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葡萄糖氯已定在儿童外科术前备皮中的临床分析

2015-02-20王若谷

云南医药 2015年6期
关键词:骨科外科切口

李 琦,赵 园,王若谷,左 银

(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手术室,云南 昆明 650034)

具有百年历史的外科术前备皮方法,被认为达到或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而沿用至今,Seropian[1]等人首次提出对剃毛备皮之后,能减少术后切口感染这一观点的质疑后,针对何时备皮、何种方法备皮的研究成为热点话题。但是,骨科至今执行术前连续3d的备皮及无菌巾包扎[2]的传统方法。卫计委《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指出:备皮方式与时间是影响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之一,术前备皮应在手术当日进行,但未对备皮方法、时间及消毒剂作出明确规定。

2012年8月1日卫生部颁布实施的《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3]中,对清洁皮肤的建议:“手术部位的皮肤应清洁;对器官移植手术和处于重度免疫抑制状态的患者,术前可用抗菌或抑菌皂液或20 000/L葡萄糖氯已定溶液(CHG)局部擦净全身皮肤。”为此,本课题组选择心胸外科、骨科手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比较2种儿童外科术前备皮方法,探讨减少备皮天数和次数的可行性,用以指导临床护理工作,解决一直困扰儿科护士的术前备皮方法,为儿童外科术前皮肤准备提供数据。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选择2014年1月-9月,入住我院心胸外科、骨科择期手术患儿178例,其中先天性髋关节脱位77例、先天性心脏病53例、先天性漏斗胸48例;男性82例、女性96例;年龄12~60月,平均月龄(35.440±17.116)。按照随机单盲分为改良组101例与传统组77例,2组资料比较见表1。

2组患儿临床资料,经χ2检验,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选择年龄12~60月,无菌手术切口,术前评估伤口评分为0分者;②实验前皮肤无肉眼可见的污垢、血液、体液等污物;③所有手术均在百级手术间进行、消毒液选择与器械灭菌方式等均一致。排除标准:①皮肤有严重的疤痕、畸形;②有严重严重营养不良、Ⅰ型糖尿病、慢性肾衰、血液系统疾病;③长期接受放、化疗致皮肤改变者;④对洗涤用品过敏者。

表1 2组患儿临床资料比较

2.方法 本课题组针对儿科特点,拟定《儿童外科术前备皮操作法(草案)》。向院伦理委员会咨询并获准实施,受试者的招募遵循自愿和知情同意的原则,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分为2组,逐项填写《2%CHG术前备皮方法相关内容的登记表》,按照围术期进程收集原始数据,内容为年龄、性别、手术名称、皮肤准备方式、术口愈合情况等。

⑴试验组:按照拟定的《儿童外科术前备皮操作法》的规程执行,术前2h,用热毛巾湿润备皮区域(≥手术消毒范围),取适量(5~10ml)2%CHG,充分揉搓起泡,清水洗净后,再取适量2%CHG,揉搓作用3min,对于皮肤皱褶处及脐部、会阴区等部位擦拭,或先将消毒剂涂抹于该处,以增加作用时间,待消毒液干后无菌辅料及绷带包裹术野皮肤,穿清洁的病患服,等待手术。

⑵传统组:术前1~3d,用肥皂水清洗患侧,酒精棉球消毒备皮区域;每次均需酒精待干后,无菌辅料及绷带包裹术野皮肤,术晨重复上述操作后,穿清洁病患服,等待手术。

⑶术野皮肤采样与微生物培养:2组在术前2h内完成备皮,于手术消毒前分别采样,方法:用5cm×5cm规格的无菌板,放于术野皮肤表面,用浸有生理盐水的棉签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均匀涂抹各5次,酒精灯消毒试管口及棉棒后,棉花部分折断于试管内,再次消毒瓶口及瓶塞,塞紧瓶口送验。接种于琼脂平皿内,置于37°C培养箱48h后计数。

⑷招募科室带教老师及资深护师。成立课题组,笔者对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技术路线、具体实施方法等,进行培训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实验数据的收集,由固定人员操作及跟踪观察、记录,尽可能减少无关变量对数据收集的影响。

⑸统计学处理: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计数资料采用检验;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法。

结 果 2组患儿术前备皮后皮肤菌落数及切口愈合结果比较,见表2。

由表2可见,2组患儿备皮后菌落数,P<0.05,有显著性差异;切口愈合,P>0.05,无统计学意义。

讨 论 目前尚无儿童术前备皮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一直以来借鉴成年人操作规程,实施术前备皮方法,但常规方法并非完全适用于儿童,原因如下:儿童拟定手术时间,受诸多因素影响,如发热、呼吸或消化道感染等,而改期手术的机率较多,重复备皮易造成患儿皮肤完整性受损及资源浪费。连续3d备皮及无菌巾绷带包扎,患儿依从性差,不合作,很难坚持,特别是实施下肢手术患儿,极易受大小便污染。儿童体温更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连续备皮,容易受凉,秋冬季更甚,与戴雪梅[4]研究报道相一致。

2%CHG是一种双胍氯苯,以其破坏细菌细胞膜,而对G+和G-微生物有长效抑制活性、广谱抑菌能力以及对人体皮肤的低刺激等方面的优势,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不但显著减少皮肤细菌数量,而且对细菌的抑制作用可维持7h之久[5],其作用减少肠道致病菌、化脓性球菌和致病性酵母菌。为卫计委推荐为皮肤消毒剂。本研究中2组皮肤准备方法,对术野皮肤表面细菌菌落数的有显著差异性,表明术前2h采用2%CHG擦拭术野皮肤,与传统备皮方法同样有效,此法可用于儿童术前常规备皮。卫计委专家推行有效预防切口感染的方法:择期手术前住院日术少于3d,若无反指征,避免不必要的术前备皮,如属必须,应在手术当日备皮或在手术室内备皮[6]。本研究改为术前2h进行,缩短患儿术前备皮天数、次数及术前住院日,该法简单、有效、安全、舒适,达到院内感染控制的目的,更符合儿科特点。2组皮肤准备时间对术口愈合无显著差异性,或与样本量绝对不足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对备皮部位、皮肤性质等因素进行正确评估,能有效降低术前皮肤细菌数量,彻底清洁皮肤,并避免备皮后的再次污染[7],与姚文英的研究相一致。

表2 2组患儿术前备皮后菌落数及切口愈合结果比较

骨科植入材料较多、感染控制要求极为严格、儿科既无权威操作规程的指导,又无评价标准的前提下,本研究结果已达到,严格的骨科备皮法的要求,值得在儿童外科术前准备中推广运用,并可为相关部门在制定儿科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提供参考。该法减少护理人员工作的盲目性及重复性,减少患儿皮肤完整性受损的机率,节约重复备皮带来的人力与物力浪费,更环保。

[1]SEROPIANR,REYNOLDSBM.Wound infectionsafter preoperative depilatory versus razor preparation[J].Am J Surg,1971,121(3):251-254.

[2]杜克,王守志.骨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90-191.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WS/T367-2012,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J].

[4]戴雪梅,王小俊,谢秀彩.髋关节置换术术前不剃毛消毒包扎备皮法的临床应用研究[J].全科护理,2010,8(7):1921.

[5]凌红,卢弘栩,汤美秀,等.2%葡糖糖氯已定在骨科术前皮肤清洁消毒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3):613-614.

[6]朱士俊,郭艳红,李六亿,等.医院感染工作现状与展望[J].中国医院,2007,11(1):6-9.

[7]姚文英.骨科术前不同备皮方法对皮肤细菌数量的影响研究[J].医院管理论坛,2014,31(2):56-58.

猜你喜欢

骨科外科切口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金湖县为侨服务“小切口”打开“大格局”
“数字骨科”专题文章导读
《临床外科杂志》2021年重点内容预告
《临床外科杂志》2021年重点内容预告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现代骨科“三新”之光——快速康复外科、现代数字骨科、冲击波治疗的临床应用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这7个动作骨科专家从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