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夺移动医疗后半场
2015-02-19叶静
文|本刊记者 叶静
争夺移动医疗后半场
文|本刊记者叶静
马海平是个“老百度人”,他设计产品时首先从用户需求出发。
一呼(北京)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一个不易被满足的刚需,成为一呼医疗全力打造的发力点。
几乎每个病人在离开医院的时候,都希望留一个主治医生的手机号,但是这刚需在现有的医疗体系下,并不容易得到满足。于是,当移动医疗兴起时,一群互联网的外来人希望改变这个局面,“老百度人”马海平就是其中之一。
2014年7月,马海平创立一呼医生,定位于诊后服务。为了到达目标人群,马海平想了两条路:一是医院,二是医生。对于一个互联网人来讲,想要进入医院困难重重,马海平很快发现与院方合作的道路走不通,于是他力主走第二条路。
互联网人永远在考虑客户需求,所以马海平从业务设计上也分析了医生及患者的需求。首先,得有安全感,医生并不希望被陌生的患者骚扰,患者也不希望自己的隐私病例被第三方看到,所以马海平在软件设计时做了一个闭环。其次,提升医生碎片化时
间利用效率。与好大夫的电话咨询及春雨及时回复不同,他认为异步沟通既可以让医生碎片时间得到利用,也不会影响医生的正常工作。再次,激励医生,让医生的收入阳光化。一呼医生设计了49、69、99元三档收费模式。在实际操作中,马海平发现患者其实有更高的支付能力。在一呼医生的平台上,已有医生日收入超千元。
为了获取医生用户,马海平也采用了互联网人常用的激励制度,给每个新用户的推荐者以一定金额的奖励。此外,马海平借鉴了在盛大工作时的经历。那时盛大为推广游戏,设计了一个很好的利益共享机制,将网吧老板、资深玩家甚至居委会的大妈等都纳入其中。马海平也找到了这样一个群体,通过兼职等机制,在更广范围内到达更多医生。目前除北京外,一呼医生还覆盖了山东、山西、河南等地,在全国已有10万注册医生。
过去一年,也有多家公司进入这一领域,并得到资本的关注。一呼医生也得到了由华创资本领投的1000万美元。
在创办一呼医生前,马海平曾先后担任百度BD总监和品牌市场总监、盛大在线商业发展总经理、万达电商COO等职位。在获得天使投资后,马海平开始创业,组建了一个以老百度人为主的团队。
在百度工作时,马海平有过与医疗行业打交道的经验。在进入移动医疗这一领域后,他分析了市场上知名的移动医疗公司的成长路径,并结合自身确立了从诊后服务起步的模式。
在获得10万注册医生后,马海平开始考虑下一步的发展。“过去一年验证了我们之前的判断,随诊业务只是一个切入口。”在他看来,现在移动医疗的上半场竞争已经结束。他得出的结论是:轻问诊模式走不通,单纯挂号模式走不通,随诊之路可为,医疗要往线下做。
在马海平设想的下半场里,首先对自身定位做了明确的界定。“移动医疗”是“移动医疗服务”,不是医疗,也不可能代替医疗。在服务定位下,一呼医生仍将坚持互联网思维,通过流程重组,提升用户体验,提高行业效率。
i黑马点评
一呼医生将其定位于患者服务,这是一个有着明确需求的市场,也是创业者较多的市场。作为一个老互联网人,马海平对产品有着深刻理解,这使得其能够获得资本亲睐。但是,在现有政策环境下,如何能够真正打通医患链条,实现商业大闭环还有待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