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常见鸭病的防治
2015-02-15尹利香
夏秋常见鸭病的防治
一、鸭瘟
1.发病规律及症状。鸭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死亡率极高的急性、热性传染病。不同品种、日龄及性别的鸭均可感染该病。成鸭发病死亡较多,雏鸭较少大批发病。鸭瘟潜伏期一般为2~4天。病鸭初期表现为精神萎靡,头颈缩起,呼吸困难,食欲降低,不愿下水,眼四周湿润、怕光、流泪,有的因附有脓性分泌物而两眼黏合,鼻孔内流浆液性或黏液性分泌物,部分病鸭头颈部肿胀,体温急剧升高至43~44℃,呈稽留热型,后期病鸭体温下降,不久死亡。产蛋鸭群的产蛋量减少30%左右,随着死亡率的增高,可减产60%以上,甚至停产。病鸭在出现症状后1~5天内死亡。
2.防治方法。定期注射鸭瘟疫苗,严格按照疫苗说明书中的用法、用量进行注射,通常用生理盐水稀释,倍数可根据每只鸭注射量而定。例如雏鸭(1月龄以内)可稀释40倍,每只鸭肌肉注射0.2毫升,免疫期1个月;2月龄的鸭可稀释100倍,每只肌肉注射0.5毫升,免疫期5个月;5月龄以上的鸭可稀释200倍,每只肌肉注射1毫升,免疫期6~9个月。免疫程序应根据当地有无疫情和鸭群状况而制定。
二、雏鸭病毒性肝炎
1.发病规律及症状。该病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危害25日龄以内的雏鸭。发病初期,病鸭精神委顿,呆立一旁,眼半闭呈昏睡状态,以头触地,食欲废绝;有的腹泻,粪便稀薄呈黄色或黄绿色;不久病鸭出现神经症状,表现为运动失调,身体倒向一侧,两脚痉挛踢动呈划水状,数小时后死亡。死前病鸭头背部扭曲,呈角弓反张状。
2.防治方法。如较早确诊为病毒性肝炎,应立即皮下注射高免卵黄液2毫升。在雏鸭出壳1~3天内皮下或胸肌注射鸭病毒性肝炎灭活疫苗0.5~1.0毫升。
一旦确诊,可用0.01%病毒哇、0.01%恩诺沙星饮水,同时饮水中加入电解多维,连用3~5天;也可用板蓝根、黄芩、蒲公英、地丁各100克,茵陈、地骨皮、夏枯叶各120克,连翘80克,柴胡、升麻各70克,苍术、白术各40克,共同粉碎后按每只鸭每日3克的量加入饲料中饲喂,连用5~7天。
三、鸭传染性浆膜炎
1.发病规律及症状。该病是由鸭疫里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急性或慢性传染病,主要侵害1~8周龄的小鸭。幼鸭发病较急,常突然发病,且未见明显症状即很快死亡。1~2月龄的雏鸭染病后呈亚急性或慢性经过,不断鸣叫,共济失调,有时转圈、后退,发育不良,逐渐消瘦,最后衰竭而亡。因饲养管理条件的不同,患病鸭的死亡率有很大差异,一般为10%~30%,高的在50%以上。
2.防治方法。药物治疗可用5%氟苯尼考按0.2%的比例拌料饲喂,每天3次,连用5天;严重的病鸭用5%的氟苯尼考注射液按每1千克体重0.5毫升肌注,每天1次,连注2次。
养殖场要注意做好免疫接种工作。对刚出壳的雏鸭要注射鸭二联(鸭病毒性肝炎、鸭传染性浆膜炎)高免卵黄抗体,每羽0.5毫升;雏鸭10~15日龄时,按照说明书接种鸭疫里氏杆菌多价灭活疫苗。对未被污染、未发生该病的鸭场,养鸭户可分别在雏鸭5日龄和18日龄时,接种鸭疫里氏杆菌等多价灭活疫苗;在加强饲养管理的同时,合理用药预防。磺胺药物、链霉素、庆大霉素、红霉素、氯霉素、四环素等药物对鸭疫里氏杆菌均有效,用药时最好先做药敏试验,选择有针对性的药物,治疗期间及时更换药物,提高疗效。防治中,通常在饲料中添加磺胺二甲基嘧啶,连续饲喂3天。
四、鸭大肠杆菌病
1.发病规律及症状。病鸭精神不振,食欲减退,饮欲增强,严重时出现呼吸困难。产蛋母鸭患该病时,粪便中常含有蛋清、凝固的蛋白、蛋黄;公鸭阴茎肿大,部分外露。
2.防治方法。对于鸭舍及用具等,平时每周消毒2次,发现病情则每天消毒1次。一旦发病,可用庆大霉素按每千克体重用药1万单位进行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用3天;或按每千克体重用药2万单位加入饮水中服用,连用3天;也可用氟哌酸预混剂按药品使用说明用药,连用3天。中药禽菌灵、复方穿心莲对该病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尹利香 河南省濮阳县畜牧局 457100