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夏王陵的“恶之花”

2015-02-20卢江良

民主与科学 2015年1期
关键词:山丘陵园李光耀

■卢江良

西夏王陵的“恶之花”

■卢江良

走近西夏陵园,是初秋的一个午后,那天阳光明媚。我站在陵园入口,放眼远处,只见以贺兰山为背景,一座黄土筑成的小山丘,巍然地矗立在那里,在太阳的照耀下,泛着岁月磨砺的苍茫……据说,这就是李元昊的“泰陵”。

听导游介绍,在整个陵园中,类似这种“小山丘”有九座,分别葬着西夏10代帝王中的九位。除此,还有253座陪葬墓。这使得这个陵园成了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地面遗址最完整的帝王陵之一,被盛誉为“神秘的奇迹”、“东方金字塔”。

而我望见的这座“泰陵”,系九座王陵中规模最大,茔域面积达15万平方米,据考古调查称3号陵,俗称“昊王坟”。至于为何被考古专家认定是李元昊的陵墓?无论从导游的解说,还是网上汗牛充栋的资料里,我都没有找到答案。

然而,我想,将其认定是李元昊的“泰陵”,似乎也是合乎情理的。说实话,就算他实际“屈埋”于所有帝陵里最小一座中间,如今考古专家硬将其“移”到最大一座里面,我们也不会轻易提出异议,毕竟他是西夏的开国皇帝呀,功高盖世!

尽管,西夏曾经的建国,在目前看来是一种尴尬的存在。因为当初的西夏和作为其敌国的辽、宋和蒙古,如今都隶属于中华民族,脱离宋朝的统治,擅自搞“独立”,说好听

些是“行使主权”,说难听点就是“搞分裂”,破坏团结。

不过,我搜索到的相关西夏史料,对其“独立”都是持肯定态度,就是对李元昊个人的功绩,也大都围绕在这一方面,诸如:自立为帝,多次与宋、辽交战,三次大败北宋,并大胜辽国,奠定西夏在辽、宋两国的地位,堪称一代英豪。

那么,“独立”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是否真的那么有益?这不能一概而论,关健还取决于一个国家“独立”的前提是什么。譬如,美国的独立,是因为殖民地人民不满英国的盘剥和束缚,双方矛盾日益尖锐,最终导致战争爆发。

但独立前的西夏,其实不存在这种矛盾。相反,他们对中原政权“俯首称臣”,换取了统治地位和大量赏赐,得以不断延续、发展。倒是独立后,反而多次发生弑君、内乱,经济也因频繁的战争而趋于崩溃,最终于公元1227年亡于蒙古。

都是“独立”,对于美国而言,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大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宽广的道路。可对于西夏来说,却无异于一株“恶之花”,虽然看上去很美,但实际上含着毒素,最终为西夏灭亡留下了隐患。

原因何在?在李元昊父子对话中,我们多少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李父说,我们民族30年锦衣玉食,都是大宋的恩德,不可以辜负!李则驳斥道:“穿着皮毛做的衣服,从事畜牧工作,蕃性所便,英雄之生,应该称王称霸,何锦绮为?”

对于“独立”的认识,李光耀曾这样回忆说:“我们从没争取新加坡独立。在居住着1亿多马来回教徒的群岛上,我们华族人口简直微不足道。新加坡是马来海洋中的一个华人岛屿。我们在这样一个充满敌意的环境里如何生存呢?”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被誉为“新加坡国父”的李光耀,针对新加坡与马来亚合并,还是被独立开来,更多考量的是“带来富裕、稳定和安全感”,而不像李元昊,实行“独立”的目的,无非是凭着“英雄之生,应该称王称霸”的个人野心。

由于出发点相反,方向自然南辕北辙,结果也就迥然不同。所以,在实行“独立”前,首先应该慎重地想想,实行它的目的,是为大多数人谋取福利,还是只为绝少数人攫取私利,如果是前者,值得称颂;假如是后者,理应抵制。

在我们追溯历史,评述那些“独立”事件时,不能只要它跟“主权”沾上边,不管它给当时的民众带来多大伤害,也无论它给那个时代造成多大灾难,一律以“歌颂”的调子定音。这说到底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非常值得警惕!

游罢西夏陵园,我再次站在入口,回望一眼“泰陵”,这个黄土筑成的“小山丘”,在贺兰山的映衬下,“萎缩”在落日余辉里,显得那么渺小。在我眼里,它不再是“东方金字塔”,而是一株充满私欲的“恶之花”,被远逝的岁月尘封着……

(作者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猜你喜欢

山丘陵园李光耀
维权解难题,英烈归陵园
华子涵:站在山丘上看最美的落日
比弗利山丘庭院
激发你的创造力
山丘上的城市
走进陵园(外一首)
9年后甘肃再探秦西垂陵园
新加坡呼吁正确纪念李光耀
李光耀生病住院
李光耀:新加坡资政访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