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陆良彩色沙林国家沙漠公园总体规划构想

2015-02-18宋永全雷彩慧

防护林科技 2015年3期
关键词:陆良沙林沙化

宋永全,雷彩慧

(1.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云南 昆明 650051 ; 2.陆良县林业局,云南 昆明 655600 )

云南陆良彩色沙林国家沙漠公园总体规划构想

宋永全1,雷彩慧2

(1.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云南 昆明 650051 ; 2.陆良县林业局,云南 昆明 655600 )

介绍了云南陆良彩色沙林国家沙漠公园的基本情况,挖掘规划区域内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特色,在修复生态景观、保护原始风貌的前提下,提出了将云南陆良彩色沙林国家沙漠公园功能区划为沙地保育区、宣教展示区、沙漠体验区、服务管理区四大分区的总体规划构想,并对各个功能区进行主体景区功能设计,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综合型国家沙漠公园。

陆良彩色沙林;国家沙漠公园;总体规划

随着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走向自然、回归自然的意识日益增强。为了建设高标准的国家沙漠公园,充分利用陆良彩色沙林自然资源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云南陆良彩色沙林国家沙漠公园以亚热带高原半湿润地区特有的侵蚀区彩色沙林和微沟景观、彩色沙流通区的切沟与彩色沙墙(壁)景观、彩色沙堆积区的彩色沙堆积体与沙雕景观为特色,景观结构完整,伴有保存完好的爨文化遗存。建设国家沙漠公园,保护亚热带高原半湿润区荒漠生态系统,合理开发生态旅游,开展科普宣传教育,打造集沙化地景观、科考探秘、文化体验、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场所,对改善沙区生态状况、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云南陆良彩色沙林国家沙漠公园概况

陆良彩色沙林发现于1987年,1990年开始进行景区部分基础设施建设,1997年12月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陆良彩色沙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2001年12月获国家旅游局AAAA级景区称号。公园位于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马街镇,距陆良县城东南18 km,距石林县城40 km,距省会昆明130 km,地处103°41′49″—103°43′49″ E,24°53′17″—24°54′49″ N,范围为东至五峰山水库,西至终南山,南至杨家大坡,北至雨寺庙水库,涉及马街镇杜旗堡和汤官箐两个村民委员会。国家沙漠公园以现彩色沙林风景区为核心,加上周边应加强保护的沙化土地共同构成。地质地貌位于扬子准地台东南边缘,属扬子准地台地质构造单元,处于黔桂地台和昆明坳陷的结合部,云南“山”字形构造的右弧上,在小江深大断裂的东翼,属于北北东向的新华夏系构造体系,为滇东岩溶高原的一部分。沙漠公园由西向东呈一环形走向,海拔在1 920~2 030 m,将彩色沙林环抱其中,形成高原、山地、丘陵、盆地相间的地貌特征。

2 沙漠资源及其评价

2.1 沙漠类型、面积与分布

陆良彩色沙林是300万年前形成并埋于地下的彩沙经长期的水蚀冲刷后形成的侵蚀沟和沙化土地,因呈林柱状,故名沙林。其沙化土地类型为固定沙地。据调查,陆良彩色沙林的沙化土地面积共计600 hm2,分布于沙漠公园及其周边,沙漠公园占了其中的主要部分。沙漠公园规划面积398.7 hm2。其中,沙化土地面积293.3 hm2,占总面积的75.3%。拟建区具有完整的亚热带高原半湿润区沙化过程的完整景观和过程结构。公园上部为沙化侵蚀区,以形态丰富、类型独特的彩色沙柱、微沟、细沟组成彩色沙林;中下部区为彩色沙流通区,以规模不一的彩色沙墙(壁)和切沟、凹沟景观为主;下部为彩色沙堆积区,以彩色沙滩地、沙沟等景观为主。

2.2 沙漠生物多样性

陆良彩色沙林虽然土地沙化较为严重,但沙漠公园内仍保存有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常绿硬叶林、暖性针叶林等植被类型,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根据调查统计,景区分布有高等植物共47科128种,陆栖脊椎动物共4个纲,18个目,36个科,70种。彩色沙林沙化区段的低矮灌丛和草被表现出亚热带高原半湿润沙化地特有的生物组合。各地段和生物组合构成亚热带高原半湿润地区沙化过程的完整荒漠化生态系统。

2.3 自然景观与文化资源

2.3.1 自然景观

(1)色彩的丰富性

世界上内陆沙漠和海滨沙滩的色彩大多数为黄色和灰黄色,有少数为白色。而陆良彩色沙林的沙体颜色以黄、白、红为主色调,间杂蓝、绿、青、灰、紫、黑等12种自然色彩。彩沙形成形态各异的峰林,堪称世界之最。

(2)地貌的奇特性

陆良彩色沙林为固体沙地,经长期的水蚀冲刷后形成侵蚀沟和沙化土地,呈现出形态各异的沙丘、沙峰、沙柱、沙屏、沙滩、沙沟,错落有致,鬼斧神工。其景观与内陆沙漠和海洋沙滩迥异,是极具奇特性的景观旅游资源,是具有世界意义的珍贵自然遗产。

(3)景观的独特性

由于沙林地处低纬度高原地区,气候温和湿润,并有溪水流淌其中,形成了流水潺潺、林木森森的秀美景色,与我国西部的沙漠景观完全不同,与国外的土林、沙林也有显著区别,具有较强的独特性。

2.3.2 人文景观

(1)爨文化

陆良彩色沙林西面3km的薛官堡斗阁寺内保存有一座爨龙颜碑,全称为“宋故龙骧将军护镇蛮校尉宁州史都县侯爨使君之碑”,立于南朝刘宋二年(公元458年),至今已有1 500多年的历史。碑文为爨道庆所做,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推其为“神品第一”, 赞其“下画如昆刀刻玉,但见浑美,布势如精工画人,各有意度,当为隶、楷极则”。1961年,爨龙颜碑被列为首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爨文化在云南大地上延续了400多年,与南诏、大理文化一起构成了云南本土文化的发展脉络。

(2)沙文化

自2001年以来,彩色沙林举办了五届国际彩色沙雕大赛,保留了50多座形态各异的沙雕精品。并在2004年7月24日被世界沙雕协会(WSSA)授予“中国国际彩色沙雕全球推广中心”和“世界彩色沙雕博览园”的荣誉称号。而且开创了五项世界吉尼斯沙雕作品之最,即作品规模最大、色彩最丰富、单体沙雕作品最高、户外保存时间最长、作品摆放海拔最高,成为世界沙雕史上的一大奇迹。沙雕展现的是原真自然与人类艺术之间的完美结合,是从亘古伫立的沙漠荒林中生长出的人类文化。

(3)佛文化

沙漠公园西侧的终南山寺前身为明代中叶所建的“玄天上帝”庙,建于终南山顶,是道、佛合一的宗教圣地。清康熙九年重建,嘉庆二年广西文馆恒荣主持授禅,他募化功德,扩建为佛教寺院,更名觉照寺。其佛教底蕴深厚,历史悠久,每年数以万计的香客前来朝拜。

(4)三国文化

陆良是传说中孟获的故乡。由于彩色沙林的独特景观,加上三国演义的历史传说,电视剧《三国演义》《西游记》《炎黄始祖》《笑傲江湖》等在此拍摄了部分剧集,留下了许多永久性古建筑外景。如孟获王府、古城墙、鬼主墓等,使得沙漠公园已经与三国文化、武侠文化间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三国文化也必将成为沙漠公园内的亮点之一。

3 规划的性质、目标及思路

3.1 公园性质定位

沙漠公园以保护彩色沙林地质地貌为基础,以罕见的彩色沙林奇观及其沙化过程、沙雕文化、保存完好的爨文化遗存、道教佛教文化以及三国文化为核心,适度开发生态旅游,打造集地质观光、科考探秘、文化体验、休闲度假、自驾旅游为一体的公益性质国家沙漠公园。

3.2 总体目标

全面保护亚热带高原半湿润地区林海环抱中的彩色沙林地质地貌奇观,开展公众游憩休闲活动,同时进行科普、生态文化和教育活动,以促进沙漠生态保护和维护荒漠土地生态服务功能。建成集观赏性、文化性、休闲性、科普科研、教育培训为一体的中国特色国家沙漠公园。

3.3 规划的思路

陆良彩色沙林国家沙漠公园具有完整的亚热带高原半湿润区沙化过程的完整景观,经过侵蚀的固定沙地地貌形态堪称鬼斧神工。有别于我国北部沙漠水土流失严重,彩色沙林对防风固沙的需求相对较低。因此,规划以展现沙漠公园内原始的风貌为要点,清除核心景观区域内过多的外来树种或杂乱灌木,集中体现沙林苍凉而古朴的地质景观。同时,保护和恢复沙林周边荒漠生态系统,以形成环抱沙林的绿带,成为沙漠公园的生态屏障。

以旅游市场的发展为导向,根据不同类型游客的潜在需求,在核心景观区域因地制宜地规划功能布局,构建与自然景观相融相衬的人文景观。结合规划区域内现有的资源特点、分布特征,统筹规划食、宿、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并在传统的旅游产品上结合实地自然人文特点进行创新。形成功能全面、活动多样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三者有机结合的综合型国家沙漠公园。

4 公园分区规划

根据沙漠公园不同区域的资源特点、分布特征,以及功能分区原则和不同类型功能要求,结合游览路线组织,确定沙漠公园的总体布局以文化为载体、以自然景观为表现形式,合理有序开发,统筹规划,进行沙漠公园功能区划。公园总面积389.7 hm2。区划结果为:沙地保育区234.1 hm2,占60.1%;宣教展示区16.9 hm2,占4.3%;沙漠体验区114.2 hm2,占29.3%;服务管理区24.5 hm2,占6.3%。

表1 功能分区

4.1 沙地保育区

沙地保育区涵盖沙漠公园内除沙漠体验区、宣教展示区、服务管理区之外的所有范围,是整个公园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内部不做任何形式的旅游开发。景观资源保护增加一系列特殊保护措施:严格控制人为因素对沙林景观的干扰破坏,现有部分农地、园地、林地,要退出耕作、种植;对现有沙地景观,逐步清除杂草灌木,移出部分有碍景观的人工栽培的植物;非沙化土地上森林,进行必要的景观改造;严禁修建任何破坏环境和景观的设施,所有基础设施建设都必须服从于景观和环境保护需要。

沙地保育区内水资源较为丰富,分布有西冲、终南山、白草地3个水库,蓄水量约361万m3。将3个水库周边100m范围划为水源保护地,保护面积63.6 hm2。通过禁樵、禁牧、禁垦等“三禁”措施,强化水资源保护。

4.2 宣教展示区

4.2.1 保护规划 宣教展示区位于现彩色沙林景区入口东侧,主要功能在于展示荒漠生态系统,开展科普教育活动。为了更好地实现其宣教展示功能,要求对其范围内的景观资源进行重点保护。区域内农地、园地、林地要退出耕作、种植,全面恢复沙林景观。在项目建设和游客活动不破坏彩色沙林地质地貌的前提下,有组织地开展生态旅游和科普教育、科研监测活动。建设及经营项目需要经过合理规划,力求与所处环境景观高度协调统一。

4.2.2 宣教区规划 科普宣教是国家沙漠公园的主要功能之一。规划在沙漠公园宣教服务区建沙漠公园科普宣教中心,规划建设建筑面积500 m2,功能区域主要包括沙漠科普展览室、青少年自然知识教育室、多媒体放映室、生态旅游产品制作室。

4.3 沙漠体验区

4.3.1 保护规划 沙漠体验区是沙漠公园景观资源保护的重点区域。尤其是原彩色沙林景区范围内,游客增多和景区开发建设,以及周边耕作活动等人为因素,使彩色沙林的冲沟地貌逐渐产生人为的变化,景区北部外围冲沟左岸多见高陡边坡,滑坡和土体崩塌等次生地质灾害时有发生。规划区域内全面恢复沙林景观,所有建设项目都必须深入论证、精心规划、认真设计,力求设施与所处环境高度协调统一;有效视野范围内的林木,其经营措施必须符合总体规划及景观要求,核心景观区不再建设新景点,以保护沙林景观原貌。

4.3.2 景点规划 沙漠体验区是彩色沙林国家沙漠公园内最主要的生态旅游开发区域,包括现彩色沙林核心景观区,桃花岛温泉度假休闲区,终南山宗教文化景区。

(1)彩色沙林核心景观区

彩色沙林核心景观区即现彩色沙林主景区的范围。沙林在不同季节不同时刻,会产生不同的色调,独特罕见的沙峰、沙柱、沙滩、沙洞,众多奇峰拔地而起,沟壑蜿蜒崎岖,构成形态各异,轮廓分明的景观百余处,已命名的景点多达108处,兴建了一大批集科学、历史和文化为主的人文景观。主要有《推背图》、三十六计洞穴迷宫、爨史浮雕、爨府玄门、彝家寨门、孟获寨门、孟获王府、南蛮乾门、战马坡入口等景点、使沙林更具深厚的文化底蕴。规划该景区内不再建设新的景点,仅在现有彩色沙林景区设施的基础上提升改造,以完善基础设施和安全防护工程建设为主。

(2)桃花岛温泉度假休闲区

位于西冲水库两岔箐中半岛的桃花温泉,水质清澈,流水潺潺,长年不断, 4个天然温泉口水温分别为37 ℃、43 ℃、49 ℃、59 ℃,是温泉浴用理想水源。规划依托区域内天然的沙漠温泉,结合周边自然资源,遵循保持原生环境的原则,通过极少的开发,打造集温泉体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沙漠温泉旅游景区。景区范围包括西冲水库两岔箐中半岛,杨家大坡下部区域,总面积26.1 hm2。规划建设水上温泉乐园、休闲接待中心等,辅以运动体验、农业休闲等项目。项目建设依托原生生态环境,建筑风格宜为当地传统民居风格,材料采用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木材、石材、泥沙等,突出体现沙漠温泉特色。

(3)终南山宗教文化景区

终南山相传为宋文帝大明年间爨氏避暑地,终南山寺已有数百年历史,佛教文化浓郁,境内山、林、水、寺庙、阳光交相辉映,空气清新、环境清幽。依托现终南山寺及庙宇周围山顶林地,规划面积为4.7 hm2,以生态保护为基础,以佛教文化为内涵,以养生度假为目的。在保持原貌的基础上,从多元化的朝拜产品入手,丰富宗教朝拜旅游产品的开发。修缮终南山寺已有建筑和相关配套设施,主要有福运天阶、山门、终南文化广场、钟楼、斋堂、放生池、禅修栈道等,沿终南山水库周边布设养生度假项目。建筑形态及材料要与生态环境背景协调统一,以中国传统宗教建筑为主体建筑,搭配禅意元素的景观小品,主要运用木材、石材等建筑材料。

4.4 服务管理区

4.4.1 保护规划 服务管理区位于现彩色沙林景区入口处,北部为大面积的草地,南部已建有部分公共服务设施。规划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对北部区域进行生态保护,利用南部公共服务设施区域进行开发建设。

4.4.2 景点规划 该区域规划有接待服务处,包括:公园大门、售票厅、游客集散广场、停车场,建设电瓶车站、主题雕塑、邮政所、医疗救护站等,充分满足游客的接待、集散、分流及其他服务需求。

同时,在内部设有一处歌舞表演场,可开展主题实景歌舞表演,丰富景区文化形式。

5 其他专项规划

5.1 生态修复重建规划

一是人工促进沙漠景观外围森林生态系统修复:遵循生态优先、适地适树和生物多样性原则,在恢复区上游建设截排水沟,采用乔、灌、草结合等方式恢复植被,形成多树种、多林种、多功能的综合防护林体系。二是对沙漠景观进行修复:对水土保持能力差、群落结构单一、景观视觉效果欠佳的树林和灌木、杂草进行清理,突出沙林原始的自然景观。

5.2 科研监测规划

彩色沙林沙漠公园具有特殊的科研价值,是研究云贵高原盆地形成演化、古陆古海古湖形成演化的重要地点之一。其独特的地貌景观成因尚未有确切定论。根据沙漠公园自身特点和需求,依托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及其他有关部门的科研力量,开展有针对性的科研与监测项目,进一步掌握主要保护对象和一些重要物种的生态学特征。规划建设科研监测中心,监测沙漠动态变化,为科研项目提供数据、图像支撑。设置定位监测站点4处,监测荒漠生态系统、野生动植物种群及自然遗迹的动态变化。

6 结语

在修复生态景观、保护原始风貌的前提下,将陆良彩色沙林国家沙漠公园规划为沙地保育区、宣教展示区、沙漠体验区、服务管理区,并在可开发区域分别提升或建设彩色沙林核心景观区、沙漠生态文化体验景区、桃花岛温泉休闲度假景区、终南山宗教文化景区4大景区,充分挖掘沙漠公园内的特色地质、人文资源,丰富和完善沙漠公园的生态旅游功能,形成集自然生态、休闲度假、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综合型国家沙漠公园,打造独一无二的彩色沙林旅游品牌,并以此带动陆良县及周边森林生态旅游的发展,发挥更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1] 吴艳茹,周瑞平.鄂尔多斯沙漠公园开发的基本思路[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5(2):106-109

[2] 杨俭波,李森,李凡,等.临泽沙漠公园旅游规划构想与项目创意[J].生态经济,2006(5):148-152

[3] 谢洪忠,杨世瑜.陆良彩色沙林国家地质公园地质和美学评价[J].资源调查与环境,2004(2):135-140

[4] 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5] 张兵,张艳芳,唐红芬.云南陆良彩色沙林成因初探[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1999(1):183-187

[6] 赵逊,赵汀.中国地质公园地质背景浅析和世界地质公园建设[J].地质通报,2003(8):620-630

[7] 后立胜,许学工.国家地质公园及其旅游开发[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3(5):54-57

[8] 李玮谦,代青,郭喜梅,等.曲靖市三国文化旅游特质及开发思考[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105-109

[9] 宋永全,陆玉云.云南陆良彩色沙林国家沙漠公园总体规划[R].云南省林业规划院,2014

1005-5215(2015)03-0108-04

2015-01-04

宋永全(1974-),男,云南陆良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森林资源调查规划、营造林工程规划设计工作.

雷彩慧(1969-),女,云南陆良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林地管理、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

S731.3

A

10.13601/j.issn.1005-5215.2015.03.044

猜你喜欢

陆良沙林沙化
写在美丽的沙林
云南省茧丝绸协会陆良分会挂牌成立
土地沙化面积年均缩减1980平方公里
疏疏
五年累计治理沙化土地一千多万公顷
曲陆高速封闭施工改扩建6车道年底通车
不知保释金降至2美元白坐5月牢
我国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双缩减”
我国荒漠化和沙化面积连续10年实现“双缩减”
诡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