日报社,成立藏文编辑部,杨化群担任汉藏翻译工作。这期间,杨化群仍然没有放松对藏传因明的研究,他白天在藏文编辑部工作,晚上回到宿舍钻研藏传因明,先从藏语文、藏文法一点一滴地积累,后来逐渐尝试翻译藏文资料。在当时的社会氛围下,由于人们的思想落后,杨化群被误认为在搞“封建迷信”,沉重的思想负担笼罩着杨化群。1960年前后,在一篇支持刚果电影周消息的翻译上,由于多译了一个“支持”,一点小小的失误,他被诬陷为“反革命集团”头目,含冤入狱14年。
1975年,杨化群得到平反,在西藏公安厅“五七”农场从事管理员工作。1978年,被调到西藏自治区出版局,随即前往成都参加《藏汉大辞典》的编写和翻译工作,负责因明词条的搜集、编写和翻译。1980年,报考中国社科院宗教研究所被录取。1982年,参加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组织编写的《中国逻辑史》和《中国逻辑史资料选·因明卷》,推选担任藏传因明的主编,并开始选译藏族学者具有代表性的因明著作。截止1983年8月,译出宗喀巴大师的《因明七论入门》、工珠·元旦嘉措的《量学》、龙朵喇嘛的《因明学名义略集》和普觉·强巴的《摄类辩论——因明学启蒙》等四部著作。同年,带书稿参加在敦煌举办的全国首届因明学术讨论会,将书稿分发给与会代表,受到大家的肯定和赞扬,这对藏传因明学的介绍起到了深远的影响[3]。
同年,西藏师范学院致函中国社科院,商调杨化群支援将要成立的西藏大学,随即被分到西藏师范学院藏文系承担因明学教学。不幸的是在1984年2月忽患中风,不能说话和走动。即使这样,他仍然坚持翻译和写作,与病魔作顽强的斗争,终以坚强的毅力和不懈怠的精神,于1986年完成了《藏传因明学》这部著作。该书收集了四部藏族学者的因明著作、一部印度因明著作、三篇有关藏传因明的学术论文,1988年,增加了以自传为主要内容的自序,并由西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却了一生翻译因明著作、研习因明义理的心愿。1994年,因病在拉萨去世,享年72岁。
二、杨化群因明翻译与研究成果
杨化群先生对因明的主要贡献,在于藏传因明论著的翻译和藏传因明历史及义理的研究,其代表性的成果就是《藏传因明学》这部著作。这部作品虽名为《藏传因明学》,其实,内容包括四部藏族学者的因明著作和一部印度学者的因明著作等五部因明译作,一篇有关藏传因明学纲要,一篇藏传因明学发展概况,以及探析藏族学者因明著作的一篇文献目录和一篇作为自序的自传等。其中,每部译作都有相应的内容概要和作者简介等作为其前言或译跋,因此,每部译作不仅有原文的译文,而且还有有关原文书名、作者和相关内容等的引子或导论。《藏传因明学纲要》[4]一文横向介绍藏传因明学的理论框架和学科关系,而《藏传因明学发展概况》[5]一文纵向介绍藏传因明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以及藏传因明学的结构特点,并从译传和义理两个方面分析了藏传因明学的传承体系和思想内容。这两篇论文相互照应,相互印证,彼此交叉和综合,就构成了藏传因明学的传承历史和思想理论的全貌。《藏族学者的因明著作初探》[6]介绍了萨班、宗喀巴师徒等34位藏族学者的55部藏传因明著作,并从概念和义理、学习方法和辩论方式等方面总结和归纳了藏传因明学的不同特点。从以上介绍的这些内容来看,杨化群先生的代表作《藏传因明学》,不仅是一部因明译作,同时也是一部因明论著,是一部翻译与论析相结合的因明著作,汇集了杨化群先生藏传因明典籍整理和论著翻译,以及藏传因明传承历史和义理研究的重要成就。
杨化群翻译的五部藏传因明著作,均收集在其《藏传因明学》中,它们分别是:宗喀巴大师的《因明七论入门》[7]、普觉·强巴的《因明学启蒙》[8]、《龙朵文集》中龙朵喇嘛与仲钦·阿旺达杰的《因明学名义略集》[9]、工珠·元旦嘉措的《量学》[10]和法称的《正理滴论》[11]等。其中,宗喀巴大师的《因明七论入门》由简介和译文两部分构成,简介中解说了著作全名和寓意、创作机缘和时间、作者简介、著作的结构和内容,以及翻译和修改的情况等内容。译文初稿完成于1979年,1982年对原文的不同版本进行订正后,对译文初稿进行了修改,并作为藏传因明的一个代表作,纳入《中国逻辑史资料选·因明卷》中。普觉·强巴的《因明学启蒙》也由译者前言和译文两部分组成。译者前言中,介绍了作品的全名及寓意、作者简介、原文的版本和篇幅结构、作品的内容和特点、翻译时对名词术语的处理,以及作为教程的代表性和重要性等内容。译者前言写于1983年5月18日,估计译文也应完成于1983年前后。这部作品是杨化群所翻译的几部藏传因明论著中,篇幅最多、部头最大、涵盖内容最广的著作之一。其作者作为十二、十三世达赖喇嘛的经师,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其作品作为拉萨三大寺必学的教材,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因此,译者选译这部著作,具有很大的难度和挑战性,同时也反映了译者的因明理论功底和翻译能力。
《因明学名义略集》的译文前也附有译者的话,说明这部作品出自《龙朵喇嘛文集》。内容分《因明学》和《心理学概述》两部分。前者的作者为仲钦·阿旺达杰,后者的作者为阿旺洛桑,即龙朵喇嘛。前者为后者的高足,分别是师徒两人的作品,收入上师龙朵喇嘛文集中。作品以现量和比量为核心,阐述了因明辩论的各种概念和术语,对初学因明的人十分有益。作为前言的译者的话写于1983年6月10日,而译文没有说明具体完成的时间,估计译文应完成于其前后。工珠·元旦嘉措的《量学》译文前同样也附有译者前言,译文依据作者《论十明学》中的《量学》译成,并参考其《知识总汇》中的《量学或名逻辑学》,对藏文原文进行了核对。因为作品选自《论十明学》这本书,所以前言还介绍了藏族传统十明学科的名称和类别,同时,还简要介绍了本书的作者及其代表作,以及《量学》的主要内容。译者前言写于1983年5月30日,估计译文应完成于其前后。作品原文篇幅不多,所以译文也比较简短,其内容简明扼要地叙述了因明的基本原理和逻辑的思维规律。
《正理滴论》是印度因明学家法称的七部代表作之一,也是古印度因明重要的作品之一,在印度就有诸多的因明大家对其作过注释,藏区有贾曹·达玛仁钦的注释。这也是杨化群从藏文翻译的唯一一部印度学者的因明著作,并作了篇幅较长的译者跋附在译文后面。跋中简要介绍了法称的因明七论及其注疏情况,七论加上15家学者的注释,《大藏经》之《丹珠尔》中存有59篇印度因明论著。原文分三品,即现量品、利自比量品和利他比量品,而其核心问题是“量”。译者认为“量”有三层含义:一是因明论式叫量,成立论式叫立量。二是量具有知识性质,带有认识论的意味。三是指量的作用和结果,即正确的认识。跋还对陈那新因明对量的分类,以及各种量的概念和定义作了简要解说。正确的量来源于正确的因,正确的因需具备三相,即因三相:遍是宗法性、同品定有性和异品遍无性。另外,跋中还归纳了法称对陈那因明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情况,总结出法称的四点新的创见和发展。同时,也对作品的名称及其翻译作了简要说明,特别对作品名称中的“滴”字的妙用和寓意进行了阐释。《藏传因明学发展概况》一文和《正理滴论》的译文及其跋文,均原载于《世界宗教研究》中,前者载于1981年第2期,后者载于1982年第1期。
我们知道,杨化群曾参加了《藏汉大辞典》[12]的编写,专门负责有关因明词条的搜集、编写和翻译工作。因此,《藏汉大辞典》中也凝聚着杨化群极大的心血,是编写这部有史以来最新、最大、最全的辞典的“无名英雄”。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的《藏汉逻辑学词典》的内容基本出自《藏汉大辞典》,因此,该辞典也算是杨化群因明翻译成果的一部分。另外,他还担任过《西藏宗教史》的主编,参加过《西藏地震历史资料》的翻译与校对。后来,他还担任过《宗教典籍》的校订等工作,为藏传因明学(藏学)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据说,杨化群还翻译过波米·强巴洛卓的《入因明学阶梯》。与此同时,杨化群还发表了数篇有关藏传因明学(藏学)的学术论文,如《关于藏传因明的几个问题》、《为“因明”一词翻译的辩解——简论藏文文献分类中的一个观点》、《关于法称的<正理滴论>》、《藏传因明学发展概况》、《谈到藏族宗教》、《佛说圣者妙吉祥真实名号经》、《藏传佛教始创略论》、《我所结识的西藏著名诗人、学者》、《西藏苯教祖师辛饶米沃且的一生——简论有关吐蕃的几个历史问题》、《论顿门巴与渐门巴的斗争》等。其中,《藏传因明学发展概况》已收入《藏传因明学》出版。《关于法称的<正理滴论>》应是前面已介绍的《正理滴论》译文后的跋文。在14年漫长苦难的铁窗生活下,他还把《林海雪原》和《把一切献给党》等文学作品译成藏文。同时,他还为因明经典著作《集量论略解》和《释量论》的译本写过序言。
三、杨化群因明研究评析
关于杨化群对藏传因明翻译和研究的贡献,目前,在国外还没有发现有学者对其进行过研究,在国内有关杨化群的藏传因明学成就的研究也较少。从目前的学术研究来看,公开发表的研究成果有刘邦凡、魏玮、张瑾的《杨化群因明研究评述》[13],文中对杨化群研习藏传因明学的成就及其藏传因明思想作了大致介绍和概述,主要对其译著《藏传因明学》进行了分析。同时,还分别从藏传因明学基础研究、汉藏因明学比较研究和藏传因明学的传习方式等三方面,对杨化群因明思想进行了总结和概括,从而对杨化群在藏传因明研究中所取得的成就进行评析。刘培育《五学者对因明的贡献》[14]中,也对杨化群对藏传因明学的贡献作了简略的概括,论文分别从他的主要译著和研究观点,以及他发奋求学、刻苦钻研的精神等三方面进行了归纳。1995年1月,多吉占堆在《中国西藏》上发表了名为《追念著名藏学家杨化群》的文章。1996年5月,晓浩在《中国西藏》上发表了名为《杨化群的藏学生涯》的文章。两篇论文都对杨化群一生的藏学生涯作了详细的论述,并对他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孜孜不倦的求学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以此鼓舞和鞭策初出茅庐的因明学习者。陈玉的《一位藏化的汉族学者》[15],对杨化群在藏传因明上的成就作了简要概括,并对杨化群坚韧不拔、孜孜不倦的求学精神和毅力,以戒为师、随遇而安的高尚人格和豁达胸怀,表达了最崇高的敬意。
综上所述,就目前有关杨化群的学术论著而言,主要是对杨化群的生平史进行了史料性的介绍和分析,对于他在藏传因明学翻译和研究的成就,却很少有人进行过系统、深入的探讨和评析。在此,以当时的社会生活为背景,结合杨化群曲折的人生经历和非凡的精神与毅力,并从杨化群的因明译作和论著等入手,分别对杨化群在因明文献的整理、翻译与编纂,以及他对藏传因明理论和发展历史等方面提出的思想观点做一简要总结和分析,并以此来学习和纪念这位伟大的因明先驱。
杨化群的因明研究成就是多方面的,有藏传因明文献的整理和编撰、藏传因明论著的翻译、藏传因明传承历史的回顾、藏传因明义理的阐释和藏传因明辩论论述等多方面的成就。在此,就从其藏传因明文献资料整理、藏传因明论著的翻译、藏传因明义理阐释和研究、藏传因明传承的历史和学科关系等方面做一简要评析。
(一)文献整理
文献资料对研究工作具有极其重大的价值和意义,但是由于当时缺乏系统完整的文献资料,所以给全面掌握藏传因明文献,系统进行藏传因明研究带来相当大的困难。杨化群在《藏传因明发展概况》中,介绍和整理出了《丹珠尔》中保存的66部古印度因明学家的论著。在《藏族学者的因明著作初探》中,介绍和整理出了自己所见的55部藏族学者的因明论著。时至今日,我们还无法了解到藏文文献中有多少藏族学者的因明著作,有学者统计有300多部,但这还不是确切的数据。我们知道,这也是在杨化群整理的基础上统计出来的。因此,杨化群对因明文献的整理与介绍,为当时藏传因明研究带来极大的方便,同时也开阔了研究者的视野,特别是为中国因明学界了解藏传因明丰富的文献典籍带来便利。在当时文献资料极度匮乏的年代,查找资料困难会直接影响研究的成果,因此,通过杨化群对这些资料的全面整理收集,大大方便了各位有兴趣的专家学者们对此进行研究学习。
(二)因明翻译
杨化群的藏传因明翻译成果主要是宗喀巴大师的《因明七论入门》、普觉·强巴的《因明学启蒙》、《龙朵文集》中龙朵喇嘛与仲钦·阿旺达杰的《因明学名义略集》、工珠·元旦嘉措的《量学》和法称的《正理滴论》等。我们知道,因明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如果没有受过系统的佛学和因明学的教育,没有坚实的因明学理论基础,不了解藏传因明传承体系和发展历史,不熟练掌握藏汉语言和文字,就很难译出高质量的因明论著。杨化群的僧侣出身和多年进藏学法,以及不懈的努力和坚强的毅力,恰恰符合这些要求,因此,他的因明译作得到了因明学界的肯定和认可,得到了很高的评价。
从翻译的著作来看,表面看似拘泥于原文,表现为单纯的机械式的翻译,但译文保持藏文原本的体系,便于初学者更加有兴趣学习和对照研究。在翻译方法上,杨化群多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倾向于通过直译体现内容的精髓所在,尽可能多地保留原文意义。杨化群没有刻意使用形式逻辑中的专业术语,而是作了注释,加在括号内,以便保持原文的内容和藏传因明的风格,体现了藏传佛教的翻译传统。杨化群将读者、诠释者与译者三者有机地统一起来,他在翻译上始终保持严谨、保真、辞质胜文的态度,所以,他所译出的藏传因明著作在当时令人称道。由于汉藏语言在结构上存在的差异,完全的直译可能会使文本晦涩难懂,无法阅读。但根据玄奘法师、法尊法师翻译的经验来看,完全的意译又会产生过犹不及的效果,很难做到信、达、雅兼得。杨化群以信为主,兼顾达与雅,使他的译文成为当时因明学界的经典。同时,他在翻译的过程中,对以往学者们提到的观点、看法,以及一些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作了解释,提出了自己不同的看法,因此,杨化群的因明译作具有译论结合的特点。杨化群首次对深奥难解的藏传因明原著进行了尝试性的翻译,填补了汉传因明乃至中国因明研究领域中,没有藏传因明译本的缺憾,为不能直接阅读藏传因明第一手资料的汉族学者,提供了全面了解藏传因明整体结构体系、思想内容和风格特点的高品质和高质量的学术翻译成果,加深了藏汉因明的交流;也对藏传因明的传播与进一步发展起到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因此,杨化群藏传因明的翻译成果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作用,而且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三)因明研究
杨化群的藏传因明论著主要有藏传因明传承历史,藏传因明的学科关系与特点,藏传因明义理的分析研究等几方面的内容。有关藏传因明传承历史的著作主要有《藏传因明学发展概况》和《藏传因明学提纲》,文章主要考察藏传因明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根源,并从因明著作在藏地的翻译和传播,以及在寺院的讲学和辩论等两个方面,剖析藏传因明的传承体系。因明源于古印度,盛传于藏地,因此,翻译和注释原典,以及藏族学者的创作和讲解等,就成了因明学在藏地传播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就此形成了因明学独特的传承体系,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藏传因明学。因明学也称之为佛教逻辑学,它的学科内容和学术背景始终离不开佛教,从其传承和发展来看,在古印度是如此,在藏地也是如此,它的传播和发展始终与佛教相伴随,这也是因明学乃至藏传因明学发展的一个特点。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杨化群在讲述藏传因明学发展概况时,一再提到因明的译传和讲学,以及与佛教的融通,并举出了藏文文献中保存的一系列印度因明译作和藏族学者的因明著作,以此来说明藏传因明学的传承特点和发展历史。
藏传因明的学科关系与特点主要反映在《藏传因明学提纲》中,文章在讲解因明学和逻辑学基本内容的同时,对因明和逻辑作了简要的比较。认为因明也属于形式逻辑的范畴,因明以宗、因、喻三支论式作为推理形式,逻辑学以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三段论为推理形式。因明以因三相来说明问题,逻辑以公理来说明问题。因明有着不同于名辩学和逻辑学的特殊的、独立的内容。至于因明学在佛教哲学中的地位,杨化群认为,“如果把佛学当做哲学看待,那么,因明学可以说是佛教哲学中的方法论,”[16]并认为佛教中观和般若等都离不开因明,以之作为推理论证的方法论,因此,因明在佛教哲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关于因明学与哲学的关系问题,杨化群认为,哲学都有不同的派别和观点,对世界、人生有若干不同的看法,因明学或逻辑学就是探索这些观点的思维方法,因明学属于东方思想方法论的范畴,对东方思想界、哲学界都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关于藏传因明学科形成的特点,杨化群以格鲁派寺院为例,从寺院的学制和组织机构,学经制度和晋升制度,各寺院的教材或课本,以及拜师、编班、背诵、辩论和考核等方面,对藏传因明这一学科独特的习修特点做了全面的归纳。关于藏传因明学的特点,杨化群归纳为:第一,藏传因明极其重视对概念的划分和认识;第二,藏传因明中含有独具特色的因明立论式部分;第三,藏传因明中的应成论式是一种明显带有反驳性质的论式。
关于因明义理分析研究,杨化群所翻译的五部因明著作,都以因明义理为主要内容,翻译时他都作了相应的注释和解说,这就是在翻译的基础上对因明义理做的最好的阐释。有关因明概念和定义的研究,其主要作品为《关于藏传因明的几个问题》和《为“因明”一词翻译的辩解——简论藏文文献分类中的一个观点》等。关于对“因明”一词的认知,杨化群在《为“因明”一词翻译的辩解》一文中,对“因明”二字分别从汉藏两种文字进行了解释与论述,阐明了因明在汉藏学术中存在的差异性,诠释出因明的不同含义与理解方式,并认为因明即为“佛教逻辑”,为后人学习与研究因明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思想观点。
(四)求学精神
纵观杨化群一生的藏传因明研究,他的治学方法与研习精神,对藏传因明的发展,对学术界都有深远的影响,促进了汉藏文化交流,丰富了中华文明。但是,由于命运的捉弄和时代的局限,以及资料的匮乏与研习的条件等因素,使得杨化群在因明研究上留有缺憾。如杨化群原计划翻译的萨班·贡噶坚参的《量理藏论》这部名著,由于借书困难和自身的疾病等原因,没有机会翻译,也为藏传因明论著汉译工作留下遗憾。
我们知道,杨化群先生早年出家,游学各地,曾在多座寺院和佛学院系统地学习过佛教理论知识。后来,受法尊法师等人的启发和影响入藏学法,在色拉寺系统地学习过因明等五部大论,参加过多种因明辩论法会。因此,他有着扎实的汉藏语文功底和深厚的佛学理论知识,熟谙汉藏因明义理和辩论,这为其日后进行藏汉因明翻译、从事藏传因明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命运捉弄人,他刚参加工作从事翻译事业不久,便含冤入狱,度过了14年的牢狱生活。得到平反,从事因明翻译与研究,事业蒸蒸日上之时,又患中风偏瘫。即使这样,他毅然克服种种困难,仍然坚持从事他所喜爱的因明翻译和研究。他丰硕的因明研究成就固然为人们所称道,他坚强的毅力和刻苦的求学精神,以及严谨的治学方法也成为因明学界的楷模。
杨化群带给了我们藏民族优秀的翻译经典,他坚韧不拔、刚强的毅力,孜孜不倦的精神,以戒为师、随遇而安的高尚人格和豁达胸怀,鼓舞鞭策着初出茅庐的因明学习者,他所留给我们的精神远比著述更有价值。他一生都在为藏汉文化的相互交流作贡献,为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奉献终生。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饱受迫害,但是他仍然爱国、爱教,为反对民族分裂、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树立了榜样,这也诠释出他对人生价值的至高追求。
因明不仅是帮助人们正确认识世界的工具,而且还代表了一种理性精神。因明从印度传到中国后,发展为具有地域特色的汉传因明和藏传因明,成为藏汉民族历史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杨化群将藏族文化的精华部分——藏传因明展现给了整个社会,不仅加强了藏汉文化的相互交流,而且为汉传因明提供了借鉴,极大地丰富了汉传因明的内容。同时,对各个学科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注入了新鲜的养料与活力,丰富了中华文化。所以,我们在研习因明时不仅要精通因明的义理,而且最重要的是使其通俗化,世俗化,让因明这一学科走向社会,让因明这一学科发挥真正的作用,不断提高人们的思维能力,为社会所广泛应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丰富整个中华文明。
注释
[1][2][3][4][5][6][7][8][9][10][11][16]杨化群.藏传因明学[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2:8,8,19,1,297,32,38,74,244,280, 310,27.
[12]张怡荪.藏汉大辞典[S].北京:民族出版社,1993.
[13]编委会.第一次南开逻辑学专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G].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2012.
[14]编委会.第八届全国因明学术研讨会暨虞愚先生贵州大学讲学七十周年纪念会交流论文集[G].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2012.
[15]陈玉.一位藏化的汉族学者[J].中国民族,1990(8).
[1]杨化群.藏传因明学[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2.
[2]杨化群.藏传因明学[M].北京:中华书局,2009.
[3]克珠杰.因明七论除意暗庄严疏[M].北京:民族出版社, 1984.
[4]毛尔盖·桑木旦.藏传佛教因明学入门[M].曲甘·完玛多杰,译.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11.
[5]祁顺来.藏传因明学通论[M].西宁:青海民族出版社,2006.
[6]沈剑英.佛家逻辑[M].北京:开明出版社,1992.
[7]波米·强巴洛卓.藏传因明的作用和基本内容——入因明学阶梯[J].杨化群,译.因明研究,1990.
[8]杨化群.为“因明”一词翻译的辩解——兼论藏文文献分类中的一个观点[J].西藏大学学报,1993(3).
[9]杨化群.关于藏传因明的几个问题[M]//因明新探.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9.
[10]杨化群.藏传因明学发展概况[M]//藏传因明学.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2.
[11]杨化群.关于法称的《正理滴论》[J].因明研究,1990.
[12]杨化群.我所结识的西藏著名诗人、学者——擦珠·阿旺洛桑活佛[J].西藏艺术研究,1994(1).
[13]杨化群.佛说圣者妙吉祥真实名号经[J].中国藏学,1990 (2).
[14]杨化群.藏传佛教始创略论[J].西藏大学学报,1994,9(3).
[15]杨化群.谈谈藏族宗教[J].西藏大学学报,1994(1).
[16]陈玉.一位藏化的汉族学者[J].中国民族,1990(8).
[17]多吉占堆.追念著名藏学家杨化群[J].中国西藏,1995(1).
[18]刘邦凡,魏玮,张瑾.杨化群因明研究述评[G]//第一次南开逻辑学专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2.
[19]晓浩.杨化群的藏学生涯[J].中国西藏,1996(5).
[20]姚南强.藏传佛教逻辑[J].西藏研究,1994(3).
Yang Huaqun’s Translation of the Scriptures on Tibetan Tsema
Gongpo Tashi①Liu Hai-ye②
(①School of Tibetan Studies,Sou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Chengdu,Sichuan 610041②Journal Editorial Department Sichuan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Kangding,Sichuan 626001)
With a long history,abundant scriptures,books and records as well as well-developed theory,the studies of Tibetan Tsema has had its own system.It is essential for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sema in China to undertake exchanges between Tibetan and Han’s Tsema.Translation is an important way to do exchanges.Mr.Yang Hua-qun is a famous scholar,who has devoted his life time to the translation and study of Tsema, and made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This article starts with the introduction Mr.Yang Hua-qun’s life,then his translation and research achievements,mainly his extraordinary contribution to the exchange and development of Tibetan and Han’s Tsema.
Yang Hua-qun;the studies of Tibetan Tsema;translation;research
10.16249/j.cnki.1005-5738.2015.01.020
B81-06
A
:1005-5738(2015)01-141-08
[责任编辑:蔡秀清]
2014-11-12
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百年中国因明”(项目号:128ZD110),西南民族大学藏语言文学研究生学位点建设项目(项目号:2015XWD-S050107)阶段性成果。
贡保扎西,男,藏族,甘肃舟曲人,西南民族大学藏学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