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居民收入差距适度性:一个新的理论分析框架——《居民收入差距适度性测度与预警研究》介评

2015-02-20董亚娟

财经论丛 2015年8期
关键词:适度性居民收入差距

董亚娟

(浙江工商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居民收入显著增加,但居民收入差距也随之不断扩大。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的基尼系数已由改革开放前的0.16上升到目前的0.47。对现阶段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大小的基本判断与评价,学者们的观点各异、分歧较大。一种观点认为目前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是适度的,也有观点认为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已进入“警戒”区间,但没有出现两极分化,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已出现了两极分化。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大的差异?令人深思。

居民收入差距不是越小越好,也不是越大越好。收入差距过大会引发公众的不满情绪,导致贫富阶层的利益冲突发生,削弱他们对国家现行政策的认同,进而影响社会稳定、抑制经济增长。但收入差距过小(如采用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多劳者不多得、少劳者不少得、不劳者“搭便车”),既是对能力强、勤奋的劳动者的不公,也会挫伤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导致效率低下,阻碍经济增长。理论界对中国居民收入差距大小判断大多从纵向发展角度出发,依据经验性标准和少数指标(如基尼系数)得出结论,理论依据不足,较少考虑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资源配置效率、社会稳定与公平的综合适应和协调程度,因而出现不同的判断结果。如何科学合理地界定居民收入差距适度性的内涵及揭示居民收入差距适度性的影响因素?怎样设计居民收入差距适度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相应的测度方法?如何构建居民收入差距适度性的预警机制?浙江工商大学孙敬水教授的代表作——《居民收入差距适度性测度与预警研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该书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也是孙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73189)和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博导类课题(20123326110003)的最终研究成果。

该书的主要特色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突出理论创新性。该书明确界定了居民收入差距适度性的内涵及其判断标准,揭示了居民收入差距适度性的主要影响因素,从居民收入差距、经济增长、资源配置效率、社会稳定与公平等方面构建了居民收入差距适度性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了相应的测度方法,从预测、预警和调控三个方面探讨了居民收入差距适度性预警机制,由此构成了一个新的理论研究分析框架,具有理论上的创新特色。二是突出实际应用性。该书在理论研究基础上综合评价中国居民收入差距适度性现状,根据模型分析中国居民收入差距适度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贡献率,对现阶段居民收入差距适度性相关问题进行问卷调查和监测预警。这些实证研究有助于考察中国居民收入差距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适应与协调程度,有助于合理判断和评价现阶段中国居民收入差距适度性相关问题并提前预警,以便采取防范措施,因而具有显著的实际应用特色。三是突出宏观指导性。该书在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基础上,从初次分配领域制度机制设计、再分配领域公共政策选择等方面提出了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的政策建议,对政府部门制定科学合理的居民收入分配政策、有效调控居民收入差距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具有较好的政策指导和借鉴意义。

在理论研究方面,该书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第一,界定了居民收入差距适度性的内涵及其判断标准。目前,基尼系数、泰尔指数、变异系数等均是测量收入差距的常用指标,后两个是中性指标,没有“警戒线”大小之说,而把基尼系数等于0.4作为收入差距的“警戒线”也缺乏理论依据。该书从经济稳定增长、资源有效配置、社会稳定与公平等方面界定了收入差距适度性的内涵,将是否有利于促进经济持续增长、是否有利于促进资源配置效率提高、是否有利于促进社会稳定与公平作为居民收入差距适度性的判断标准,有其理论支撑依据。第二,设计了居民收入差距适度性评价指标体系。衡量居民收入差距适度性不是单一指标或少数几个指标,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综合性评价指标体系,否则易出现偏差。该书从收入差距(基尼系数、泰尔指数、变差系数)、经济增长(经济规模、经济结构、经济活力)、资源配置效率(劳动效率、资本效率、技术效率、资源利用效率)、社会稳定与公平(社会公平、社会保障、社会安全与稳定)等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与以往研究指标相比更加全面合理。第三,提出了居民收入差距适度性的测度方法,揭示了居民收入差距适度性的主要影响因素。该书利用因子分析法分别构建收入差距、经济增长、资源配置效率、社会稳定与公平、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综合评价指数,根据隶属函数协调度模型构建居民收入差距适度性综合评价指数和适度性分类评价指数。此方法的优点是在指标权重的确定上比较客观、人为影响因素较小,有助于客观评价居民收入差距适度性现状。该书从宏观层面和微观视角对居民收入差距适度性的影响因素进行理论探讨,较以往研究更加全面客观。第四,构建了居民收入差距适度性预警机制。如何掌握居民收入差距适度性在未来的变动趋势?怎样科学监测和防范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这均需建立居民收入差距适度性预警机制。该书从预测、预警和调控三个方面构建了居民收入差距适度性预警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居民收入差距预警理论研究。从明确警情、寻找警源、分析警兆、划分警限和预报警度等环节对居民收入差距适度性进行监测预警,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

在实证分析方面,该书的主要贡献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该书探讨居民收入差距适度性的研究视角不再局限于客观评价,而且重视主观评价。对现阶段我国居民收入差距适度性相关问题(如居民收入差距适度性的基本判断、公众对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承受力、公众对收入分配状况的满意度、收入分配不公平现象加剧可能导致的后果、现阶段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影响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当前阻碍效率的主要风险、促进公平分配的政策重点等)进行问卷调查,得出了具有启发意义的研究结论,这对政府制定科学合理的收入分配政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第二,该书从宏观层面和微观视角实证研究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影响因素。该书对Mincer收入模型和Shorrocks回归分解法进行扩展,利用宏观统计数据和微观问卷调查资料,实证分析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贡献率。基于Oaxaca-Ransom分解法测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贡献率,这在现有相关研究中是较为少见的。第三,根据全国31个省份6937份居民问卷调查数据,该书构建有序Probit模型,从微观视角实证研究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收入差距适度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得出了新颖而独到的结论,这也是目前研究中未曾涉及的。

当然,该书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实证分析中,该书使用的宏观数据大多处于1990-2010年间,如果数据时间跨度更长、样本容量更大,则模型估计的结果将更可靠,研究结论也更具说服力。微观数据的样本分布在地区和城乡之间显得不够均匀,若样本采集时地域选择相对均匀,则研究结论及其政策建议将更具推广价值。尽管如此,该书仍不失为见解独到的成功之作。该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结构严谨、论证充分、方法科学、结论可信,政策建议切实可行。该书是一部深入探讨我国居民收入差距适度性理论与应用的巨著,值得向读者推荐。同时,我们期待该书作者在现有成果基础上继续深化研究并取得新的突破,推出更多的优秀研究成果以飨读者。

猜你喜欢

适度性居民收入差距
中国整体与区域居民收入周期的协同效应分析
新疆城镇化与农村居民收入实证分析
居民收入快速增长——“数说陕西70年”之居民收入
2018年一季度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情况
难分高下,差距越来越小 2017年电影总票房排行及2018年3月预告榜
新课标理念下实施物理科学方法教育时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浅谈物理课后作业的设计原则
幻想和现实差距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