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粮食安全的我国粮食价格波动成因分解研究
2015-02-18汤丹
汤 丹
(华侨大学 数量经济研究院,福建 厦门 361021)
0 引言
2014年国家发布的一号文件明确提出粮食安全问题,顾名思义,粮食安全是指能确保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既买得到又买得起他们所需的基本粮食,即确保生产足够数量的粮食、最大限度地稳定粮食供应以及确保所有需要粮食的人都能获得粮食。粮食供给的短缺或过剩均属于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归根到底,我国粮食安全问题是粮食供需平衡出现了矛盾,而衡量这一矛盾的最好标准是粮食价格。作为万价之基,粮食价格波动属于经济波动,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经济现象,而是众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政府决策部门必须准确判断和区分不同时期粮食价格波动的具体原因以及影响效果,才能够科学性、有效性和针对性对宏观经济政策进行调控,促进农民理论性预期的形成和农业政策目标的实现,稳定粮食价格,保障粮食安全。特别自2010年至今,我国粮食价格变化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粮食供给和需求、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货币供给、农民预期以及国际粮价对国内粮食价格传导的外部冲击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粮食价格对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提出了新挑战。由于每个时期粮食价格变动的原因不尽相同,所采取的宏观经济政策也应当有所区别。为了维持粮食价格的稳定必须在准确区分粮食价格波动成因基础上对其未来价格走势作出准确的预测,提出具有前瞻性的经济政策。
1 理论分析
根据经济学供需理论,商品价格的波动取决于供给和需求的平衡。当供给小于需求时,物价水平上升;当供给大于需求时,物价水平下降;供需平衡时,物价水平保持稳定。我国粮食价格波动的成因分析也是以供需理论为基础,根据粮食价格波动的理论基础分析可知,影响粮食供给和需求的因素,必然通过影响粮食供给和需求影响粮食价格。影响粮食价格波动的因素具有多样性并且错综复杂,但从形成粮食价格的内在机理来看,引起粮食价格波动的主要原因有:由农业自然灾害、粮食产量、粮食储备等导致的供给因素;由人口的增长、消费水平的提高、工业生产用粮和肉蛋禽生产所需饲料、投机因素等导致的需求因素;由货币供给变化导致的货币因素,即前一时期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往往伴随着后一个时期粮食价格水平的提高;由农药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所形成的成本因素;粮食市场供求波动对农户理性预期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根据理性预期理论,农户对市场的预期将影响粮食价格和生产,即由农户对粮食价格预期所形成的预期因素;国际市场稳中有升的粮食价格也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国内粮食价格的波动,即国际市场粮食价格对国内粮食价格传导影响的外部因素。并且近年来,国家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使得大量的个体流通者逐渐成为流通市场的主体,在粮食价格持续低迷的情况下他们“囤积居奇”,各种人为因素也是短期内推动粮食价格上涨的一个主要因素。
本文采用1996年第1季度至2013年第4季度的数据,建立包含受灾面积同比增长率、肉蛋禽消费价格指数、货币供给同比增长率、农业生产资料指数同比增长率和粮食零售价格指数同比增长率5个变量的SVAR模型对影响我国粮食价格波动的各类因素进行结构分解,定量分析供给冲击、需求冲击、货币冲击、成本冲击以及预期冲击对粮食价格波动的影响机制,预测各类冲击对粮食价格走势的影响效果,以便更准确判断我国粮食价格运行的总体状况,预测粮食价格的走势。
2 模型的建立
本文采用Blanchard和Quah(1989)提出的一种基于经济理论的长期约束结构化方法,将结构性信息作为外生变量,而将其他变量作为内生变量,对影响我国粮食价格波动的因素进行结构分解。我们假设经济社会中存在五种在所有领先期和滞后期彼此不相关的冲击:供给冲击、需求冲击、货币冲击、成本冲击以及预期冲击。假设受灾面积同比增长率yt、肉蛋禽消费同比增长率ft、货币供给同比增长率mt、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同比增长率nt和粮食零售价格指数同比增长率pt同时受到供给冲击、货币冲击、成本冲击、需求冲击以及预期冲击的影响,相关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由于受灾面积只有年度数据,首先计算受灾面积的年度增长率,然后将其转化为季度数据,再将其转化为上年度=100的同比增长率。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是肉禽及其制品消费价格指数和蛋类消费价格指数,本文采用这两种消费价格指数的平均数表示肉蛋禽消费价格指数。
首先,对各时间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采用ADF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表明,在10%显著水平下,货币供给同比增长率、肉蛋禽消费价格指数同比增长率以及粮食零售价格指数同比增长率均为一阶单整序列,粮食生产指数同比增长率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同比增长率均为平稳序列。因此,建立包含yt、Δft、Δmt、nt和 Δpt的SVAR模型如下:
其中,式(1)中的Sij(L)是滞后算子L的多项式,sij(k)表示多项式Sij(L)的各个系数,则Sij(L)可以表示为:
式(2)中的系数sij(k)代表第j种冲击对第i个变量时间路径的脉冲响应。将(1)式写成紧凑形式:
为了估计S(L)和et,首先需要通过OLS估计简化式的VAR模型Xt=Φ(L)Xt-1+εt,将其表示成无穷阶的VAR(+∞)形式Xt=D(L)εt,再根据结构式的形式可以得到D(L)εt=S(L)et。由于D(0)=I4,可得S(0)et=εt,并且有:
根据(2)式可以得到关于Sij(0)(i=1,2,3,4;j=1,2,3,4)的15个方程,因此还需要10个方程才可以求解Sij(0)。
根据Blanchard和Quah(1989)提出的基于经济理论的长期约束结构化方法,模型(1)是包含5个经济变量的SVAR模型,需要对该模型的结构式施加10个约束才能识别结构冲击。由于受灾面积是自然形成的,不受人为因素和其它因素的影响,因此,无论短期或长期,货币冲击、需求冲击、成本冲击以及预期冲击对受灾面积的累积影响均为零,即形成了四个长期约束S12(L)=0,S13(L)=0,S14(L)=0,S15(L)=0。短期内,货币供给增加、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以及农户预期粮食价格上涨都将会导致肉蛋禽消费价格上涨,反之将促使其价格下降,但长期来看,货币冲击、成本冲击以及预期冲击对肉蛋禽消费价格指数的累积影响为零,从而形成了三个约束条件:S23(L)=0,S24(L)=0,S25(L)=0。货币供给由中央银行根据国家发展情况而采取的经济措施,长期来看,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同比增长率反映的成本冲击以及粮食零售价格指数反映的预期冲击对货币供给的累积影响为零,即形成了两个长期约束:S34(L)=0,S35(L)=0。如果农民预期粮食价格上涨,将对农业生产资料的需求增加,促使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将上涨,反之,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将下降,因此,长期来看,预期冲击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累积为零,即形成了一个长期约束条件:S45(L)=0。根据得到的25个方程即可计算出Sij(0)。再利用S(0)et=εt解出,并进一步计算粮食零售价格变动率对各类冲击的响应函数与各类冲击方差占粮食零售价格变动率预测方差的百分比。
3 模型估计及结果分析
经检验,受灾面积同比增长率、肉蛋禽消费价格指数同比增长率、货币供给同比增长率、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同比增长率与粮食零售价格指数同比增长率均存在较强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49、0.378、0.3598和0.5250,说明来自供给冲击、需求冲击、货币冲击、成本冲击的影响必然影响粮食价格的波动。根据商品供需理论,正向的需求冲击、货币冲击、成本冲击和预期冲击将推动粮食价格的上涨,而正向的供给冲击将导致粮食价格下降。
估计上述具有长期约束的SVAR模型得到供给冲击、需求冲击、货币冲击、成本冲击以及预期冲击对粮食零售价格指数的脉冲响应、累积脉冲响应以及方差分解。
图1 粮食零售价格指数同比增长率对各类冲击的响应函数
图1是估计得到的粮食零售价格指数同比增长率对一个标准差正向各类冲击的响应函数。由图可以知道,估计的各类冲击响应函数均符合经济理论。一个标准差的正向供给冲击将导致粮食零售价格指数同比增长率在第1季度下降,此后效果逐渐减弱,持续时期为7个季度。一个标准差的正向需求冲击导致粮食零售价格指数同比增长率在第1季度开始上升,第2期达到最大,此后效果逐渐减弱,持续时期8个季度后影响消失。一个标准差的正向货币冲击导致粮食零售价格指数同比增长率在第1季度开始上升,第2期达到最大,此后效果逐渐减弱,持续时期8个季度后影响消失。一个标准差的正向成本冲击导致粮食零售价格指数同比增长率在第1季度开始上升且达到最大,此后效果逐步减弱,持续时期8个季度后影响消失。一个标准差的正向预期冲击导致粮食零售价格指数同比增长率在第1季度开始上升,第4个季度后影响为零。
图2是粮食零售价格指数同比增长率对一个标准差各类冲击的累积脉冲响应函数。由图显示,正向的供给冲击对粮食零售价格指数同比增长率的累积影响逐渐减弱,但长期将稳定在一个固定水平。正向的成本冲击、需求冲击、货币冲击以及预期冲击对粮食零售价格指数同比增长率的累积影响都是逐期递增的,影响程度存在一定差异,但长期内也均稳定在一个固定水平。以上结果均符合经济理论和本文建模过程的长期假设。
图2 粮食零售价格指数同比增长率对各类冲击的累积响应函数
图3 粮食零售价格指数同比增长率对各类冲击的方差分解
图3是粮食零售价格指数同比增长率的预测误差方差分解。方差分解的结果表明,供给冲击、需求冲击、货币冲击、成本冲击、预期冲击的方差分解存在显著不同特征。预期冲击对粮食零售价格指数同比增长率变动的贡献最小,贡献度基本稳定保持在2%左右。货币冲击对粮食零售价格指数同比增长率变动的贡献第4期后基本稳定在4%左右。需求冲击粮食零售价格指数同比增长率变动的贡献在当期最小,此后逐步增加,第5个季度后趋于稳定保持在17%左右。供给冲击对粮食零售价格指数同比增长率变动的贡献当期达到最大,此后逐步减弱,第4期后趋于稳定在20%左右。而成本冲击对粮食零售价格指数同比增长率变动的贡献最大,当期达到60%,此后逐步减弱,第4个季度后趋于稳定在55%左右。
预测短期粮食零售价格增长率的变动主要需要考虑成本冲击的影响,预测4季度后价格变动需同时考虑成本冲击和供给冲击,而预期冲击和货币冲击对粮食零售价格变动的影响最小。随着时间的推移,成本冲击、供给冲击对粮食零售价格增长率变动的贡献逐步减弱,大约为4个季度后基本趋于稳定;而需求冲击和货币冲击对粮食零售价格增长率变动的贡献逐步增大,大约为5个季度和4个季度后基本趋于稳定。各类冲击对对粮食零售价格增长率变动的贡献由大到小依次为:成本冲击、供给冲击、需求冲击、货币冲击以及预期冲击。大约在3个季度后,各类冲击基本稳定在55%、20%、17%、4%以及2%。
4 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采用SVAR模型估计了影响我国粮食价格波动的供给冲击、需求冲击、货币冲击、成本冲击以及预期冲击,并对我国粮食零售价格指数变动的成因进行结构分解。结果表明,预测水平在3个季度内,粮食价格水平变动大部分归因于粮食生产成本因素的变动,即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波动是影响我国粮食价格波动的最主要、最直接因素。随着预测水平的增加,供给因素的贡献率逐步下降,但下降幅度较小,而需求因素和货币因素的贡献逐步上升,最后均稳定在固定水平。
根据本文基于粮食安全对粮食价格成因分解的研究,得到如下的政策启示:首先,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波动对粮食价格波动的影响最大,粮食价格在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方面的作用一直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因此,降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实行更加积极有效的粮食生产价格支持与补贴政策,提高农民的种粮实际收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以便增加粮食产量,确保粮食安全。其次,建立以农业气象灾害防御机制为主的气候灾害防御体系,减少受灾损失。自然灾害的发生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和不可控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粮食供给,从而粮食价格的波动。因此,增强粮食生产的抗灾能力,尤其是在气候变化导致旱涝灾害不断加剧的背景下,建立和完善农业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对于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粮食有效供给以及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在发生自燃灾害的时期,政府应给予种粮农户合理的灾害补贴以减少受灾损失,以帮助受灾农户稳定收入以及恢复生产。
[1]Bruins J.Bu F.Food Security in China and Contingency Planning:The Significance of Grain Reserves[J].Journal of Contingencies&Crisis Management,2006,14(3).
[2]Del-Nine C,Doiosh P A,Subbarao K.Food Aid Domestic Policy and Food Security:Contrasting Experiences From South Asia and Sub-Saharan Africa[J].Food Policy,2007,32(4).
[3]曹筠.国内粮食价格影响因素的主成分分析[J].北方经济,2009,(2).
[4]仇焕广,杨军,黄季.生物燃料乙醇发展及其对近期粮食价格上涨的影响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9,(1).
[5]胡锋.粮食价格波动的货币因素[J].中国粮食经济,2009,(2).
[6]聂闯.粮食价格上涨原因、影响及对策[J].世界农业,2008,(7).
[7]赵丽芬,杜超.粮食价格上涨的原因探析[J].经济研究参考,2008,(6).
[8]马敬桂,李静,樊帆.货币供给冲击对我国食品价格水平的动态影响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1,(4).
[9]马龙,刘澜飚.货币供给冲击是影响我国农产品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吗[J].经济学动态,2010,(9).
[10]何蒲明,黎东升.基于粮食安全的粮食产量和价格波动实证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