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讲好经济故事 做巧联络平台 更新视觉表达
——《东南商报》新常态下经济报道的体会

2015-02-16陈仲侨毛雷君

中国记者 2015年6期
关键词:商报东南宁波

□ 文/陈仲侨 毛雷君

讲好经济故事 做巧联络平台 更新视觉表达
——《东南商报》新常态下经济报道的体会

□ 文/陈仲侨 毛雷君

在国家提出新的总体战略背景下,财经报道只有从内部挖掘潜力,从外部吸取经验,以本土化视角,融合新媒体特点和优势,充分利用自身资源,才能更好地体现中国经济新常态,突出中国转型期变化,展现一个全新的面貌和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活力。

经济报道 新常态 东南商报 互联网+

今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造就了无所不在的创新,推动了知识社会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点的创新2.0,改变了我们的生产、工作、生活方式,也引领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常态”。

2014年11月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席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发表演讲时,首次公开全面地阐述了中国经济的“新常态”。中国经济新常态就是经济结构的对称态,在经济结构对称态基础上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可持续稳增长,结合“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形成了中国当前经济发展的总方针。

在这样一个新环境下,传统媒体如何结合自身特点,从本土视角切入,充分利用好新媒体特点,做好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经济报道,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国家提出新的总体战略背景下,财经报道只有从内部挖掘潜力,从外部吸取经验,以本土化视角,融合新媒体特点和优势,充分利用自有资源,才能更好地体现中国经济新常态,突出中国转型期变化,展现一个全新的面貌和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活力。

从本土视角切入 讲述中国创新者的故事

国家“一带一路”的总体战略思路,需要落地到每个地区、每个行业,和每位创业者身上,媒体传播这样的新闻才有感染力和影响力。“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的实施,为宁波的发展带来新契机。《东南商报》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港口经济圈”“打造人才高地”“深化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等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工作重心转变,及时推出相关专栏和专题报道。对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等领域加大报道力度,力求全面展现宁波经济迎接新常态,主动融入“互联网+”行动的路线图。例如《宁波云医院正式启动运营》《宁波文具大佬布局“互联网+”》等分别从医疗健康、文具等传统产业融入“互联网+”的实践进行了充分报道。2015年4月7日发表的《行业垂直服务、跨境电商、工业4.0、移动互联……资本助推 甬企加速迎接“互联网+”时代》,则分别从服装面料、印刷、模具等行业全面探讨了宁波企业如何对接国际市场,迎接挑战的问题。

从身边人讲起,讲述身边人的故事,以小见大,用具体案例来体现宏大叙事。将“行进宁波,精彩故事”与当前宁波的大众创业、经济创优相结合,集中成系列地反映普通人的中国梦,体现《东南商报》财经特色。宁波市自2011年开始启动实施高端创业创新团队和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的“3315计划”。4年来,全市每年新增海外人才1000余人,目前总量达5804人,是4年前的2.8倍,共有84个高端创业创新团队和266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入选“3315计划”,有48人、150人分别入选国家、省“千人计划”。

为此,宁波市委组织部(市委人才办)会同东南商报社于2015年1月23日在《东南商报》推出“聚焦‘千里马’ 宁波‘3315计划’人才风采录”,通过讲述创新人物和创新团队的故事,带领广大读者走进他们的创业、创新世界之中。这也是商报在突出财经特色、作好商字文章上实施的又一精品工程。开篇人物就是留学新加坡的张彦博士,他放弃了世界500强公司的高薪工作,来到宁波创业。之后,他创立的激智科技公司已经成为光学扩散膜领域的龙头企业。张彦说,他的目标是在未来10年间,把激智科技发展成中国最大的特种薄膜生产厂商,成为中国的“3M”(世界著名的功能性薄膜制造公司)。

宁波锦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一鸣是宁波市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之一,由他发明研发的新能源产品多项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商报为此专门撰写了王一鸣从科学家变成创业家的人物报道,记者因此与王一鸣也交上了朋友。2015年春节刚过,王一鸣给记者打来电话报喜“巴黎埃菲尔铁塔离地几百英尺的高空终于有了新能源,全部电控用的是我们锦浪品牌。”于是商报独家报道“埃菲尔铁塔装上宁波造‘中国心’”的消息,第一时间向读者转达了喜讯,这也是宁波企业从宁波制造到“宁波智造”并跨出国门的一个缩影。此外,商报还报道了《浙江首家飞机5S店昨在宁波开业》《全球首款 超级电容储能式无轨电车昨在宁波下线 30秒充满电 可跑5公里》等宁波市涌现的系列新经济、新现象。用这些本地创新者的故事激励读者,引领舆论,这些报道通过各种新媒体渠道被转载和传播,向国内外展现了中国的创新能力,起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创新报道方式 强化视觉效果凸显服务性

“互联网+”行动不是简单的产业叠加和融合,而是一种体系上的创新和颠覆,而中国经济新常态也是从量变向质变的转换。这就要求在报道形式上融会贯通,不仅讲述故事而且要增强吸引力感染力。要从全局角度,讲中国故事,讲本土故事,讲创业故事,让全世界了解中国目前经济总体状况和未来走向。所以,报道方式上要小切口展现大背景,适当利用图片、图表、漫画等视觉手段,其表达效果则更能突出其中的应有之义,使经济报道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得到进一步加强。

进入网络时代以来,过去那种冗长晦涩的文风,早就被轻快而浅显易懂的短平快文章所取代。而报纸则承担着把国家的经济形势分析展现给大众的社会责任。因此,在有限的版面上如何合理地利用图片、图表、漫画等形式,结合简明的文字来取得最大的传播效果,一直是媒体人所思考并且实践的问题。

《东南商报》在这方面也做了大量探索。如2015年4月23日03版“财经视点”版面:版面半幅被美编制作的图表所占据。通过该图表,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宁波2015年第一季度经济总量的变化情况,加上左边的文字配合,可让受众很容易地对宁波经济总体状况有一个直观而感性的了解,做到了“繁简结合”,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传播效果。

当然,这样的处理方式和版面设计已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传统媒体上,从当初的自发变成了现在的自觉。除了提高传统媒体的可读性之外,也为有关部门的资料收集和信息汇编提供了便利,只需要一张直观的图表就可以说明很多问题,避免了长篇大论的文字叙述,使得信息的传播和保存更加便捷和有效。

结合新媒体特点 延伸阅读效果吸引读者

中国经济的新常态和“互联网+”行动计划,影响到每个个体的经济生活。这进一步要求传统媒体拓宽报道思路,利用新媒体优势和特点,延伸扩展自身影响力和阅读效果。如果说创新和改革版面是被动迎接新媒体传播挑战的话,那么主动融入和积极利用新媒体的特点就是传统媒体自身主动参与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具体举措。

目前国内传统媒体大多具备了“两微一端”(既官方微博、公众微信号、手机客户端)的标准配置,作为有效的新媒体传播平台和互动载体。《东南商报》也如此操作,读者只要扫描就可以关注商报的微信公众号。我们每天会在微信公众号中推送新闻背后的故事,作为财经报道要点,比如对中国股市的分析,对今后总体走势的判断等,读者都可以通过微信号获得及时而有用的信息。应该说,财经内容作为整个微信公众号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吸引受众,尤其是年轻受众的一大利器。通过后台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充分了解和掌握目前受众的年龄构成、职业组成,乃至于他们的消费习惯。在这样一个大数据分析的时代中,这些具体的个性化数据完全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当前中国经济对个体的影响,也可以更好地为今后做好财经报道打下基础。

《东南商报》还打造微信传播矩阵,在相关报道后面放置一个微信二维码,为读者提供报纸报道外的更多信息。比如在报道一个创业人物故事之后,读者如果扫描二维码,就能获得该人物的更多图片以及相关采访视频。我们还通过微信开展各种互动活动,吸引年轻读者群体对经济报道的关注。

比如,浙江投资贸易洽谈会在宁波已举办了16届,消费品博览会也举办了13届。媒体要做好宣传和引导,提供正确的信息服务,共同为三大展会鼓劲。今年6月,首届中国——中东欧国家投资贸易博览会将在宁波举行。这既是宁波的一个重大经济活动,也是贯彻“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绝好体现。为此,《东南商报》在加强版面报道外,尤其重视新媒体互动和创新。到2014年底,宁波与中东欧16个国家中13个国家的14个城市结成友好关系 ,开展了多方面、各领域交流合作,这些我们都事先通过微信进行了全面的预热和介绍。商报官方微信公众号提早一个月就对参与博览会的中东欧国家的地理位置、旅游资源、风土人情、美食文化等进行详细介绍。另外,还设置了互动答题环节,使受众对盛会有了深入细致的了解。通过新媒体的互动,营造了良好社会氛围,宣传了政府工作,也为普通读者提供了消费帮助,间接地推动了宁波市民选择中东欧地区作为旅游目的地的热情,也使得新媒体报道成为商报经济类宣传报道中的一大亮点。

线上线下互动 以情动人合作共赢

中国目前的总体经济已经从追求数量向提升质量转变,而“互联网+”行动则提供了更多产业融合,乃至行业颠覆的契机和可能。传统媒体的经济报道,自然也要借助这个东风,扩展自己的报道领域,而且要切实起到桥梁和沟通的作用。把每个经济参与者的具体需求和政府总体要求有机结合起来,体现媒体价值,树立主流价值观念,实现媒体社会责任,也可以拓展盈利空间。

虽然O2O(线上线下互动)的模式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在国家提出新的战略构想后,媒体还是可以有很多可以操作的实践做法。传统媒体可以通过报道,使特定行业创业者获得更多社会关注,从而进一步引起潜在投资者的兴趣,也会使得政府政策更加倾向于那些有良好发展前途的创新产业和创新团队,同时可以反过来促进政府对某些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从这个层面来说,这样的互动已经不再是简单组织线下活动,而变成了一种有意识的引导和策划,自觉把日常新闻报道和国家总体经济战略进行有机整合,进一步提高媒体主流社会影响力和标杆作用。

一年一度的“风云甬商”活动由宁波市甬商发展研究会、东南商报社、中国宁波网、宁波广电集团联合主办,成为树立经济标杆人物、传承甬商精神的年度盛会。《东南商报》在2015年1月30日用7个整版报道了“2014十大风云甬商”的盛会,而且辅助以多媒体方式传播。读者只要扫描版面上的二维码就可以获取更多现场照片和视频,可以说是一次媒体融合报道的良好尝试,通过为期三个月的推荐、评选活动,媒体为甬商描绘了一幅灿烂的英雄群像,也获得了广大参与者的信任和称赞。

又如《东南商报》推出的“甬商回归”系列专题报道,提出项目回归、资本回归和总部回归,力争让全球的宁波帮能一起建设家乡。2015年4月10日第7版的财经新闻,刊登《第三代“宁波帮”企业家回乡创业 在天一广场开出正宗港式蛋糕房》的稿件。通过对宁波知名商人范桂馥的后人来宁波地标性的天一广场创业的报道,之后通过媒体互动,该蛋糕房获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还有《80后小伙涉足3D打印获500万风投》《 第三代宁波帮返乡创业》等都是重视情感导向的稿件,突出人物创新和故乡之间的感情联系。另外,重点关注“互联网+”这个创新领域的新动态,刊发了《宁波涌现一批“互联网+”项目获得风险投资支持》《雅戈尔试水“互联网+”》《奉化农村淘宝站上线》,同样使这些新的产业结合获得了社会高度关注。

今年5月初,宁波市第九届小微企业融资洽谈会又如期举行,《东南商报》作为唯一的媒体组织方精心策划,派出精兵强将举行前期与企业和银行一一对接,然后进行一系列报道,搭设了连接政府金融管理部门、各家商业银行和小微企业之间沟通的桥梁,为小微企业提供信息对接和资本对接服务。《东南商报》的实践证明,这种依托政府资源,利用媒体公信力搭设服务平台服务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方法,既解决了一些中小企业的资金困难,又让银行放贷比较放心,也为报社带来了经济效益。

(作者分别是:《东南商报》副总编辑、编辑)

编 辑 张 垒 leizhangbox@163.com

猜你喜欢

商报东南宁波
一图读懂宁波
拖起明天的希望
聚焦·宁波
在“贴近”上下功夫 讲述义乌好故事——以《义乌商报》迎接党的十九大宣传报道为例
报刊图书
机电商报
《东南早报》伴我成长
空山新雨后,自挂东南枝
喜相迎
峥嵘岁月东南行——回忆“十年动乱”中陪同粟裕的一次外出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